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岩浆岩
火成岩概述及基本性质和分类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一0.1ram 微粒结构,颗粒直径d<0.1mm
2、 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下不可分辨,但在 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矿物晶粒者。
2.4.1.3 按照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以分出
2.3.1.3 岩浆岩矿物的成因分类
1)原生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如橄榄 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也包括部分岩浆 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份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2)他生矿物:一般在正常的岩浆岩中不出现,多半是由 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如 钙铁榴石、硅灰石等。堇青石、红柱石等富铝矿物。
除了纯橄榄岩之外,各类岩浆岩中长石分布最广,其次 是石英。因此,这两类矿物就成了岩浆岩的鉴别和分类的重 要依据之一。
2.3.1.1 按矿物的含量和在岩石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可分为
主要矿物 是岩石中含量较多的矿物,一般都在10%以上。它 们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如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和石英,没有 它们就不能定名为花岗岩。
3)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风化作用或岩 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矿物, 称次生矿物。如蛇纹石或伊丁石、绿泥石、高岭石等。
2.3.2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地壳中存在的所有元素在岩浆岩中几乎 都有存在,但最主要的是0、Si、Al、Fe、 Mg、Ca、Na、K、Ti、Mn、P、H等十二种 元素,占地壳总质量的99%以上,称之为主 要造岩元素。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常用这些元 素的氧化物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2.3.3 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以及与化学 成分的关系(续)
3岩石分类及特征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1.花岗岩(Granite)
花岗岩石材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1.花岗岩(Granite)
江西上饶三清山花岗岩地貌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
贵州赤水丹霞地貌
一.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 2. 砂岩(sandstone)
青海坎布拉丹霞地貌
青海贵德丹霞地貌
一.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 2. 砂岩(sandstone)
内蒙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一.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沉积的,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 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
我国的黄土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 的太行山脉,南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 等五个省区的220多个县市,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 六。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1.花岗岩(Granite)
安徽九华山花岗岩地貌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1.花岗岩(Granite)
陕西华山花岗岩地貌
二. 岩浆岩(magmatic rock or igneous rook)
一.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 2. 砂岩(sandst河北赞县嶂石岩砂岩地貌
金山镇地质报告

金山镇地质构造特点及其演化历史谢声宏1253522 地质学概述:金山镇地区沉积地层丰富,有D2,D3,C1,C2,C3,P1,P2,T2,T3,K1,K2地层。
构造现象复杂,包括了逆冲断层,走滑断裂,伸展构造,构造窗,飞来峰以及许多背斜向斜,并且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发生过长时间的连续海相沉积,也发生过大规模挤压作用,形成了现在发杂多变的地形。
