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大纲.doc
南中医《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

《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中医外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运用“有诸内,必行诸外”,治外必本诸内的人体内外统一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应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丨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
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六章。
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
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
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总学时为90学。
本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分清难点,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与本教材配套的图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授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教学大纲总学时90开课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前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基础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其任务是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科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基础药理学、分析化学以及中药化学等课程后进行本课程学习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和技能,并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明确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要领及其任务。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概况、发展方向。
了解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中药炮制的法规以及中药炮制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着重介绍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一般介绍火的发现和应用与中药炮制形成的关系,着重讲解炮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了解历代炮制著述,及解放以来本学科取得的成就,当前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向等。
介绍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本草学的分类方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等分类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介绍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
介绍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目的要求】了解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明确炮制对药性的影响,掌握中药炮制目的,明确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了解炮制是一种手段,遵循用药法则,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疗效。
【教学内容】介绍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及相恶为制的中药传统制则及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的传统制法。
从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方面的影响,说明中医临床用药法则、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需要。
《温病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学大纲总学时63学时开课对象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专业前言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学科。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具有指导临床工作的实际意义。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是中医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温病的基本技能,为诊治温病和其他有关疾病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二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发展史、温病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诊法、治疗和预防等;其二是讨论主要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的病因病理、传变规律、辨证论治。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温病学的定义、学习温病学的意义。
(二)了解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明确温病学是在对外感热病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为适应医疗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
(三)了解对温病学形成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和医家如朱肱、刘河间、郭雍、王安道等人对温病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熟悉主要温病学家如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的学术成就及其代表著作。
【教学内容】一、温病学的定义。
二、温病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一)战国~晋唐时期(介绍该阶段对温病的认识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千金要方》等著作对温病的主要论述)(二)宋~金元时期(介绍朱肱、刘河间、郭雍、王安道等主要学术思想及代表著作)(三)明清时期(介绍张凤逵、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四)近现代温病学理论的发展四、温病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研究方法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目的要求】(一)明确温病的概念。
(二)掌握温病的特点。
(三)了解温病的范围及命名依据。
(四)熟悉温病的分类。
南京中医药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性格式-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

浙江中医药大学《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英文名称:Dermatovenereology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见习)课程编码:课程学分: 2课程总学时:34学时见习学时:8学时开课单位:第二临床医学院教研室:皮肤性病学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石海兰一、一般情况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和性接触传播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医学院校各系的基本教学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的临床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病和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对该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详细讲解,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应用于临床实践;熟悉的内容选择重点讲授,使同学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以系统了解概况为主,老师扼要介绍一些国内外进展或概括讲解,使学生扩大本学科知识面。
由于本门课是一门临床学科,必须十分注重临床病案分析,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临床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第一篇总论1.1 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目的】学习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和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要求】1、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熟悉皮肤性病的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皮肤性病学中、外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
1.2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目的】学习皮肤的组成和解剖: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及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熟悉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和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了解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和神经的解剖及其功能。
【要求】1、掌握皮肤的组成和解剖。
2、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
3、掌握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4、熟悉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
5、熟悉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指导1

南京中医药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性格式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临床各专业专业用)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eology课程类别:必修考查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编码:031101 课程学分: 3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实训)学时: 9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影像学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曾亮《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学科。
已从单一的传统X线诊断学,扩展为包括X线、CT、MRI及超声等的现代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直接影响临床各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课程,目的就是让学术理解影像的原理和作用、选用原则,培养学生的临床阅片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见病影像诊断、独立阅片的能力。
本教学计划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第6版教材编写,授课内容以该教材中的第一篇“影像诊断学”部分为主,第二篇“介入放射学”部分另行讲授,不在本次授课范围内。
教学形式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总课时为36学时。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的影像图片信息,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
授课时应有所偏重地讲授各论内容,尤其是各部位(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
通过《医学影像学》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了解各种影像成像技术的原理;熟悉不同成像技术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恰当的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成像手段和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掌握熟悉人体各部位(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熟悉人体常见病影像表现,了解影像观察、分析与诊断的思路能力,强化使学生初步具备基本的临床阅片能力。
1.第一篇影像诊断学1.1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1.1.1第1节 X线成像【目的】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二、X线图像特点(熟悉)三、X线检查技术(了解)四、X线图像的解读(了解)、五、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1.1.1第2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目的】一、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二、CT图像特点(熟悉)1.密度的概念—CT值(掌握)2.窗宽和窗位(掌握)三、CT常用检查技术(了解)四、CT图像的解读(了解)五、CT检查的临床应用(了解)1.1.1第3节超声成像【目的】一、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二、超声图像特点(了解)三、超声检查技术(了解)四、超声图像的解读(了解)五、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掌握)1.1.1第4节磁共振成像(MRI)概论【目的】一、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了解)二、MRI图像特点(熟悉)三、MRI常用检查技术(了解)四、MRI图像的解读(了解)五、MR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1.1.1第5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目的】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了解)1.1.1第6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目的】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熟悉)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总学时 54 开课对象五年制中医学(运动医疗保健)专业前言《推拿治疗学》是中医学(运动医疗保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医疗保健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推拿治疗的辨证施治;熟悉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及其他疗法。
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成人常见病推拿治疗临床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为今后推拿临床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程讲授为主,结合实训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推拿临床理论的体会。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推拿治疗学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推拿治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2、掌握推拿治疗学的概念【教学内容】1、推拿治疗概论2、推拿治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第二章推拿治疗学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推拿对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2、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3、掌握常见疾病的注意事项4、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5、了解常见疾病治疗的其他疗法【教学内容】胃脘痛、泄泻、便秘、胃下垂、胆绞痛、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乳腺炎、落枕、椎骨错缝、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胸胁屏伤、骶髂关节错缝、梨状肌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尺骨鹰嘴滑囊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腱鞘囊肿、指间关节扭伤、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桡尺远端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腕管综合征、腕关节扭伤、髋关节滑囊炎、髋关节扭伤、髂胫束劳损、侧副韧带损伤、创伤性滑膜炎、脂肪垫劳损、半月板损伤、踝关节的扭伤、踝管综合征、跟腱扭伤、跖筋膜劳损、慢性盆腔炎、痛经学时分配。
药理学复习提纲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药学院

