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高精度定位模块(Hyperlocation)测试验证报告-Cisco

合集下载

思科产品与解决方案介绍

思科产品与解决方案介绍
4在24ghz支持mumimo和下行ofdma不支持上行ciscodna就绪内置低功耗蓝牙bluetooth50多千兆以太网端口1gbps25gbps5gbps只有内置天线型号思科企业级路由器家族asr1000硬件和软件冗余vedge2000模块化端口isr4000ucse支持计算vedge1000固定端口isr1000vedge1004glte和无线集成有线和无线接入isr800安全的企业级分支路由isrv企业网络功能虚拟化enfv编排和管理ciscoencs开放第三方服务和应用csr1000v将企业级路由安全和管理扩展到云端vedgecloud将overlay扩展到公有云云端分支机构广域网边缘汇聚虚拟化newnewciscosdwan基于意图的广域网与分公司网络企业分公更佳的敏捷性simplifyyourwangetfasterperformanceusinglessbandwidth先进的威胁防护securelyconnectyourusersprotectyourdatafromwanedgecloud更好的用户体验deployapplicationsanyplatformconsistentapplicationperformance40的广域网成本节约324h的威胁发现时间4x的应用体验sdwanplatforms硬件平台isr1000isr4000asr1000highperformanceservicewhardwareassistsoftwareredundancyintegratedservicecontainers200mbpsnextgenconnectivityperformanceflexibilitybranchservicespubliccloudvedge200010gbpsmodularvedge1000fixedvedge100100mbps4gltewirelesssdwanbranchvirtualizationencs5100encs54002gb思科isr1100系列集成服务路由器iosxe支持最新的wan和lan技术可扩展的架构80211acwave2和mobilityexpress创新性独立的加密引擎强大的性能思科isr1100系列集成服务路由器isr890vsisr1100ltepoewirelessdomains80211nsfpipsec100mbpsdua

思科实验-实验6

思科实验-实验6

高级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实验7.2:HDLC 和PPP 封装①串行链路上的封装概念;②HDLC 封装;③PPP 封装。

实验3.3.2.7:配置PAP 和CHAP 身份验证第 1 部分:检查路由配置第 2 部分:将PPP 配置为封装方法第 3 部分:配置PPP 身份验证二、实验内容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结构)实验7.2:HDLC 和PPP 封装实验3.3.2.7:配置PAP 和CHAP 身份验证三、实验使用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WIN10Cisco Packet Tracer四、实验步骤和调试过程(实验步骤、测试数据设计、测试结果分析)实验7.2:HDLC 和PPP 封装1、配置R1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1Router(config)#int s0/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03.1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2、配置R2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2R2(config)#int s0/0/0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03.12.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3、检查链路连通性和默认封装R1#show interfaces s0/0/0该接口的默认封装为HDLC 封装4、改变串行链路两端的接口封装为PPP 封装并检查R1(config)#int s0/0/0R1(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R2(config)#int s0/0/0R2(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show interface s0/0/0该接口的封装为PPP 封装网络层支持IP 和CDP 协议5、实验调试(1)测试R1 和R2 之间串行链路的连通性R1#ping 192.103.12.2可以看出链路两端封装相同,ping测试正常(2)链路两端封装不同协议R1(config)#int s0/0/0R1(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R2(config)#int s0/0/0R2(config-if)#encapsulation hdlcR1#show int s0/0/0两端封装不匹配,导致链路故障实验3.3.2.7:配置PAP 和CHAP 身份验证按照实验拓扑连接好线路并配置好路由:Route(config)#hostname R3R3(config)#int s0/0/0R3(config-if)#ip add 10.103.1.2 255.255.255.252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int s0/0/1R3(config-if)#ip add 10.104.2.1 255.255.255.252R3(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3(config-if)#no shutdownR3(config)#int s0/1/0R3(config-if)#ip add 209.103.200.225 255.255.255.252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exR3(config)#router eigrp 1R3(config-router)#network 10.103.1.0 0.0.0.3R3(config-router)#network 10.104.2.0 0.0.0.3R3(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重分布R3(config-router)#exR3(config-if)#exR3(config)#ip route 209.103.200.0 255.255.255.252 209.103.200.226 //静态路由第 1 部分:检查路由配置第 1 步:查看所有路由器的运行配置。

思科综合实训报告模板

思科综合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训基本信息1. 实训名称:思科综合网络实训2. 实训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3. 实训地点:____市____大学网络实验室4. 实训目的:-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思科设备的基本操作。