一、地层构造现象特点1.地层描述A.K1~K2地层岩性为砂岩,是陆相沉积,在地质图上出露面积较小,只在左上方和上方偏右有分布,倾角很小,仅在5到8度,为水平岩层,与下部的岩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B.T2~T3地层分布在地质图中央位置,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处在一个逆冲推覆构造的边缘。
岩性T3地层为灰岩,T2地层为泥灰岩,为海相沉积产物。
缺失的T1地层应为沉积间断造成,反映了一次垂直的抬升作用和一次同样垂直的沉降作用。
C.P1~P2地层在地质图上分布广泛,占了很大面积,被三个逆冲断层多次隔断,在每个逆冲断层两侧都有分布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岩性为灰岩,属于海相沉积。
D.C1~C3地层占地质图面积最大,分布也很广泛,总体走向较稳定,为东北-西南走向,发育了大量的构造现象。
奇峰,雨峰和诸岭这几座地质图上标记出来的山峰都是C1~C3地层上形成的。
金山镇和王家村,河北村都是建在河流边上的C1~C3地层上,可见此地层对当地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的独特意义。
E.D2~D3地层只出露于地质图的东南角,东北-西南走向, D2地层为页岩,D3地层为砂岩,可见经历了一个陆相的沉降过程。
2.岩浆岩岩浆岩出露在地质图东北角,花岗岩被斑岩切割,可见花岗岩先形成,后又发生岩浆活动,形成斑岩。
花岗岩西侧界限为第三条逆冲断层,应该是喷发后发生逆冲推覆作用,覆盖了原来的一部分花岗岩。
而斑岩则穿过了逆冲断层和花岗岩,但被K2岩层覆盖,可见斑岩的形成在第三次逆冲推覆作用后,K2之前。
花岗岩呈面状分布,而斑岩的出露形态则是狭长的条状,可能是呈岩墙产出。
2-第二章 岩浆岩基本特征-定义及物质成分

3 Na Mg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B
ⅠB ⅡB Al Si P S Cl Ar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Rb Sr Y Zr Nb Mo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正常矿物、残余矿物、反映矿物 高温型(火山岩)、低温型(深成岩)
三、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
岩浆岩中的矿物组合,是自然界的一种有规律的矿物共 生现象。除了受其形成时的T和P等因素的控制外,主要 取决于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1) 岩浆的温度
• 实验方法: • 岩浆的温度可以通过岩石的熔融及结晶实验予以大致
确定。 • 岩浆岩中玻璃包体法:通过对包体加温“均一”,使
玻璃质熔融。 • 注意:上述常压下测定的、基本不含挥发份的测定温
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地下深处的岩浆的温度。
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愈高温 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 热力学方法:
•
根据侵入岩形成的深度不同又可分为:深
成岩、浅成岩
• 喷出岩:是岩浆及其它岩石经火山 Nhomakorabea出地表后 冷凝和堆积而成的岩石。
•
分为:熔岩(lava)、火山碎屑岩
(volcaniclastic rocks)
第二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提纲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 第二节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三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 岩浆岩的产状及相 第五节 岩浆岩的分类
Sample SiO 2 TiO 2 Al2O 3 Fe2O 3 FeO MnO MgO CaO N a2O K2O P2O 5 LO I TO TAL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Lu、Y
二、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3. 同位素:
(1) 稳定同位素:炭、氢、氧、硫
研究意义:主要用来获得岩浆源区的信息 (2) 放射性同位素:火成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 有 K-Ar、Rb-Sr、Sm-Nd、U-Pb、Th-Pb、Re-Os 和 Hf。 研究意义:主要以此确定火成岩的形成年龄和岩浆源区及岩浆演 化的示踪。
Py Am Ol Py
⑵ 岩浆期后矿物:是岩浆已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残余 流体
影响而行成的一些矿物。它们往往可交代岩浆岩矿物或充填于
矿物孔隙中,其中包括一些气成矿物和一些自变质矿物,如斜
长石的钠黝帘石化形成的钠长石、黝帘石。
闪长岩 长石受 钠黝帘石化
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
⑶ 成岩矿物:岩浆完全凝固成岩后,由于物化条件的改 变,原处于高温下稳定的矿物就不稳定,会向着更稳定的
图1-1 SiO2与其它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3. 主要造岩氧化物 (1) SiO2:是最重要的成分,含量高,是岩石酸性程度(基性程度)的
标志。随着SiO2含量的变化,其它氧化物呈现规律性增加或减少。
(2)Al2O3 :在岩浆岩中含量仅次于 SiO2 , SiO2 、 Al2O3 与 CaO 、 Na2O、 K2O一起组成长石和副长石类矿物;与 FeO* 、MgO、 CaO
