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驱动器报告

合集下载

伺服驱动器测试报告

伺服驱动器测试报告

风电变桨交流伺服驱动器验证试验报告
型号:FAS45EA400X
一、试验目的:
对FAS45EA400X型驱动器进行全面形式实验,判断是否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二、测试日期:
2010-9-20~2010-9-26
三、测试人员:
甘星伟、周阳申、廖建荣
四、仪器仪表:
示波器TDS1002B-SC 万用表UT58E 点温计K971758 调压器TDGC2-0.5 信号发生器SP1641B 试验取三台样品,一台置于-35℃低温箱,一台置于+55℃高温箱,一台常温测试。

五、测试项目
1.外观及尺寸检查
1.1.外观尺寸如图:
(驱动器外形尺寸图)
测试结果记录在图上
结论:合格
1.2.铭牌检查:
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型号:FAS45EA400X;
机号:*********
生产批次:***********
生产厂商: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结论:合格
2.常温测试:
由于被试电机与客户电机不同,做本组测试时,允许对电流环和速度环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满意效果
3.低温试验
4.高温测试
5.环境温度应力筛选温度范围-40℃~+60℃
循环次数:12次(不通电)温度变化率:5℃/min
保温时间:40min
试验结果:合格
6.电磁兼容
测试结果:合格
7.参数检查:
8.安全检查:
六、整机测试结论:
合格,可投入量产。

质量部
2010-09-27
附表:速度环线性:。

交流伺服电机实验报告

交流伺服电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方法及控制策略。

3. 通过实验验证交流伺服电机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1. 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分析2.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3. 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方法4.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策略5. 交流伺服电机的性能测试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 交流伺服电机实验台2.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3. 交流伺服电机控制器4. 功率分析仪5. 数据采集卡6.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分析(1)观察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如定子、转子、端盖、轴承等。

(2)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1)观察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过程,了解其电磁感应原理。

(2)分析交流伺服电机的启动、运行和停止过程。

3. 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方法(1)学习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

(2)分析驱动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及其作用。

4.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策略(1)学习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了解其闭环控制原理。

(2)分析控制策略中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5. 交流伺服电机的性能测试(1)连接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启动交流伺服电机,观察其运行状态,记录相关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交流伺服电机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分析通过观察实验台上的交流伺服电机,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由定子、转子、端盖、轴承等部分组成。

定子由线圈绕制而成,转子由永磁体构成。

当交流电源通过定子线圈时,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

2.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交流伺服电机在启动、运行和停止过程中,其转速、转矩和功率等参数均与输入的交流电源频率、电压和相位角有关。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实现交流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

3. 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方法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了解到其主要由逆变器、滤波器、电机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2024年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该市场的现状、趋势和发展潜力。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的全面了解,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市场概述2.1 定义伺服电机驱动器是一种用于控制伺服电机进行高精度运动的设备。

它通过接收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位置和加速度等参数,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和定位。

伺服电机驱动器通常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控制系统等组成。

2.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3 市场驱动因素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加•制造业的发展•特殊行业应用的需求增长2.4 市场挑战和机遇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激烈的竞争、技术创新的需求等。

然而,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和制造业的发展,市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3. 市场细分3.1 产品类型根据产品类型,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可分为以下几类:•AC伺服电机驱动器•DC伺服电机驱动器3.2 应用领域根据应用领域,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可分为以下几类:•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行业•医疗设备行业•其他特殊行业4. 竞争格局4.1 主要厂商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以下厂商:•厂商 A•厂商 B•厂商 C•厂商 D•厂商 E4.2 市场份额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厂商 A 目前占据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为厂商 B 和厂商 C。

5. 市场趋势5.1 技术创新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正面临着不断的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更先进、更高效的伺服电机驱动器产品,提供更精确、稳定的控制性能。

5.2 行业应用增长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驱动器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特殊行业,如医疗设备行业,对精确控制和高速运动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及目的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当前市场对于伺服电机驱动器的需求稳定增长,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行业,随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的推进,对于精确控制和定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2.技术可行性分析:伺服电机驱动器的核心技术在日益完善,关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中,因此具备稳定的技术基础。

3.资金可行性分析:该项目需要一定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但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成熟,预计短期内可以回收成本并盈利。