- 熟悉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流程。

-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实训内容1. 网络基础理论:-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 数据通信基础- 网络协议(IP、TCP、UDP等)2. 思科设备操作:- 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配置思科路由器、交换机- 路由协议配置(RIP、OSPF、EIGRP等)- VLAN配置- NAT配置- QoS配置3.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安全策略4. 实验项目:- 思科路由器配置实验- 思科交换机配置实验- 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网络故障排除实验- 网络安全配置实验三、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 熟悉实训环境和设备-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制定实训计划2. 实训实施:- 按照实训计划,分组进行实验 - 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 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实训总结:- 分享实验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 总结实训成果,反思不足之处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 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思科设备的基本操作- 能够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方案2. 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能够熟练配置路由协议、VLAN、NAT、QoS等3. 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根据网络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4. 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五、实训体会1. 实训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

思科CCNA2实验报告

思科CCNA2实验报告

1.1.3.5Packet Tracer - 配置IPv4 和IPv6 接口地址分配表目标第 1 部分:配置IPv4 编址并验证连接第 2 部分:配置IPv6 编址并验证连接背景信息路由器R1 和R2 分别有两个LAN。

您的任务是在每台设备上配置合适的编址并验证LAN 之间的连接。

注:用户EXEC 密码是cisco。

特权EXEC 密码为class。

第 1 部分:配置IPv4 编址并验证连接步骤1:为R1 和LAN 设备分配IPv4 地址。

参照地址分配表,为R1 LAN 接口PC1和PC2配置IP 编址。

串行端口已配置。

R1#conf tR1(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0.1 255.255.255.128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int g0/1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0.129 255.255.255.128R1(config-if)#no shutdown步骤2:验证连接。

PC1和PC2应能够彼此以及对双堆栈服务器执行ping 操作。

PC1:PC2:第 2 部分:配置IPv6 编址并验证连接步骤1:为R2 和LAN 设备分配IPv6 地址。

参照地址分配表,为R2 LAN 接口PC3和PC4配置IP 编址。

串行端口已配置。

R2#conf tR2(config)#int g0/0R2(config-if)#ipv6 address 2001:DB8:C0DE:12::1/64R2(config-if)#ipv6 address FE80::2 link-localR2(config-if)#int g0/1R2(config-if)#ipv6 address 2001:DB8:C0DE:13::1/64R2(config-if)#ipv6 address FE80::2 link-local步骤2:验证连接。

定位装置检测报告

定位装置检测报告

定位装置检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定位装置进行检测,评估其性能和功能,并提供一份详尽的检测结果和分析。

2. 背景定位装置是用于确定物体或者设备在空间中的准确位置的一种装置。

在许多领域中,如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定位装置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对定位装置的性能和准确度进行检测非常重要。

3. 检测方法和流程定位装置的检测方法和流程如下:1.配置测试环境: 确保测试环境符合定位装置的使用要求,并消除可能的干扰因素。

2.准备测试样本: 选择适当的测试样本,包括不同尺寸、材质和形状的物体。

3.安装和校准定位装置: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安装和校准定位装置。

4.进行测试: 在各种条件下,如静态和动态环境、不同距离和角度下,对测试样本进行定位测试。

5.记录数据: 记录测试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包括定位误差、准确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6.分析数据: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定位装置的性能。

4. 检测指标定位装置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定位误差: 衡量定位装置的准确度。

定位误差越小,表示定位装置的性能越好。

•稳定性: 衡量定位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稳定性越高,表示定位装置的性能越稳定。

•可靠性: 衡量定位装置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可靠性越高,表示定位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中性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实时性: 衡量定位装置的响应速度。

实时性越好,表示定位装置对物体位置的反应越快。

5. 检测结果及分析经过对定位装置的检测,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定位误差: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定位误差范围在1-10毫米之间。

这个误差范围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应用需求。

•稳定性: 定位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波动现象。

这表明定位装置的稳定性良好。

•可靠性: 在长时间测试中,定位装置的性能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退化。

因此,定位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实时性: 定位装置对物体位置的反应速度迅速,几乎可以实时跟踪。

