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波澜壮阔的东亚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包括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美术建筑等方面。
一、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最重要影响莫过于文化思想的传承。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不断汲取中国的思想精华,塑造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佛教、儒家思想和道教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审美观和处世态度。
儒家思想则塑造了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道教的思想也对日本的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有重要影响。
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日本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改良。
古代日本在文字上采用了中国的汉字,并根据本土语言的需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文。
古代的和文主要是以汉字音读的方式表达日语的发音和含义,而且同时也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这使得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方便了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汉字也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美学符号。
汉字的线条和结构形式对日本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的思维方式也对日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音乐舞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音乐舞蹈艺术的影响与改良也是显著的。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舞蹈的艺术成就深深吸引着日本人。
从唐朝开始,许多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日本,为日本的宫廷和民间带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技巧。
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日本的能剧就源于中国的宋元剧,它将中国的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中文和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改良。
以下是对此进行阐述的1000字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汉字的传入。
在中国汉字的影响下,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字文化。
汉字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与西方相异的书写系统,这一系统至今仍然存在于日本社会中。
汉字的传入也使得日本人能够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著作,例如《论语》和《道德经》等。
这些文化作品对日本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改良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的。
在朝鲜半岛与中国的交流中,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进入了日本,例如佛教、儒家思想和中医等。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儒家思想的传入则对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家庭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的传入也使得日本形成了自己的中医文化,并且对日本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方面。
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日本的古代和现代艺术中,中国元素是非常突出的。
日本的书法和绘画技巧是基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而来的,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影响。
中国的戏曲、京剧和民间艺术也对日本的戏剧和艺术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上。
中国传统的节日、礼仪和习俗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改良。
日本的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就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人在这些节日中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中国的茶道、瓷器和园林艺术等也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6篇第1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
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的。
从古代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源头和学习对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也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体系,而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及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日本后,对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绘画、茶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的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儒学教育、国学教育的传承,都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思想也在日本的宗教体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修行道场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日本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这些汉字和汉语词汇丰富了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日本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在古代中国流传,千古传诵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科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在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对日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雕塑方面,中国的佛像和石刻雕塑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方面,中国的瓷器技术和风格对日本的陶瓷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医药知识也对日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制造业、农业、药物制备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诗词艺术等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石和元素之一。
日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儒家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随着儒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在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律令制度、宫廷文化、士族道德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宫廷文化。
中国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有了新的宗教信仰,佛教的教义、寺庙建筑、宗教仪式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日本文人雅士提供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深受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宫廷礼仪、宗教礼仪、民间礼俗等都受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系。