药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言1.药物的概念,药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的变化和规律(药动学)2.新药研制与开发的过程有哪些?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药物检测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有哪几种,分别有何特点?1被动转运:滤过和简单扩散特点:顺浓度转运不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不受共存类似物影响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特点:对转运物质有选择性载体转运能力有限即有饱和性结构相似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可竞争同一载体而具有竞争性具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3、膜动转运:胞饮和胞吐特点:转运过程中生物膜结构发生变化2.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哪几种,什么是首关消除?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局部给药舌下给药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吸收,从而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减少3.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分布有何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易受其他药物置换而致作用加强4.什么是肝药酶,它有何特性?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专一性低,个体差异大,活性有限,容易受到某些药物诱导或抑制5.酸碱性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如何,有何意义?药物更容易分布到使其解离度变大的pH环境中6.如何理解肝肠循环、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及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和作用维持时间血浆消除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生物利用度:血管外给药时能被机体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7.零级消除动力学和一级消除动力学各有何特点?零级: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一级:药物在体内按恒定比例消除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怎样理解药物作用的概念及特点,两者之间关系如何?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选择性和特异性两者不一定平行2.治疗效果分哪几种,各有何特性?对因治疗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症状3.如何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它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之。
南中医《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90学时)

南中医《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90学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南中医《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90学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南中医《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90学时)的全部内容。
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总学时90学时开课对象2012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使学生对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我国外科学发展概况以及怎样学习外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外科学的发展及成就(二)我国外科学发展概况(三)怎样学习外科学1. 外科学的范畴(1)损伤(2) 感染(3) 肿瘤(4) 畸形(5)其他性质的疾病 , 如结石病、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再植等。
2. 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怎样在中医院校学习外科(1)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重视基本技术操作的训练(4)加强对危、重、急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无菌术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掌握消毒与无菌的基本概念,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教学内容】(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 机械的方法2。
物理的方法3. 化学的方法第二节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熟悉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和灭菌【教学内容】(一)化学消毒法1。
药物浸泡消毒法2. 甲醛气体熏蒸法3. 环氧乙烧(过氧乙烯)熏蒸法(二)物理灭菌法1. 高压蒸气灭菌法2。
煮沸灭菌法3。
干热灭菌法第三节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目的要求】熟悉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手术人员的准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护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开课对象涉外护理本科生
一、前言
本课程为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区、社区卫生和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的发展与发展趋势、社区护士的任务和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社区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以及社区中儿童,妇女健康,老年人,慢性病人的护理,家庭的康复护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及社区家庭急救,并根据涉外专业特色,熟悉国外先进国家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事例、社区护理进展。
本课程以课程讲授为主,可结合社区实践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的理解。
本课程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李继坪主编的教材。
教学总课时54学时。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社区护理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社区卫生、社区护理的概念以及社区护理的特点。
2.了解社区护理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3.熟悉社区护理方式、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
4.熟悉社区护士的角色与功能及社区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5.掌握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类型。
6.了解我国卫生工作和医疗保健概况。
7.熟悉我国城镇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我国农村社区医疗保健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区护理概述主要讲解社区、社区卫生、社区护理的概念,讲解社区护理的特点。
第二节社区护理发展简史讲解国外社区护理发展史,讲解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社区护士的任务讲解社区护理方式,重点讲解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讲解社区护士的角色与功能,讲解社区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四节初级卫生保健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历史背景,讲解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政策和目标,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