GPS检验报告

GPS检验报告

测试说明
背面测试布置图
序号 1
试验项目
自由跌落试 验
试验方法和条件
判定标准
试验结论
检查 UUT 样机功能必须正常、外观没有损坏、
结构等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正面 合格
1�功能检查�能正常显示、按键、LCD、扬声
将不包装产品样机 器、指示灯、以及其他描述到的功能正常� 背面
�NAVO 路威导航仪 2�结构检查�结构无异常。开合角度无变化、
摸屏表面进行清洁。
3�外观测试�触摸屏表面无异常痕
3�使用 UUT 样机�NAVO 路威导航仪� 迹以及无其他与测试前状态不一致
自带手写笔进行点击
的外观问题
合格
测试结论�合格
3.4. 振动试验
测试样品�1 台
样品编号�NO.6
测试设备�数字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序号
名称
1 数字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型号 STIvibration
查其结构、功能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测试时 显掉漆、无裂纹、破损、
间以试验箱达到所需温度条件时开始计算。
冲击痕以及其他与测试
前状态不一致的现象。
测试结论�合格
3.2. 自由跌落试验
测试样品�2 台
样品编号�NO.3、NO.4
测试设备�跌落试验仪
序号
名称
1
跌落试验仪
型号 ZYDL-1
校准日期 有效
测试布置图
判定标准 检查 UUT 样机功能必须 正常、外观没有损坏、 结构、射频参数性能等 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试验结论 合格
备注
等环境试验箱温湿度达到稳定后才放入高温试验 1�参数检查�可以与综
箱�在 T=+60±2ºC�湿度 50±5%RH 下持续 24h� 测仪建立连接进行参数

思科实验报告

思科实验报告

思科实验报告思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了解思科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和概念,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思科设备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在企业和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将使用思科模拟器软件,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终端设备等。

通过网络协议的配置和管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实验中涉及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本实验将采用简单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中心交换机和若干台终端设备。

2.IP地址分配:IP地址是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用于识别设备并确定其在网络中的位置。

本实验将采用私有IP地址段,为每台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IP 地址。

3.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用于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路径的协议。

本实验将采用静态路由协议,手动配置路由表项,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VLAN技术:VLAN技术是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的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本实验将采用VLAN技术,将终端设备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

5.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是用于控制网络访问的技术,可以根据源地址、目标地址、端口等条件限制网络访问。

本实验将采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终端设备的访问控制。

三、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拓扑结构:使用思科模拟器软件,创建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中心交换机和若干台终端设备。

连接设备和线路,确保网络连通性。

2.分配IP地址:为每台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包括中心交换机和终端设备。

使用私有IP地址段,避免与公共网络冲突。

3.配置静态路由协议:在中心交换机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手动添加路由表项,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测试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4.配置VLAN技术:在中心交换机上配置VLAN技术,将终端设备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

测试VLAN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思科实验报告.pdf

思科实验报告.pdf

思科实验报告.pdf一、实验目的本次思科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提升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在网络搭建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思科路由器: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

2、思科交换机: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

3、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安装了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

三、实验内容(一)基本网络拓扑搭建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包括了多个网段,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连接,以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

(二)IP 地址规划与分配为了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对各个设备和网段进行了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和分配。

制定了详细的IP 分配表,包括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

(三)路由器配置1、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使其能够与相连的网段进行通信。

2、启用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实现网络的动态路由。

3、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以控制网络中的访问权限和流量。

(四)交换机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 VLAN,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2、启用生成树协议(STP),防止网络中的环路产生。

(五)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在完成配置后,进行了全面的网络测试,包括 Ping 测试、Traceroute 测试等,以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同时,模拟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如链路故障、设备故障等,通过排查和解决这些故障,提高了对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实验步骤(一)网络拓扑搭建1、连接设备:使用网线将路由器、交换机和终端设备按照设计好的拓扑结构进行连接。

2、启动设备:打开所有设备的电源,确保其正常启动。

(二)IP 地址配置1、登录路由器:通过控制台端口或远程登录方式,进入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

2、配置接口 IP 地址:使用相应的命令,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配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Strings Attached Show思科高精度定位模块(Hyperlocation) 测试验证报告1前言近日,No Strings Attached Show受邀来到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利奇菲尔德市的思科真实环境实验室,现场了解当今创新技术的幕后。

主要针对思科高精度定位模块(Hyperlocation)产品组合进行了探讨。

我们确保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没有使用“隐藏命令”或预装硬件或软件组件。

简而言之,我们希望确保读者能够亲自体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我们没有在配置中进行写擦操作以便发表本测试报告。

思科无线控制器是启用超级定位模块时的基本配置,而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介绍如何配置高精度定位模块,主要是为了介绍它如何工作。

为了保持测试的公正性,No Strings Attached show主办方没有因为撰写本测试报告而获得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我们的差旅食宿费用由思科承担,同时No Strings Attached Show获得4台安装有Hyperlocation模块和天线阵列的3702i 无线接入点设备,用来持续进行深度测试。

