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大纲及习题(西安交通大学)

合集下载

制冷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制冷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制冷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状态变化是()。

A. 液态变为气态B. 气态变为液态C. 固态变为液态D. 液态变为固态答案:A2. 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

A. 降低温度B. 提高压力C. 降低压力D. 吸收热量答案:B3. 在制冷系统中,节流阀的作用是()。

A. 增加压力B. 降低温度C. 降低压力D. 提高温度答案:C4.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状态变化是()。

A. 液态变为气态B. 气态变为液态C. 固态变为液态D. 液态变为固态答案:B5. 制冷系统中,膨胀阀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压力B. 降低温度C. 降低压力D. 控制流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经历的状态变化包括()。

A. 蒸发B. 压缩C. 冷凝D. 节流答案:ABCD2. 制冷系统中常见的制冷剂有()。

A. 氨B. 二氧化碳C. 氟利昂D. 丙烷答案:AC3. 制冷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包括()。

A. 制冷剂泄漏B. 压缩机故障C. 系统堵塞D. 电源问题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答案:正确2.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答案:正确3. 节流阀在制冷系统中是用于增加压力的。

()答案:错误4. 制冷系统中,膨胀阀的作用是降低温度。

()答案:错误5.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只经历液态和气态的变化。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

答案: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包括:压缩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冷凝过程,高压热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高压液态;节流过程,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阀降压降温,变为低压液态;蒸发过程,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实现制冷。

2. 制冷剂泄漏会对制冷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答案:制冷剂泄漏会导致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量减少,从而影响制冷效果,降低系统的制冷能力。

《制冷原理及设备》试题题库

《制冷原理及设备》试题题库

《制冷原理及设备》试题题库试题部分一、判断题(是画∨,错画Х)1、在相同的初、终状态下,不可逆过程的变化量大于可逆过程的变化量。

(x )2、可逆过程必然是准静过程。

(∨)3、对于开口系,工质的焓代表了随工质流动而转移的总能量。

(x )4、压缩机吸气口的蒸气质量体积小于排气口的蒸气质量体积。

(x )5、湿蒸气的干度x越大,湿蒸气距干饱和蒸气线的距离越远。

(x )6、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x )7、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高温热源的温度越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越高。

(x )8、等压过程的多变指数n=0。

(∨)9、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无热量交换过程中熵的变化量ΔS=0。

(∨)10、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成正比。

(x )11、热力过程中功的大小与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只是初、终状态的函数。

(x )12、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凝结液化过程是定温定压过程。

(∨)1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守恒。

(∨)14、可逆热机的效率高于不可逆热机的效率。

(x )15、非平衡系统虽然处于不平衡状态,但其状态参数是确定的。

(x)16、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

(x )17、只要无容积变化,设备就不对外做功。

(x )18、同一工质的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19、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20、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初态,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里循环。

(∨)21、液体内部任一点处的静压力与作用面方位无关。

(∨)22、为了克服局部阻力而消耗的单位质量流体机械能,称为沿程损失。

(x )23、不同管径、不同物性的流体的临界流速雷诺数ReC基本相同。

(∨)24、工程上用雷诺数ReC来判别流体的流态,Re<2000时为紊流。

(x )25、传热量的大小与传热温差成正比,与传热热阻成反比。

(∨)26、传热有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三种方式。

制冷原理试题及答案

制冷原理试题及答案

制冷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从高压液态变为低压气态的过程称为:A. 压缩B. 冷凝C. 膨胀D. 蒸发答案:C2. 制冷系统中,用于吸收热量的部件是:A. 压缩机B. 冷凝器C. 蒸发器D. 膨胀阀答案:C3.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状态变化是:A. 从液态变为气态B. 从气态变为液态C. 从固态变为液态D. 从液态变为固态答案:A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制冷效果?A. 制冷剂的种类B. 制冷系统的密封性C. 环境温度D. 制冷剂的流量答案:A、B、C、D2. 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包括:A. 压缩机B. 冷凝器C. 膨胀阀D. 蒸发器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压力比在蒸发器中高。

