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_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卷(1)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
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2.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3.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4.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5.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6.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7.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8.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9.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10.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11.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1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13.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4.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15.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16.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7.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18.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19.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20.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1.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22.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荀子说:“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B.“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C.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D.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答案】A【KS5U解析】考查宗法制的特点。
从材料可见,只有得氏者才能为宗,只有领主贵族才能立宗庙,并按宗法结成宗族组织。
社会下层即广大“持手而食”的劳动者,则不得立宗庙,因而不行宗法。
所以说,周之宗法实即贵族的“氏族”组织法。
故应选A。
【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分封制的特点。
由图表内容可知分封一王世子弟居多,所以A说法正确;从地域来看王世子弟主要分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C的说法正确;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所以D的说法也正确。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综合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综合素养测评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年来,在章丘焦庄、桓台李寨、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制品有镞、璇玑、三角形器、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
学者研究认定其制品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
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A.区域联系趋于频繁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C.阶级对立日益严重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2.下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3.唐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时即下令“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唐律疏议》亦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
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上述规定,旨在A.弥补中央财政的入不敷出B.彰显国家律令的至高权威C.保障通宝制钱的法币地位D.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钱荒4.唐人小说以描写达官贵族和名士贤媛为主,而在宋代,无论话本还是文言小说,普通民众中的小市民、工匠、商贾、农民、医巫、僧道、店员、伙计、村姑、婢女,都能荣膺小说主角。
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程朱理学兴起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改变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加剧门第观念的淡化C.印刷术的兴盛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5.下图为《清朝疆域图(局部)》。
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在①、②、③、④四地实施举措的说法,符合清朝史实的是()A.①地:设立都司、卫、所B.②地:设盟、旗两级单位C.③地:封僧俗领袖为“王”D.④地:开始实行土司制度6.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向玉乔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
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
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
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
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
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
河北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作者:————————————————————————————————日期:2014一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24.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
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25.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
这表明()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26.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27.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
“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
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
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
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
”材料表明() A.清代学术研究缺乏明确的方向 B.对传统学术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D.清代崇古思想盛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28.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非的珍珠。
文综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2014.12)word版

河北衡水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1978~2006年我国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生产的MI指数值变化图,图中MI指数值越大,表示农作物空间相关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即一个地区的某种经济特征变量受到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反之越小。
读图,完成1~2题。
l·下列关于1978~2006年三种粮食作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稻谷种植区域越来越集中B.稻谷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C.玉米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一直低于小麦D.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的是小麦2·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
我国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的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②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③北方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增加,促进粮食产量提高④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读我国东部局部区域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为A.东部多,西部少B.中间多,南北少C.2~4月少,5~7月多D.从2月至7月持续增加4.图中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是A.受台风的影响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C.锋面雨带的南移D.夏季风势力较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国内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最重要的集聚中心。
下图示意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分布(2010年)。
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示信息可判断A.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B.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C.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D.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6.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②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④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错那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woman do?A.Make a call.B.Help the man.C.Change coins for the man.2.How does the woman feel now?A.Tired.B.Happy.C.Disappointed.3.How often does the man eat out?A.Once a week.B.Twice a week.C.Twice a day.4.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A.How to get to the station.B.When to get to the station.C.Where to find a set of traffic lights.5.Why could the woman finish the work on time?A.She worked very hard.B.The man helped her.C.Joan helped h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en did the interview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Monday.B.Friday.C.Saturday.7.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Have an interview.B.Change his iob.C.Be a director.听第7 段材料,回答第8 、9 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名师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九品中正制、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书法、戏曲艺术、科举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题文】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其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学者强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
实行宗法家族统治,可以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
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题文】2.“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中国原始农业起于商朝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知识点】H1 Q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C 解析: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26.“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27.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8.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29.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30.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其意在说明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夕h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31.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提倡不同等级问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32.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
这种差异反映出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33.“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34.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
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
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A.宗教改革的冲击 B.罗马教皇的感召C.人文主义的传播 D.启蒙运动的开展35.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
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 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艘韵。
t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一一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材料二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一《“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
(13分)(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一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6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统治时期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独立宣言》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提出了新的政治思想或政府理论,而是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
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一文中说,这部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宣言.充满了革命精神。
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原则。
他宣布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等原则,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对美国政治生活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
学者李道揆也在《美国政府与政治》中认为,《独立宣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欧洲的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给拉丁关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
——搞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的含义。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位学者观点的看法。
(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
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
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
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
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
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
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
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
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
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
(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
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材料二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
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两位作者肯定了曾国藩的哪些优秀品质。
(6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位作者分别是从何种角度肯定曾国藩的,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9分)25.C 26.C 27.B 28.A 29.B 30.B 31.D 32.B 33.C 34.C 35.A40.(1)特点:以吲会为中心;淡削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民主共和政体。
(9分)成果:英围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l临时约法》。
(4分)(2)示例~:民主政治建设其柯相似性。
(3分)近代英、法、美三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制度.彤』=l:上代表K:卷的c义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卡H对独立;都适当遵循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经历了不断完善f1,J长期发展过程。
(9分)示例二:民主政治建i殳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