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和答案 2分解

试卷A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A. 加速B. 等速C. 减速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 1:100B. 1:200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2011年12月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m。
A. 40B. 50C. 60D. 702. 在公路的设计车型中车体总长最长的车型是( ) A. 小客车B. 载重汽车C. 载重汽车鞍式列车D. 铰接车3. 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 小客车载重汽车 B.C. 鞍式列车D. 铰接车4.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 Z=T+yB. Z=T-yC. Z=T+2yD. Z=T-2y5. 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 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 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6. 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μ最大不超过( )。
A. 0.035,0.05B. 0.05,0.10C. 0.10,0.16D. 0.16,0.207.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度小于( )时,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
A. A 0.3,B. B 0.4,C. C 0.5,D. D 0.55,8.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山脊线优点的是( )。
A. 筑路材料充足B. 土石方工程小C. 桥涵构造物少D. 水文、地质条件好9.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 A. 0.3%B. 0.5%C. 0.7%D. 0.9%10. 关于竖曲线半径,正确的是( )A. 规范中只规定一般最小半径,没有规定极限最小半径B. 规范中只规定极限最小半径,没有规定一般最小半径C. 规范中没有最小半径限制D. 规范中规定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11. 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 A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一阶段测设B.二阶段测设C.三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D.汽车车速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B.平均纵坡C.最短坡长D.坡度角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B.手水准C.罗盘仪D.求积仪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B.短链50米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s l=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A.0.15mB.0.23mC.0.43mD.0.86m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道路勘测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答案:B2.公路等级的确定只与预测年限的交通量有关。
()A:对B:错答案:B3.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A:小客车B:鞍式列车C:载重汽车D:小轿车答案:ABC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道路质量B:汽车车速C:汽车质量D: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答案:B2.道路阻力包括( )。
A:空气阻力B:惯性阻力C:坡度阻力D:滚动阻力答案:CD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无法确定B:等速C:减速D:加速答案:B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_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横向力B:离心力C:横向力系数D:垂向力答案:C5.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是( )。
A:倒遛B:倾覆C:滑移D:滑行答案:BC第三章测试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一般最小半径B:临界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极限最小半径答案:C2.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和二次抛物线。
()A:错B:对答案:A3.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 )A:可作为超高过渡段,起到超高缓和的作用B:通过其曲率的逐渐变化,使整个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需要C:可作为加宽过渡段,起到加宽缓和的作用D:有利于构成优美、协调的线形和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起到线形缓和的作用E: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起到行车缓和的作用答案:ABCDE4.横向力系数μ为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μ越大越不利。
()A:对B:错答案:A5.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A:当设计车速≥ 60km/h 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B:当设计车速≥ 60km/h 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C:当设计车速≥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 km/h计)的2 倍为宜D:当设计车速≥60km/h 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 倍为宜答案:D第四章测试1.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A:排水要求B:汽车动力性能C:公路等级D:自然因素答案:A2.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2012年9月份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理想速度取值,对低速路为设计速度,高速路为载重汽车的( )。
A. 最低速度 B. 安全车速C. 设计速度 D. 最高速度2. 汽车行驶条件是( )。
A. B. C.D. 33. 我国一般高速公路离心加速度变化率α采用( )值。
A. 0.3m/s B.s330.6m/s C. 0.5,0.6m/s D. 随意设定4. 关于用航测方法绘制地形图,正确的是( )。
A. 只能测绘小比例尺地形图B. 只能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C. 只能测绘比例尺小于1?5000的地形图D. 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5. 应用计算机计算土石方量时,选用( )精度较高。
A. 积距法 B. 坐标法 C. 数方格法 D. 几何图形法6. 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 )。
A. 大于3, B. 大于4, C. 大于8, D. 一般不大于4,,5, 7. 在动力特性图上,与任意的相应等速行驶的速度称为平衡速度,用( )表示。
A. B. C. D.8.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其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其作用为( )。
A. 用于临时停车 B. 用于超车 C. 保障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D. 提供人行通道 9. 对合成坡度的最大值应加以限制,有利于( )。
A. 行车的稳定性 B. 控制投资、降低成本C. 提高行车速度 D. 路线美观、节约用地 10. 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 )。
A. 0.5%,1% B. 1%,2% C. 3%,3.5% D. 5%1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度小于( )时,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