答案:正确2. 制冷循环中,膨胀阀的作用是增加制冷剂的压力。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 制冷系统中,______用于将制冷剂从低压气态压缩为高压液态。

答案:压缩机2.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______中吸收热量。

答案:蒸发器五、简答题1. 请简述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

答案: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液态;在冷凝过程中,高压液态制冷剂放出热量变成高压液态;在膨胀过程中,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变为低压气态;在蒸发过程中,低压气态制冷剂吸收热量变成低压气态。

2.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吸收和释放热量,通过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实现制冷循环,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原理及设备试题题库

制冷原理及设备试题题库

《制冷原理与设备》试题题库试题部分一、判断题(是画∨,错画Х)1、在相同的初、终状态下,不可逆过程的变化量大于可逆过程的变化量。

(x )2、可逆过程必然是准静过程。

(∨ )3、对于开口系,工质的焓代表了随工质流动而转移的总能量。

(x )4、压缩机吸气口的蒸气质量体积小于排气口的蒸气质量体积。

(x )5、湿蒸气的干度x越大,湿蒸气距干饱和蒸气线的距离越远。

(x )6、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x )7、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高温热源的温度越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越高。

(x )8、等压过程的多变指数n=0。

(∨ )9、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无热量交换过程中熵的变化量ΔS=0。

(∨ )10、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成正比。

(x )11、热力过程中功的大小与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只是初、终状态的函数。

(x )12、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凝结液化过程是定温定压过程。

(∨ )1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守恒。

(∨ )14、可逆热机的效率高于不可逆热机的效率。

1 / 99(x )15、非平衡系统虽然处于不平衡状态,但其状态参数是确定的。

(x)16、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

(x )17、只要无容积变化,设备就不对外做功。

(x )18、同一工质的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 )19、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 )20、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初态,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里循环。

(∨ )21、液体内部任一点处的静压力与作用面方位无关。

(∨ )22、为了克服局部阻力而消耗的单位质量流体机械能,称为沿程损失。

(x )23、不同管径、不同物性的流体的临界流速雷诺数ReC基本相同。

(∨ )24、工程上用雷诺数ReC来判别流体的流态,Re<2000时为紊流。

(x )25、传热量的大小与传热温差成正比,与传热热阻成反比。

(∨ )26、传热有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三种方式。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与低温装置思考题(修订版) 期末考试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与低温装置思考题(修订版) 期末考试

1.空气净化的目的是要除去空气中哪几种主要杂质?为什么要除去这些杂质?空气净化主要除去尘埃,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等碳氢化合物。

除去尘埃:空气透平压缩机在长时间高速运行中,粉尘会造成机器内部的叶轮,叶片等部件的磨损,腐蚀和结垢,缩短机器使用寿命。

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在低温设备流路中冻结而影响传热传质过程的正常进行。

除去乙炔等碳氢化合物:避免在液氧中积聚冻结而威胁空分设备的安全运行。

2.全低压流程中主换热器前通常采用什么净化装置?多采用分子筛吸附净化装置。

利用分子筛纯化介质除去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乙炔,丙烯,丙烷,重烃和氧化亚氮等对空分设备运行有害的物质。

3.去除H2O,CO2,C2H2的方法分别都有那些?空气中的水分、乙炔和二氧化碳均可用叫做吸附剂的多孔物质吸附净除。

空分设备中为净化空气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和分子筛。

分子筛对极性或不饱和分子有极强的亲和力,对水、乙炔和二氧化碳亲和力的顺序为:水>乙炔>二氧化碳。

4.氦螺杆压缩机在压缩氦气过程中喷油的目的是什么?在喷油螺杆压缩机中,润滑油的作用包括润滑、密封、冷却和降噪音等,而且还要作为液压用油控制调节滑阀等元件运动。

5.氦制冷系统中采用喷油螺杆压缩机后除油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原理:先除去氦气中的油滴,再除去油蒸汽。

