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络、畅气血 教你旋转养生功

合集下载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龙游功,顾名思义,是练功动作有如龙的游动,源于道教功法。

其功法特点在于,练功时躯体扭动,形如蛟龙出水蜷曲层出。

龙游功取龙的神态及动作,练功时,脊柱被最大限度地拉开呈“S”形,而且头、颈及脊椎各关节无一不顾龙游姿势协调而动,姿势摇摆柔顺,好似龙在起伏游动。

这种以腰为主宰,带动以躯干为主体的全身性似龙游柔动,调动了任督二脉,任督通,就可使十二经气血畅通。

同时,作用于命门与气海这两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经常练习,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消化,强肾健脾。

畅通气血,道教功法--龙游功预备势双腿内侧紧贴,两脚并拢,踝骨相靠。

两手十指并拢,置于体侧自然下垂。

收下颌,面带微笑,意念青春。

意念青春,即是意想自己风华正茂、青春年华。

这种意念的诱导,有效地调动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练功者进入身体轻松、精神良好、积极的练功状态,增强了人体自我修复能力。

起势1.上臂夹紧,前臂屈肘上抬,两手合掌于胸前。

合掌向左侧倒,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右肘抬起,头、上体随着向左侧倾,同时,臀朝右摆。

合掌的两手经头顶朝右侧画半圆至右肩前,变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与此同时,臀已摆至左侧。

然后,右掌托左掌从右向左经喉前画弧下摆至身体左侧,与两手画圆摆动的同时,臀部由左向右摆,并微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有所降低。

2.接着,两手向左侧下画半圆,经上腹前正中位置到右侧。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指朝前;与此同时,臀部向左侧摆,继续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较前又有所下降,此时已完成一个反八卦形。

3.两手向右下画半圆,至小腹前正中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臀部向右侧摆,再从右回到正中位置,身体重心位置下降至半蹲的最低位置。

以上完成了由上而下游动的3个竖半圆,以下开始做由下而上的游动。

4.右手在下,向左上画半圆至腹前。

同时,臀部向右摆,身体重心略有升高,此时已完成3个整圆中的最下面一个圆。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导语: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的通道,经络穴位是人体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点位。

通过调理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心法中的七个经络穴位调理方法,帮助您改善身体状况。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跟腱前方凹陷处,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穴位,具有镇静安神、养心安神、调节气血、促进睡眠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太冲穴来缓解失眠、多梦、焦虑等心理状态。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持续揉动3-5分钟。

二、太冲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活血、调节气机、缓解头痛、舒缓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来缓解头痛、眩晕、焦虑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合谷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2-3分钟。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当脚背向上时,在小腿前外侧隆起的肌肉上,股骨的外侧,胫骨前缘上。

足三里穴能够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增强体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来缓解腹胀、便秘、疲劳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旋转方式按压足三里穴至发热感,每次揉动2-3分钟。

四、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掌腕横纹掌侧,尺侧桡侧相对的中点处。

内关穴具有调节气血、平喘祛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内关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3-5分钟。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下的肌肉凹陷处,颈椎第1椎骨旁。

风池穴能够疏通气机、舒缓颈肩酸痛、调理肝胆、缓解头痛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风池穴来缓解颈肩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揉动风池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

