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回填土的取样方法
回填土取样规范程序

回填土取样规范程序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回填土取样的程序,确保取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回填土取样是评估工程回填土质量的重要步骤,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测至关重要。
2. 取样设备准备在进行回填土取样前,应确保取样设备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取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土壤钻取机- 取样桶- 采样器- 标签和铅笔- 安全防护装备3. 取样点的选择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代表性的取样点进行回填土取样。
取样点应覆盖回填区域的各个部分,以获得全面的土质信息。
确保取样点布设均匀,并避免选择可能存在扰动的区域。
4. 取样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取样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干净和完好无损。
对设备进行清洗,以避免样品污染。
4.2 取样点标识在每个取样点处,使用标签和铅笔标明取样点的编号,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土壤测试。
4.3 取样钻孔使用土壤钻取机进行取样钻孔,控制钻孔深度以确保获取合适的回填土样品。
4.4 取样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将采样器插入钻孔中,直至达到设定的深度。
保持采样器稳定,逐渐取出样品,并将样品转移到取样桶中。
4.5 样品保存将每个取样点采集到的样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污染。
将样品放入密封中,并标注上相关的信息,如取样点编号、日期和时间。
5. 采样后处理采样完毕后,尽快将样品送交至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在运送过程中注意样品的保护,防止变质或外界污染。
6. 结论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回填土取样,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样品,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取样过程需严格遵守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请注意,此文档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回填土取样规范程序,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要求。
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要求

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要求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是土质检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取样分析可以确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判断土壤的适用性和质量,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要求主要包括取样时机、取样点位置选择、取样点数量、取样方法和取样容器等方面。
取样时机: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应在填土结束后尽快进行,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考虑填土后的养护时间,一般取样应在养护结束后的48小时内进行。
取样点位置选择:取样点的选择应尽可能代表整个基坑回填区域的土壤特征。
通常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取样点位置,避免系统性选择造成的偏差。
同时还应考虑填土面的高程、坡度和复杂程度等因素,提高取样点的均匀性。
取样点数量:取样点的数量应根据回填土的面积和深度进行合理确定。
通常按照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1个取样点的原则进行,如果回填土有显著的异质性,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取样点的数量。
取样方法: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一般采用环刀法进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将环刀处理干净,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准备好取样容器,并标明取样点的相应信息。
2.安装环刀:将环刀嵌入到基坑回填土中,使环刀头部露出土面,确保取样垂直度。
3.取样操作:慢慢转动环刀,使其沿着基坑回填土的横向方向移动,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取得环状样品。
4.取样容器:将取得的环状样品放入取样容器中,尽可能保持取样的完整性和湿润度,避免样品的水分流失。
5.标记和记录:在取样容器上标明取样点的位置、编号和深度信息,并在取样记录表中记录取样时间、地点和其他相关信息。
取样容器: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一般使用无毒、无污染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作为取样容器。
为了保证取样的质量和准确性,容器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样品污染和水分流失。
总之,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是土质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取样要求的严格执行有助于获得准确的土壤性质和化学成分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在取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水分流失,保证取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要求

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要求1.取样地点选择:应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条件,合理选择取样地点。
应考虑到基础回填土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取样桶的选择:取样桶应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耐腐蚀性的材质制成,例如不锈钢材料。
桶的底部应为封闭的结构,以避免土样从底部漏出。
3.取样环刀的选择:取样环刀应选用合适的规格和尺寸。
一般情况下,环刀的直径通常为100毫米到150毫米之间,高度为150毫米左右。
4.取样的深度确定: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分析要求确定取样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取样的深度应保证包含基础回填土的全部代表性层段。
5.取样环刀的处理:在进行取样前,应对环刀进行处理,确保表面光滑且无毛刺,以避免影响取样的质量。
6.取样井的施工:在取样地点,先进行取样井的施工,为环刀切入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取样井的直径应与环刀的直径相匹配,并保持垂直度。
7.环刀的切入和取样:在取样井施工完毕后,将环刀从地表向下切入土体,直至达到预定的取样深度。
然后,沿着环刀的高度方向,用适当的工具将土样切割下来。
8.取样的保存和封存:取样完成后,应将土样置于干燥无尘的容器中,并进行标识和封存。
如有可能,应尽快将土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9.取样现场的记录:取样时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取样地点、取样井的深度、土样的大小和颜色等信息,以备后续分析和工程评估使用。
10.取样的数量和频率:基础回填土的环刀取样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取样的数量和频率。
一般而言,取样数量应足够满足实验室分析和评估的需要。
总之,基础回填土环刀取样是一项关键的土工测试工作,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取样工作,才能保证土样的质量和代表性,为工程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