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不到1%,偶达到5%。如 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在岩石分类和命 中一般 不起作用。但偶尔可作定种属名称,如 榍石花岗岩。 副矿物的存在也能反映岩浆岩的含矿性和生成条件等 方面的一些特征,对确定岩浆岩形成的时代也可提供一些 依据。
造岩矿物都是随着岩浆岩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先 后结晶出来的,形成之后还会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 变化。
岩浆岩的类型

岩浆岩的类型岩浆岩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其由于形成时的环境和成分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从岩浆岩的类型、形成过程、特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一、岩浆岩的类型1. 硅酸盐岩浆岩硅酸盐岩浆岩是指含有较高硅含量(SiO2>63%)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流纹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等。
2. 镁铁质(超基性)火山喷出物镁铁质火山喷出物是指含有较高镁铁离子(Mg2+和Fe2+)含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榴辉岩、玄武岩等。
3. 碱性火山喷出物碱性火山喷出物是指含有较高碱金属离子(Na+和K+)含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花岗岩、英安岩等。
4. 钙碱性火山喷出物钙碱性火山喷出物是指同时含有较高钙离子(Ca2+)和碱金属离子(Na+和K+)的火山喷发物质凝固后形成的一类火山岩石,如流纹岩、安山岩等。
二、岩浆岩的形成过程1. 熔融过程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幔中的矿物质可以在熔融状态下流动,形成了地幔上涌和下沉的对流环流。
当这些熔融物质向地表或近地表运动时,由于减压和接触到低温低压环境而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2. 成分组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成分组成。
其中硅酸盐类火山喷出物中含有较多SiO2、Al2O3等元素;镁铁质火山喷出物中则含有较多MgO、FeO等元素;碱性火山喷出物中则含有较多Na2O、K2O等元素。
这些成分的不同会导致岩浆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同。
三、岩浆岩的特征1. 结晶粒度岩浆岩的结晶粒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当冷却速度较快时,结晶物质较小,形成了细粒的岩石;反之,当冷却速度较慢时,结晶物质较大,形成了粗粒的岩石。
2. 岩石颜色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颜色。
硅酸盐类火山喷出物通常为灰白色或淡黄色;镁铁质火山喷出物通常为深灰色或黑色;碱性火山喷出物通常为红、褐、黑等颜色。
4.1.2岩浆岩的特性和分类

成分。 Ø 即:原始岩浆中SiO2少和多,形成的矿物组合是不同的。
p岩浆岩中矿物之间的关系可表现在它们的结晶顺序上。
鲍文反应序列
不 橄榄石 连 辉石 续 角闪石 系
黑云母
列
钾长石
温度
钙长石 钙钠长石
闪长岩-安山 正长岩-粗面岩
岩类
类
52~65
灰-辉绿
肉红-灰红
酸性岩 花岗岩-流纹 岩类 > 65 肉红-灰白
无
无-极少
少
极少,< 5% 多,> 20%
无
无
极少
多,40%
少
基性为主,> 中性为主,>
50%
50%
橄榄石、辉石, 辉石、橄榄石、 角闪石、黑云母、
> 95%
角闪石,
辉石,10~20%
40~50%
岩浆岩的颜色
Ø 在岩浆岩中,FeO、MgO含量与SiO2含量具有互为消长的关系。 Ø SiO2含量高时,岩石的颜色浅。SiO2含量低时,岩石的颜色深 Ø 浅色岩一般属于酸性岩类,暗色岩一般是超基性岩或基性岩。
酸性岩
基性岩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化学成分
岩石种类 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Na2O K2O H2O
正长岩
(2) 正长斑岩(浅成岩)
(3) 粗面岩
正长斑岩
酸性岩类
( SiO2 >65%) 1.花岗岩(深成岩) 2.花岗斑岩(浅成岩) 3.流纹岩(喷出岩)
花岗岩
流 纹 岩
花岗斑岩
4.玻璃质岩(喷出岩) (1)黑矅岩 (2)珍珠岩 (3)浮岩
岩石的分类

岩石的分类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 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
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
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
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
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岩浆的成分: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Na2O等。
依其含SiO2量的多少,分为:基性岩浆:特点是富含钙、镁和铁,而贫钾和钠,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
