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3、发问要巧: 3)注意提问的语速: 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可以用较快的语言述叙 述; 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后除要有较 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 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4、问中有导 导即引导,即适当的启发或提示。答不了时 要提示,答不完整时也是如此。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 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3、发问要巧: 1)掌握发问的时机: 讲到哪个知识点的时候提出问题。 2)讲究发问的方式: 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先适当的停顿一下,并有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得 到你要问问题了。 如“那么……”,或“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或“请问 同学们……”;问之后还要有一定的停顿,以便留给学生 思考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环顾一下全班同学,观察 他们对问题的反应。
(二)理解提问(低级认知提问)
1、一般理解: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理解了,才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如: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说明主动运输的过程。 2、深入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 的实质。 如: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3、对比理解 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 理解。 如:怎样区分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或:三大遗传定律 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存在于三者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二)理解提问(低级认知提问)
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 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 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 后。 解答方法: 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 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
(三)运用提问(高级认知提问)

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方法
问与彼一问紧紧衔接,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教读《孔雀东南飞》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 (2)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自求遣归” (3)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严妆”?兰芝与婆婆、小姑的告别说明了什么?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对塑造刘兰芝形象有何作用? ( 5)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仲卿“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 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兰芝死时却毫不犹豫,为什么? (6)由此你能看出刘兰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堂提问的方法灵活多样,究竟用哪些方法,则要根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应是双向 的。
教师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 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直接 影响着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的形成。
2、反问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被问者变成了提问者。 除了“砸缸”,难道“司马光”就没有其他办法救人了吗?
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 就向小羊扑去。”时,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 略号。老师反问:哦?为什么呢?学生自信地回答:因为我们还不知道 羊的命运!老师给了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你的发现真有道理!另外一 位学生也肯定地说: 对,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还有一位学生也肯定 地说:对,这个故事还没完。但是老师又紧接着反问:真的该用省略号 吗?这时有一位学生冷静理智地思考后说: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 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课堂提问的方法

第9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第9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三、教学新手课堂提问弱点分析
(一)没有休止地问 (二)粗放式地提问 (三)惩戒式地提问 (四)高深莫测地问 (五)忽略学困生地问
四、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举要
(一)破题提问法 所谓破题提问指的是围绕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从 分析文章题目人手设计问题。文章的题目就如 人的眼睛,是通向文章“心灵”的窗户,因此, 围绕文章的题目设计问题往往能抓住教学中的 主要矛盾,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教授《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教师问:是 谁记念谁?“忘却”和“记念”是反义词,用在这 里是不是矛盾?有什么值得记念的?
(四)比较提问法 比较提问指的是所提问题在内容上可以互相比 较,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显示了可比要求, 内容上的客观可比因素与可比要求相结合。 这种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不同认知对象的结合点和不同点。 例如,鲁迅《药》中的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 心理、神态和行动的对比;又如同样是写父 亲.《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取材方面 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好处?
(三)从重点切入 案列《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尾部 分,接着提出: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谁说谁“神机妙算”? (3)周瑜为什么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4)诸葛亮神机妙算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从“空白处”切入 案列《项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课文) 提问设计:除了课文的这种收尾外,同学们 还能 想到另外比这更好的结尾吗? (五)从“矛盾点”切入 案例《孔乙己》 提问设计:文章结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 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间“大 约”“的确”连用是否矛盾?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启迪思维,培养智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1.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选择?”、“你认为故事中的情节会如何发展?”等等。

2.提问的方式:提问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反问、连续提问等方式。

直接提问可以直接询问
学生答案,反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连续提问可以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性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的
信息和知识。

比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色来讲述故事?”、“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情节?”等等。

4.多元化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图片提问、音
频提问、情境提问等等。

这样可以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及时反馈: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答案,都要
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项需要教师巧妙运用的教学技巧,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孔子很善于诱导。

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

”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掌握导答技能。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定向”,确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开导。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入”,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

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以引导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烘云托月?”学生往往回答不好。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武松打虎”的片断,问:“写武松,为什么把老虎描写得那么凶残?”学生会豁然开朗。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

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的?”“你能说得更具体/清楚一些吗?”“你能进 一步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解释吗?”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 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 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是什么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课堂提问技巧篇一一、课堂提问要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答不上来,最后只有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以学生主体的作用。