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礼仪文化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如禅宗、浄土宗等,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传统文化。
日本还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日本的水墨画、浮世绘、茶道等,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一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日本本土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和礼仪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宗教对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入的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以及其它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对日本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借鉴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也融合了本土的神道教,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了儒教的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敬畏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也对日本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寺庙和佛教雕塑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风格。
中国传统文学对日本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等,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古代最早的诗歌选集,其中就有大量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也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忠臣藏》、《义经》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艺术对日本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的书法、绘画、园林、茶道等都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艺术风格。
尤其是中国的水墨画艺术对日本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都能够看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子。
中国传统礼仪对日本社会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对日本的礼仪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日本在汉代和唐代学习中国礼仪,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
日本的古代宫廷文化、武士道精神等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日本官方派遣的政治团体和学问团体访问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
这一时期,中国的儒学、佛学以及政治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文化渗透到了日本的各个领域。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1. 儒学的影响: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时期,儒学家鸠摩罗什的到来,使得日本开始学习和传播儒学。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爱”、“和谐”等观念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同,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与价值观。
2. 佛学的影响: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公元6世纪起,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形式、建筑风格以及禅宗的修行方式等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3. 政治制度的影响:日本的政治制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中,借鉴了中国的律令制度,建立了类似的官僚机构和行政体制。
这种设计对于日本的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文学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改良。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的名篇经典就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激发了日本作家的灵感,对日本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日本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中日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思想观念、艺术形式和制度建设上,更深层次的是对日本人民的精神寄托与思考方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周 昌 松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
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
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
日本语言文字的构成,除少部分外来语以外,主要是汉字和利用汉字创造的假名。
本来汉字也应该属于外来语,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日本人民已经不把汉字看作外来语,而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了。
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传入扶桑后,被日本民族吸收、扬弃和发展,创造出了今日独特的日本文化。
在古代,孤立于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社会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
中国社会发展到秦汉时代,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那时侯,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去了汉字。
汉字的用法、词义及音韵之丰富,使当时的日本人感到惊异万分。
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吸收消化了汉字,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
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使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日本步入了文明社会。
在历史上,我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地迁往日本。
第一次是日本弥生文化初期,不仅带去了汉字,而且带去了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等;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中期,日本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大陆文化的马具、陶器和锻刀等,养蚕、造船、金属工艺、土木建筑等技术和儒教,也是这个时期传去的;第三次是六世纪,中国移民带去了纺织和佛教、法律知识等,成为大化革新的动力;第四次是奈良时代,人数少于前三次,大部分为僧侣;第五次是镰仓时代末期,即我国南宋末和元朝初的历史时期,大批禅僧去日。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陆上的每一次移民都对日本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年。
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圣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
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
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
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座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
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