步骤:首先在油分离器中将大块状的油分离,再将颗粒较大的雾状油进一步分离,此过程在化纤网过滤器中进行。

出油分的高压氦气经过水冷却器温度降低到接近于常温。

然后将经过超细玻璃纤维材料二级油过滤器分离掉直径相对较小后的氦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器除掉剩余的油。

6.筛板塔的塔板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筛孔板:形成液层,保证热质交换。

溢流斗:引导回流液、液封。

无孔板:承受上快塔板溢流斗的液体。

溢流堰:使塔板上形成液面高度。

7. 筛板上的流体动力工况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PPT32-36)A.不均匀鼓泡:空塔速度Wv过小,鼓泡范围不稳定,上升蒸汽呈链状气泡通过;在无泡区液体失去顶托而从小孔向下泄漏。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是一门涉及制冷原理与技术的专业课程,主要针对制冷与低温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应用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制冷与低温设备的基本原理、热力循环、性能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应用技术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的复习提纲。

I.制冷原理A.制冷循环基本原理1.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3.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能指标B.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1.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膨胀阀C.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压缩机的分类和特点D.冷却和蒸发器1.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E.膨胀阀的工作原理和种类1.膨胀阀的工作原理2.膨胀阀的种类和应用F.制冷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1.制冷量2.制冷效率3.制冷剂的耐受能力4.制冷机组的功率和能耗G.制冷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1.热力循环分析方法2.制冷机组的热力循环计算3.制冷系统的配管设计和制冷量计算II.低温技术原理A.低温的定义和分类1.低温的定义2.低温的分类和应用领域B.低温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低温设备的工作原理2.低温设备的分类和特点C.低温流体和制冷剂的选择1.低温流体和制冷剂的特点和分类2.低温流体和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能评价D.低温试验技术1.低温试验设备的选择和特点2.低温试验体系的组成和标准E.低温储存和输送技术1.低温储存设备和系统的选择和设计2.低温输送技术及其特点和应用F.低温保温技术1.低温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评价2.低温保温技术的方法和应用III.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A.制冷与低温设备的应用领域1.冷藏与冷冻2.制冷空调3.工业制冷4.低温科学实验与研究B.制冷与低温系统的控制方法1.常规控制方法2.先进控制方法C.制冷与低温设备的能效改进1.制冷循环改进2.制冷设备改进D.制冷与低温设备的维护和安全1.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2.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复习重点:1.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制冷系统的热力循环分析方法和计算3.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能评价4.低温的定义、分类和应用5.低温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评价和应用6.低温试验技术和低温储存、输送保温技术7.制冷与低温设备的应用领域和能效改进8.制冷与低温设备的控制方法、维护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复习以上提纲,能够全面理解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为应对考试提供全面的复习准备。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制冷大纲及习题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制冷大纲及习题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课程编码:ENP03117课程类型:工程科学学时:44(含课外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主要用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适当修改后也可用于机械、电机、无线电等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吴业正主编.《制冷及低温技术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周远,王如竹主编.《制冷与低温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 陈光明,陈国邦主编.《制冷与低温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制冷与低温原理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属专业基础课。

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将学到基本的制冷方法、低温获得、气体液化、气体分离以及其它制冷及低温应用技术的知识,掌握制冷与低温技术中能量转换的理论及节能的措施;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提供理论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解决低温方面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各种制冷方法的物理本质;2. 掌握制冷与低温技术中的热力循环及其应用范围;3. 熟悉制冷与低温技术中常用工质及其性质,能熟练地应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热力计算;4.掌握气体的分离方法及精馏计算;5.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相关设计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制冷与低温在现代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研究对象及理论基础;制冷与低温的应用及发展。

要求:掌握制冷的定义,了解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制冷方法内容:1. 利用物质相变的制冷方法(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利用电、磁、声效应制冷的方法(基于半导体特性的热电制冷、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和基于热声效应的声制冷);气体涡流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绝热放气制冷;节流和等熵膨胀;绝热去磁;He稀释;2. 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和以热能为补偿的两类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的等价关系。

