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咖啡知识手册

咖啡知识手册

咖啡知识手册【咖啡的起源】起源咖啡的来源已无从稽考。

诸多传说之一指咖啡原产地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区,据说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因此发现了咖啡。

也有说法是由于一场野火,烧毁了一片咖啡林,烧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围居民的注意。

人民最初咀嚼这种植物果实以提神,后来烘烤磨碎掺入面粉做成面包,作为勇士的食物,以提高作战的勇气。

不过这些传说故事都缺乏历史文件佐证,只出现于后世的旅游传记中,是无法考究真正的咖啡起源。

直到11世纪左右,人们才开始用水煮咖啡做为饮料。

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

因为伊斯兰教义禁止教徒饮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认为这种饮料刺激神经,违反教义,曾一度禁止并关闭咖啡店,但埃及苏丹认为咖啡不违反教义,因而解禁,咖啡饮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

咖啡Coffee这个词,就是来源于阿拉伯语Qahwa,意思是“植物饮料”,后来传到土耳其,成为欧洲语言中这个词的来源。

咖啡种植,制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断地改进逐渐完善。

但在西元15世纪以前,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仅在回教国家间流传;当时主要被使用在医学和宗教上,回教医生和僧侣们承认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初开始有文献记载咖啡的使用方式,并且在此时期融入宗教仪式中,同时也出现在民间做为日常饮品。

因回教世界严禁饮酒,因此咖啡成为当时很重要的社交饮品。

直到16、17世纪,透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权荷兰人的买卖辗转将咖啡传入欧洲,很快地,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仕绅阶级的争相竞逐,咖啡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产生了“黑色金子”的称号,并且在接下来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借由海运的传播,全世界都被纳入了咖啡的生产和消费版图中。

咖啡的成分咖啡因:有特别强烈的苦味,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

适量的咖啡因亦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

咖啡因合成

咖啡因合成

合成路线:
缺点:该法在咖啡因合成早期应用较多, 在二甲脲法出现后,逐渐被淘汰。
方案三: 1,3二甲基-4-亚氨基脲嗪溴化 法合成咖啡因
? 合成方法简介:
? 该法在1,3-二甲基-4亚氨基之前的过程与1.3法一样,其 后经5位上的溴化后,在乙醇钠存在下与甲基甲酸氨直接 合成得到咖啡因。
?
优点:合成路线短
?缺点:收率不高,且需消耗大量的原料 酒精
2 氰乙酸乙酷在丁醇钠存在下,与尿素合
缺点:收率低
方案二:氰乙酸与尿素合成法
? 合成方法简介:以氯乙酸为原料,制得氰乙酸,加 尿素,在醋酐存在下,缩合成氰乙酰脲,于NaOH溶 液中环合,得4-亚氨基脲嗪钠,经亚硝化生成4-亚氨 基-5-亚硝基脲嗪(紫尿酸),经还原成4,5-二氨基脲 嗪,再以甲酸进行甲酰化,生成4-氨基-5-甲酰氨基 脲嗪,经硫酸二甲酯甲基化,生成1,3-二甲基-4-氨 基-5-甲酰基脲嗪,然后,在碱中环合得茶碱钠盐, 再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制得咖啡因
? 2 氰乙酸与尿素合成法 ? 3 1,3二甲基-4-亚氨基脲嗪溴化法合成咖啡因 ? 4 以尿酸为起始原料的半合成法 ? 5 二甲脲与氰乙酸路线合成法 ? 6甲醛路线合成咖啡因
方案一:氰乙酸乙酯尿素法
? 1氰乙酸乙酷在乙醇钠存在下,与尿素缩合
该法优缺点:
?优点:该种方法在咖啡因合成的早期报 道及应用较多,国内在初期合成时采用 较多
? 理由: ? 1、该合成工艺简单节省设备人员和动力,产品质量
好收率高。 ? 2、咖啡因在黄嘌呤1,3位上二甲基的事先引入,即
在氰乙酰脲分子中引入二甲基后,中间体物理化学 性质发生了变化,容易进行下一步反应,特别是增 加了二甲氨基酰脲的稳定性
合成方法:

咖啡因工艺简介

咖啡因工艺简介

咖啡因生产工艺1、咖啡因生产化学反应方程式⑴ 二甲脲合成:(NH 2)2CO + 2CH 3NH 2(CH3NH)2 CO +2NH 3 ↑尿素 一甲胺 二甲基脲NH 3 + H 2O NH 4 O H 或 NH 3 · H 2O⑵ 中和反应:2CLCH 2COOH + Na 2CO 3 2CLCH 2COONa + CO 2↑+H 2O氯乙酸 碳酸钠 氯乙酸钠⑶氰化反应ClCH 2COONa + NaCN 2COONa + NaCl氯乙酸钠 氰化钠 氰乙酸钠⑷ 酸化反应:CNCH 2COONa + HCl CNCH 2COOH + NaCl⑸ 缩合反应:CNCH 2COOH + (CH 3NH)2CO CNCH 2CONCH 3CH 3CONHCH 3+H 2O⑹ 环化反应: [中和]CH 3N COCH 3N COCOCH 2 + NaOH CO CH 2 +H 2O CH 3NH CN CH 3N CNNa1,3-二甲基-4-亚氨基脲嗪钠盐 ⑺ 亚硝基化反应:CH 3N CO CH 3N CO CO CH 2 + NaNO 2 + H 2SO 4 CO C NOH 3N C NH 3N NNa1,3-二甲基-4-亚氨基-5-异亚硝脲嗪 1,3-二甲基-4,5-二氨基脲嗪 +H 2O + Na 2SO 4 ⑻ 还原反应:CH 3N CO CH 3N COCO C NOH + H 2 CO C NH 2 CH3N C NH CH 3N C NH 21,3-二甲基-4-亚氨基-5-异亚硝脲嗪 1,3-二甲基-4,5-二氨基脲嗪⑼ 酰化反应:CH 3N CO CH 3N COCO C NH 2 + HCOOH CO C NHCHO +H 2O CH3N C NH 2 CH 3N C NH 31,3-二甲基-4,5-二氨基脲嗪 1,3-二甲基-4-氨基-5-甲酰基脲 ⑽ 闭环反应:CH 3N CO CH 3N CO CO C NHCHO +NaOH CO C 2O CH 3N C NH 2 CH 3N C 1,3-二甲基-4,5-二氨基脲嗪 茶碱钠盐⑾甲化反应:CH3N CO Na CH3N CO CH3CO C + (CH3)2SO4 CO C NCH3N C N CH3N C茶碱钠盐咖啡因甲基硫酸钠2、咖啡因工艺流程简介(1)二甲脲合成工艺过程将一定量的尿素抽入合成罐中,经用蒸汽和加热器升温,使罐内尿素熔融,加一甲胺到一定量反应结束,生成二甲脲,将二甲脲转入二甲脲储罐。

饮品工艺流程

饮品工艺流程

饮品工艺流程
饮品工艺流程是指饮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工艺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加工制作、包装灌装等环节。

不同种类的饮品有不同的工艺流程,比如茶饮、咖啡、果汁、奶茶等,每种饮品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

下面将以茶饮和咖啡为例,介绍它们的工艺流程。

茶饮工艺流程
茶饮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作工艺、包装灌装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准备,茶叶是制作茶饮的主要原料,而不同种类的茶叶对应着不同的工艺流程。

比如绿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步骤,而红茶则需要进行发酵等处理。

其次是制作工艺,将经过处理的茶叶进行炒制、烘干、筛分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成品茶。

最后是包装灌装,将成品茶进行包装和灌装,以便于保存和销售。

咖啡工艺流程
咖啡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烘焙制作、研磨冲泡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准备,咖啡豆是制作咖啡的主要原料,而不同种类
的咖啡豆对应着不同的工艺流程。

比如阿拉伯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在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有所不同。

其次是烘焙制作,将咖啡豆进行烘焙处理,以提升咖啡的香气和口感。

最后是研磨冲泡,将烘焙好的咖啡豆进行研磨,然后用热水冲泡,形成一杯香浓的咖啡。

除了茶饮和咖啡之外,果汁、奶茶等饮品也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流程。

比如果汁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榨汁、杀菌灌装等环节;奶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奶茶底料制作、调配奶茶等环节。

总的来说,饮品工艺流程是饮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种类的饮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但都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生产,以确保饮品的质量和口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饮品的制作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咖啡的包装设计与包装工艺规程制定

咖啡的包装设计与包装工艺规程制定

饮品旳包装设计与包装工艺规程制定1 咖啡包装保护旳基本规定与包装方案设计1.1 咖啡包装保护旳基本规定1.1.1产品简介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它作为人类现代生活所不可缺乏旳饮品, 它吸引人旳魅力在于那恰如其分旳酸苦味, 芬芳旳香醇, 以及咖啡因旳魅力......。

咖啡因里, 由于有刺激中枢神经或筋肉旳作用, 可使筋肉疲劳恢复, 工作效率提高, 具有清醒旳效果能使头脑反应活泼敏捷, 尚有由于刺激交感神经, 可以抑住副交感神经旳兴奋而引起旳气喘。