4.管理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具备丰富的研发和制造经验,拥有完善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积累,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

三、项目建议1.定位: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项目可定位为研发和生产一款高性能、低成本的伺服电机驱动器。

2.项目目标:在短期内研发出一款性能优越、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伺服电机驱动器,并推出市场,争取在一年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技术路线:通过整合相关技术和资源,结合自身研发经验,确定合适的技术路线并进行研发工作。

4.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5.营销策略: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对手并确定目标客户,采取有效的推广手段和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1.项目实施计划-第一阶段(3个月):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研发计划制定;-第二阶段(6个月):设计和原型制作;-第三阶段(3个月):产品测试和改进;-第四阶段(1个月):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

2.项目预算-人力成本:50万元;-设备设施:20万元;-研发费用:30万元;-市场推广费用:10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总预算:120万元。

七、风险分析与对策1.技术风险:可能出现技术难题和困难,需要加强研发团队的技术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及时调整技术方案。

2.市场风险:竞争对手众多,市场反应不及预期,需要加大市场调研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伺服电机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驱动器在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工业制造、机械设备等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对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项目目标1.研究当前伺服电机驱动器市场及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情况。

2.分析伺服电机驱动器的技术特点,评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3.综合考虑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产品定位。

4.提出开发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具体产品规格和功能要求。

三、项目内容1.市场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规模、增长率、竞争格局等因素,分析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市场前景。

2.技术分析:研究伺服电机驱动器的技术特点,包括控制算法、动态性能指标、接口通信协议等,评估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可行性。

3.成本分析:对研发、生产成本进行估算,考虑核心技术和材料成本等因素,评估产品定价空间。

4.定位和产品规格: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产品定位和主要功能要求,包括功率范围、控制精度、可靠性等。

5.市场推广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提出推广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策略和计划,包括市场定位、渠道选择、品牌推广等。

四、项目预期成果1.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市场、技术、成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项目可行性,并给出相关建议。

2.产品规格书:提出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具体产品规格和功能要求,为后续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3.市场推广策略和计划: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推广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策略和计划,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项目时间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初步安排项目时间计划如下:1.调研和市场分析(2周)2.技术分析和成本分析(2周)3.定位和产品规格(1周)4.市场推广策略和计划(2周)六、项目经费预算根据项目时间计划,初步预算项目经费为X万元(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024年伺服驱动器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2024年伺服驱动器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一、概述伺服驱动器是一种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伺服驱动器的出现使得精密运动控制成为可能,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的水平,对于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对2024年伺服驱动器行业市场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伺服驱动器行业市场规模为XX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了XX%。

伺服驱动器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工业自动化需求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伺服驱动器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四、市场驱动因素1.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加: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对伺服驱动器的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在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2.技术的进步:伺服驱动器技术不断创新,实现了更高的精度、更稳定的运行和更好的控制性能,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政策支持:政府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为伺服驱动器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市场前景展望根据市场分析,未来几年伺服驱动器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1.自动化需求的持续增加: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伺服驱动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伺服驱动器企业将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推出更先进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政府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大,为伺服驱动器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2024年伺服驱动器行业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格局激烈,但市场前景依然乐观。

伺服驱动器企业应注重产品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伺服驱动器测试报告

伺服驱动器测试报告

风电变桨交流伺服驱动器验证试验报告
型号:FAS45EA400X
一、试验目的:
对FAS45EA400X型驱动器进行全面形式实验,判断是否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二、测试日期:
2010-9-20~2010-9-26
三、测试人员:
甘星伟、周阳申、廖建荣
四、仪器仪表:
示波器TDS1002B-SC 万用表UT58E 点温计K971758 调压器TDGC2-0.5 信号发生器SP1641B 试验取三台样品,一台置于-35℃低温箱,一台置于+55℃高温箱,一台常温测试。