西安交大工程热力学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西安交大工程热力学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T2 = T1π
T4 = T3π
κ −1 κ
κ −1 − κ
T2 p2 = T1 p1
=
T3 T4
= 253.15K × 5
= 293.15K × 5
1.4 −1 1.4
qC = h1 − h4 = c p (T1 − T4 )
= 401.13K
= 185.01K
= 1.005kJ/(kg ⋅ K) × (253.15 − 185.01)K = 68.48kJ/kg
2 3
ε < εc
逆卡诺 73 湿蒸气压缩 “液击”现象 实际 12 既安全, 既安全,又 增加了单位质量 工质的制冷量71
6 5
7
1
h5 − h6 = h4 − h6 面积8468
8
1 6 5 a b
s
h4 − h8 − ( h6 − h8 )
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
面积a84ba 面积a86ba 利>弊 ,设备简化; 省掉膨胀机 设备简化; 优点: : 1. 省掉膨胀机, 思考题: :压缩空气制冷 优点 思考题 2. 节流阀开度, 节流阀开度,易调节蒸发温度; 易调节蒸发温度;
2.0 2.5 3.0
p T2 = 2 T1 p1
k −1 k
k −1
2 3
4
1
1 2
v 2 绝热压缩 s 3 等压冷却 p
3 4
s 4 绝热膨胀 s 1 等压吸热 p
=
1 1 1 1 = = = k −1 k −1 T2 T2 − T3 − 1 p2 k −1 π k −1 T1 T1 − T4 −1 p
= 3.0
循环的制冷系数
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课程编码:ENP03117课程类型:工程科学学时:44(含课外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主要用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适当修改后也可用于机械、电机、无线电等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吴业正主编.《制冷及低温技术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周远,王如竹主编.《制冷与低温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 陈光明,陈国邦主编.《制冷与低温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制冷与低温原理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属专业基础课。

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将学到基本的制冷方法、低温获得、气体液化、气体分离以及其它制冷及低温应用技术的知识,掌握制冷与低温技术中能量转换的理论及节能的措施;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提供理论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解决低温方面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各种制冷方法的物理本质;2. 掌握制冷与低温技术中的热力循环及其应用范围;3. 熟悉制冷与低温技术中常用工质及其性质,能熟练地应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热力计算;4.掌握气体的分离方法及精馏计算;5.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相关设计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制冷与低温在现代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研究对象及理论基础;制冷与低温的应用及发展。

要求:掌握制冷的定义,了解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制冷方法内容:1. 利用物质相变的制冷方法(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利用电、磁、声效应制冷的方法(基于半导体特性的热电制冷、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和基于热声效应的声制冷);气体涡流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绝热放气制冷;节流和等熵膨胀;绝热去磁;He稀释;2. 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和以热能为补偿的两类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的等价关系。

3.热泵: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

要求:1.掌握各种制冷方法的物理本质;熟练地画出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以及吸附式制冷的系统图;熟悉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场合;熟悉有回热和无回热定压压缩空气制冷机的流程及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熟悉绝热放气制冷;对于涡流管制冷、绝热去磁、He稀释以及电化学制冷有所了解;2.深刻理解性能系数COP和热力学完善度η的物理意义及其对提高制冷机性能的指导意义;3.掌握衡量热泵性能的参数:供热系数;熟悉两类热泵系统的流程及其应用。