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上最长的经络,延伸至头顶。

对于调理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脑神经功能、增强体质。

功法养生:神奇的摇山晃海功

功法养生:神奇的摇山晃海功

功法养⽣:神奇的摇⼭晃海功神奇的摇⼭晃海功⽅法、步骤:a)盘腿坐好之后(尽量把腰坐直),两⼿臂“尽量”向后伸直(仿佛⼩时候很多⼈玩过的“飞机”)。

b)由腰部带动上⾝,从左到右“划圈”——记住臀部尽量别离开坐垫,再从右往左划圈。

划圈要放慢,从左到右算⼀圈,从右到左也算⼀圈,刚开始练习,可以各划36圈。

如果转着太舒服,想继续转下去也可以(刚开始摇晃,很多⼈都会觉得特“受罪”)。

备忘:这⼀部分的“热⾝”练习,古⼈叫“摇⼭晃海”(简称“晃海”),可以强壮五脏六腑和腰腿,也是明师们⽤来对徒弟进⾏“磨性”的⽅法。

长年习练,双腿会变得柔软,慢慢就可以双盘了。

训练得法的初步效果: 全⾝舒舒松松,肌⾁仿佛弹棉花般弹开。

⽪肤变得有光泽。

觉得⾛路两腿有⼒,更能够脚踏实地做事情。

不容易发脾⽓,情绪容易在⾃⼰掌控之下,克⼰复礼。

⾝⼼健康在100天内就有明显改善,整个精神⾯貌焕然⼀新。

⼀“摇⼭晃海,内提⾕道”“摇⼭晃海,内提⾕道”,就不会腰疼、阳瘘、早泄适宜⼈群:肾⽓虚,经常腰疼,阳痿、早泄的中⽼年⼈。

⽅法:1.将⼤拇指按在命门⽳上,然后扭腰,向左右各扭三圈。

2.微微收缩肛门,如忍⼤便状。

功能主治:强化先天之本(肾),固肾精、强肾阳,调和⽓⾎、畅通经络、散寒⽌痛、补脑益神。

我有⼀个病⼈,⽼吴,他说⾃⼰总是腰疼,开始以为是椎间盘突出,可X光显⽰腰椎没有问题。

医⽣只好给他开点⽌疼药,吃了就好⼀点⼉,不吃马上⼜疼。

⽽且腰疼还没好,最近居然阳痿、早泄了,才40岁就疾病缠⾝,真够烦的。

⽣活中,像⽼吴这样腰疼连带阳痿、早泄的⼈很多。

腰椎是由肾主管的,因此⼀说到腰疼,⼤多数⼈都会想到这⼈肾虚,其实不⼀定。

腰疼有不同的诱因,治疗⽅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当务之急是搞清楚腰痛的诱因。

这⾥我教⼤家⼀种简便⾃诊腰痛诱因的办法。

除外伤之外,⼤多只有两种腰痛诱因,⼀种是腰肌劳损和受湿着凉所致,⼀般经过⼀晚上的休息,早上起床的时候腰就不痛了,或者疼痛明显减轻;另外⼀种腰痛的通常表现是:经过⼀晚上的休息后,早晨反⽽起不来床了,慢慢活动后,疼痛才会减轻,这种腰痛才是肾虚引起的腰痛。

经络导引养生功 祛病健身

经络导引养生功 祛病健身

经络导引养生功祛病健身我根据气功原理,在经络循行的基础上自创了一套“经络导引养生功”,效果卓著,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

此功尤适宜无暇锻炼者和活动不便的人。

因为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只需坐姿即可,时间1~5分钟,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经络导引养生功共分为六步。

第一步:练功前的准备,采取端坐式,脖子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思想宁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

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在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开始上入发际,沿任脉的关元穴(肚脐下3寸处)、神阙穴(肚脐)、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天突穴(两锁骨中间)、廉泉穴(微仰头,喉结上方,舌根下)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穴(颈后枕骨下两筋中间)、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至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到尾骨,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穴(大腿根内侧)、髀关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沿足阳明胃经直下到内庭穴(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纹头端),走足心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再从足三阴(小腿内侧)由下向上行经阴廉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处)到气冲穴,右侧循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经关元穴、气海穴(肚脐下1.5寸处)、神阙穴、中脘穴(肚脐上4寸处)、膻中穴到天突穴。

第五步:由天突穴向右经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到肩井穴(肩部最高处)、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髎穴(臂外展时,当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沿手阳明向下到阳池穴(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再分别下行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经由下向上到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经中府穴、俞府穴到天突穴,再向左行(与右侧运行路线相同)。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经络操改善身体状况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经络操改善身体状况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经络操改善身体状况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血液的循环和气的运行畅通,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现代人常见的疲倦、失眠、头晕、贫血等问题,通过中医养生经络操的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补气血的中医养生经络操,帮助大家改善身体状况。

一、环手心操环手心操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经络操,可以帮助提升气血运行。

首先,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将手臂缓慢举起,掌心朝上。

手臂抬至垂直向上时,手腕放松,用力环绕手心,形成一个环。

接着,慢慢放下手臂,手心的环状力量会感觉传递到整个身体。

此时,集中注意力,感受环状力量在手臂、腹部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流动。

反复进行数次,可以增强气血循环,改善身体状况。

二、海底捞月海底捞月是一种经络操,能够帮助调节身体内的能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首先,双脚并拢站直,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然后,将双手往前伸直,盖住姆指,保持手指自然张开。