五、测试项目
1.外观及尺寸检查
1.1.外观尺寸如图:
(驱动器外形尺寸图)
测试结果记录在图上
结论:合格
1.2.铭牌检查:
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型号:FAS45EA400X;
机号:*********
生产批次:***********
生产厂商: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结论:合格
2.常温测试:
由于被试电机与客户电机不同,做本组测试时,允许对电流环和速度环参数进行调整以获得满意效果
3.低温试验
4.高温测试
5.环境温度应力筛选温度范围-40℃~+60℃
循环次数:12次(不通电)温度变化率:5℃/min
保温时间:40min
试验结果:合格
6.电磁兼容
测试结果:合格
7.参数检查:
8.安全检查:
六、整机测试结论:
合格,可投入量产。

质量部
2010-09-27
附表:速度环线性:。

伺服驱动实验报告

伺服驱动实验报告

伺服驱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伺服驱动实验目的:1. 了解伺服驱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伺服驱动的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3. 探究伺服驱动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实验设备和材料:1. 伺服驱动器;2. 伺服电机;3. 控制器;4. 示波器;5. 电源。

实验原理:伺服驱动是一种用来控制和调节电机运动的装置。

它通过传感器感知电机的实际位置或速度,并与目标位置或速度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来调整输出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或位置。

伺服驱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 传感器感知电机的位置或速度,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与目标位置或速度进行比较;3. 控制器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信号,控制电机驱动器;4. 电机驱动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的转速或位置。

实验步骤:1. 将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连接,并连接电源;2. 将控制器与伺服驱动器连接,并连接电源;3. 使用示波器监测伺服电机的输出信号;4. 设置目标位置或速度,并启动控制器;5. 观察伺服电机的运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伺服驱动器能够将电机控制在预定的位置或速度;2. 控制器能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自动调整输出信号,以达到目标位置或速度;3. 伺服驱动在启动和停止时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实现快速而平稳的运动;4. 伺服驱动的响应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到目标位置或速度;5. 伺服驱动在外部扰动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位置或速度偏差。

实验分析:伺服驱动的优势在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准度和稳定性:1. 伺服驱动器通过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能够实时调整输出信号,使得电机能够保持较小的位置或速度偏差;2. 伺服驱动器具有较好的响应速度,能够快速调整到目标位置或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3. 伺服驱动器在受到外部扰动时,能够快速作出反应,保持稳定的运动状态;4. 伺服驱动器适用于对位置或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课程设计课题:伺服电机前端驱动器指导老师:徐同一班级: 08级集成学号: 200800120030姓名:董贇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一种传统的电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它是自动装置的执行元件。

伺服电机的最大特点是可控。

在有控制信号时,伺服电机就转动,且转速大小正比于控制电压的大小。

去掉控制电压后,伺服电机就立即停止转动。

报告内容一.电源Q12和Q3采用集成稳压器7812和7805。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将外加21V输入供电电压经7812和7805后得到12V和5V电压,以给电路各部分提供工作电压,且以黄灯指示电路正常工作与否输入的9管脚为外接输入供电电压21V,经7812后得到12V电压,12V电压经7805后得到5V电压,且在7805的输出端接有LED指示灯(串联电阻R33以控制流过LED灯的电流,保护发光管),R32用于分压,防止7805过热损坏。

MG11019是达林顿复合管,用于过流保护,R1,R2,R3构成电源电流取样电路,电源电流过大会使Q1导通。

ZR1,ZR2时压敏电阻,用于过压保护,防止电路故障时损坏后级电路,压敏电阻并联在交流侧电路中主要是起“限制电压超高”作用;当电源部分正常工作即7805正常输出5V电压时,黄灯点亮,若黄灯不亮则证明电源部分没有正常工作。

在三极管升压电路中有一端是overcurrent,检测该点是否过流,有过流保护作用,5V电压经插座的1管脚和8管脚输出,5V和12V在2901、2902的电路中做供电电压,12V还作为芯片MC33030的供电电压接11脚。

二.H桥电路H桥驱动电路图1中所示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电路得名于“H桥驱动电路”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字母H。

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而电机就是H 中的横杠。

如图所示,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包括4个三极管和一个电机。

要使电机运转,必须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

根据不同三极管对的导通情况,电流可能会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流过电机,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向。

图1 H桥驱动电路要使电机运转,必须使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导通。

例如,如图2所示,当Q1管和Q4管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正极经Q1从左至右穿过电机,然后再经Q4回到电源负极。