酸性岩浆:富含钾、钠和硅,而贫镁、铁、钙,粘度大,流动性较小。
岩浆岩的分类:(成岩的地质环境)(1)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约距地表3km)冷凝而成的岩石。
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2)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
(3)喷出岩:岩浆沿地表裂缝一直上升喷出地表,这种活动叫火山喷发,对地表产生的一切影响叫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降低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结晶较差。
肉眼不易看清楚。
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
由于岩浆本身成分的不同,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岩浆岩的产状大致有下列几种:岩基:深成巨大的侵入岩体,范围很大,常与硅铝层连在一起。
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
与围岩成不谐和接触,露出地面大小决定当地的剥蚀深度。
岩株:与围岩接触较陡,面积达几平方公里或几十平方公里,其下部与岩基相连,比岩基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粒结构,粒径<0.2mm。
隐晶质结构
43-27
① 显 晶 质 结 构
伟晶结构(伟晶岩) 粒径>10mm
粗粒结构(辉长岩) 粒径>5mm
中粒结构(花岗岩) 粒径2~5mm
细粒结构(闪长岩) 粒径0.2~2mm
②隐晶质结构
颗粒非常细 小,肉眼下不可 分辨,可以在显 微镜下看到矿物 晶粒,常有瓷状 断面。
无
钾长石>斜长石 钾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一般无长石
以角闪石 以黑云母为主, 为主,黑 角闪石次之 云母、辉 10~15% 石次之 15~40%
以角闪石 为主,黑 云母、辉 石次之 15~40%
橄榄石 辉石 >90%
杏仁 非晶质 岩钟 气孔 (隐晶质) 岩流 流纹 隐晶质 块状 斑状 浅 岩床 成 岩墙 深 岩株 成 岩基 斑状 全晶细粒
隐晶质结构(玄武岩)
43-29
3.按矿物颗粒的相对
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等粒结构
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斑晶 基质 斑状结构
43-30
(二)岩浆岩的构造
岩石中矿物在空间的排列与充填 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
块状构造
流纹状构造
气孔状构造
杏仁状构造
43-31
岩浆岩的构造
珍珠构造
绳状构造
枕状构造
43-34
岩浆岩分类表
颜 岩 浆 类 色 型 酸性 >65% 浅 中性 65~52% 深 基性 52~45% 超基性 <45% SiO2 含 量(%)
石英含量(%)
长石种类及含量 暗色矿物 成 因 类 型 喷 出 岩 产 构 状 结 造 种类及 含量 构
>20%
<5%
<5%
无或很少
主要为辉 石,可有 角闪石、 黑云母、 橄榄石等 < 90%
中
浅灰 全晶 或肉 粒状 红色
块状
性
正 长 斑 岩
浅灰 或肉 斑状 红色
块状
正长石、 斜长石
岩
粗 面 岩
灰色 斑状 或浅 或隐 红色 晶质
块状
透长石、 正长石、 斜长石
43-38
类 岩石 颜色 结构 构造 型 名称
闪 长 中 岩 灰色 或灰 绿色 全 晶 粒 状
主要 矿物成份
角闪石、 斜长石
图片
块状
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未达地表,在地壳中 逐渐冷凝的作用
喷出作用
岩浆上升,冲出地表而冷凝的 作用
43-8
2.岩浆岩的基本类型
深成岩(>3km) 一般具有粗粒结构 侵入岩 浅成岩(≤3km) 一般具有中粒结构 喷出岩 一般为细粒结构、微晶 结构或隐晶结构
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
43-9
3.岩浆岩的产状
是指岩浆岩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相 互关系。
43-10
侵入岩的产状
43-11
侵入岩的产状
43-12
喷出岩的产状
43-13
①火山颈
火山喷发时,岩浆在火山口通道里冷凝形 成的岩体。
43-14
剥蚀暴露的火山颈, 由玄武岩柱组成 (德国)
43-15
海南岛琼北火山
43-16
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43-17
②岩钟(火山锥)
大同火山
43-18
火山玻璃:黑曜岩、浮岩等 流纹岩 花岗斑岩 花岗岩 粗面岩 正长斑岩 正长岩 安山岩 闪长玢岩 闪长岩 玄武岩 辉绿岩 辉长岩
科马提岩 苦橄岩 金伯利岩 橄榄岩 辉岩
侵 入 岩
浅 岩床 成 岩墙 深 岩株 成 岩基
(二)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类 岩石 颜色 结构 构造 型 名称
花 酸 岗 岩 花 岗 性 斑 岩 灰白 肉红 色 全 晶 粒 状 似 斑 状
主要 矿物成份
图片
石英、正长石、 斜长石, 块 状 偶含黑云母、 角闪石 石英、正长石、 斜长石, 块 状 偶含黑云母、 角闪石 流 纹 状
灰红 浅红 色
浅红 浅灰 或灰 紫色
流 岩 纹 岩
隐 晶 质
长石、石英
43-37
类 岩石 颜色 结构 构造 型 名称
正 长 岩
主要 矿物成份
正长石、 斜长石
图片
五大莲池火山群
43-19
③岩流(岩被) 基性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为熔岩流和熔岩被 。
43-20
熔岩流
43-21
熔岩流在地表四溢
