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调研讲夏商西周秦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四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诗经》、古代科技特点、古代农业的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行省制度、明代宦官专权、顾炎武的思想、“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太平天国、五四运动、维新变法思想、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加入世贸、婚恋观变化、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题文】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说明王国维认为现有宗法制,后才有分封制,B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不符合王国维的观点。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的准确分析。
【题文】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诗经》【答案解析】D 解析: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答案】B
【解析】
A项不选,题干中两个材料体现的都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发展;B项正确,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作为第一手原始史料可以用来证实史书中“衣冠南渡”,故本题答案选B项;题干中材料主义记载的是中原少数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南迁,没有提及家族发展的历史;“衣冠南渡”得到考古证实,说明不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故D项不选。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人物籍贯从以封国国名居多到以县名、郡名居多,反映了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封国的影响力变小,故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A项;C项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国影响力变小,排除D项。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讨论1: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 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 的稳定,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 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 核纽带。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思考3
什么是宗法制?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诸侯
分封、置官、征赋 卿大夫
服从、出征 朝觐、纳贡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为 搏 褒 姒 一 笑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烽一 火笑 戏失 诸天 侯下
讨论1: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讨论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讨论3: 当今社会那些现象与宗法制 有关?你觉得宗法制产生了 哪些影响?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高考调研第一讲夏商西周秦ppt
鬼方
内 外 有限控制 土方
商
人方
服 服 自主、反抗
周
际商在 关王内 系与外 如各服 何附制 ?属度
国之 的下 实,
思考2
二、封邦建国
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西周制定封邦建国的是谁?目的是什么? 分封对象是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 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中原的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2.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
"宜西北万里,富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
材料说明A.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D.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3.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
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A.自然经济高度发达B.城乡交往趋于活跃C.坊市制度日臻成熟D.贸易流通形式丰富4.马戛尔尼访华时,看到中国的拦海造地,说∶"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
"这反映出当时()A.沿海农业水平提高B.人地矛盾十分突出C.水利技术进步巨大D.中英文化存在差异5.下图为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6.晚清时期,地方疆吏办军工,都不是奉旨作为,而是事后奏报,疆吏能够自行其是。
据此可知A.汉族官僚地位上升B.地方自主权力扩大C.国家财政困难加剧D.列强渗透背后支持7.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9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1.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
这说明A.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答案】D【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
2.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中央对于地方控制的加强,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中土医书,方论浩繁。
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
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
”这说明中医A. 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 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C. 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 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答案】B【解析】“阴阳五行”“神巫”说明古代中医治疗从阴阳五行诊断,借助神学巫术进行治疗,体现出诊断和治疗的迷信色彩,B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借助迷信,不是科学,A错误;材料说明是治疗方法,不能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是很明显,D错误。
4.下表为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可知A. 科举促进社会公平但作用有限B. 科举制主要为士族子弟服务C. 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毫无关联D. 寒门向上层流动的难度降低【答案】A【解析】【详解】有表格可知,明代平民进士占46.7%,清代平民进士占19.2%,说明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参政,这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是无论明代还是清代都以官僚出身的进士为主,故选A;科举制主要目的是为政府选拔官吏,故排除B;由材料可知,中高级官僚出身的远远高于低级官员家庭出身,说明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相关,排除C;明代寒门进士比例高于清代寒门进士比例,说明寒门向上层流动难度加大,排除D。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回顾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③“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 聚力。
(2)消极影响 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②等级观念严重。 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 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新唐书·狄仁杰传》
探究:(2)史料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 的现象?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为历史文献,反映了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其内容依据省 略号分三层,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到“二人同辞”再到“还尔太子”还原了 整个历史事件。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干串知]
[教材归纳]
1.先秦时期的分期及阶段特征 (1)夏朝(前 2070 年~前 1600 年):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 (2)商朝(前 1600 年~前 1046 年):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3)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4)东周分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和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两个时期, 前者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后者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流行财产继承传子不传女等。这些现象主要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A 项错误;宗法 制是按血缘关系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家庭与国家和谐的政治制度,与材料 意思相符,故 B 项正确;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自身统治,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 配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前代贵族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项错误;礼 乐制是维护西周分封制,确保奴隶社会统治的文化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D 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模拟演练岳麓版

第 1 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8 ·衡水中学一调) 商朝的“外服”多半是迫于武力征服才认同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均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讲解是( D ) A.皇权专制获取加强B.中央集权系统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一致国家初露端倪[ 剖析 ]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场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系统形成于秦,故 B 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益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 C项错误;据资料“将宗族姻亲均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代经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一致国家初露端倪,故 D 项正确。
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一致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C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剖析 ]本题实质观察周代的中心地区。
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
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 今陕西西安西) ,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 C 项。