按图中电流箭头所示,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

当三极管Q1和Q4导通时,电流将从左至右流过电机,从而驱动电机按特定方向转动(电机周围的箭头指示为顺时针方向)。

图2 H桥电路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图3所示为另一对三极管Q2和Q3导通的情况,电流将从右至左流过电机。

当三极管Q2和Q3导通时,电流将从右至左流过电机,从而驱动电机沿另一方向转动(电机周围的箭头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图3 H桥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MC33030内部虽然有H桥电路但是驱动能力过小,不足以驱动油门电机,故外部添加达林顿管H桥电路,提供大电流。

电路中,Q6,Q7,Q4,Q5构成达林顿管的驱动电路,用于控制三极管的开关,防止上下桥臂直通,造成功率管损坏。

三.驱动器控制器MC33030无刷直流电机专用控制芯片MC33030是MOTOROLA公司称之为第二代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集成电路。

外接功率开关器件后,可用来控制三相(全波或半波),两相和四相无刷直流电机,还可以作有刷直流电机的控制。

同时,可以引入电子测速器构成闭环调速系统,由于该芯片外围元件少,成本低,性能好,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MC33033功能特点:1)MC33033是20脚塑封封装,内部带有温度补偿基准电源和转子位置传感器译码电路。

2)具有PWM开环速度控制,使能控制(起始或停止),正反转控制和能耗制动控制功能。

3)在外围加少许元器件,还可以实现软起动,调试及检测非常方便。

4)由于内部有锯齿波振荡器,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5)具有过电流保护,欠电压保护,过热保护功能。

四.八个比较器(1)微调电路该电路由四比较器LM2901和四运放LM2902构成,待比较信号由插座S10、S14、S15、S16脚输入。

33K和15K电阻构成分压电路,用于衰减输入信号,100pF 电容用于滤除噪声。

八个1N4148二极管用于过压保护,防止输入电压高于电源或低于地。

LM339集成块内部装有四个独立的电压比较器,该电压比较器的特点是:1)失调电压小,典型值为2mV;2)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为2-36V,双电源电压为±1V-±18V;3)对比较信号源的内阻限制较宽;4)共模范围很大,为0~(Ucc-1.5V)Vo;5)差动输入电压范围较大,大到可以等于电源电压;6)输出端电位可灵活方便地选用。

LM339类似于增益不可调的运算放大器。

每个比较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两个输入端一个称为同相输入端,用“+”表示,另一个称为反相输入端,用“-”表示。

用作比较两个电压时,任意一个输入端加一个固定电压做参考电压(也称为门限电平,它可选择LM339输入共模范围的任何一点),另一端加一个待比较的信号电压。

当“+”端电压高于“-”端时,输出管截止,相当于输出端开路。

当“-”端电压高于“+”端时,输出管饱和,相当于输出端接低电位。

两个输入端电压差别大于10mV就能确保输出能从一种状态可靠地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因此,把LM339用在弱信号检测等场合是比较理想的。

LM339的输出端相当于一只不接集电极电阻的晶体三极管,在使用时输出端到正电源一般须接一只电阻(称为上拉电阻,选3-15K)。

选不同阻值的上拉电阻会影响输出端高电位的值。

因为当输出晶体三极管截止时,它的集电极电压基本上取决于上拉电阻与负载的值。

另外,各比较器的输出端允许连接在一起使用。

LM339的反向输入端接固定电平,输出为集电极开路,接电位器以便调节输出电压。

LM2902是通用四运放。

构成电压跟随器,用于降低输出电阻。

四只IN4007二极管用于选出四路中的最高输出电压。

(2)平衡电路电路结构与微调电路相似。

插座的13和17脚输入,U5D引入正反馈,输出接到微调电路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

