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储能系统

合集下载

储能系统方案

储能系统方案

储能系统方案储能系统方案1. 简介储能系统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进行存储,并在需要时将其转化回电能。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电动车的推广,储能系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介绍储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的储能方案。

2. 储能系统的原理储能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将其转化回电能。

常见的储能形式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热能储能。

2.1 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存储的方式。

常见的电化学储能方案包括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可将电能长时间地存储起来。

超级电容器则以化学吸附和电荷分离的方式存储电能,具有快速充放电、长寿命和高效能的特点。

2.2 机械储能机械储能是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存储的方式。

常见的机械储能方案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并储存起来,需要时释放压缩空气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重力储能利用重力将物体抬升到一定高度并储存其势能,需要时通过释放物体的势能来产生电能。

飞轮储能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以高速旋转的飞轮形式存储。

2.3 热能储能热能储能是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储的方式。

常见的热能储能方案包括熔盐储能和相变储能。

熔盐储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加热盐水或盐溶液,将热能储存起来,需要时通过释放热能来产生电能。

相变储能则是利用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存储热能,常见的应用是利用水的蒸发和凝结来存储和释放热能。

3. 储能系统方案3.1 单一储能系统方案单一储能系统方案是指仅采用一种储能形式进行能量存储的方案。

例如,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单一储能系统方案,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存储。

3.2 混合储能系统方案混合储能系统方案是指同时采用多种储能形式进行能量存储的方案。

通过不同的储能形式的互补性,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例如,结合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储能系统可以兼具长时间存储和快速充放电的特点。

智能化储能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智能化储能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智能化储能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在当今能源领域,智能化储能系统正逐渐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以及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何设计高效、可靠且智能化的储能系统,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了众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化储能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储能技术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以及氢储能等。

每种储能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和家用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则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对功率响应要求较高的场合。

在设计储能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场景,综合考虑技术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储能技术。

储能系统的容量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需要对负载需求进行精确的分析和预测。

例如,对于一个家庭储能系统,需要考虑家庭日常用电负荷的规律,包括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量、季节性变化等;对于工业应用,则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运行特性和用电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情况,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随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储能系统所需的容量,以确保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够满足负载的需求,并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

在硬件方面,智能化储能系统的设计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功率转换系统(PCS)以及监控与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

BMS负责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等参数的监测,以及电池的均衡控制、过充过放保护等功能,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PCS 则负责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即在充电时将电网或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转换为适合电池存储的形式,在放电时将电池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符合负载需求的电能。

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

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

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近年来,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所谓能源互联网,就是将不同能源形态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能源资源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数据共享、能源互通的网络;而智慧能源,则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智能调控等。

两者的融合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一、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共同点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都是在传统能源发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能源概念,两者都旨在解决传统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高度依赖、能源结构单一、能源浪费严重等。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具有诸多共同点。

首先,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都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实现能源互联网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而智慧能源则需要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和调控。

这也就意味着,两者的发展需要跨越多个产业、多个技术领域,涉及到政策、法律等方方面面。

其次,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都具有促进能源转型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能源之间的互补,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而智慧能源的发展,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的发展都需要深化能源市场化、市场化能源交易等机制,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能源互联网可以打造区域性、国际性的能源市场,实现能源的跨界集成和配置;而智慧能源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社会成本,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融合发展对能源系统的影响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深刻影响到我国能源系统的各个方面。

首先,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发展将推动能源的多元化和清洁化。

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势互补,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而智慧能源的发展,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精细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费。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

技术成熟度
虽然智慧储能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 进展,但部分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A
B
C
D
成本压力
高性能的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可能带来 较高的成本,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是一个 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涉及大量数据的传 输和处理,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地的储能电站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
02
案例二
某工业园区通过引入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实现了园区内多个企业
的能源共享和优化,显著降低了能源成本。
03
案例三
某城市交通管理局利用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了
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交通信号的实时调整和交通数据的实时分析,有效
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将 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6
总结与展望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总结
多功能性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具备多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功能 ,包括能源管理、优化调度、安全运行等
方面,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服务。
可定制性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智慧储能通信解决 方案可以灵活定制,满足各种场景下的个
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性化需求。
高可靠性
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储能技术,该解决 方案能够确保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 因通信故障导致的能源损失。
节能环保
智慧储能通信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可再生能 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 放,助力绿色环保。

