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卷-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卷-

试卷第1页,总22页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菁弘教育期末考卷第I 卷(选择题)未命名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 .自行车的刹车装一块橡皮B .汽车轮胎表面有凹凸的花纹C .登山时要穿防滑靴D .给轮滑鞋的转轴表面加润滑油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乙,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对乙的推力为60N ,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 .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乙向后退,且始终受到60N 推力的作用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其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4.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生活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提供的四种宇航员在太空舱中进行体能锻炼的方式,哪些是正确的 ( ) A .量体重 B .跑步 C .举杠铃 D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5.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同时,车对人也有推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 .完全相同B .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C .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试卷第2页,总22页○…………外…………○………订…※※线※※内※※………○……D .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6.如图所示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分析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正确的说法是( A .就是课本的重力 B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 .课本的形变产生的 D .桌子的形变产生的7.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使用,不得倾斜 B .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大的力C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D .使用前不必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8.(2016·威海卷)图中甲、 乙、 丙、 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 、 示的力 F 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 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 甲 、 L 乙 、 L 丙 、L 丁。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无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无答案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物理(问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A.25gB.250gC.2.5kgD.25kg 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传声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3.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出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4.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和“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明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夜视仪 B .验钞机C.电视遥控器D.医用“B超机”7.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栋,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8.如图1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平面镜发出的B. 像s’发出的C. 平面镜反射的D. 人的眼睛发出的9.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相互追逐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D.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运动的10. 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7.83310/kg cm ⨯ ,ρ铜=8.93310/kg cm ⨯,ρ铅=11.33310/kg cm ⨯,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能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是空心的B.可能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铅球是空心的C.可能铅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是空心的D.三个球都一定是空心的11.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A. a 物质的密度最大B. c 物质的密度最大C. 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cm 3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2.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副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如图3所示,甲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丙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14.在加热固体碘的实验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生活中______(选填: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15.如图4所示,是蝙蝠捕捉昆虫的过程,若蝙蝠从发出信号到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为0.2s,忽略蝙蝠和昆虫的运动,蝙蝠与昆虫间的距离为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6.如图5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坐在船中的人用力镶嵌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还可说明物体间______.17.小春同学站在镜前2m处照镜子,当他向镜子走进0.5m,则他到像的距离为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之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19.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开空调时,为了较快地达到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的目的,最好调节空调的前叶,使暖风向______吹.(填“上方”或“下方”或“任意方向”);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在0—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胀的,因而水在______℃时密度最大.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如图6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上/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6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左/右)移.2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7(甲)所示(1)他将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后,应该先调节________(选填“平衡螺母”,“游码”),接着他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2)他第三次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7(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______g (3)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油=______kg/cm3.22.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拉力F/N00.51 1.52 2.53 3.54弹簧长度/cm2223242526272828.528.6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_____的测力计;(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F=______N/cm(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时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______N.四、综合题(23、24题各6分,25题2分,共14分)23.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手撕钢”山西问世2018年8月1日下午,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记着见到了传说中的“手撕钢”.这个世界顶级产品厚度仅0.02mm,只有一张A4(面积约625cm2)纸厚度的四分之一,重量大概在100g左右.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论克卖的,几乎和一张同等面积的百元人民币等值,不光厚度是0.02mm,宽度还要达到600mm,这种钢材薄到用手轻轻就能撕开,但硬度非常高.这么薄的钢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记者来到精密带钢2号轧机前,机器轰鸣,热浪袭来,两个巨轮正在转动,第一轧程正在进行中,“一个轧程需要进行6次180吨的液压,每次都要检查钢材表面有无色差、是否平整等.要想制造出0.02mm钢材,需要4个轧程”质检作业区主管笑着说,“其实就像擀面一样,要想生产出手撕钢,一根轧辊需要擀压的次数是24次,每擀压一次,轧辊表面都会有磨损,打磨一层磨损面,轧辊的直径就会下降0.5mm,当轧辊直径下降到22mm的时候,轧辊就报废了”“手撕钢”如今的惊艳登场,也让世界许多国家思考,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制造这么强?(1)手撕钢在轧机中擀压的过程中,轧辊质量______,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从文中信息可以估算出手撕钢的密度约为______kg/m324.某空瓶的质量为0.1kg,在瓶内装满水,测得瓶和水的总质量0.7kg,将质量为0.5kg 的金属块浸没在瓶内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瓶、金属块和剩余水的质量1.1kg.求:(1)瓶的容积V容(2)溢出水的质量m溢(3)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25.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即每1m 3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用x 表示),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 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 .已知干燥的同类泥沙的密度为33=2.410/kg m ρ⨯沙,试求洪水中的含沙量x 为多少?(含沙量以kg/m 3作为单位)。

