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2
传染病护理学2

传染病护理学2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单选题]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正确答案)表现是: (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 ( ) [单选题] *A.病原体被清除(正确答案)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3.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 ) [单选题] *A.隐性感染(正确答案)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4.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 [单选题]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正确答案)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 ) [单选题] *A. 协助诊断(正确答案)B.确定检疫期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6.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 ) [单选题] *A. 传染期(正确答案)B.隔离期C.潜伏期D.前驱期E.免疫期7.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 ) [单选题]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正确答案)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C. 初期、极期、恢复期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E. 早期、中期、晚期8.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 ) [单选题]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正确答案)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9.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 ) [单选题] *A 6小时内(正确答案)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10.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 ) [单选题] * A.6小时(正确答案)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24小时11.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 ) [单选题] *A.鼠疫、炭疽(正确答案)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12.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 ) [单选题] *A.隔离、治疗病人(正确答案)B.发现、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1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 ) [单选题] *A. 患者(正确答案)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14. 对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单选题] *A 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正确答案)B 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C 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E.回忆反应是由于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病原体时使原有抗体滴度升高所致15. 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单选题]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正确答案)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2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 活细胞里才能生存。
3、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你还知道哪 些疾病由病毒引起?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有甲型肝炎 病毒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C )
控制传染源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 )A
(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 B)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
保护易感人群 让外人探望;(D)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
射;(C )
请你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
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 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播媒介
❖ 4、大量消灭“四害”,从防止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C(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不是
5、 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D)
A.肺结核 B.甲型H1N1流感
C.乙肝
D.聋哑
6、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D )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空气
)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了(传播途径 )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 施
社会热点链接 控制传染源
当辽宁省锦州市的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农业、卫生等部 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扑杀疫点 周围3公里内 所有家禽共 50 万只。
社会热点链接 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二)2024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并详细解释每个类别的特点和例子。
正文内容:1. 按传播途径分类-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病原体传播,如肠道传染病、霍乱等。
- 虫媒传播:通过昆虫等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物体或患者皮肤传播,如传染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等。
2. 按病原体分类- 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鼠疫等。
- 病毒感染: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 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等。
- 寄生虫感染: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 按患病部位分类- 呼吸系统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呼吸道,如肺炎、咳嗽等。
-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消化道,如肠胃炎、肝炎等。
- 皮肤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皮肤,如疱疹、疥疮等。
- 血液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血液中,如乙肝、艾滋病等。
4. 按发病特点分类- 急性传染病:病程较短,发病急剧,如流感等。
- 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发病渐进,如艾滋病等。
- 亚急性传染病: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如病毒性脑炎等。
- 潜伏性传染病:潜伏期较长,患者无症状,如乙肝等。
5. 按疫情规模分类- 流行病: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中暴发性传播,如禽流感等。
- 震荡病:在较广泛地区或多个人群间传播,如肺结核等。
- 流行地区性病:在特定地区流行,如疟疾等。
- 国际传染病:跨越国界进行传播,具有全球性影响,如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
总结:传染病可以根据传播途径、病原体类型、患病部位、发病特点以及疫情规模进行分类。
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采取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二)

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是指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控制难度,将传染病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的等级划分1. 一级防控:对于流行病学特点、人群易感性和病原体传播途径进行评估。
2. 二级防控:依据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3. 三级防控:应对传染病的爆发和大规模流行进行紧急响应。
二、一级防控的小点1. 收集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重要信息。
2. 评估流行病流行程度:通过疫情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3. 分析传染病的易感性:研究人群的免疫状况和易感性特点,为二级防控提供依据。
4. 确定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环境。
三、二级防控的小点1. 制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根据一级防控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加强传染病的病原学研究:对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深入研究,为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3.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传染病的监测网络和实时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4. 加强卫生应急准备:制定应对传染病爆发的应急预案,提前储备医疗和防护物资。
5. 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知识普及,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三级防控的小点1. 启动应急响应:一旦传染病发生大规模流行,立即启动三级防控的应急响应机制。
2. 组织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深入调查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规律,为防控措施调整提供依据。
3.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组织医疗机构提前做好病例收治和治疗准备,保证医疗救治能力。
4. 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采取隔离、消毒、封控等严格措施,迅速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5. 强化风险评估和社会管理:对传染病防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总结:传染病三级防控体系依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难度进行分类,分为一级防控、二级防控和三级防控三个等级。
传染病试题(2)