A. 0.3% B. 0.4% C. 0.5% D. 0.55% 12. 当行驶速度在( )以上,有时一半的功率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2011年12月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m。
A. 40B. 50C. 60D. 702. 在公路的设计车型中车体总长最长的车型是( ) A. 小客车B. 载重汽车C. 载重汽车鞍式列车D. 铰接车3. 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 小客车载重汽车 B.C. 鞍式列车D. 铰接车4.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 Z=T+yB. Z=T-yC. Z=T+2yD. Z=T-2y5. 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 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 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6. 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μ最大不超过( )。
A. 0.035,0.05B. 0.05,0.10C. 0.10,0.16D. 0.16,0.207.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度小于( )时,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
A. A 0.3,B. B 0.4,C. C 0.5,D. D 0.55,8.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山脊线优点的是( )。
A. 筑路材料充足B. 土石方工程小C. 桥涵构造物少D. 水文、地质条件好9.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 A. 0.3%B. 0.5%C. 0.7%D. 0.9%10. 关于竖曲线半径,正确的是( )A. 规范中只规定一般最小半径,没有规定极限最小半径B. 规范中只规定极限最小半径,没有规定一般最小半径C. 规范中没有最小半径限制D. 规范中规定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11. 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20 分〕,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3.根据设计标准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超高:2.平均纵坡::4.展线:5.初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5.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五、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1.某路线平面部份设计资料如下:JDl=K6+666.66 JD2=K7+222.22ZYl=K6+622.32YZl=K6+709.59(1)试计算弯道1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试计算交点间距。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2. 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3.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进行哪些测量工作?4.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 请简要描述你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的思路和步骤。
二、答案:1.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道路建设的可行性和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
2. 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道路线型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排水设计等内容。
3.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进行以下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交通流量测量、土质分类测量、水文测量等。
4.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地质地貌、交通流量、施工材料、环境保护、地下管线及设施、土体稳定性、排水条件等。
5.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我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规划要求、设计标准、地理地质资料等。
b. 进行地形测量,获取道路所经过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和平面信息。
c. 进行交通流量测量,了解道路通行量,以确定设计参数。
d. 进行土质分类测量,获取道路所经过土地的物理力学特性,以评估路基、路面等设计要求。
e. 进行水文测量,了解道路所处坡度、排水条件等,以确定相应的排水方案。
f. 进行道路线型设计,根据地形数据和设计要求,确定道路的线型走向。
g. 进行横断面设计,根据线型走向和纵断面要求,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
h. 进行纵断面设计,根据线型走向和纵断面要求,确定道路的坡度和纵向曲线。
i. 进行交叉口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和交通流量,设计道路的交叉口结构。
j. 进行排水设计,根据水文测量结果和设计要求,设计道路的排水系统和设施。
这些步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达到道路勘测设计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 至 ______ 学年第 _____ 学期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本科)专业:_____ ;考试形式:闭卷; _ 考试时间120 分钟A.外侧;B.内侧;C.两侧D、任意一侧2.3.4.5. 8.9.10.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视距的要求。
A.停车;B.二倍的停车;C.超车D、会车《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其路基设计标高为(A )。
D )。
11.12.A.路面中线标高;B. 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外侧边缘标高;D.圆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要有(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B )行程。
A . 2s B. 3s C.4s D.5s6.下列图中哪个是喇叭形立交,且为经左转匝道驶出主线?(C )A. * B 13.14.15.16.纵断面图中的坡长是指(A)A.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B.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C.两点之间的实际长度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路基设计表是(D)。
A.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C.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纸上定线是指:(C)C.美观D.便于施工B.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D.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A .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B .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C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D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 视距和离心加速度对于交叉口形式的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A、环形交叉口使进入环道的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E、平面环形交叉口没有消灭冲突点;C、T型交叉口的直行方向宜为主要道路;D、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减少或消除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D.A进行交通管制B采用环形交叉C修建立体交叉匝道是用来连接(C)A.十字平面交叉;B.的通道。