基本原则。
第五节社区护理发展趋势讲解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七节概述讲解我国卫生工作和医疗保健概况,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类型。
第八节社区医疗保健制度讲解社区医疗保健概况,我国城镇社区医疗保健制度,讲解我国农村社区医疗保健制度。
【自主性学习内容】
利用涉外护理专业特点,掌握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能列出具体事例。
(从中英文途径了解,尤其是英文途径)
第二章社区中的健康教育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策略,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模式。
3.了解社区护士的责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讲解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社区护士的责任,介绍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健康教育模式讲解优先模式,健康信仰模式
第三节健康教育的程序讲解健康教育程序与健康教育策略。
第四节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重点讲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模式(优先模式、健康信仰模式)。
第三章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评估的内容,社区护理干预的概念与方法,社区护理评价的内容。
2.熟悉社区护理诊断、社区分析。
3.了解国外护理模式,社区评价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二节社区评估讲解社区评估的内容,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整理和归类。
第三节社区分析与护理诊断重点讲解社区分析、社区护理诊断。
第四节制定计划讲解社区健康目标,讲解社区护理干预原则。
第五节社区护理干预讲解社区护理干预的概念与方法。
第六节社区护理评价讲解社区护理评价的基本要求,重点讲解社区护理评价内容,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妇女健康
【教学时数】9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妇女健康的基本概念、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女性青春期社区保健,生育期社区保健,更年期社区保健。
2.熟悉女性青春期健康问题,妇女生育期常见健康问题,、妇女更年期健康问题,讲解影响妇女健康的因素。
3.了解我国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与现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讲解妇女健康的基本概念、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介绍我国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妇女健康问题及相关因素讲解女性青春期健康问题,妇女生育期常见健康问题,、妇女更年期健康问题,讲解影响妇女健康的因素。
第三节妇女的健康促进讲解女性青春期社区保健,生育期社区保健,更年期社区保健。
【实践内容】
进行相关主题的社区妇女保健(妇女各时期)。
第五章儿童健康
【教学时数】9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儿童保健的概念与意义,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社区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
儿童计划免疫的禁忌证,预防接种的常见反应及护理措施。
2.熟悉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社区护理,儿童非感染性疾病的社区护理,儿童社会心理问题及疾病的社区护理。
3.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各年龄阶段儿童预防保健重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讲解社区儿童保健的概念及意义,重点讲解社区护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第二节常见儿童健康问题及护理干预讲解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社区护理,儿童非感染性疾病的社区护理,儿童社会心理问题及疾病的社区护理,社区儿童意外事故
的预防。
第三节社区中的儿童保健讲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营养,重点讲解儿童计划免疫的禁忌证,预防接种的常见反应及护理措施。
略讲各年龄阶段儿童预防保健重
点。
【实践内容】
选择适宜场所进行社区儿童保健教育。
第六章老年、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
【教学时数】1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人的定义,人口、社区老龄化的概念,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患病特点。
反应社区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与指标。
2.熟悉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虚弱老人的社区护理,功能受限老人的社区护理,患病老人的护理,临终老人的照顾。
3.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老化状况与特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讲解老年人的定义,人口、社区老龄化的概念,世界及我国人口老化状
况与特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患病特点。
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第三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评价讲解反应社区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与指标。
第四节社区老年人护理讲解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虚弱老人的社区护理,功能受限老人的社区护理,患病老人的护理,临终老人的照顾。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基本内容。
2.难点是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评价方法。
【实践内容】
1.实践社区老年人常见病(如高血压、中风等)的健康指导。
2.结合第二章社区健康教育,根据主题,自主性学习国外相关疾病的社区护理进展。
第七章社区传染病的预防护理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分类。
2.掌握社区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护理方法。
3.熟悉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表。
4.掌握接种“四苗”及乙肝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5.了解预防接种证的用途。
6.了解社区传染病的访视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分类。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节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概述,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常见的反应及处理原则。
第四节社区传染病的访视管理
第五节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护理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狂犬病,艾滋病,细菌性痢疾。
第八章社区家庭急救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常见家庭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方法。
2.熟悉社区护士在社区急救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性病症的救护讲解心脏骤停、休克、昏迷的家庭急救处理。
第二节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介绍急性中毒的救护原则及社区常见中毒的紧急救护。
第三节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讲解淹溺、电击伤、烧伤、外伤与骨折及中暑的社区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