3.(2018 ·肇庆 ) 有学者议论某项制度的推行: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导学号 26812006 ( B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剖析 ]据信息“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制度是分封制,这一制度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应选B项;周代没有确立中央集权,消除 A 项;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与资料不符,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度已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消除C项; D 项中的有效不吻合事实,消除D项。
4.(2018 ·衡水中学一调)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看法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益的一种分别和控制。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试卷综析】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难怪题,总体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平和,但出题的材料和考查角度很灵活。
试题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和试题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也体现了新课标卷特征。
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24.《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C 解读材料信息,材料的意思是“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即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C “泛驾之马”指的是不受驾驭的马,“斥(tuo)驰之士”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解读材料嘻嘻,汉武帝认为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
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 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 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 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 异”。
这段材料的中心是:春秋初期, 周王室国力已经衰微。
春秋战国时期:
①是“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时代 (三家 分晋,田氏代齐等), ②也是诸侯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周初-诸侯上 千,春秋中期-近百,春秋末期-主要剩七国)
二、封邦建国
情景1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到了西周初 年,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 抗周部进攻;乙同学是商末的平民,才学、 人品俱佳;丙同学曾跟随武王伐纣,立下 了汉马功劳;丁同学成为西周王族,整日 无所事事,无所建树。请问这四位同学中, 谁有可能被封为诸侯王呢?为什么?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建立皇帝制度: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将国家的司
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览于一人之手) 表现1:皇权至上 表现2:皇位世袭(家天下)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秦王嬴政于公 元前221年消 灭六国,统一 中国。
先后: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
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 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 朝 的 疆 域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秦国统一的背景或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人民渴望安宁, 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2、各国竞争,纷纷变法图强,秦国的商鞅变法 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 3、韩非子法家学说影响到秦王嬴政的大政方针 4、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思考1
中国早期文明
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 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
(一)夏朝:前2070年
1、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丁 丙 甲
同姓亲族 功臣 殷商后裔
同姓诸侯 (主体)
异姓诸侯 (少数)
二、封邦建国
情景2
丙同学作为功臣,被周天子分封到 齐国任国君。请问丙同学被分封到 齐国之后,作为诸侯王的他享有哪 些权利?应该履行哪行义务?
周天子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政治权力掌握在世
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 有的官员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 将政权固定在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 护王权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2、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
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 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 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族是家 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 延伸。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点二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讨论1: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讨论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讨论3: 当今社会那些现象与宗法制 有关?你觉得宗法制产生了 哪些影响?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讨论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教材第2页殷商甲骨卜辞图 材料二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 套 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材料三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 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特点: ①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①商鞅变法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实力(历经100 多年) ②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影响到秦国的大政方针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1:皇权至上
表现2:皇位世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④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员的制度 ⑤颁布秦律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郡下设县,置县令、县丞、县尉 县下设乡里,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廷的一场辩论
❖:“诸侯初破,燕、齐、荆
王绾
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
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二)商朝:前1600年
1、内服与外服制度(主要) 2、神权色彩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什么是内服与外服?
内服: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外服:指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什么是宗法制?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 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 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诸侯
分封、置官、征赋 卿大夫
服从、出征 朝觐、纳贡
为 搏 褒 姒 一 笑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烽一 火笑 戏失 诸天 侯下
思考3
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李斯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
解析与探究
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诸侯 国刚灭,天下初定,疆域辽阔需要分 封王来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郡县 制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安定。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 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 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 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原 因是分封制会导致战乱,郡县制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 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 的差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
③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商朝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
讨论: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举例子说 明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 用和消极影响吗?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三 公地位不平等,御史大夫可以监察丞相,任 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不等同于西方的三权 分立,三公都对皇帝负责,权力来源于皇帝, 最终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确 保了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 尉 九卿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时段 春秋
战国
年代(公元前)
770-476 (近300年)
475-221 (250多年)
政治特点 反映实质
春秋五霸 宗法分封 制遭破坏
战国七雄 争夺天下
法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 ①商鞅:约前390--前338年,秦孝公时期 ②韩非:约前280--前233年,秦王嬴政时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国贵族。
礼乐制度 •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
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
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禹铜鼎
鼎是礼器中最重要的器具,象征着身份、等级和权力。
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 All rights reserved.
皇帝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太 丞 御史大夫
中
尉相
央
奉 郎 卫 太 廷典宗 治 少
常 中 尉 仆 尉客正 粟 府
令
内
史
郡
郡 尉
郡 监御史 守
县县
县
县
尉
令
丞
乡
有 三 啬游 秩 老 夫徼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 ③年龄限制(17岁以上)。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讨论1: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 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 的稳定,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 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 核纽带。
Copyright © by yangle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