(word完整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word完整版)2018-2019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云、鱼 B 月亮、鱼 C ,云、水 D.星星、水2.听音乐时,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节奏 D 响度3.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水的表面积有关B.水的温度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水的质量有关4.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B .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 .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6.下列光学仪器中,不是凸透镜的是( )A.照相机镜头B.放大镜C.近视眼睛D.老花眼镜 7.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 .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 .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7,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 g .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 盘。

当加人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9.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0.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11. 质量是21.6 g 的蜡块体积是24 c m3,蜡块的密度是 ㎏/m3,将这蜡块切掉一半,剩下半块蜡的密度是 ㎏/m3.12. 小明和母亲一块到商店买服装,他在平面镜前0.4m 处试穿衣服,则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_____m ,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3.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2018-2019学年上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和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和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00分,90min完卷)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番号填入下表中)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B.乐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流水C.船D.河岸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5.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6.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7.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白雾茫茫C.霜打枝头D.滴水成冰9.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10.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小孔成像B .鸟巢倒影C .水面折枝D .故宫日冕13.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A .反光镜B .凹面镜C .平面镜D .凸透镜14.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第1-7题为单选题。

第8-10题为多选题,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注意:第1-7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的正常体温是47℃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6、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某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7、关于物体的质量,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质量大,做成铁管质量小B.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质量变小了C.一块铜在地球上时的质量比在月球上时的质量大D.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注意:第8-10小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8、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鱼翔浅底,鹰击长空B.蜗牛在慢慢爬行C.月亮升起来了D.水凝固成冰9、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10、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B.秋天的早晨大雾弥漫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者数据(1)6m/s=_______km/h;(2)5x109 nm=______m;3)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指着90________1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___运动的.13、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4、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被冻裂,原因是冰的密度=0.9x103kg/m3,小于水的密度,在水结冰过程中,它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所致.15、某同学观察到妈妈看报纸时要戴上眼镜,看电视时又摘下眼镜,她觉得妈妈的眼睛是_________(填“近视”、“远视”)眼,妈妈配戴的眼镜是__________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制成的光学原件还有__________.(只需要写一种)16、光具有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达________________km/s.17、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传播的缘故.18、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看得清楚.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____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19、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__________;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一).doc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一).doc

2018长沙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一)
导读:到了初二,孩子们开始接触到一门陌生的学科: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

孩子们或许会因为第一次接触物理而感到有难度,但是不用担心,物理可以通过背诵相关概念,背诵公式和多做题目来获得成绩的提高。

长沙新东方为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试卷,以便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
4.冬天,有时地面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长沙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

长沙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

长沙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用橡皮筋和戒指可以表演魔术,魔术的奥秘是:双手拉长穿过戒指的橡皮筋,低处的手中留下一段橡皮筋;保持双手位置不变,低处的手慢慢地放出这段橡皮筋,橡皮筋在收缩过程中,戒指就从低处慢慢上升,给观众留下了戒指会自动上升的假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自动上升”时橡皮筋实际是静止的B.橡皮筋“上升”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橡皮筋“上升”时没滑动说明一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D.摄像机把橡皮筋放大了,所以远处的观众才能看到细小的橡皮筋2 . 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折射角为40°,则入射角可能为A.0°B.30°C.40°D.50°3 .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A.ρ甲>ρ丙>ρ乙B.ρ乙>ρ丙>ρ甲C.ρ丙>ρ乙>ρ甲D.ρ甲>ρ乙>ρ丙4 .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蒸发后沸腾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5 . 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如图所示,这时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6 . 下列关于在斜面上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7 . 显微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近视眼8 .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我区组织开展了“中华诗词大赛”活动.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彩云”是光的色散造成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船的速度很快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诗人根据音色来判别钟声C.“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倒影”则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萧萧下”是因为落叶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二、多选题9 .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的一样快,已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由此可以判定 A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B .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的质量 C .水的初温大于煤油的初温 D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10 . 在物理学习中图象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关于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的是晶体凝固的图象B .图中反映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由图可知C .从图中可以求出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5:3D .图中反映出物体的速度是10m/s11 .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小红得出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B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C .100g 酒精用去一半,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103D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质kg/m3量的3倍12 .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B.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C.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D.海波、铝是晶体,沥青、玻璃是非晶体13 .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C.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小的密度大D.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越大,物质的密度越大三、实验题14 . 小童接着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为了在纸板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后,白色纸板应与平面镜____,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____(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15 . 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量筒的质量为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总质量为_______g.16 . 光敏电阻对光照强度十分敏感,它在强光照射下的电阻称为亮电阻,在黑暗环境下的电阻称为暗电阻,两种阻值差异可达1000倍以上,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对光敏电阻阻值的影响,他们把一光敏电阻R1与定值电阻R2(R2=1千欧)串联后接在6伏的电源上,电路如图(a)所示,闭合电键,当该光敏电阻处于不同环境下,电压表指针分别位于如图(b)、(c)所示的位置.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a)、(b)、(c)所示信息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光照强度越强,光敏电阻的阻值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依据是________.(2)关于对光敏电阻的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亮电阻与暗电阻的差异越大,光敏电阻的性能越好B.如果暗电阻接近于零,说明该光敏电阻已损坏C.将光敏电阻与灯串联后接入照明电路可实现白天熄灭、夜间发光D.将光敏电阻与灯并联后接入照明电路可实现白天熄灭、夜间发光.17 . 如图所示,我测量一块合金柱的密度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合金柱的质量,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合金柱的质量是________g.(2)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合金柱时,不慎掉入量筒的水中,液面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合金柱体积为________cm3 ,计算出合金柱的密度为________g/cm3.(3)测量合金柱体积时水可能溅出,测量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实验中用细线悬挂合金柱缓慢浸没在水中,既能防止水溅出,还可以避免________.(4)取出合金柱擦干水,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再浸没在不与合金柱反应的某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为0.4N,合金柱所受浮力为________N.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18 . 在学习声音的想过知识后,小明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思考并做了如下的实验: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 ;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 Hz;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 声波获得信息.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他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 能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说明了______ ;本次实验采用的而肯学探究方法是:______ .19 .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_____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3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____20 . 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1)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三套)

