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一)

合集下载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物质对人体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家用化学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案例

家用化学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案例

家用化学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案例一、化妆品引发过敏反应化妆品是生活中常见的家用化学品,然而,由于个人皮肤的差异及产品质量问题,化妆品也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某品牌化妆品曾因含有过多的化学物质,导致用户出现皮肤过敏,甚至出现严重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二、洗涤剂导致儿童中毒事件洗涤剂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家用化学品,然而,由于儿童对物品的好奇心强,不懂得正确使用洗涤剂,很容易导致误服。

曾经有儿童因误服洗涤剂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

三、甲醛超标的家具引发室内空气污染家具中常用的胶合板、密度板等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甲醛等化学物质,而有些家具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甲醛超标的板材生产家具。

长期使用这些家具会导致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升高,引发室内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四、洗衣液残留导致皮肤问题洗衣液是用于清洁衣物的化学品,然而,由于洗衣液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很容易导致皮肤敏感者出现过敏反应。

曾有用户使用某品牌洗衣液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经过检测发现是洗衣液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引发的过敏反应。

五、空气清新剂中的有害物质引发室内空气污染空气清新剂是用来改善室内空气的产品,然而,有些空气清新剂内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使用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某小区居民曾使用空气清新剂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经检测发现是空气清新剂释放的有害气体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所致。

六、杀虫剂使用不当引发中毒事件杀虫剂是用来灭除害虫的化学品,然而,有些居民为了追求效果往往使用过量的杀虫剂,甚至在室内使用,这样很容易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曾经有家庭因不当使用杀虫剂导致中毒事件,造成了不良后果。

结语家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用户在选择和使用家用化学品时要谨慎,注意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方式,避免对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家用化学品的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为民众的生活健康提供保障。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培训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培训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与预防有毒化学品的危害有毒化学品的预防现场急救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什么叫有毒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的形态有毒化学品的来源有毒物危害程度分级1有毒化学品的危害有毒化学品也叫化学性毒物,通常是指以较小的剂量,在一定条件下能作用于机体,使机体的细胞成分发生生物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品,又叫工业毒物,也称生产性毒物。

法律要求《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危险化学品登记名录》专用仓库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通过登记建立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信息系统双人收发、双人保管010603040502010203如制造氯乙烯所使用的乙烯和氯生产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副产品,如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中间产品指生产、加工过程必须的各种添加剂辅助原料060504生产过程中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混合后产生的产物或废弃物反应物和废气如乙炔中夹杂的磷化氢夹杂物汽油,敌百虫等成 品气体蒸汽雾烟尘粉尘123541有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 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 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 50和 LD 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有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接触限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持续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1最高容许浓度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有毒化学品的预防有毒化学品控制措施高毒作业场所管理有毒化学品的控制措施11技术措施Ø改革工艺防毒防尘的根本性措施就是改革工艺。

要优先选用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尘毒物质或将尘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有毒化学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在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就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短时间内接触到有毒化学品后引起的急性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而慢性毒性则是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后引起的慢性中毒反应,如癌症、生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损伤,有毒化学品如气体、蒸气、粉尘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易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2. 皮肤损伤,有毒化学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易引起皮肤炎症、瘙痒、灼伤等。

3. 消化道损伤,有毒化学品如酸、碱等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4. 神经系统损伤,有些有毒化学品对神经系统有影响,长期接触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5. 生殖系统损害,有些有毒化学品对生殖系统有影响,长期接触易引起生殖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等问题。

二、有毒化学品防护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有毒化学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针对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的有毒化学品防护措施:1. 生产场所防护措施。

(1)通风设施,在有毒化学品生产场所必须安装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降低工作人员的接触风险。

(2)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减少有毒化学品的直接接触。

(3)定期健康检查,有毒化学品生产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实验室防护措施。

(1)实验室通风,实验室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有毒气体在室内滞留,减少人员的接触风险。

九年级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九年级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1.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危害

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危害

苯、 、 砷 铅等能引起贫血 , 、 基乙酸等 苯 巯
能弓起粒 细胞减少症。④消化系统危害 : I
境 ,在短时 间内有毒有 害气体浓度会 很
快升高 。②实验室 中有毒有 害化学 品经 皮肤吸收引起 中毒也是常见 的。 有些水 、 脂皆溶的化学物质易被皮肤 吸收 。③ 实 验室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经消化道吸收主 要是因为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 、饮水等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IE EHUEE R N N E IX W S HK U
学校 实验 室有毒有 害化学 品的危害
谢 建龙
( 宝鸡 职 业技 术 学院 , 西 宝鸡 7 0 3) 陕 21 1
摘 要 : 学校 实验 室是 多种化 学试 剂 、 实验 材 料 、 实验 用 品 的集 中存放 处 , 些 试 剂 、 料 、 品 中有 6 % 7 %对 人 体 是 有 害 的 , 这 材 用 0 ̄0
管 理 , 免 对 实 验 室 教 师 、 生 健 康 的 危 避 学 害 和 中毒 事 件 的 发生 , 十分 必 要 的 。 是

径。毒物进入肺脏后会 通过 血液循环而 被运送到全身 。实 验室 有毒 有害化学品 浓度越高 , 吸收越快 。实验室是一个小环
③血液系统危害 : 在实验室 中, 有许 多有 毒有 害化学 品能 引起 血液 系统损 害 , 如
吨 。这 些 有 毒 有 害 化 学 品庞 大 的种 类 和
二 、学 校 实 验 室 有 毒 有 害
化学品进人人体 的途径
有 毒 有 害 化 学 品可 经呼 吸道 、消 化 道 和皮 肤 进 入 人 体 , 实 验 室 中 , 毒 有 在 有
入, 轻则引起呼吸 困难 , 重则发生化学性 肺炎或肺水肿 。②神经 系统危害 : 神经系 统 由中枢神经 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系 统慢性 中毒 的早期表 现是 头痛 、 头晕 、 乏

化学品污染与人体健康

化学品污染与人体健康

化学品污染与人体健康【引言】化学品污染是指由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化妆品等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化学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探讨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化学品污染的影响】1. 呼吸系统问题- 化学品污染会导致空气中毒物浓度增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长期吸入有害气体会使肺纤维化,造成永久性损伤。

2. 神经系统问题- 部分化学品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 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

3. 皮肤问题- 某些工业化学品和化妆品成分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引发湿疹、皮炎等。

- 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老化加速,增加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

4. 内分泌干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或阻断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引发生殖问题、性早熟等。

- 长期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质可能导致某些癌症的发生。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1. 减少化学品使用- 减少对表面活性剂、药品、化妆品等化学品的过度依赖,选择天然、环保的替代品。

- 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采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来保护作物。

2. 加强环境监测与控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排放的化学品污染物的监测,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限制。

- 定期检测居住区和工作场所的空气和水质,确保不会超过安全限值。

3.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户外工作时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防止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

4.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大对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化学品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 教育公众正确使用化学品,以及应对化学品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结论】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保护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及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因而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类都有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化学品作业场所的工人接触化学品的机会将会更多。

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从轻微的皮疹到一些急、慢性伤害甚至癌症,危害更严重的是一些引人瞩目的化学灾害性事故。

例如: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镇联合碳化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20万人受害,2500人丧生;1991年江西上饶地区发生一甲胺泄漏事故,中毒人数达150人,死亡41人。

化学危害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因此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化学品管理,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1.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1.1.1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

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

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1.1.2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1.1.3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

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1.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2.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

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

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我们称这个器官为靶器官。

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1.2.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

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

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

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1.2.3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

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
化道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

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

1.2.4蓄积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

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