此外咖啡也有协助消化旳效果, 尤其是食用过肉类时, 饮用咖啡可使胃液分泌多, 增进消化, 防止胃下垂。

而最新研究还发现, 每天喝几杯咖啡可防止胆结石。

正因如此, 每天快乐地畅饮且享有一下咖啡时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旳时尚。

1.1.2产品包装在流通使用过程中旳影响原因市场上销售旳咖啡品种重要有全咖啡豆, 咖啡粉及速溶咖啡。

咖啡一般通过炒制冰磨成粉状后发售。

影响咖啡保留旳四大原因包括光线、氧气、湿度、温度, 因此保留时尽量将这四项原因维持在较低状态为佳。

咖啡旳重要质量变化是芳香成分旳挥发和因水分和氧所导致旳挥发性成分变化, 伴随芳香物旳变化, 咖啡逐渐老化, 腐败, 并产生可可气味, 此时可认为咖啡已经变质失效, 咖啡贮藏环境温度湿度旳提高, 会加速这种劣变。

咖啡很轻易挥发散失香味, 其中旳油脂和芳香成分易受氧化, 尤其是受潮后更会加紧其损坏旳速度。

因此, 咖啡旳包装必须排除氧气, 并且必须隔绝从包装中挥发出芳香成分以及从外界吸取异味。

打开包装后, 咖啡暴露在空气中, 它旳质量很快就会下降。

炒制和磨粉旳咖啡必须与大气隔开, 防止受到外界氧气, 光线和潮湿旳影响, 也应当最低程度旳减少其内成分旳散失。

当然最理想旳是减少咖啡旳储存温度, 以减缓其生物化学反应和挥发速度, 但冷藏在商业上是不现实旳。

此外, 咖啡粉旳颗粒既坚硬又锋利, 规定包装材料具有足够旳耐磨性和戳穿强度。

药品生产技术《咖啡因合成工艺改进——采用不分离路线》

药品生产技术《咖啡因合成工艺改进——采用不分离路线》
第一页,共五页。
一、原分离路线
➢图中虚线部分,二甲基FAU经加碱闭环形成茶碱 钠盐,经结晶沉降、离心分离得到固体茶碱钠盐 ,再与硫酸二甲酯进行甲基化。 ➢结晶沉降过程中需要加氯化钠工业盐进行盐析 ,离心分离后的母液经过萃取、反萃取、浓缩、 结晶、离心之后得到回收的茶碱钠盐,再经过甲 基化得咖啡因。
主要缺点:
操作非常繁琐,物理过程很多
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第二页,共五页。
二甲基FAU: 1,3-二甲基-4-氨基-5-甲酰氨基脲嗪
二、改进后的不分离路线
化学反应过程变
分离纯化过程改为:
1。
第三页,共五页。
谢谢!
第四页,共五页。
内容总结
某制药公司咖啡因合成路线。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氰化、缩合、环合、亚硝化、还原、酰化、甲基化、氧化、中和等化学反应过程,使 用了洗涤、萃取、反萃取、离心分离、脱色、精馏、浓缩、干燥、粉碎等物理过程,制得咖啡因。二甲基-NAU: 1,3-二甲基-4-亚氨基-5-亚硝 基脲嗪。二甲基FAU: 1,3-二甲基-4-氨基-5-甲酰氨基脲嗪。谢谢
第五页,共五页。
某制药公司咖啡因合成路线
➢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氰化、缩合、环 合、亚硝化、还原、酰化、甲基化、氧 化、中和等化学反应过程,使用了洗涤 、萃取、反萃取、离心分离、脱色、精 馏、浓缩、干燥、粉碎等物理过程,制 得咖啡因。 ➢生产工艺比较复杂。 ➢总收率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计算可达-4-亚氨基-5-亚硝基脲嗪

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

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

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速溶咖啡的制作工艺也影响着其品质与口感,市面上主流的速溶咖啡制作工艺有二种,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

那么,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经常喝速溶咖啡好吗?下面,和松鼠哥一起了解一下吧!本文目录1、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2、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3、经常喝速溶咖啡好吗速溶咖啡冻干和雾干哪个好两种工艺来说冻干的营养价值最高。

冻干其实是冷冻干燥,让咖啡液在低温下冷冻,是冻成冰的水分迅速升华,可以保留咖啡中绝大部分营养物质。

雾干是喷雾干燥,咖啡液通过喷雾方式,在高温下蒸发水分干燥。

因为是高温,会使咖啡中一些怕高温的抗氧化物质、易挥发物质被破坏。

喝速溶咖啡有危害吗1、更高含量咖啡因速溶咖啡选用的咖啡豆很多情况下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劣等咖啡豆,它们的味道更加苦,咖啡因的含量更高。

2、大量香精生产速溶咖啡的基本程序是用高温蒸汽萃取。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的香味会流失一大半、所以为了弥补损失的香气,不少咖啡厂商都会另外加香精增加咖啡味道。