长沙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三套)

长沙市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1.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2.自行车的车铃响了之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靠空气传播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3.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4.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A.20000g B.2000g C.200g D.20g5.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6.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7.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8.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9.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凸透镜 B.近视凹透镜C.远视凸透镜 D.远视凹透镜10.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1.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cm.12.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13.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极易发生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14.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8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16.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6分,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20题8分)17.请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及画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18.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19.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20.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测量原理是.(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填字母).(3)有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g.(4)将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21.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22.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由表中可知:(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1.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自行车的车铃响了之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靠空气传播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简答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金属盖不再振动,也就不再发出声音.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考点】噪声及来源.【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指物体做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一切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有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解答】解: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可营造激烈的比赛氛围,提高运动员的士气,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是想借助这一声音发现故障,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属于噪声,符合题意;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是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算噪声,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重在考查噪声的两个定义:从噪声的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理解了噪声的这两个定义,此题可迎刃而解.4.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A.20000g B.2000g C.200g D.20g【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应用题;估算法;质量及其测量.【分析】首先要对质量的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约是4斤左右,即2kg=2000g,故2000g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5.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考点】光源.【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判断物体自身是否可以发光.【解答】解:在选项中,只有太阳自身可以发光,其他物体都是反射光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定义的理解能力.6.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分析】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而变化.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解答】解:一杯糖水,喝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根据密度公式ρ=,即有m′=m;V′=V,故ρ′====ρ,由此可知,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即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几种特性.特性表示这种物质特有的,可用于区别其他物质的,一般是不变化的.7.下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而图中却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故本选项错误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里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传播方向不改变,故本选项错误.D、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在分析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8.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图析法.【分析】铁锭熔成铁汁的过程属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因为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一段时间图线呈水平.据此来对四幅图作出判断.【解答】解:A、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B、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铁锭熔成铁汁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再根据图中的变化特点,逐一分析并确定是否与题意要求相符合.9.如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凸透镜 B.近视凹透镜C.远视凸透镜 D.远视凹透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10.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考点】平面镜的应用;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要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同时要掌握其作用.同时要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要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解答】解:A、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屏幕做的粗糙,这样光可以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投影仪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投影仪中各元件的作用,考查了有关光现象的各种情况,考查得很全面.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1.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 2.4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故选:B;2.45.【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度值的正确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估读.12.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音调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慢的缘故.【考点】音调.【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来决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解答】解: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慢,音调低.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快,音调高.答:音调,慢.【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定义和其相关因素关系的掌握程度.13.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较低,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极易发生液化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考点】温度;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我们对“倒春寒”天气和暖湿气流的了解做出前两个空;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解答】解:“倒春寒”天气空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较低;较高;液化.【点评】此题给出了一个生活场景,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14.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8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8 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8m,小明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明的像和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8m.(2)小明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明像的大小跟小明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明的像大小不变.故答案为:0.8;不变.【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15.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D ,属于凹透镜的是CE .【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根据两种透镜的定即可进行分类;【解答】解:根据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所以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或对光有会聚作用);根据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所以属于凹透镜的是CE,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或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A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透镜的分类和对光的作用,属于基本的识记内容,比较简单.16.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密度较大的是甲(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1.5 g/cm3.【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图象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当体积V=2cm3时甲的质量是3g;乙的质量约1.2g.所以得到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同时计算出甲的密度.【解答】解:由图象知,在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都取V=2cm3),甲的质量较大,由公式ρ=可以得到:甲物质密度较大.甲物质的密度为ρ===1.5g/cm3甲故答案为:甲;1.5.【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控制变量法不仅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也是分析物理规律常用的方法.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6分,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20题8分)17.请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及画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2)因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点评】(1)平面镜成像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8.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能(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应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3)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成像特点,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解答】解: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应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物体是在2f之外所成的像,所以此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实像;随着蜡烛的燃烧,火焰中心的高度降低,则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由上分析可知:20cm>2f,则f<10cm,所以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物体处于焦点之外,物体能成实像,所以再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上;能.【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9.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A 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8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2)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并结合图象得出结论.(3)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由图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 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2)由图知,水的温度从第5分钟开始,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96;A;(2)98;(3)吸收;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物理
时量: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12 题,每题3 分,共36 分)
1.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A.25g
B.250g
C.2.5kg
D.25kg
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3.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室玻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
用的是( )
A.喷酒盐溶液
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擦除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
D.将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4.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飘渺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
5.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夜视仪B。