【全文】智慧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

【全文】智慧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储能电池预测控分析
储能电池预测控分析技术,是对新能源储能电池延长运行寿命、优化电池系统可充电深度、优化充放电策略、防范事故、指导运维的关键。储能电池预测控分析,可以确定电池剩余寿命及可修复程度,从而确定该电池的剩余价值,并可进行提前拟定方案应对,不管是从储能电池本身还是从储能站维护都具备非常高效的价值。
系统具有自诊功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
储能电池性能AI算法
线性测控AI算法
热失控辨析AI算法
自修复AI算法
解决方案--电弧AI识别关断
基于AI算法体系建立电弧AI识别模型,有效对新能源储能内外环境电弧检测。智能识别簇间电气连接异常,毫秒级100%识别拉弧,秒级关断,大幅降低电气拉弧安全风险。储能设备配置四级过流保护措施,通过“电力电子+电气”联动的双电分断方式,实现簇间回路微秒级可靠分断,大幅提升了保护的速度与精度,有效阻止危险事件发生。
Smart New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智慧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
目录
2
市 场 背 景
解 决 方 案
3
1
技 术 介 绍
4
前 景 未 来
市场背景
1
市场背景--储能的意义
弃风弃光应用发电平滑计划发电调频与备用
弥补线损调峰调频减少电网投资减少人工配置
削峰填谷电能治理微电网应用配电稳定
25%
55%
45%
29%
24%
22%
23%
传统方式
效能优化管理方式
基于计算机AI算法模型,在满足系统能量调度的基础上,新能源储能系统簇级管理器与PCS、EMS协同控制,通过算法结合电控装置建立能效优化算法模型,系统主动获取各簇电池各类数值测控,并分析电池簇需求空间,引导EMS系统分配能量流动,对各簇电池进行差异化功率按需分配,发挥每簇电池的潜力,比较传统方式综合提升系统循环效率(RTE)提升3%以上,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智能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智能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智能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智能电网,作为未来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而分布式储能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能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将对智能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分布式储能系统是一种将能量以可控方式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释放的系统。

其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便在负荷高峰时释放出来,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系统、化学储能系统和电磁储能系统等多种类型。

针对智能电网的需求,分布式储能系统需要具备储存容量大、储能效率高、储能周期长等特点。

此外,还需要具备快速相应、低自耗、安全稳定等特性。

这些特点使得分布式储能系统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调节负荷平衡、提供备用电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分布式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地位在传统电网中,能量的传输和储存是由中央供电站和电网设施负责的,而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将能源储存和供应推向用户层面。

这种分布式的储能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能源供给链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其能够为用户和电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首先,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储存电能的方式,充当备用电源,以应对电网突发负荷变化,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其次,分布式储能系统还可以向电网提供调频、调相、调压等辅助服务,实现供需平衡和电能质量的稳定。

最后,分布式储能系统还可以在电网峰谷电价差异较大时,将低谷时段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高峰时段释放,实现电能的价值最大化。

三、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1. 投资成本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其中,设备采购是指购买储能设备、控制系统和配套设备等所需的投资。

设备的采购成本受到储能容量、储能效率和设备品牌等因素的影响。

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智慧能源在当今时代,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概念应运而生,为能源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

什么是“互联网+智慧能源”呢?简单来说,就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智能管理和优化配置。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从而提高能源的供应可靠性、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在能源生产方面,“互联网+智慧能源”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例,通过在发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发电数据,并将其上传至云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发电效率进行精准预测,优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策略,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平台,使得分布式能源生产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将多余的电力出售给其他用户,促进了能源的就地消纳和共享。

能源传输环节也因“互联网+智慧能源”而发生了重大变革。

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了关键。

通过在电网中部署大量的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等参数。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这些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调度和优化运行。

这不仅提高了电网的输电效率,减少了电能损耗,还增强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能源存储是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背景下,电池储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能够根据能源的供需情况灵活调整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提高能源存储的效率和经济性。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维护和更换计划,保障储能系统的可靠运行。

