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香菱学诗》知识讲解《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画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香菱。

她在小说中是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插曲虽小,但活生生地为我们读者塑造了一个聪明可人、爱诗如痴的女孩形象。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红楼梦》。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据我们所知,纪年最早的《石头记》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甲戌本,现有此本的笔录本传世。

可知此时《石头记》八十回已基本完成。

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2、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

第二首诗
好:
有所进步 ,不再笨拙
能用“残粉” “轻霜”等比喻,又用“花 香”“夜露”“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 开了手脚。 不足: 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过多 的喜欢拉别的东西来比附, 牵强附会,“玉 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 宝钗:不像吟月,想摆脱句句都是形容月亮本身 的束缚,结果句句都是咏月色,不扣题。 对放开胆子去作的理解很表面,咏物诗如果不能 寄情、寓兴、言志,便没什么意思。
第三首诗成功 首联——一轮皓月,破云而出,含蓄写出自己才华终难埋 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第二句是自我身世的写照: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 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吐露了精神的寂寞。 颔联——化用诗句抒发内心幽怨,笔法劲健老练。对仗工 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 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 尾联——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 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团圆”双关,月人合咏。 除首联外,句句都非似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 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借咏月而怀人,抒发了离别、 孤独、思乡、自伤身世的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 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 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新巧有意趣, 余韵悠长。
第一首 比较幼稚,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用 语直露,不含蓄,打不开思路,不能从前人的 套子中跳出来。 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 词藻陈腐,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 凑合成篇,只说出月亮很美,内容十分空洞, 没有真情实感,了无新意。 所以黛玉说“皆因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 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劝戒她 不要受缚,放胆去作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读书、写作、求 学态度的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香菱学诗》微课教案及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香菱学诗》微课教案及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香菱学诗》微课教案——走近香菱探寻悲剧美【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赏析能力也有了一定地提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并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2、细品香菱学诗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感受其精神美。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不仅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难点】1、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感受其精神美并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2、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探寻作品的悲剧艺术。

【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导入文本。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创设氛围。

二、赏析文本,感知香菱精神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香菱学诗的细节,领会了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为她点赞,被她感动……假如让你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生:苦、乐、善、喜、痴……2、作者曹雪芹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引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3、细品香菱的三处笑,更深地把握香菱的美。

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很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有何依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这个香菱啊,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是什么?人物的语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着香菱笑着说的内容来揣摩香菱,你又读出了什么?一个“笑”字,就写尽写全了香菱的好学乐学;简洁而细腻地表现香菱的一大“诗”好。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

香菱人物形象: ①锲而不舍的执着与苦心、勤勉好学 ②天真、不服命运安排、有精神追求、以诗作抒 发自我情怀 ③聪敏伶俐、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描写人物方法: 正面描写——动作、细节、语言等描写她苦志学 诗时“诸事不顾,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 视”,已到了“呆\疯\魔\痴\病”的程度。 侧面描写——宝钗、宝玉等人的评价,烘托她学 诗时的执着和苦心。
林黛玉人物形象: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 的性格特征,书中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 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不顾劳 累,显现出了宽大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 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积极引 导、循序渐进地指导香菱读诗写诗,是个善于指 导的好老师。
• • • • • 言什么志? 建功立业——怀才不遇 贬谪愤怒、厌恶官场——超然物外、回归田园 游子思乡、离愁眷恋之情 寄情山水、愉悦闲适之感
• 如何言志?诗歌鉴赏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咏怀 • 烘托、衬托、对比(以动衬静、以亮衬暗、以乐景衬 哀情、以悲景衬哀情) • 修辞手法 • 炼字:有表现力、内涵丰富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读书、写作、求 学态度的启示:
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 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 准备; ②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 分钟都有所获; ③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 华”; ④多请教老师,不耻下问; ⑤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 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⑥有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精神 总之,要乐学、善学、苦学、痴学,定能学好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曹雪芹怎样的诗歌 创作思想?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4.《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伸拓展,深层反思。
三、泛读及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地灵人杰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精血诚聚穿凿揣摩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5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5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 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 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 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 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 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 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 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 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 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请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 读诗 悟诗 作诗
诗 咏月(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月亮挂在天空夜色微微透出轻寒,
清冷的光辉一片洁白月影一团团。
诗人们为了增添诗兴常常来观赏,
精读课文 深度探究
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 又自己含笑一回。 出神、抠土、皱眉、含笑,各为什么?
“出神‛,说明香菱此刻已经是 浮想联翩。‚ 抠土‛写她在立意 时的反复斟酌之态。 ‚皱眉‛ 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眼。 ‚含 笑‛大约是因为有了奇句,因而 感到满意。 这是对香菱进入诗歌构思时的 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感动每一个人。
请来观看晴空万里护着一盏玉盘。
月光下的淡淡梅花浓香使人陶醉,
丝丝垂柳映着月光清露刚刚晾干。
月光洒在石阶之上像是涂上金粉,
又好像是一层轻霜抹上白玉栏杆。 一觉醒来西楼之外人迹已经断绝, 一弯残月隔着珠帘还可最后赏玩。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初中语文课课通 香菱学诗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课课通  香菱学诗知识讲解

20 *香菱学诗一、整体感知1. “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写作最重要的是立意,即要言之有物,要抒发真情实感,要表现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里黛玉推荐的是唐朝三位大家的诗歌,由此可见,读书要读名著,读一流的作品,这样才有更大的收获。

3.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告诉我们学习需要讨论、交流、切磋,取长补短。

4. “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

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少不了要实践,实践最重要,不要等着学好了再去实践,要边做边实践。

5.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多读书,读书读少了,则不能融会贯通,做到游刃有余。

6. “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从这里看出,香菱专心致志,刻苦勤奋才取得了成功。

【典型例题】例1: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

答案:律诗、词句、立意例2: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

答案: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二、写作特点(1)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

本文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作者又把它发展到了极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
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
画缯zēng?鳏guān
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5)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