验钞机 C.电视遥控器 D.医用“B超机”
7.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不变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8.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9.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10.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 =7.8×103 千克/米
3,ρ =8.9×103 千克 /米 3、ρ =11.3×103 千克/米 3
,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能铁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B.可能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铅球是空心的
C.可能铅球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是空心的
D.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11.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

A.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c 物质的密度最大
C.b 物质的密度是 2×103kg/m 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 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13.
如图所示,甲物体的长度是 cm ;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丙寒暑表的示数
是 ℃。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14. 在加热固体碘的实验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生活中 (露、冰、霜) 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5. 如图所示,是蝙蝠捕捉昆虫的过程,若蝙蝠从发出信号到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为 0.2 秒,忽略蝙
蝠和昆虫的运动,蝙蝠与昆虫间的距离为 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16. 如图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说明物体间。




17. 小春同学站在镜前 2m 处照镜子,当他向镜子走近 0.5m,
则他到像的距离为 m,像的大
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8. 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
感光品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 (选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品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19. 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开空调时,为了较快地达到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的目的,最好调节空调的扇
叶,使暖风向 吹。

(填“上方”或“下方”或“任意方向”)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在 0 至 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胀的,因而水在 ℃时密度最大。

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 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上/下)调整。

(2) 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 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向左 (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左/右)移。

(3) 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 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左/右)移。

21. 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 验
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所示
(1) 他将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后,应该先调节 (选填“平衡螺母”、“游码”),接着他发现指针 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 (2) 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 7(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 m 3= g ;
(3) 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 p = kg/m 3。

22. 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

拉力 F/N 0 0.5 1 1.5 2 2.5 3 3.5 4 弹簧长度/cm 22 23 24 25 26 27 28 28.5 28.6 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
(1) 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 的测力计; (2)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 F 与伸长量△L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F= N/cm ; (3) 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 25.5cm ,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 N 。

四.综合题(23、24 题各 6 分,25 题 2 分,共 14 分) 23.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手撕钢”山西问世

2018 年 8 月 1 日下午,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手撕钢”,这个
世界顶级产品厚度仅 0.02mm,只有一张 A4(面积约 625cm 2
)纸厚度的四分之一(重大约 10 克左右,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论克卖的,几乎和一张同等面积的百元人民币等值,不光厚度是 0.02mm,宽度还要达到 600mm ,这种钢材薄到用手轻轻就能撕开,但硬度非常高。

这么薄的钢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记者来到精密带钢 2 号轧机前,机器轰鸣,热浪袭来,两个巨 轮正在转动,第一轧程正在进行中,“1 个轧程需要进行 6 次 180 吨的液压,每次都要检查钢材表面有无色差、是否平整等,要想制造出 0.02mm 钢材,需要 4 个轧程质检作业区主管笑着说,“其实就像擀面一样,要想生产出手撕钢,一根轧辊需要擀压的次数是 24 次,每擀压一次,轧辊表面都会有磨损,打磨一层磨损面,轧辊的直径就会下降 0.5mm,当轧直径下降到 22mm 的时候,轧辊就报废了”
“手撕钢”如今的惊艳登场,也让世界许多国家思考,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制造这么强? (1) 手撕钢在轧机中擀压的过程中,轧辊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从文中信息可以估算出手撕钢的密度约为 kg/m 3。

24. 某空瓶的质量为 0.1kg,在瓶内装满水,测得瓶和水的总质量 0.7kg,将质量为 0.5kg 的金属块浸没
在瓶内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瓶、金属块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1.1kg 。

求:(1)瓶的容积 v 容;(2) 溢出水的质量 m 溢;(3)金属块的密度 p 金属。

25. 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
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用 x 表示),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 40dm 3
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
为 40.56kg ,已知干燥的同类泥沙的密度为 2.4×103m 3
,试求洪水中的含沙量 x 是多少?(含沙量以
kg/m 3
作为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