这些费用由主办方平均分摊。

12测试介绍测试目标本测试的目标并非是为了展示如何配置思科高精度定位模块,也不是为了介绍配置的最佳方法,而是为了向大家展示Hyperlocation与传统的无线定位服务相比定位精确性的提高。

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思科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电话和NSA Show提供的电话和平板电脑。

尽管测试过程中的位置是事先确定的,但NAS Show还要求对几个随机地点进行测试。

事先确定的位置并不是得出最高精度的最佳位置,选取它们代表了最佳和最差情形。

3产品开发历史新产品上市时,你很难完全了解得出最终产品之前背后的历史。

当思科邀请我们前往俄亥俄州射频卓越测试中心进行测试时,我们想要知道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产品背后的历史。

当我们开始讨论产品历史时,一代代产品堆满地板。

后退一步,你可以看到产品开发和上市背后的困难。

从产品早期了解它,看到它从天线连接在一起的4台Access Points缩小成3600/3700无线接入点背后的一个模块,这种变化令人惊奇。

听工程师谈论产品各种形状和设计的迭代过程,向我们展示对开发卓越产品的追求。

最终知道产品的历史,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产品,并对它产生尊重。

43定位服务的类型为了了解Hyperlocation高精度定位模块如何工作,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定位服务的不同类型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部署情境的定位精度也各不相同。

Hyperlocation 高精度定位模块采用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方法,而传统的定位服务采用最小二乘法(测距定位法)。

5另外两种方法是:源蜂窝小区和模式化定位。

源蜂窝小区采用源蜂窝小区方法确定设备位置时,不进行距离预测。

通过利用设备连接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我们按照射频蜂窝区域假设设备位置。

对于一些用例,这些就行了。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设备是否位于服装店的某个部门,这或许可以。

不过,源蜂窝小区的问题是,它在连接或漫游期间高度依赖设备做出正确决策。

如果因为设备对具有最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接入点有依赖性,而选择连接到地板之上或之下、或是完全不同区域中的无线接入点设备,你就会失去定位精度。

这种情况下就是测距定位技术的价值所在。

测距定位(多边定位)技术我们讨论测距定位技术时,我们通常将其概括为两种不同方法:基于时间定位和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数)定位。

如果采用基于时间的定位服务,所有设备必须与共用时钟源保持同步。

这样要求是因为设备发出信号有准确的开始时间,多个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使用这一开始时间确定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距离。

最常见的到达时间系统形式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到达时间有一种变体,称为到达时差。

它不要求同步时钟源,而且用相对时间计量取代了绝对时间计量,简化了部署。

到达时差的一个好的例子是飞机和交通指挥塔使用的雷达系统。

最后,测距定位技术的第三种类型是 RSSI 测距定位。

这是目前许多厂商系统使用最多的定位服务方法。

这一方法不要求使用任何同步时钟或相对时间计量。

对于能够探测设备发出信号的每一台接收设备,距离是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来测定。

这种方法需要精心设计,才能与测距定位技术一起使用。

通过提供相对稳定的网格类型布局来确定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从定位区域边界,应允许客户端至少听到3台在 -75dBm或以上的无线接入点。

你可以将此认为是定位勘察或设计基础的“最佳实践”。

6模式化定位模式化定位本身并不一定是一种方法,更大意义上是对测距定位技术的增强。

我们通常将这称为校准过程。

通过读取平面图上已知无线接入点的数据,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信号覆盖图,其能够影响RSSI测距定位算法,从而更准确地定位设备。

这一步通常被略过,但通常会大大提高定位精准度。

到达角度最后,我们还有到达角度(AoA)定位法。

采用到达角方法是通过计算信号到达接收设备的入射角来定位设备,算法利用相交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至少有两个接收传感器。

Hyperlocation高精度定位模块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位设备。

大多数解决方案使用一组接收元件(天线阵列),在一个放置点对信号进行采样,这样就不再需要复杂的天线系统了。

到达角常被称为三角测量,这与以前的三边测量不同。

三角测量只采用到达角算法来完成。

到达角系统的例证之一是飞机导航系统所用的超高频全向导航(VOR)。

VOR发射器以不同的入射角发送多种超高分辨率(VHR )射线。

另一个例子是手机定位服务,它使用蜂窝网络基站塔进行三角测量和确定设备位置。

74集成高精度定位Hyperlocation要求如果你已经部署了思科统一无线网络设备(Cisco Unified Wireless Network),你很可能已经为部署Hyperlocation高精度定位模块做好了准备。

