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word范文 (2页)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
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
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
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
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推荐文章福建厦门导游词五篇热度: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导游词5篇热度:福建大开元寺导游词五篇热度:福建太姥山导游词五篇热度:福建九鲤湖导游词5篇热度: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_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在20xx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20xx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
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
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1 / 11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5篇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5篇三坊七巷的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1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在20xx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
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
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精选5篇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

精选5篇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精选5篇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一)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郑嵘,你们可以叫我小郑。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有名的五A级景区——三坊七巷。
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们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占地约38.35平方公顷。
其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来,这是衣锦坊。
到了衣锦坊,我就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书生,才高八斗,可次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他。
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
晚年衣锦还乡,其地就叫衣锦坊。
大家再看看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住在此,子孙数代皆为朗官。
故名叫朗官巷。
你们瞧,这是宫巷里的沈葆桢故居。
他于道光20年中举人,过了七年中了进士。
他是林则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现在,我们要求品尝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鱼丸。
鱼丸是我们福州的美食亮点。
那白白的鱼丸皮,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浓,就是你一点儿也不想吃,也会被那香气迷住。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1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您注意以下几点:1.请不要乱扔垃圾2.请不要乱刻乱画3.请不要折花4.请不要爬树希望您能做到,谢谢!精选5篇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二)。
三坊七巷导游词1000字

三坊七巷导游词1000字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三坊七巷。
一走进三坊七巷,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这里的房子啊,都有着弯弯的屋檐,就像老爷爷的眉毛。
墙是白白的,上面的瓦片一块一块的,整整齐齐,就像鱼的鳞片。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坊。
衣锦坊可有趣啦。
这里有好多老房子,每一间房子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盒。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哦,以前有个大才子就住在这儿,他每天在房子里读书写字。
有一天,他写的文章被皇帝看到了,皇帝可喜欢了,就给他好多赏赐,他就穿着漂亮的衣服回到这个坊里,大家都可羡慕他了呢,所以这个坊就叫衣锦坊啦。
文儒坊呢,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文化人住的地方。
这里有很多老书院。
想象一下,以前那些小朋友,就像我们一样大,他们每天背着小书包,走进书院。
书院里有个老夫子,拿着长长的戒尺。
小朋友们坐在小板凳上,摇头晃脑地读着“人之初,性本善”。
在这个坊里,到处都弥漫着书墨的香气。
光禄坊也很有特色。
这里有一棵大树,那大树可粗了,好几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
大树下有个小亭子,以前的人啊,在夏天的时候就坐在亭子里乘凉,一边扇着扇子,一边讲着故事。
再来说说七巷。
郎官巷很出名呢。
冰心奶奶就住在这儿。
冰心奶奶写了好多好多好看的书,她的文字就像涓涓细流,流进我们的心里。
她住的房子,门口有个小花坛,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小花。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就像给房子戴上了一个漂亮的花环。
塔巷里有一座塔的模型。
那塔做得可精致了,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小小的窗户。
传说啊,这个塔有着神奇的力量,能保佑这里的人们平平安安。
小朋友们每次走到这儿,都会好奇地看着塔,心里想着那些神奇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黄巷也很特别。
这里的房子墙壁是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以前有个姓黄的大家族住在这儿,他们家族的人都很团结,互相帮助。
他们的房子里有大大的院子,院子里养着小鸡和小鸭,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可热闹了。
安民巷里的人都很友善。
不管是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分给邻居们。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一)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1 / 9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在2009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
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
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
引导语:“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
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的关于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欢迎参考!
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一)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
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
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
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
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
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二)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
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
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
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
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
筑博物馆。
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
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
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
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
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
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三坊七巷文儒坊导游词(三)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
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
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
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
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xx任江
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
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
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
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
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冬是清寒的。
站在有风的地方,悄然回首,看见来时的路。
一路有花的娇艳,
有草的青葱,有树的挺拔,有鸟的鸣叫。
抬起头,天空蓝的清澈。
风起时,有
笑颜。
冬,是寂寞的。
万物都归于沉静中,孕育着来年的昌盛。
隐忍才是最有力的,
也因此,寂寞的冬天给人以太多的幻想与渴望。
会去渴望温暖的一炉壁火,也
会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
围炉煮雪,相拥着取暖。
习惯了把心情种在寂寞里过冬,深耕一陇陌上的花开。
等待着,下一季的盛景。
不会忘记冬的情怀,圣诞节的钟声会敲响,冬有自己的辉煌。
静静的写下一首
小诗,待到花开时,扦插在那枝头,为冬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