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以继承和传播儒教文化为宗旨,除教授汉语以外,还集中了日本当代汉学界的权威来此讲课。
讲授内容广泛,从古到今,无所不有,如《论语素读》、《十八史略》、《史记讲读》、《易经讲义》以及中国古典音乐、水墨画、二胡、健康太极拳讲座等。
可以说,汤岛圣堂堪称当代日本的中国文化传播基地。
佛教在两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隋唐时代又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归纳整理,形成了日本式佛教——日本天台宗。
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则是直到现在仍受人们敬仰的佛教大师——最澄。
最澄大师曾留学唐朝,悉心钻研佛教经典,并受到桓武天皇的大力支持和庇护。
他引进的中国天台宗,影响了日本上千年。
有一位日本学者指出,影响日本文化的母体,不光有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有来自最澄天台宗的文化成份。
天台宗的各种宗教仪式,深入日本社会,佛教教义渗透到大多数日本人的心灵。
日本人的思想观、生死观、天命观,受佛教的影响很大。
1996年,日本天台宗座主率领佛教代表团出访中国天台宗的发源地——浙江省天台山,与中国天台宗大师汇聚一堂,并进行了法事大会。
经过一千多年,中日两国同宗的佛教又得以互相切磋交流,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幸事。
圣德太子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以儒教和佛教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政治改革,仿效隋唐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重用有才能的人,制定宪法,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他建造的法隆寺,现在还完整地保留在奈良县。
其中的金堂和五重塔,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之一。
隋唐时期,日本大量派遣留学生和学问僧前来中国。
特别是到了八世纪,日本和中国大陆的交往更加频繁,被视为日本汉文化的全盛期。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十几次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大陆,有时一次超过五百人之多。
由于受当时的造船航海技术所限,常常因暴风雨而航行失败。
阿部仲麻吕就是因航行失败而不能归日,终生留在唐朝朝廷的。
鉴真和尚东度日本,五次航行失败,最后一次终于成功。
他在日本度过十年,大力传播唐朝文化,给日本文化以很大影响,成为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话。
那时侯,日本在各方面都以唐文化为榜样,贵族的居住和服装等也是唐朝风格。
平成京的建筑设计,完全是仿照长安的城市风格建成的。
今天,西安和奈良则结成了姊妹城市。
桓武天皇是儒学爱好者,他登基以后,锐意改革,一切模仿唐制,设天坛祭天,充实大学寮,奖励文学,在京都设立大学,在地方设立国学。
汉字是朝廷律令制吏必要的修养,高级官僚必须具备汉文化修养。
一时间,崇尚汉文化、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
私立大学也应运而起。
如左大臣藤原嗣设立的劝学院、嵯峨天皇皇后与其弟于承和年间设立的学馆院、在原业平设立的奖学院、恒良亲王设立的淳学院、弘法大师设立的综艺种智院等。
这些私立大学设立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用汉文化培养贵族子弟。
有的大学,如空海设立的综艺种智院,不但培养贵族子弟、僧侣,而且贫穷的寒家子弟也可以入学接受教育。
所以,在这一时期,汉学大兴,人才辈出,汉诗汉文以及学者大量涌现。
同时,遣唐使中的留学生和学问僧,不仅直接带回唐朝的制度律令,而且带回大量佛教典籍和中国文化典籍。
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这个时期传到日本的中国书籍大约有一千五百余种,如《孝经》、《论语》、《史记》、《汉书》、《文选》、《颜氏家训》、《李商隐集》、《游仙窟》等。
中国的诗人如李峤、王勃、杨炯、骆宾王、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刘禹锡等,都为日本人所熟知,他们的诗集大量传入日本,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诗影响最大。
据历史记载,《白氏文集》在公元845年传入日本并很快流行起来。
一切有教养的人都把《白氏文集》做为必读书,著名汉诗人如嵯峨天皇、都良香、小野篁、空海、岛田忠臣、营原道真,女作家清少纳言、紫式部、和泉式部等,在创作上都受到白居易的深刻影响。
当时在平安朝廷,皇室贵族、王公大臣都以汉诗应诏、唱和、赠答和对策。
嵯峨天皇即位后,汉诗文创作更加炽烈,模仿唐制更加风靡一世。
他亲自下令敕撰三部汉诗文集,即《凌支新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
在日本历史上,象这样空前、持久、广泛的汉文化热,实在是前所未有的。
在如此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出现在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的相似处之多就是必然的了。
例如《白氏文集》与《源氏物语》,《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搜神记》与《今昔物语集》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传奇物语作品《竹取物语》的某些素材来源于汉籍、佛典、其创作则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甚至有人说,《竹取物语》就是日本版的《长恨歌》。
鸭长明的《方丈记》是日本最优秀的三大随笔之一。
作者十分敬佩白乐天,是当时学习白乐天的先行者。
《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对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日本《古事记》中的“速须左之男命斩蛇”和“沙本毗古王的叛乱”等故事,《搜神记》中都有类似的描述。
许多流传于日本各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例如香川等地的“羽衣说话”,福冈、新泻等地的《受伤的麻雀》故事,岩手、青森等地的《割舌雀》故事等,都与《搜神记》中描绘的情节相似相通。
日本最古老的佛教故事集《日本灵异记》、《三宝绘词》、《今昔物语集》、《古本说话集》、《唐物语》以及《宝物集》等,都有《搜神记》里描绘的故事。
形成于室町幕府初期的《太平记》,是日本战争小说中的“集大成”,描写的是镰仓幕府的灭亡和紧继其后的南北两朝的对立。
据调查,《太平记》中详细引叙了具体内容的中国故事有62个,而其中的30个都可以在《史记》中找到出处。
例如吴越传说、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韩信背水布阵、蔺相如完壁归赵、楚汉相争、屈原投汨罗江等,都是《史记》中记载的故事。
中国文化根深蒂固地繁衍于日本列岛。
中国出版的各种书籍不但在古代大量传入日本,即使在现代,中国图书在日本也仍然倍受欢迎。
今天的日本,书店多于米店,一般的书店、图书馆里,被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不胜枚举。
日本人对中国古典名著十分钟情,喜爱程度丝毫不逊色其创作地。
象《论语》、《孙子》、《孟子》这类名著,都十分畅销,经久不衰。
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被译成日文出版。
许多畅销书,日文本接踵上市,其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去年的《一九九五·闰八月》上架就很及时。
书店里,《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信息报》、《舰船知识》、《航空知识》等报纸杂志,都可以看到。
东京的书店街,有数家专营中国图书的书店,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全、布局之好,远甚于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书店。
日本是世界上影视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影视作品在日本的影视市场中,不光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还有扩大的趋势。
许多店里都设有中国作品专柜,象《秦始皇》、《三国演义》、《水浒》、《成吉思汗》、《末代皇帝》这类波澜壮阔的历史作品应有尽有,光与慈禧太后有关的作品就不胜枚举。
许多当代优秀作品也很受欢迎。
最近有一本名为《中国电影一百年》的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影近百年的历史,在日本吸引了许多读者。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各种门派繁多,南拳北腿各异。
日本的“中国武术”界,也与中国大同小异,各派高手云集。
来自中国的武术大师言传身教,东瀛弟子舞枪弄棍的人很多。
许多日本徒弟小有成绩,在大陆的武术比赛中频频亮相。
日本各地的武术团体,如“武术联盟”、“武功协会”、“太极拳教室”、“武术健康研究会”、“精武会”等频频出现。
中国电影《少林寺》十多年前在日本上映时,盛况空前。
在日本的“中国武术”市场上,介绍中国武术的书刊很多,大陆出版的《武林》等杂志随处可见。
销售各种练功用品、名人实录的录相带及各种刀枪剑棍,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近年来,在一些国际比赛或中国大陆的武术比赛中,有一些日本高手就曾压倒中国好手,在太极拳等项目上夺得冠军。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华料理”店比比皆是。
现在,不仅在横滨、神户、长崎这些华侨居住的“中华街”上,琳琅满目的中国菜馆吸引了无数的日本食客,其他各地的饮食街上也到处都有引人食欲的中国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