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如何注意课堂提问难度适中的问题呢?有位教育家说的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

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精当,以一当十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

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地针对性。

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明确"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是现在上课的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要求了然于心,而学生却心中无数。

这无疑对学生回答课堂提问设置了一道障碍。

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结构。

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宜少不宜多,重点目标不放过,次要目标可灵活,设计问题一方面要紧靠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的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风马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

课堂提问技能管探

课堂提问技能管探

课堂提问技能管探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提问技能作点探讨。

一、提问技能的功能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为核心展开的。

提问技能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的状况、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之功效。

因此,提问技能具有“反馈、评价、激励、强化、调控”等多项功能。

(一)反馈调控功能反馈是实行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对教学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

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提问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

(二)诊断评价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目标达到程度的检测有赖于形成性提问作出评价。

(三)激励参与功能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巩固强化功能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的获得离不开发人深思问题的启发,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巩固强化同样来自精心设计问题的诱导。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知识消化,建构数学模式,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二、提问技能的十要素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依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使提问真正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应做到:(一)提问要有目的课堂提问的内在意图教师要清楚,明确其意义,否则提问也是徒劳的。

备课时,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其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理解知识的启发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

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

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

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

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

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

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

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提问技能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

第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第三,通过问题的解答,能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提高技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来划分,也可
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

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类型:
1、诱发探求新知识的提高。

从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应善于编拟诱发、探求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钻研,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认识“庐山真面目”。

范例1 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始课的设问
若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这类模式化问题易使学生感受到平淡无奇,难以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但教师若一反习惯性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划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在英国爆发?”这一问,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便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

范例2 讲“三角形”和“五等分圆”时的设问
讲三角形时,可先就三角形稳定性问学生:“电塔架上、石油钻井架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三角形?”接着可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具演示,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而三角形加外力是不会变形的。

再如讲五等分圆时,可问学生:“谁会剪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些设问,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情态下步入知识探索的思维中,把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内容教得妙趣横生。

范例3有关溶液稀释及混合的计算可用新奇的问题引入。

“100毫升(浓溶液)+100毫升(稀溶液或水)≠200毫升”,大家想一想,对吗?
2、低级认知的提问。

包括:记忆性问题——要求学生凭记忆作答;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初步的分析;简单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某一问题。

范例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中,提问与此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教师首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在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还可问:“能否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呢?”这样,使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证明的思路,使之悟出引辅助线证明定理的途径。

3、高级认知的提问。

包括: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和重新组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某些事物、事件进行构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或组织原理分析等;综
合运用及创造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部分或个别特殊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灵活运用,能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见解;发散式问题——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从多方面思考解决的方法;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评价原则,来评价他人的观点,判定方法的优劣等等;激发争议式问题——要求学生各摆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

(1)理解性问题。

范例在《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语言、外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和通过人物外貌变化的描写来提示主题的意义。

(2)分析性问题。

范例讲“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一节时,按层次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

先提问:“人民解放军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转入战略反攻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可做小结补充。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敌100多万,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战略反攻的情况如何呢?”(主攻方向——挺进中原,其它地区:华北、山东、西北。

)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如此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巨大成果?”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改。

”教师强调这是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以外可联系政治路线、军事原则、反蒋的第二条战线等。

最后提出:“综上所述,说明了什么?”回答:“决战时机已成熟。


(3)综合性问题。

范例提问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防止风沙等,综合上述分析,可预见破坏森林将给人类带来的恶果。

综合性提问的表述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等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表述。

(4)评价性问题。

范例1 有人说:“现代劂菜是由现代的水绵进化来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进化的原理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范例2 你认为民间音乐好还是宫廷乐好,为什么?你认为古诗好还是现代诗好,为什么?评价提问的表述形式通常为:你同意……吗?为什么?你认为……为什
么?你相信……为什么?你喜欢……为什么等。

(5)激发争议式问题。

范例在讲“西安事变”时设问:“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议论。

三、提问技能的应用要求
1、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将问题集中在重点、难点和弱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

2、应以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3、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4、提问的时机要得当。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提问要面向全体,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

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回答,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进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7、提问要灵活运用。

在讲、练、读和议诸环节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

8、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