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课: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介绍的场合和意义。

2. 教师出示范例自我介绍,并解析其基本要素。

3. 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自我介绍练,并互相提供反馈意见。

4. 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自我介绍。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以便
进行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第二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家庭成员的介绍,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爱护亲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

2. 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解释其重要作用。

2.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重要作用。

3. 学生彼此交流家庭成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作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
(继续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

(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

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

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

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全册备一、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读书做记录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1)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通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一)出示单元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揭示课题。

(板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篇章页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一)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把它们圈出来。

1.字词检查。

(1)同桌互相指认圈出的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出示重点词语,进一步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2.交流自学任务。

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识字学词,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

图片(1)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写。

(2)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学生汇报,交流填写理由并请学生完成板书。

2.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3.借助句式,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打猎归来的途中,“我”看到。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件事情写清楚,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写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单元主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一棵很高大的树。

有两个人,一个人站在树底下仰望它,另一个人在山顶上俯视它,他们看到的情形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棵树看上去会这么不同呢?因为两个人看树的角度不同。

我再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气炎热好不好?说不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天气热,我们会觉得难受,当然不好。

可有人会说好。

谁?卖冷饮的人。

因为天气热,他们的生意就好啊。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看事物的角度的问题呢?从刚才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遇到事情能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很重要。

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牛和鹅》。

二、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牛字和鹅字有意识地写得一小一大,问: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2、指名猜,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5-7自然段。

1、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庞大的牛把自己看得比人小,小小的鹅却把人看得比人大。

那么当人遇到这两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2、提出阅读要求:朗读全文后,划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再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点。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能是课文的3、5、6、8等自然段)4、根据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引导学生读好5-7自然段。

(先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模拟“鹅”和“我”的神态、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害怕狼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阅读,擅长读的同学读课文,擅长表演的同学边听边表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蒙薄号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做着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预习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说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使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闯关练习: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大地好像都被震的颤动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造句:犹如----------------------------------------------------------(3)这段话是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小练笔,仿照作者描写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些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像,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的方法。

预习任务: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有那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2、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那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闯关练习: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另一个是-------------------------------------。

(2)不同高度的---------------------------------------------------犹如------------------------;2、我也会;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世界之最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

这句话把--------------------------比作--------------------------。

2、我也会。

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也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世界之最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我还知道许多世界之最,让我来写一些--------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中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习任务:1、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认真预习的孩子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与资料吗?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到了那些生字词?2、讨论交流:作者几次去看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一样吗?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那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呢?闯关练习:1、照样子集累词语。

(1)白茫茫---- ------ -------(2)许许多多---------- ----------- ----------(3)商量商量------------ ---------- -------------2、我能把他们送回家。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3)不忍舍弃或离开—————————()(4)清楚的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时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6)短促而频繁的震动——————()学习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然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汇题会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预习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句子,读一读,并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文中几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了引号而有些地方没加引号呢?自主、合作、探究:1、合作完成: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3、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闯关练习: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2、读一读,说说你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1)我有机会看清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叔,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体会到--------------------------------------------------(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美丽的南国的树!我体会到---------------------------------------------------------------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课后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一处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