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D)D交叉口增加车道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 )。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装载符合要求的汽车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超速行驶时,可能产生滑移或倾覆,一般情况下是(A )。
A.滑移发生在倾覆之前;B.倾覆发生在滑移之前;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17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是( A )。
A.R/3 < A W R;B. R < A< 3R;C. R/9 < L h W R;D. L h/9 < R< L h18.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平均纵坡是指在一定长度路段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值与该路段的距离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3、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4、动力因数:它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三、问答题(共5题,第4题10分,其余各题6分,共34)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都有哪些?答:(1)多方案选择:在多方案论证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1分(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应综合考虑。
................ 1分(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做到少占农田,尽量不占高产农田或穿过经济林园……1分(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注意保护原有生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1分(5)注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工程地质不良地区应尽量绕避,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1分(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 1分2、什么是理想的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什么情况下限制坡长?答:当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V1 (理想的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称为理想最大纵坡讯 (2)但这种理想纵坡不是总能争取到的,有必要允许车速由V1降到V2,以获得较大坡度i2,在i2坡道上,汽车将以V2的速度等速行驶,与容许速度V2对应的纵坡i2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2)大于i2的坡度都应限制其长度。
(2)i 3、从直线段的路拱横坡过渡到曲线段超高坡度时,没有中间带的道路有几种过渡方法?请画图说明, |并说明各自的适用条件。
|答:| (1) 先绕中线,再绕内边缘旋转一一新建道路( 1分)| (2) 绕中线旋转一一旧路改建(1分)| (3) 绕外边缘旋转一一改善路容,即特殊条件下( 1分)下面为图(每图1分):54.2无中间带道爵的超高过渡(a>内侧车道边缘旋转W绕中线旋转(c)统夕车道边缘旋转£| 4、平纵组合设计中,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采用的适宜组合及应避免的组合有哪些?|答:1、适宜的组合:[ (1) 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
.2分| (2) 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 半径的10~20倍为宜 (2): (3) 暗弯与凸型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型竖曲线配合是合理的,悦目的 (2)\ 2、避免的组合:| (1) 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2分)\ (2)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重叠;(1分)[ (3) 设计速度大于40km/h的道路,避免在图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1分)| 5、路幅布置类型及其适用道路等级(1)单幅双车道: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I适用:二、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 (2)I| (2)双幅多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分隔带或作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公路。
|适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2)| (3)单车道|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山区四级公路。
(2)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16分,共32 分) 1、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a 右 =15° 28' 30〃,半径 R=600m , 缓和曲线长度2、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 K5+030.00 ,高程为427.68m, i i =+5%,i 2=-4%,竖曲线半径 计算: (16 分)R=2000m 。
Ls=70m , JD=K2+536.48。
计算: (1)曲线要素值 q 、 E 、 T 、 L 、J (2)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附:计算公式如下: R Ls 2 24R ,qLs 2 .3240R 2,T (R R)tan 2 q ,L一 R180Ls ,(1) (2) (3)解: 竖曲线是凸型还是凹型?计算竖曲线要素和竖曲线起终点桩号及高程。
计算竖曲线上K5+000 , K5+100处的切线高程及设计高程。
(1)凸型(2)要素:3 = i 2 - i 1 =-0.04-0.05= -0.09E (R R) sec R2 解:解:(1)曲线要素计算: R =Ls*Ls/(24*R)=70*70/(24*600)=0.34 (1 分) L=R*W=2000*0.09=180m (2 分,公式 1 分,结果 1 分)T=L/2=90m(2分,公式1分,结果1分)q=Ls/2-Ls*Ls*Ls/(240*R*R)=70/2-70*70*70/(240*600*600)=34.996 ........ 15 475 (600 0.340)tg ---------- 34.996 116.565 (R R )tg 2 q(1 分) (1 分) E=T 2/(2R)=2.03m( 2 分,公式 1 分,结果 1 分)竖曲线起点桩号=(K5+030.00 ) -90=K4+940.0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 180 R Ls —— 180 15.475 600 70 232.054 (1 分)终点桩号=k5+030.00+90=K5+120.00 (R R)sec R2 (600 0.340)?600窗(1 分) 终点高程=427.68-90*0.04=424.08mJ=2*T-L=2*116.565-232.054=1.076(1 分)(3) 桩号 K5+000.00 处:(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K2+536.48 ZH = JD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2分,公式及结果各1分) HY = ZH + Ls = K2+419.915 +70 = K2+489.915 (2分,公式及结果各 1分) 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2分,公式及结果各 1分) 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2 分,公式及结果各 1 分)YH = HZ -Ls = K2+651.969 -J70=K2+581.969 (2 分,公式及结果各 1 分) 横距 X 1 =(K5+000.00) -(K4+940.00)=60m2 2竖距 h 1 =X 1 / (2R ) =60 /2/2000=0.90m 切线高程=423.18+60*0.05=426.18 m 设计高程=426.18-0.90=425.28m 桩号 K5+100.00 处:1..分..横距 X 2= (K5+120.00) - ( K5+100.00) =20m 竖距 h 2=X 22/(2R)=20 2/2/2000=0.1m 切线高程=427.68-(90-20)*0.04=424.88m 设计高程=424.88-0.仁424.7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