深吸一口气,同时缓慢地将双臂从前方向上伸至顶点。

在呼气的过程中,将双臂由头部后方环绕自己的身体向下摆放。

最后,双臂自然下垂,呈现出一个半弯的姿势。

通过呼吸的配合和手臂的运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三、拍背操拍背操是一种能够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的养生功法。

首先,将左手掌放在背部左上方,用力从上往下拍打,然后换用右手掌重复同样的动作。

移动双手,从背部上方逐渐移至下方,全程有节奏地拍打背部。

拍打动作应用力适中,不宜过用力。

通过拍打背部,可以刺激身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疲劳,提高身体的养分吸收能力。

四、搓腹操搓腹操是一种可以促进腹部气血运行的养生经络操。

首先,双手掌心相对,放在腹部中央,围绕着脐眼画圈搓动。

搓动时不宜过用力,应保持手掌放松,腹部放松。

搓动腹部约20次后,逆时针方向旋转腹壁5次,再沿着脐眼中轴线画圈搓动腹部。

通过搓腹操的练习,可以促进腹部的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经络养生操

中医经络养生操

中医经络养生操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

中医经络养生操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正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们如同城市中的道路,连接着各个脏腑和器官,气血在其中周而复始地运行。

而中医经络养生操则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刺激和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经络养生操的动作通常较为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比如,常见的伸展运动可以拉伸身体的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像双手向上伸直,然后慢慢向两侧弯曲,这个动作能够刺激到手臂上的经络,增强心肺功能。

还有腰部的扭转动作,不仅能活动腰部关节,还能调节腰部周围的经络,改善腰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腰部的酸痛不适。

对于经常久坐的上班族来说,颈部和肩部的经络容易出现堵塞。

这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缓解。

比如,缓慢地将头部向左右转动,然后上下点头,再将肩部向上耸起,然后向后旋转,这些动作能够有效地放松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疏通经络,减轻疲劳和僵硬感。

中医经络养生操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疼痛,还能调节身体的脏腑功能。

例如,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和进行腹部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便秘等问题。

同时,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来说,睡前进行一些轻柔的经络操动作,如按摩脚底的涌泉穴,能够帮助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在练习中医经络养生操时,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要保持呼吸的平稳和自然。

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伸展动作时吸气,收缩动作时呼气。

这样可以帮助气血更好地运行。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动作和强度。

如果身体有疾病或者不适,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另外,练习时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和放松,不要过于急躁和紧张。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经络养生操的效果,还可以结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太极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体操之一,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太极拳的动作技巧,旨在通过舒缓柔和的动作来调养身心,增强体质。

以下将介绍太极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及其功效。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以挥手托举天地为意象,通过胸腹的扩张与收缩,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同时,托天理三焦的动作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肩周炎等症状。

第二段:两手云门独立开以腰椎为轴心,上下扭转腰背,左右回旋臂肘,这个动作可以消除腰背酸痛,并且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同时,云门独立开的动作还能刺激经络,调节内分泌,对改善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也有疗效。

第三段:左右搂膝拗步行两膝交替抬起,通过腿腹的活动来刺激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便秘、腹胀等胃肠问题。

此外,左右搂膝拗步行还可以增强下肢力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四段:五禽戏力量劲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健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虎式了。

通过模仿虎的奔跑、跃跃欲试的姿态,五禽戏力量劲可以提高人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第五段:退竹推浪手往前摆这个动作以竹子离地的动作为意象,通过身体的前倾来刺激腰背的经络,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退竹推浪手往前摆的动作还可以加强胸肺腔的呼吸功能,减少胸闷气短的症状。

第六段:勾卧野马踏九霄以骑马行走为基础动作,通过膝关节的上下运动,刺激腰、腿、髋部的经络,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第七段:双手攀足瑜珈弓这个动作以攀足维持平衡为基本动作,通过这个动作可以伸展腰背,锻炼柔韧性,增强腿部力量。