第三章: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内容:1.制冷剂的p-h图;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循环过程在p-h图上的表示,循环的热力计算;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液体过冷对循环的影响,蒸气过热对循环的影响,回热对循环的影响,热交换及压力损失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凝性气体存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4.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工况: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制冷机工况;5.单级蒸气压缩式混合工质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要求:1.掌握制冷剂状态在p-h图和T-S图上的表示方法:能熟练地将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各种循环画在p-h图和T-S图上,并用于分析制冷机性能;2.掌握制冷剂流经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各部件时其能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关系式;熟练掌握反映制冷机性能的参数:单位质量制冷量、比功、单位体积制冷量,以及这些参数与性能系数COP 的关系;3.通过对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循环的分析,熟悉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了解产生正效应的诸因素以及产生负效应的各种因素;4.对于制冷机在变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应有清晰的认识;熟悉工况变化与制冷机性能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5.了解采用劳伦兹循环的原因,以及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时的温度滑移在变温热源时的应用。

第四章制冷剂内容:1. 制冷剂的定义和作用;制冷剂的种类和符号表示;选择制冷剂时应考虑的因素;2. 制冷剂的性质:环境影响的指标;热力性质及其对循环的影响;粘性、导热性和比热容;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性;其它物理化学现象;制冷剂热力学性质的计算;3. 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4. 各种实用的制冷剂:水,氨,炭氢化合物,氟利昂。

要求:1. 了解选择制冷剂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掌握各种制冷剂的符号表示法,熟悉制冷剂的各种性质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了解环境影响指标ODP和GWP的物理意义及其指导作用;熟悉制冷剂R22与矿物油的溶油性曲线以及R134a与酯基油的溶油性曲线;对于制冷剂的电绝缘性、燃烧性、爆炸性、毒性、溶水性应有一般性的了解,并知道针对这些性质应采取的措施;对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应有明确的认识,知道这些性质不稳定会产生的危害;2.熟悉共沸和非共沸工质的定义,它们在T-X相图上的表示及反映其特征的一些参数,如:温度滑移;3.了解并学会选用实用的制冷剂;熟悉对一些已被确定淘汰的制冷剂(如:R11、R12)和过渡性制冷剂(如:R22)的替代物;4.了解载冷剂和蓄冷剂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溶液相图上的表示及应用场合。

第五章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内容:1.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2.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和温度变动时的特性: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两级压缩制冷机中间压力的确定,温度变动时两级压缩制冷机特性;3.复叠式制冷机循环:复叠式制冷机循环系统,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复叠式制冷剂的启动与膨胀容器;4.CO2制冷循环:近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装置。

要求:1.了解采用两级制冷循环的原因;掌握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的系统、相应的p-h图、热力计算以及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计算;掌握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的系统、相应的p-h图、热力计算以及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计算;2.熟悉两级压缩机中间压力的确定方法,了解中间温度变动对压缩机特性的影响;3. 了解采用复叠式循环的原因;掌握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系统、p-h图、热力计算以及中间温度的确定;了解启动时必须注意的要点以及膨胀容器的作用;4. 掌握CO2制冷的近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熟悉CO2在汽车空调和热泵式水加热器上的应用。

第六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内容:1. 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过程;2. 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冷却液体型干式蒸发器,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3. 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强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水冷却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壳盘管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和淋液式冷凝器;4. 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废水系统,再循环水系统;5. 蒸气凝结时的表面传热系数,制冷剂沸腾时的表面传热系数,无集态改变时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6. 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计算:水冷冷凝器、空气冷却冷凝器、满液式蒸发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的设计计算要点;7. 蒸发器供液的自动调节;热力膨胀阀;热电膨胀阀;毛细管和浮球阀;8. 低温换热器:主要原理及基本结构;9. 传热强化技术:高效传热管的应用,空气侧换热的强化;10. 热绝缘:管道的热绝缘层厚度,冷库的绝热层厚度。

要求1. 掌握传热热阻的计算及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2. 了解各种蒸发器的功能、结构及优化、缺点;了解各种冷凝器的功能、结构及优缺点;3. 了解废水系统和再循环水系统的流程和系统;初步掌握再循环水系统中的保证水质的措施及控制水中盐分的计算方法;4. 了解各种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了解传热强化技术的机理及一些具体结构;掌握蒸发器冷凝器设计计算的主要步骤、结构及主要参数的选择;5. 掌握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原理,了解热电膨胀阀的原理和结构,掌握毛细管和浮球阀的原理;6.熟悉低温换热器的原理及结构。