在能源消费领域,“互联网+智慧能源”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体验。

互联网智慧能源PPT37页

互联网智慧能源PPT37页

二、互联网+智慧能源与能源相关工作的关系
3、什么是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智慧能源(以下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一 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 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 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 放等主要特征。
电表
电磁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
电磁热量计
2011年9月 193500 9149.20 652779.31 617200
2011年10月 193500 2684.50 567657.43 514400
2011年11月 193500 -856.88 601576.23 571360
2011年12月 193500 -3266.15 570008.67 457840
合计 2322000 24057.60 6916893.66 6314800
尖峰电 33600 16000 33280 16480
14560
34240 37280 36800 42400 44400 34880 38320 32240 414480
用电量 峰电
255040 224000 128640 114000
平均电价
985.38 1098.30 3182.81 2968.29 5911.97 2652.11 10080.16 6718.70 0.667
1
1#制浆变 226.38 252.32 393.75 367.21 2292.97 1028.63 2913.09 1648.15 0.566
2
2#纸机变 759.00 845.98 2789.06 2601.08 3619.00 1623.48 7167.06 5070.54 0.7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equalization system)
电池在成组以后的寿命远远低于单体电池的寿命,主要原因:
•由于电池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充电时,容量最小的电池容易过充,放电时,容量最小的电池 又容易过放,由于容量最小的电池受损,容量变得更小,进入恶性循环。 •单体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电池组容量降低 •电池管理系统没有起到精确保护和均衡的功能
部BMU,同时检测本串联回路的电流,总电压采集漏电检测,并在电池组状态发生异常时驱动断 开高压功率接触器,使电池组串退出运行,保障电池使用安全。
BAMS(Battery Arra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簇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一个PCS下辖的全 部BCMS。同时与就地监测系统通信,上报全部电池模拟量采集的信息,并在电池系统异常时上 报告警。另外还能够在电池系统异常时发送告警信息到PCS,使PCS转入待机状态,保护电池使 用安全。
“互联网+”智慧储能系统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一起,构建成绿色的“互联网+” 智慧储能网络,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 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和绿色电力的点对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开创能源供给和能 源消费的新模式。
智慧储能系统由储能并网变流器(PCS)、储能电池组,以及电气控制系统(ECS)、电 池均衡系统(BES)、电池管理系统(BMS)组成。整个储能系统由一个电能管理系统(EMS) 控制,通过网络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工作。
6
2.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及组成: 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 电池组管理单元,具有电池电压采集,多点温度采集,电
池组均衡控制,电池组总电压采集等功能。 BCMS(Battery Cluster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组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串联回路中的全
3
2.1电能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即电能管理系统。EMS是按用户的需求,遵循配电系 统的标准规范而二次开发的一套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等特点 的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系统。通过遥测和遥控可以合理调配负荷,实现优化运行,有 效节约电能,并有高峰与低谷用电记录,从而为能源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对电能按照明插 座用电、动力用电、空调用电、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为企、事业单位电能节能审计提供依据。 电能管理系统可对低压设备消耗的电能进行分项计量。其软件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数 百种各种硬件设备,包括目前流行的各种板卡、仪表、PLC等。支持各种常用电力通信规约,如 部颁CDT规约、POLLING、1801、101、DNP等电力规约。 单体智慧储能系统具备具有SCADA监控平台及其数据库。同时涵盖与MEMS(能量管理系统)、DMS (配电自动化系统)、光伏发电预测系统、风功率发电预测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智能交 互用电管理系统、智能电表与集中抄表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园区节能路灯管理系统、园 区能源客服系统、智能电网新技术展示系统、园区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或通信 接口等功能。为分布式能源的数据安全、决策智能分析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7
2.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系统(BMS)功能 电池模拟量高精度监测及上报功能 电池系统运行报警、报警本地显示及上报功能 电池系统保护功能 自诊断功能均衡功能 运行参数设定功能 本地运行状态显示功能 事件及历史数据记录功能 电池组串接入/退出运行功能 电池系统容量标定及SOC标定
互联网+智慧储能系统
润峰新能源 2015年12月11日
1
01 产品简介


02 产品介绍(即储能系统介绍)
大 03 系统功能

04 产品应用
2
1.1产品简介
一、产品简介
智慧储能系统系统是以高效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为核心,以BMS、EMS、BES为依托,和 PCS、WIFI一起构成“实时监测、双向通信、智能调控”的智慧储能系统。
我们的均衡技术
•主动式均衡(Active Balance) •2A以上的均衡电流,基本没有热耗散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均衡
9
2.4电气控制系统(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ECS系统划分为总控层和通讯层二个层次。总控层实现EMS系统与ECS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通讯层 实现ECS系统与保护测控单元以及各种智能设备与总控层之间的连接。总控层和通讯层设备之间都是 通过共享的通信网络联系起来的,采用了交换式快速双以太网配置,利用双以太网,可以实现双网冗 余通讯方式。这样,ECS系统的各个部分就能很容易地分散布置,
4
2.1电能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人工输入 管理资料
协调功能 SCADA
EMS (区域调度
中心)
RTU (电智能网
SCADA)
SCADA (家用智慧储能
系统)
电能管理系统通讯示意图
5
2.1电能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电能管理系统(EMS)功能 主界面显示 可根据现场的设备安装情况及布局将其用图形界面形象的表示出来。 实时报表显示 可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常用的各种遥测量、遥信量、脉冲量及非电量: 报警处理 事件报警:包括开关量报警,模拟量越限报警。 当产生报警时,可自动推出报警窗口,列表显示报警信息,在报警窗口中,可完成浏览、筛选、 确认等操作;报警产生时,可同时进行声光、语音等报警;可打印报警记录。 趋势曲线图显示 可实现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参数的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显示,对某一时刻的电参数变化进行查 询。 可进行报表的查询和打印, 包括有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查询和打印。 月抄表数据的查询:可显示某个月的电表数据,可进行自定义查询,打印输出 系统运行状况图 系统开关量、模拟量、脉冲量一览表,记录开关量变位动作次数,系统各保护装置保护投退表、 保护定值表、各微机装置内信号表,系统安全运行天数。系统各脉冲电量读取,日、月、年统计一览 表等。 显示现场系统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及系统运行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