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1. 引言回填土取样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评估回填土的质量和性能,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回填土取样的标准和步骤,以确保取得准确可靠的样品。
2. 取样位置和数量2.1 取样位置- 回填土取样应遵循以下原则:- 取样点应覆盖整个回填区域,并保证取样点的间距均匀分布;- 取样点应远离污染源,如废水排放口、垃圾堆放区等。
2.2 取样数量- 取样数量应根据回填土的面积和深度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回填土应取不少于2个样品。
3. 取样方法3.1 掘土法取样- 掘土法取样是常用的取样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取样点的位置,用挖掘机等工具开挖合适大小的坑洞;- 从坑底开始,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沿坑壁挖取样土;- 取样时应尽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3.2 取芯法取样- 取芯法取样适用于较硬的回填土,具体步骤如下:- 使用取芯器将样芯沿取样点的纵向方向插入土壤中;- 插入深度应根据回填土的厚度进行合理确定;- 插芯后,将取芯器从土壤中取出,保持样芯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3.3 其他取样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用其他取样方法,如样桶法、曲线铅锤法等。
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应考虑回填土的性质和取样环境等因素。
4. 取样记录和保存4.1 取样记录- 每次取样应当详细记录以下信息:- 取样点的编号和位置;- 取样方法和工具;- 取样日期和时间;- 相关现场环境及注意事项。
4.2 取样保存- 取样后,应及时将样品装入合适的,并密封标记;- 样品的保存应避免暴露在阳光、雨水和污染源等影响因素下;- 样品应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前,应存放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5.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回填土取样的规范标准和步骤,包括取样位置和数量、取样方法、取样记录和保存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回填土取样,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样品,为后续工程质量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

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
1.准备工作
在进行回填土环刀取样前,需要先完成一些准备工作:
-确定取样地点: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需求,选择合适的取样地点。
通常选择代表性、均匀分布的点位。
2.划定取样范围
在取样点附近划定一个合适的取样范围,通常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区域。
根据需要,取样范围的大小可调整。
3.确定取样层数和间距
根据研究要求,确定取样的层数和间距。
每个层次通常为10-20厘米。
根据土壤剖面的特点,可以选定合适的取样层数,确保综合考虑土壤剖面
的垂直变化。
4.开始取样
使用回填土环刀开始取样。
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第一个采样点,将土环刀插入土壤中到预定深度,并稍微旋转,使其达到较好的插入效果。
-确保土环刀平稳,用力向下推进,并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以便将
土壤割断。
-当刀刃深入所需深度时,从土壤剖面上缓慢地取出土环刀,保持土
壤样品的完整性。
-将取出的土壤样本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
确保每个样本都标上相应的采样深度和位置信息。
5.处理土样
-关闭采样点,用回填土填补土环刀插入的孔洞,保留好记号,以便标记取样位置。
-将土样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如含水量、粒度分析、化学成分测试等。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将样品保存好,以备后续处理。
总之,回填土环刀取样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土壤采样技术,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处理方法,可以获得准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样品,有助于地质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

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1. 引言回填土取样是土壤工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为了确保取样过程准确、有效,提高土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制定本《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
2. 取样方法2.1 取样点选择在回填土区域内,根据不同工程区域的差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
2.2 取样器具使用符合相关要求的取样器具,保证取样器具的清洁度和完整性。
2.3 取样深度根据工程要求和回填土的性质,确定合适的取样深度,并确保取样点深度一致。
2.4 取样数量根据工程规模和土壤特性,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5 取样方法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取样,避免土壤颗粒变形或混杂其他物质。
在取样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损坏土样。
3. 取样记录和标识3.1 取样记录在取样过程中,记录每个取样点的编号、深度、位置和日期等信息,并填写到样品采集表中。
3.2 标识方法在取样上标注取样点编号,避免混淆或丢失。
可使用标签、涂鸦或其他适当的标识方法。
4. 取样保存和运输4.1 取样保存取样完成后,应将样品密封装入适当,并确保的密封性和完整性。
样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中。
4.2 取样运输取样运输时,应避免样品受到振动、撞击或温度变化等不良影响。
样品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和标识完好。
5. 取样分析送样后,及时将样品送至合格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分析结果。
6. 结论本《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旨在指导回填土取样工作,确保取样过程可靠、准确。
大家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并不断总结改进取样方法,提高土壤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以上为《回填土取样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具体细节还需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基础回填土的取样方法