43-22
43-23
二、岩浆岩的地质特性
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颗)粒大小、晶(颗)
粒形态及晶(颗)粒之间的
相互关系。 岩石的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在空间的排列 与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 石外貌特征。 矿物成分
钾长石>斜长石 钾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一般无长石 以角闪 以黑云母为主, 石为主, 角闪石次之 黑云母、 10~15% 辉石次之 15~40% 以角闪 石为主, 黑云母、 辉石次之 15~40%
成 因 类 型
喷 出 岩
产 构 结 状 造
种类及 含量
橄榄石 辉石 >90%
构 杏仁 非晶质 岩钟 气孔 (隐晶质) 岩流 流纹 隐晶质 块状 斑状 斑状 全晶细粒 块状 结晶斑状 全晶中、 粗粒
玄武岩(喷出岩)
43-4
壮 观 的 火 山 喷 发
43-5
壮观的火山喷发
43-6
一、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1.基本概念
①岩浆
地壳下面存在着的处于高温高压下的,以硅 酸盐为主的熔融状态的物质。 ②岩浆岩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表或喷出地表, 随着温度降低,最终冷凝而成的岩石。
43-7
③岩浆作用
受地壳运动的 影响,岩浆沿着 地壳中薄弱、开 裂的地带向地表 方向运动的作用。
类 岩石 结 颜色 构造 矿物成份 鉴定特征 型 名称 构
浅红、 黑 灰褐 玻 曜 璃 火 岩 及黑 质 色 山 玻 灰白、 非 璃 浮 岩 灰黄 晶 质 色 块状 具贝壳状 相当于流 或流 断口,比 纹岩 纹状 重较轻
图片
气 孔 状
岩浆中的 质轻,多 泡沫物质 孔状
43-42
思考题: 1. 岩浆岩常见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是 哪些? 2. 了解岩浆岩分类原则、熟悉常见岩浆岩 的特点。
43-43
43-32
(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最常见的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几种矿物。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 浅色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及 白云母等。 深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及 橄榄石等。
43-33
三、岩浆岩分类及常见岩浆岩的 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分类 根据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 及其共生规律等特征进行分类。见下表。
岩 玄 武 岩
块状、 灰黑、 黑绿至 隐晶质 杏仁状 黑色 气孔状
辉石、 斜长石
43-40
类 岩石 颜色 结构 型 名称
橄 榄 超 岩 基 性 灰黑、 岩 辉 黑绿 全晶粒 岩 至黑 状 色 橄榄 绿或 全晶粒 状 黄绿 色
构造
主要 矿物成份
橄榄石和少 量辉石
图片
块状
块状
辉石和少量 橄榄石
43-41
根据岩石的成因类型,岩石可以分为三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炽热的岩浆液体,自地下深处上升, 由于温度降低,结晶而成的固体。
由堆积和压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当温度上升或压力增大,或二者兼有 时,可由任何类型的原岩形成。
43-3
岩浆岩
常 见 岩 浆 岩
花岗岩(侵入岩)
闪长岩(侵入岩)
流纹岩(喷出岩)
火山玻璃:黑曜岩、浮岩等 流纹岩 花岗斑岩 花岗岩 粗面岩 正长斑岩 正长岩 安山岩 闪长玢岩 闪长岩 玄武岩 辉绿岩 辉长岩
科马提岩 苦橄岩 金伯利岩 橄榄岩 辉岩
侵 入 岩
块状 结晶斑状 全晶中、 粗粒
岩浆岩分类表
颜 岩 浆 类 色 型 酸性 >65% >20% <5% 浅 中性 65~52% <5% 深 基性 52~45% 无或很少 主要为辉 石,可有 角闪石、 黑云母、 橄榄石等 < 90% 超基性 <45% 无 SiO2 含 量(%) 石英含量(%) 长石种类及含量 暗色矿物
闪 灰绿、 斑 性 长 灰褐 状 玢 岩 色
块状
角闪石、 斜长石
岩 安 山 岩
灰、 棕、 绿等
隐 晶 质
块状
角闪石、 斜长石
43-39
类 岩石 颜色 型 名称
辉 基 长 岩 深灰、 黑绿至 黑色
结构
主要矿物 构造 成份
辉石、 斜长石
图片
全晶 粒状
块状
辉 性 绿 岩
多灰绿 至黑绿 隐晶质 块状 色
辉石、 斜长石
第 四 节
岩 浆 岩
43-1
岩石用通俗的话
来讲,就是石头。它 是在地壳中按一定规 律,由一种或几种矿 物共生组合在一起所 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岩石
例如:石灰岩是 由方解石组成的集合 体;花岗岩是由石英、 长石、云母等多种矿 物组成的集合体;砾 岩是由岩石碎屑所组 成的集合体。
砾岩 花岗岩 石灰岩
43-2
43-24
(一)岩浆岩的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颗)粒大小、晶(颗)
粒形态及晶(颗)粒之间的
相互关系。
43-25
1.按结晶程度可分为:
①全晶质结构
③玻璃质结构
②半晶质结构
43-26
2.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可分为:
伟晶结构,粒径>10mm 粗粒结构,粒径>5mm;
显晶质结构 中粒结构,粒径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