为了部署 Hyperlocation,你需要有Cisco 3600或3700系列无线接入点设备、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如5508/5520)、Prime Infrastructure和运行CMX10.2的移动服务引擎(Mobility Services Engine -MSE)。

所有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Hyperlocation所需的框架。

对于无线接入点设备的要求是因为只有3600或3700 无线接入点设备才有部署Hyperlocation所需的扩展槽。

图4.1 AIR-RM3010L-x-K9(x 表示国家域)设置Hyperlocation需要有模块和(图4.1)和环绕无线接入点的环形阵列天线(图4.2)。

图 4.2 AIR-ANT-LOC-01该模块含有2.4GHz和5GHz监控模式无线电,可用于进行基于RSSI的定位测量和安全监控。

除了无线之外,该模块还有5个蓝牙低能耗信标射频,可以分别配置UUID和功率电平。

作为基于RSSI定位测量的增强版,思科还推出了FastLocate(快速定位)功能,可提供比RSSI定位所用的标准无线接入点更频繁的位置更新。

9在将AIR-ANT-LOC-01高精度定位天线与AIR-RM3010L模块配对之后,就可以使用到达角度定位方法,可以将5-10米的定位精度缩小至1-3米的精度。

高精度定位天线通过思科新的DART天线连接器进行连接,它可以将模拟和数字信号从天线传输到告警度定位模块(见图4.3和4.4)。

这一解决方案的软件组件需要使用 PrimeInfrastructure管理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和MSE(移动服务引擎)集成,并设置所用的地图。

当你在Prime Infrastructure配置无线接入点设备时,你将看到新的天线选项AIR-ANT-LOC-01,它使你能够设定适当的方向(见图4.5)。

我们将在下文详细讨论。

图4.3 DART 连接器图 4.5 Prime Infrastructure配置图 4.4 DART插座10部署指南无线网络设计业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无线接入点不会再采用最高发射功率以覆盖最大面积的部署方式。

今天的无线网络采用覆盖范围较小及所需发射功率较低的部署方式。

随着我们将定位服务引入组合,设计改变成网格状,目的是确保最大的定位精度。

使用到达角度定位方法,使我们能够摆脱网格状设计,但仍要求精心设计。

例如,你希望让所有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在CMX 10.2配置中朝向正确,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需要指向北,但天线阵列上的所有箭头都应在软件上正确体现出来。

图4.6 朝向箭头图4.6显示出箭头朝向。

正如我们在图4.5中所显示的,在Prime Infrastructure配置无线接入点时,我们可以改变朝向,以便与无线接入点面对的方向保持一致。

这样要求是因为要进行到达角度计算操作并预测位置。

另一个设计考虑的因素是你需要为无线接入点设备准备多少高精度定位模块。

需要1比1配置部署吗?简单回答就是需要。

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工作方式,你应该为每一个无线接入点部署一个模块和天线阵列。

如果采用本定位算法,需要引入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概念。

主节点是你用来传送数据的无线接入点,从节点是计算设备位置时使用的附近无线接入点。

截至本文件出版之日,Hyperlocation 仅针对连接无线网络的关联客户端工作,不与被动的无关联客户端工作。

11这样做的缺点与定位设备的源蜂窝小区方法类似:如果客户端错误选择关联或漫游过程,你的定位数据可能发生偏差 - 我们将在实际测试一章详细讨论这点。

Hyperlocation只需要一个单一模块和天线就能工作吗?是这样的,但精度会略微受到影响,这样的部署并不得到支持。

下面图 4.7 单一天线阵列图4.8 多天线阵列让我们看看多天线阵列与单一天线阵列的对比情况。

采用单一天线阵列时,到达角度技术当然可以确定客户端在天线阵列的哪一侧,但多天线阵列提高了定位设备的精确性(如图4.8所示)。

从部署角度来看必须指出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效果,Hyperlocation要求客户端具备HT/VHT OFDM(802.11n)能力。

原因是Hyperlocation发送BlockAckRequests请求到客户端设备,然后客户端采用BlockAcks回应,由Hyperlocation天线阵列用于到达角度计算。

如果客户端不支持HT/VHT OFDM技术,Hyperlocation仍会定位,前提是客户端发送数据。

使用BlockAckRequest请求是触发客户端发送数据的简单方式,并且不会造成网络开销。

图4.9显示的是我们测试中捕获的数据包样品。

你可以看到BlockAckReq申请发送至客户端,而BlockAck返回至Access Point设备。

12图4.9 BlockAckReq请求和BlockAck数据包捕获135故障检修Hyperlocation尽管Hyperlocation 系统很简单,但你必须确保在部署前实际看到你期望的位置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