基础回填土的取样方法1.取样地点选择:取样应包括整个回填区域的有效范围,通常以工作面和回填区边缘两侧为主要取样区域。
如果回填区域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取样点,以保证整个区域的代表性。
2.取样器具准备:准备好取样工具,包括土壤铲、栅格、桶等。
确保这些工具干净、无杂质,以免对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3.现场取样:(1)确定取样点:根据取样区域的大小,确定合适的取样点。
通常以网状排列的方式,每个取样点间距应均匀分布,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清除表面杂质:使用土壤铲清除取样点表面的杂质,如落叶、碎石等,确保取样点不受表面杂质的污染。
(3)取样深度:根据需要了解的土壤性质,确定取样深度。
通常可以分为表土层和深层土壤两个取样深度。
表土层一般为0-30厘米,深层土壤则视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30-60厘米或更深。
4.取样方法:(1)表土层取样:使用栅格,在每个取样点上取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根据取样点的数量,确定每个取样点取样的次数。
通常每个取样点取样3-5次,将取样的土壤均匀混合后放入桶中,作为一个样品。
(2)深层土壤取样:深层土壤的取样方法与表土层类似,根据取样点数量和取样次数,将取样的土壤均匀混合后放入桶中,作为一个样品。
取样点和取样次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5.取样记录:对每个取样点进行编号,并记录取样点的位置、深度、取样次数和日期等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6.取样存储: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密封和标注,确保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可以将土样放入塑料袋中,并加密封胶带,然后在袋子上标明样品编号和采样点信息。
存储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和细菌滋生导致样品变质。
7.取样分析:取样完成后,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工程特性等测试与分析。
根据实际需求,可能需要进行土壤含水量、颗粒分析、pH值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测试。
基础回填土的取样方法对于工程的施工和评估非常重要。
回填土取样规范

回填土取样规范回填土取样规范一、目的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回填土的取样工作,目的是为了保证取样过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确保回填土样品的质量。
二、基本原则1. 取样地点应满足回填土的代表性。
2. 取样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外界因素的干扰。
3. 取样工具和容器应无毒、无污染、无反应。
4. 取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土样的水分蒸发和混杂。
三、取样设备和器具1. 取土工具:应选用镐、铁锹、扁铲等工具,确保取样均匀。
2. 取样容器:应选用无毒、无污染、无反应的塑料袋或玻璃瓶进行存放,容器内表面干燥无尘,并且要有密封性能。
四、取样方法1. 取样地点的选择:应选择充分代表回填土的地点进行取样,避免特殊地点的影响。
2. 取样地点的清理:取样地点应清除表层杂质和异物,确保取样点为纯净土。
3. 取样点的确定:在取样地点周围按规定的网格方式进行取样点的确定,每隔一定距离设定一个取样点。
4. 取样方式:取样点应足够深入地下,避免表层杂质的干扰,一般应超过回填层的1/3深度。
5. 取样量:每个取样点应取足够量的土样,根据取样需求合理确定取样重量。
6. 取样操作:用取土工具将土样均匀地取自取样点处放入取样容器中,将容器密封,并记录取样点的位置和取样的日期。
五、取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取样容器应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
2. 取样容器应尽量密封,避免空气中的水分或杂质进入样品。
3. 取样容器应标明取样点的位置和取样日期,便于样品的追溯和分析。
4. 取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气中的异物和尘埃进入样品,避免污染或影响分析结果。
5. 取样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对取样产生干扰。
六、取样后的处理1. 取样完成后,应将样品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保存,以确保样品的质量。
2. 实验室应密封地储存样品,并按照标注的位置和日期进行管理。
3. 样品的分析过程应遵循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基础回填土的取样方法
一、取样数量
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
(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
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
(三)依据上海市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1994)取样
1、整片垫层
(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
(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
(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
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
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
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灌砂法)
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
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
(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
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
(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
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二、取样须知
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2、鉴于基础回填材料基本上是扰动土,在按设计要求及所定的测点处,每层应按要求夯实,采用环刀取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现场取样必须是在见证人监督下,由取样人员按要求在测点处取样,而取样、见证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
(2)取样时应使环刀在测点处垂直而下,并应在夯实层2/3处取样。
(3)取样时应注意免使土样受到外力作用,环刀内应充满土样,如果环刀内土样不足,应将同类土样补足。
(4)尽量使土样受最低程度的扰动,并使土样保持天然含水量。
(5)如遇到原状土测试情况,除土样尽可能免受扰动外,还应注意保持土样的原状结构及其天然湿度。
三、土样存放及运送
在现场取样后,原则上应及时将土样运送到试验室。
土样存放及运送中,还须注意以下事项:1、土样存放
(1)将现场采取的土样,立即放入密封的土样盒或密封的土样筒内,同时贴上相应的标签。
(2)如无密封的土样盒和密封的土样筒时,可将取得的土样,用砂布包裹,并用蜡融密实。
(3)密封土样宜放在室内常温处,使其避免日晒、雨淋及冻融等有害因素的影响。
2、土样运送
关键问题是使土样在运送过程中少受振动。
四、送样要求
为确保基础回填的公正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有关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填写好土样试验的委托单,现场取样记录及土样标签等有关内容。
1、土工试验委托单
在见证人员陪同下,送样人应准确填写下述内容: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试验项目、设计要求、现场土样的鉴别名称、夯实方法、测点标高、测点编号、取样日期、取样地点、填单日期、取样人、送样人、见证人以及联系电话等。
同时还应附上测点平面图。
2、现场取样记录
(1)测点标高、部位及相对应的取样日期。
(2)取样人、见证人。
3、土样标签
(1)标签纸以选用韧质纸为佳。
(2)土样标签编号应与现场取样记录上的编号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