传染病试题(2)一、选择题㈠单选题1.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者B.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C.发生于临床症状出现这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D.病原携带者不显现临床而能排出病原体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态者就是病原携带者2.斑疹伤寒患者血清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A.间接凝集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反向凝集反应D.交叉凝集反应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3.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4.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特异性免疫功能C.预防用药D.增强体质E.注射疫苗5.流脑最常见的皮疹为A.玫瑰色斑丘疹B.单纯疱疹C.瘀点瘀斑D.脓疱疹E.坏疽6.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A.畏寒高热B.皮肤瘀点瘀斑C.休克D.肝脾大E.唇部疱疹7.流脑的主要传染源是A.患者B.带菌者C.受感染的动物D.隐性感染者E.潜在性感染者8.下列检查获阳性结果均有助于流脑的诊断,但不包括A.皮肤瘀点涂片B.血培养C.脑脊液培养D.咽式子培养E.瘀点或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9.流脑脑膜刺激征是指A.头痛、呕吐、血压增高B.皮肤感觉过敏、狂躁C.抽搐、昏迷D.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E.拒乳、尖叫10.钩体对下列何种抗生素最敏感A. 多西环素B. 庆大霉素C. 青霉素C. 白霉素 E. 四环素11.钩体病治疗的重要原则是A.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及后发症的治疗B. 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C.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 D. 抗生素首剂应小剂量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2.对医院感染最准确的描述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毒性感染B.所有发生在医院内部的细菌性感染D.因医院内病人的直接或间接传播而引起的感染E.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医院职工在护理和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的感染13.下列哪项不是医院感染的特点A.易感人群的抵抗力较低且病死率也高B.医院感染人群的病死率一般都比较低C.医院中的病原体的来源途径比较广泛D.在医院内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扩散E.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14.评价某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是A.PARB.灵敏度C.漏报率D.患病率E.感染率15.某传染病医院收入一名痢疾患儿,但该患儿在入院后的第四天被发现同时还患有腮腺炎,请问该患儿在此次住院期间被诊断的腮腺炎若导致病房其他患儿感染的话,这种感染应属于A.交叉感染B.带人感染C.医源性感染D.自身感染E.内源性感染16.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中,最为重要的是A 呼吸道传播B 接触传播C 血液传播D 消化道传播E经药品和医疗器械传播17.疟原虫有性阶段名称叫A.滋养体B.裂殖体C.配子体D.裂殖子E.环状体1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疟疾发作的致病因素?A.裂殖子B.红细胞C.疟原虫代谢产物D.变性血红蛋白E.疟色素19.疟疾病原学诊断常用的方法为A.浓集法B.体外培养法C.骨髓穿刺D.厚、薄血涂片E.动物接种法20.疟原虫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A.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脾功能亢进、免疫溶血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B.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中,影响肝功能C.疟原虫侵犯幼稚的红细胞和免疫溶血D.疟原虫侵犯成熟的红细胞和脾功能亢进E.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凋亡和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21.预防疟疾最常用的药物是A 氯奎B 青蒿素C奎宁D常山素E磷酸伯安奎22.下列药物中,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的药物是A 氯奎B 青蒿素C奎宁D常山素E磷酸伯安奎23.医院尿路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A 尿路梗阻B膀胱输尿管返流C 膀胱残余尿D 不规则抗菌药物治疗E 尿路器械检查24.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A.细菌B.立克次体C.病毒D.螺旋体E.支原体。
【传染病】第2章 第9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压力
蛋白
氯化物 明显减少
正常
葡萄糖 明显减少
正常或偏高
病原体 脑膜炎奈瑟菌 乙型脑炎病毒
• 流脑患者皮肤瘀点
(三)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常有结 核病史,起病较缓,病程长,脑膜刺激 征较明显,而脑实质病变表现较轻。脑 脊液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明显下降, 糖降低,其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检出结核 杆菌。必要时可行X线胸片和眼底检查以 发现结核病灶
• 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成小 胶质细胞结节,后者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 神经细胞附近。
临床表现
*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呈隐形感 染,仅有个别人出现显性症状,两者的 比例介于1∶25~1∶1000之间。乙脑的 潜伏期一般为4~21天,平均14天左右, 潜伏期后患者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典型 病程可分四个阶段:初期、极期、恢复 期及后遗症期。
疾病危害
* 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 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 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 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 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 后遗症。病变严重者, 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及 /或循环衰竭、或并发 小叶性肺炎而死亡。
辅助检查
* (一)血象 –白细胞、中性粒C增高。 * (二)脑脊液 –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 (三)病毒分离及病毒基因检测 。 * (四)血清学检查 。 诊断主要靠血清或脑
(四)其他病毒性脑炎 可由单纯疱疹病 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引起,临 床表现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学检查和 病毒分离。
预后
轻型和普通型大多可以顺利恢复,重型 和暴发型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20%以上, 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所致,存活者可 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治疗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
(一)抗病毒治疗: 1.利巴韦林(病毒唑 ):
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哪几类

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哪几类2015.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篇二:传染病试卷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知识问卷检查表单位名称:科室姓名您是:①临床医生②护士③技师/士④防保科医生⑤其他年龄:岁;本岗位工作年限:年文化程度:①初中②高中/中专③大学/大专④大学以上⑤其他职称: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④无职称每空10分,总分10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几类几种()A.甲类2种、乙类26种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C.3类36种D.4类40种2. 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A. 霍乱、鼠疫B. 麻疹、疟疾C.肺炭疽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E.人禽流感F.乙脑、血吸虫病3.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A. 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A.1B.2C.3D.n5.传染病报告卡上的病例分类包括()A.临床诊断病例B.病原携带者C. 疑似病例D.实验室诊断病例E.阳性检测结果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7.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况,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2-4 传染病报告标准

病种
聚集性疫情报告标准
暴发疫情报告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霍乱
发现1例及以上病例。
同暴发报告标准。
手足口病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
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死亡。
同暴发报告标准
伤寒、副伤寒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2-4例病例。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同暴发报告标准。
细菌性痢疾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9例及以上病例。
7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同暴发报告标准。
流感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以上流感样病例。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发生2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
同暴发报告标准。其中以县(市、区)为单位,近5年首次发现病例者,
病种
聚集性疫情报告标准
暴发疫情报告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