与S10共同影响U1A的输出。

(3)过流保护利用器件U4 LM2901,LM399作为比较器使用,U4A为普通比较器,用于延迟保护,负端为6V电平,C28充电到6V时输出高电平。

U4B为定时电路,用于过流保护后的恢复,电路输出接到MC33030的16脚,过流关断。

五.总图(1)插座1)1、8脚接+5V,+5V是输入电压经7812、7805后得到的,在由此输出控制其他部分;2)3、6、12脚接地;3)2脚输出档位设置,可以理解为是司机挂档或是踩油门的输入量,0~5V是离散的而并非连续变化;4)4脚和5脚为输出,接电机的两端;5)7脚是电机反馈信号,是输入端,电机运行情况经信号采集后由7脚送到电路;6)9脚为输入21V供电电压,经升压电路后得到24V电压作H桥的供电电压,同时经7812和7805后分别得到12V和5V电压,供给电路各部分模块作供电电压;7)10、14、15(与11脚相连)、16脚为微调输入端;8)13、17脚为平衡输入端;六.PCB版图七.元件清单:H桥Part 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Part Field 61/2W R29 RES14.2-10.5X3.3 6801/2W R31 RES14.2-10.5X3.3 6801/2W R30 RES14.2-10.5X3.3 6801/2W R24 RES14.2-10.5X3.3 68014D390 ZR3 RAD-0.4 *4148 D11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12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5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7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8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9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10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6 Diode1 Altium Limited C3198 Q7 TO-92A TO-92AC3198 Q5 TO-92A TO-92AC3198 Q6 TO-92A TO-92AC3198 Q4 TO-92A TO-92AMJH11019 Q8 TO-247 221A-02MJH11019 Q9 TO-247 221A-02MJH11020 Q10 TO-247 221A-02MJH11020 Q11 TO-247 221A-02Res2 R12 AXIAL-0.4 2.2KRes2 R13 AXIAL-0.4 2.2KRes2 R5 AXIAL-0.4 2.2KRes2 R7 AXIAL-0.4 2.2KRes2 R8 AXIAL-0.4 2.2KRes2 R14 AXIAL-0.4 2.2KRes2 R15 AXIAL-0.4 2.2KRes2 R11 AXIAL-0.4 2.2KRes2 R25 AXIAL-0.5 100Res2 R9 AXIAL-0.8 1.5KRes2 R26 AXIAL-0.8 1.5KRes2 R6 AXIAL-0.8 1.5KRes2 R23 AXIAL-0.8 1.5K����C2 RAD-0.4 104MC33030Part 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Description Part Field 6 1% R58 AXIAL-0.4 Resistor 10K1% R43 AXIAL-0.4 Resistor 5.1K1% R42 AXIAL-0.4 Resistor 1K1% R20 AXIAL-0.4 Resistor 1K4148 D17 Diode1 1 Amp General Purpose Rectifier DO-414148 D18 Diode1 High Conductance FastDiode Altium Limited4148 D16 Diode1 High Conductance FastDiode Altium Limited4148 D15 Diode1 1 Amp General Purpose Rectifier DO-41CBB C7 RAD-0.2 Capacitor 220n LED1 G B T ypical RED GaAs LED * LED1 R B T ypical RED GaAs LED *LM2902N U5 DIP-14 Low-Power Quad Operational Amplifier N14AMC33030 U3 DIP-16 Full-Bridge PWM Motor B16DriverRes2 R17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34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51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36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22 AXIAL-0.4 Resistor 27K Res2 R40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18 AXIAL-0.4 Resistor 2.2K Res2 R35 AXIAL-0.4 Resistor 2.2K Res2 R56 AXIAL-0.4 Resistor 3.3M Res2 R49 AXIAL-0.4 Resistor 1K Res2 R19 AXIAL-0.4 Resistor 2.2K ��C17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21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22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18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6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20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 �C19 B Polarized Capacitor (Radial) 100pF微调Part 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Part Field 61% R48 AXIAL-0.4 56K1% R59 AXIAL-0.4 20K1% R53 AXIAL-0.4 56K1% R54 AXIAL-0.4 20K1% R65 