第七章载冷与蓄冷内容:1.制冷剂性质的要求,常用的传统载冷剂,传统的蓄冷剂;2.环保型载冷系统,流态冰;3.空气蓄冷、水蓄冷、冰蓄冷、气体水合物蓄冷。

要求:1. 了解对载冷剂性质的要求,熟悉常用的传统载冷剂和传统的蓄冷剂(共晶冰);2. 熟悉环保要求下载冷技术的新发展,熟悉环保型制冷及载冷系统。

了解流态冰的特性、流态冰的压力损失及表面传热系数。

第八章液态低温工质的制取内容:1.低温工质的性质;低温工质的种类及其热力性质、空气及其组成气体的性质、氢的性质、氦的性质。

2.气体液化循环;无预冷和有预冷的一次节流液化循环;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克劳特液化循环、柯林斯氦液化循环、海兰德液化循环、卡皮查液化循环);大型氢液化循环;天然气液化循环。

要求:1.熟悉常用低温工质空气、氧、氮、氩、氢、氦的特性;2.掌握气体绝热膨胀时的温度变化(等熵的与非等熵的);3.掌握气体液化循环的特性,特别是空气液化循环,其中主要是林德循环、有预冷的林德循环、克劳特循环和柯林斯循环,并能熟练进行热力计算的循环分析。

掌握氢、氦液化的特点,及其液化循环;4.了解氦制冷氢液化循环,了解天然气液化循环。

第九章气体分离的溶液热力学基础内容:1.概述;2.溶液的基本定理;3.溶液相平衡条件;4.二元溶液的相平衡图;5.溶液的基本工作过程。

要求:1.掌握溶液的基本定律:拉乌尔定律和康诺瓦罗夫定律;2.了解吉布斯相律;3.熟练应用气液相平衡图;4.掌握溶液的基本热力过程计算。

第十章气体的低温分离内容:1.气体的组成及气液相平衡;2.气体分离的方法;3.液态空气的蒸发与空气的冷凝;4.空气的精馏、二元系的精馏构成的计算;5.精馏塔的塔板效率、精馏塔的精馏过程的计算;6.了解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筛塔板结构设计基本方法。

要求:1.掌握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份间的气液相平衡;2.了解应用第三种物质的气液分离法:薄膜渗透法、吸附法和吸收法;3.掌握空气的精馏理论及其精馏设备的设计;4.掌握精馏过程二元及三元的计算。

四、实践环节1.实验(1)制冷机变工况特性,2学时;(2)气体节流时的转化温度与转化曲线,2学时。

2.作业(1)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2)一次节流液化循环热力计算。

一、课内学时分配六、课外学时分配大纲制定者:吴业正、厉彦忠执笔大纲校对者:大纲审定者:袁秀玲、吴裕远大纲批准者:“制冷及低温原理”典型习题(1)“制冷与低温原理”综合练习题题目:应用替代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计算及冷凝器设计初步已知条件:1.应用场合:小型冷库2.库温:-18℃;△t0=5℃3.冷却水温:32℃;△t k=8℃4.液体过冷度:△t g=5℃5.蒸汽过热度(无效):△t r=5℃6.压缩机输气系数:7.制冷量:8.原有工质:R12报告内容:1.前言2.替代工质确定3.热力计算4.冷凝器主要结构参数选择5.传热计算6.专题讨论7.结束语8.参考文献(2)学生的综合练习题作业报告实例应用替代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计算及冷凝器设计初步已知条件:1.应用场合:小型冷库2.库温:-18℃;△t0=5℃3.冷却水温:32℃;△t k=8℃4.液体过冷度:△t g=5℃5.蒸汽过热度(无效):△t r=5℃6.压缩机输气系数:7.制冷量:8.原有工质:R12摘要:通过一个小型冷库实例,介绍了替代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计算方法及冷凝器初步设计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