3、致癌在制作速溶咖啡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香味的流失,还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是世卫组织列出的二等致癌物!长期摄入丙烯酰胺就等于慢性服毒!4、大量反式脂肪酸三合一速溶咖啡或者是咖啡伴侣简直比毒药还毒!速溶咖啡中混入的奶精主要成分都是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不仅会造成肥胖、诱发心脏病,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经常喝速溶咖啡好吗不好。

不建议喝太多速溶咖啡,速溶咖啡是从炒磨的咖啡豆中提取有效成分后干燥而成的,有香精的添加,由于成本问题速溶咖啡几乎采用的是低品质的咖啡制作而成,咖啡因含量很高的,速溶咖啡里面所含的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喝速溶咖啡的咖啡伴侣和奶精,里面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硬化的风险,如果喝咖啡的话建议喝新鲜烘焙的咖啡豆,新鲜研磨的,还有一种叫挂耳包,适合办公和差旅时对咖啡需求的人群。

咖啡大全(历史、产地、品种、产品、主要品牌、销售渠道等)

咖啡大全(历史、产地、品种、产品、主要品牌、销售渠道等)

咖啡行业研究一、咖啡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他两种为茶叶、可可)。

是由热带常绿小乔木——咖啡树的果实咖啡豆,经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用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

1、咖啡的历史1.1 咖啡的发现:目前普遍认为咖啡被发现于埃塞俄比亚。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

其中,最普遍且为大众所乐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

传说15世纪埃塞俄比亚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时候,偶然发现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子细一看,原来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才导致举止滑稽怪异。

他试着采了一些这种红果子回去熬煮,没想到满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后更是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从此,这种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且颇受好评。

1.2 咖啡的历史⏹15世纪,牧羊人卡尔代第一个发现了咖啡的妙用。

⏹15世纪咖啡在也门、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开始人工种植,并被人们广泛饮用。

⏹1475年,第一家咖啡屋在君士坦丁堡诞生。

⏹1615年,咖啡从意大利的威尼斯传入欧洲大陆,并被迅速流行起来。

⏹1620年,咖啡传入北美大陆。

⏹1690年,咖啡传入亚洲(最初在印度尼西亚种植)。

⏹1723年,法国军官得克鲁把咖啡苗带到了美洲,1740年至1850年期间,咖啡种植在中南美洲达到了他的普及之最。

⏹1893年,咖啡种植在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1902年,传教士将咖啡种带到云南,开始了在中国的种植。

⏹2000年,咖啡成为世界四大饮料之首,创造了一年消耗4000亿杯的记录。

1.3咖啡在中国的历史⏹1884年,咖啡开始在中国台湾种植。

⏹1902年,传教士将咖啡种带到云南,开始了在中国的种植⏹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咖啡开始大规模种植,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地。

2、咖啡的分布及产地1.1咖啡的分布:咖啡生长主要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25度之间的热带地区;世界上约有七十多个国家种植咖啡,咖啡主要种植区为中南美洲、非洲,亚洲最好的咖啡产区位于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咖啡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台湾,广东部份地区和四川攀枝花部份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
1、去壳,将咖啡去掉外壳。

2、选豆,去掉发霉的咖啡豆。

3、清洗,用清水清洗咖啡洗去表面污物。

4、烘焙,采用烘焙机90~100℃烘焙半小时。

5、研磨,采用碾辊盘磨机对处理好的咖啡进行研磨粉碎。

6、制浆(加水),加咖啡3倍左右的95℃热水,搅拌均匀让
磨渣充分溶解在热水里。

7、浸提,采用浸提机对咖啡液浸提。

8、浓缩,对浸提过的咖啡液进行浓缩,浓缩至60~70%。

9、冷冻干燥,将咖啡浓液经冷冻干燥成粉末状。

10、包装,经包装设备处理装袋。

11、检验。

12、入库。

工艺流程
1.咖啡总量为500kg。

2.去壳:
1台设备,每次处理250kg,用时2小时;去壳100kg,得豆400kg。

3.烘焙:
2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烘焙100kg,半小时;总用时1小时。

4.研磨:
10台设备同时使用;每台每次研磨20kg,共用时2小时。

5.制浆:
制浆过程中,加入咖啡三倍的水即1200kg;所形成的溶液体积为:1200kg/1000kg/m3*1000L=1200(L),总质量为:1600kg;一次性搅拌完。

6.浸提:
原料共有1200L,4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处理300L,共用1小时。

7.浓缩:
1台设备,每次处理400L,三次处理完。

液体浓度由20%浓缩至70%,
则此时溶液体积为:1200L/20%*70%=350L,总量为:
(300+1200)-(1200-350)=650kg.
8.冷冻干燥:
5台设备同时工作,24h干燥去除50kg水;则成品粉末状咖啡总量为:650-50=600(kg)。

9.包装:
成品咖啡100g/袋,则共有:600kg/100g=6000(袋)。

包装机每分钟包装60袋,用时100分钟。

10.检验
11.入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