AXIAL-0.4 56K1% R66 AXIAL-0.4 20K1% R62 AXIAL-0.4 56K1% R69 AXIAL-0.4 20K1N4006 D28 DIODE1 DO-411N4006 D31 DIODE1 DO-411N4006 D22 DIODE1 DO-411N4006 D25 DIODE1 DO-414148 D27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23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26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24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29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30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33 Diode1 Altium Limited4148 D32 Diode1 Altium Limited LM2902N U2 DIP-14 N14ALP339N U1 DIP-14 N14ARPot VR2 VR5 Enter the Resistance value and the set point into parameter fields.RPot VR4 VR5 Enter the Resistance value and the set point into parameter fields.RPot VR3 VR5 Enter the Resistance value and the set point into parameter fields.RPot VR1 VR5 Enter the Resistance value and the set point into parameter fields.Res2 R28 AXIAL-0.4 15KRes2 R81 AXIAL-0.4 20KRes2 R57 AXIAL-0.4 15KRes2 R68 AXIAL-0.4 20KRes2 R41 AXIAL-0.4 33KRes2 R38 AXIAL-0.4 20KRes2 R82 AXIAL-0.4 2.2KRes2 R55 AXIAL-0.4 33KRes2 R72 AXIAL-0.4 33KRes2 R67 AXIAL-0.4 33K��C24 B 100pF��C27 B 100pF��C25 B 100pF��C26 B 100pF平衡Part 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Part Field 6 1% R71 AXIAL-0.4 6.8M1% R63 AXIAL-0.4 10K1% R60 AXIAL-0.4 10K1% R80 AXIAL-0.4 15K1% R79 AXIAL-0.4 8.2K1% R78 AXIAL-0.4 1K1N4006 D21 DIODE1 DO-411N4006 D38 DIODE1 DO-414148 D19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20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36 Diode1 Altium Limited 4148 D37 Diode1 Altium Limited LM339N U4 DIP-14 N14ALM2902N U5 DIP-14 N14A Res2 R77 AXIAL-0.4 330Res2 R61 AXIAL-0.4 1KRes2 R64 AXIAL-0.4 1KRes2 R75 AXIAL-0.4 1KRes2 R76 AXIAL-0.4 1K��C23 B 100pF��C29 B 100pF�C30 CAPPR5-5x5 100pF过流保护Part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Part Field 61% R21 AXIAL-0.4 1K1% R45 AXIAL-0.4 6.8M1% R74 AXIAL-0.4 15K1% R27 AXIAL-0.4 10K1% R37 AXIAL-0.4 100K1% R39 AXIAL-0.4 1K1% R44 AXIAL-0.4 200K1% R73 AXIAL-0.4 8.2K1N4006 D35 DIODE1 DO-4115V ZD2 DIODE-0.4 *4148 D2 Diode1 DO-414148 D4 Diode1 Altium Limited LM339N U4 DIP-14 N14ARes2 R52 AXIAL-0.4 1KRes2 R47 AXIAL-0.4 1KRes2 R50 AXIAL-0.4 1KRes2 R46 AXIAL-0.4 1K�C12 B 100pF�C13 B 100pF�C28 B 100pF电源Part T 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Part Field 6 1% R2 AXIAL-0.4 5.6K1% R3 AXIAL-0.4 12K1N4006 D3 DIODE1 DO-411N4006 D34 DIODE1 DO-411N4006 D13 DIODE1 DO-411N4006 D14 DIODE1 DO-411N5406 D1 DO-201AD DO-201AD 2W R4 AXIAL-0.8 1.5K5W R1 RES30.6-25.5X9 114D390 ZR2 RAD-0.4 *14D390 ZR1 RAD-0.4 *C1266 Q1 TO-92A TO-92A CBB C10 RAD-0.2 10nCBB C4 RAD-0.2 10nFCBB C3 RAD-0.2 10nFCBB C9 RAD-0.2 10nCBB C8 RAD-0.2 10nCBB C5 RAD-0.2 10n Header 17 U6 HDR2X9*LED1 Y B *LM7805CT Q3 TOT TO, Thru-Hole, Vertical, Heatsink Mounted; 3 In-Line Leads; Pitch 2.54 mmLM7812CT Q12 TOT TO, Thru-Hole, Vertical, Heatsink Mounted; 3 In-Line Leads; Pitch 2.54 mmMJH11019 Q2 DT 221A-02 Res2 R33 AXIAL-0.4 1.5K Res2 R16 AXIAL-0.4 1Res2 R10 AXIAL-0.8 68Res2 R32 AXIAL-0.8 200����C1 PCBComponent_1 220n��C15 CAPPR5-5x5 47uF ��C14 CAPPR5-5x5 47uF ��C11 CAPPR5-5x5 47uF ��C16 CAPPR5-5x5 47u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