双手攀足瑜珈弓的动作还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颈椎病和头痛等症状。

第八段:两手攀天魁星走这个动作以两手向天高举为主要动作,通过上肢的伸展和躯干的扭转,可以调整气血的循环,增强肺活量。

两手攀天魁星走的动作还可以有效改善肩颈部位僵硬和脊柱前凸的问题。

气血养护操

气血养护操
2、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通过拍打,平衡调节水液,提高肾脏的排毒代谢能力。

固本培元
调理我们的元气,通力三焦。

神龙摆尾
可以很好调理颈部,松弛我们的肌肉,从而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
气血养护操
气血养护操,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的保健体操,它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按摩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关节,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拍打百会穴
拍打百会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部供氧量,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适合头晕、脑胀、老打瞌睡的人。
每天拍一拍,精神一整天!

拍打胸部
拍打胸口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胸闷、增强胸肺功能的功效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打胸口时要轻柔有力,不要过于用力,避免损伤胸部肌肉和骨骼。

拍打腹部
拍打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缓解便秘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拍打腹部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

拍打肾区
拍打肾部的好处:
1、拍打肾部激发肾气、起到健肾壮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经络、畅气血教你旋转养生功
旋转养生功来源于道家基本功法,简单易学,其作用在于吐故纳新、归顺内脏、畅通气血、祛邪扶正、增元气、顺天水,老年人坚持练习大有好处。

下面就来看看旋转养生功的练习要点。

预备式
取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吸气时,两臂从身体侧前方(手心朝上)慢慢抬起至头前上方合掌,呼气时手从面前降落至胸前,默念“思想静、头脑空、肌肉松、气血通。

”反复默念三次,两手转而手指尖朝下降至小腹,两手分开,恢复松静自然站立式。

旋颈
松静站立,手心手背重叠,男子左手在下,女子右手在下。

先将头脸向右转,目视右肩,吸气时低头向左旋转至左肩,小腹隆起;呼气时,仰头将头向右旋转,至右肩,同时小腹内收提肛,一吸一呼旋转一圈为一次,可连续做8?64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旋转8?64次。

旋肩
松静站立后,当吸气时两肩向前扣,小腹隆起;呼气时,两肩向后旋转,扩胸、身体下蹲,收腹提肛缩肾。

再吸气时,两肩向前扣,身体立起;呼气时,两肩向后旋转,身体下蹲,女口止匕反复做8~64次。

俯仰旋
取站立姿势,吸气时,两手从体前上举,手心朝下,一直举到头上方,手指尖朝上;呼气时,弯腰,两手指朝地,如此连续做8~32次。

旋胯
取站立姿势,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上。

吸气时,男子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女子相反);呼气时,由右向左摆,一吸一呼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旋膝
两腿并拢站立,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上。

吸气时,两膝先向右前方弯曲,再向左旋转半圈;呼气时,身体立起,连续做8~64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旋转,次数与左转相同。

旋足
松静站立后,两手下垂或叉腰,男子先将左脚抬起20厘米左右(女子先抬右脚),吸气时,脚趾脚背向外向上翻,足跟蹬,使足三阴经之脉气随之而上升;呼气时,脚趾脚背向里向下叩,脚背稍用力绷紧,使足三阳经之脉气随之而下降,左右脚各做8~64次。

本式也可坐着练,坐式两脚同时旋转。

震颤
松静站立,两目轻闭,身体微微颤抖,随着身体的颤抖,上下牙齿也自然轻轻叩击。

本式可坚持练习5分钟。

收功
震颤慢慢停止后,吸气时两臂从身体侧前方(手心朝上)慢慢抬起至头前上方合掌;呼气时,两手从面前、胸、腹下落至下丹田(肚脐下三横指),两手放下,恢复松静站立姿势,两手再扶丹田,正反各揉按9圈,恢复松静站立。

本功法能使全身筋骨肌肉、脏腑经络都得到活动,从而使经络疏通,气血和平,阴平阳秘,神经得以调节,有强身健体之功。

对于咽喉炎、甲亢、糖尿病、颈椎病、关节炎、女子白带、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作用,对于白血病、癌症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肾气虚弱者可与六字真言、抗衰功等配合练习,效果更佳。

本文由北京同仁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