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真题_2003-201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卷及答案10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2.绝对渗透率3.孔隙结构4.饱和度5.盖层闭合度6.油气藏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二、选择题(20分)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A 0.56B 3.5C 6.5D 12.5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A <0.5B 0.5—1.3C 1.3—2.0D ≥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三、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 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___。
四、论述题(30分)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最新(完美版)石油地质学复习题1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一、比较下列名词0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02、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0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04、煤型气与煤层气05、水溶气与气体水合物06、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聚集带07、排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08、油气藏的边水与底水09、地层压力与地静压力10、构造圈闭的构造幅度和闭合度二、思考题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与油型气的δ13C1的差别。
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比油型气的δ13C1________。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烃源岩有机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以及烃源岩的岩石类型等因素有关。
04、干酪根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且以生什么为主?04、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且以生________为主。
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一般认为,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程度与温度呈什么关系,与时间呈什么关系?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第六章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七章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第一章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第二章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第三节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试总结及部分试题汇总

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进程和烃类产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根据有机质性质的变化和油气的生成来划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
目前主要按石油生成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分别与沉积物成岩演化的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准变质阶段相对应。
(1)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开始埋藏至门限深度为止,Ro小于0.5%,地层温度小于50℃。
在成岩作用早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由于细菌作用下的水解和分解,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同时还产生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腐植酸类,进而演化为干酪根。
在成岩作用后期,干酪根可产生CO2、H2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
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的烃类产物,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
高分子烃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一般为C15以上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具明显的奇数碳优势,缺乏低分子烃。
(2)成熟阶段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地温50-200℃。
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在热力作用下,通常还伴有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干酪根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后期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此阶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进一步划分为2个带。
油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
轻质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温度下,干酪根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液态烃逐渐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胶质和沥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石油密度降低,颜色变浅,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析气。
(3)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大于200℃,Ro大于2.0%。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题库

硕士研究生《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题库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20分,任选10个)1 煤成油2 油气系统3 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4 异常地层压力5 油气藏6 储集层7 地温场8 孔隙结构9 盖层10 含油气盆地11 低熟油12 地温梯度13 地层压力14 干酪根15 生油窗16 排驱压力17 构造圈闭18 岩性圈闭二、回答下列问题(56分,每题8分)1 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在基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和新进展?2 形成异常高压的地质因素有哪些?3 简述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主要获取哪方面的孔隙结构信息。
4 简述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形成时期及预测方法。
5 测定古地温主要借助哪些方法及其原理?6 试述流体压力封存箱中封闭层的成因及其特征。
7 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包括哪些?8 当前世界油气勘探发展动向有哪些方面?9 圈闭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采用的方法是哪些?10 常规生油模式的观点有哪些?11 简述煤成油的判识标志。
12 我国碳酸盐岩储层有哪些特点?13 简述盖层的封闭机理类型及其特点。
14 简述油气系统的分类依据和对应的分类结果。
三、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4分)1 在油气系统命名中,下列油气系统名称代表的含义是什么?(4分)太原组+山西组——山西组+下石盒组(!)2 根据下图所给样品的压汞曲线图,求下列孔隙结构参数:(5分)(1) 排驱压力(2)饱和中值压力(3)最小非汞饱和体积百分数(4)退汞效率3 根据下图图例说明,请写出每个数字编号1~15处的按圈闭成因分类的相应油气藏类型名称。
(5分)BAC++++++盐D渗透层非渗透层不整合面油气藏受力方向断层111212++++15F图10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E l=12 V,E2=6V,R1=R2=1Ω,R3=4Ω,求各支路电流。
2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R3支路的电流I3。
3三相异步电动机每相阻抗为l0 Ω,额定相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6,电源线电压为380 V,试计算电动机接成Y形时的线电流和功率。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
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
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
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
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
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
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
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最新(完美版)中国石油大学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回忆 (1)

石油地质学综合:
名词解释:1轴迹2走滑(平移)断层3递变层理4正常浪底
5生油门限6回流渗透7疏导体系8油气田
问答:1岩屑砂岩2相模式3温度时间关系4断层作用破坏5坳陷中古隆起
论述:1沉积重力流基本类型2试述岩性圈闭
给出地质剖面图,要求判断各个圈闭的形成过程和先后顺序
地质学综合:
生物礁四个阶段及与油气关系
古生物:(1)给出古生物图,要求写出种属以及生长年代;(2)各个时代的生物特征无障壁滨海岸沉积环境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纵弯褶皱和横弯褶皱
张解理和剪节理
福克石灰岩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指岩样未经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有机质产物。
具有游离性和还原性,分散在岩石中,与石油性质接近。
是最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2&值3可燃冰(固态气水合物)4次生油气藏5力场强度6有效渗透率7输导层8地层油气藏二:简答题1、rock-ev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1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2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3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三:论述题(3选2)1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干酪根有关)2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3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盖层微渗漏2石油3伴生气4成烃坳陷5含油饱和度二:简述题1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2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3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4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5天然气分类方法三:论述题1油气藏充分条件2成烃演化阶段3断层和油气聚集4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圈闭之现代概念2储集层3油气运移4天然气水合物5生物标志化合物6干酪根6油气运移7饱和度中值压力、8油气聚集方式9甲烷水合物二:简述题1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2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3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三:论述题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2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3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等元素组成。
其中主要是()和(),他们的元素组成一般是:(),()2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四大类:(),地层圈闭,(),复合圈闭。
3沉积岩中不容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称为()4通常要从()()和()等三方面的分析来对烃源岩作出定性分析评价。
二名词解释1、烃源岩2、有效渗透率3、含油气系统4、原生油气藏5、油气初次运移6、煤层气三简述题1差异聚集现象及本质2断层油气藏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四论述题1试述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气理论2举例试述区域构造运动(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沉积有机质2流动孔隙度3盖层4有效通道空间5岩性油气藏6原生油气藏7伴生气8探明地质储量二简述题1初次运移基本模式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方案3煤层气藏的成藏条件三论述题1论述有机质类型确定方法2举例论述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API度2储层孔隙度3溢出点4有效烃源岩5前陆盆地6油气田7油气运移8油气储量二简述题1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及特点2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3盖层的物性封闭原理三论述题1论述确定干酪根类型的方法2举例论述有效圈闭形成条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油气藏2、产层3、闭合面积4、含油气系统5、OEP6、油气资源评价二、简述题1、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点2、初次运移基本模式3、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确定的地质分析方法4、看图解释题(见课本“刺穿油气藏”这节图“与盐丘有关的油气藏理想图”)三、论述题1、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2、断层对油气藏储集、运移、破坏作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2、储集层的空隙结构3、排烃效率4、成烃凹陷5、油气资源6、油气聚集带二、简述1、盖层的物性封闭机理2、不整合油气藏的特点和类型3、非常规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三、论述1、论述油气聚集原理2、论述干酪根的成烃理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有效烃源岩2、生烃门限3、岩性圈闭4、异常压力5、油气运移6、凝析气二、简述1、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点2、断层与油气聚集关系3、差异聚集发生条件三、论述1、论述煤成烃理论2、油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石油2、TTI3、原生油气藏4、盖层5、探明地质储量6、边水二、简述1、初次运移中作为动力的压力2、油气聚集过程3、油型气的特点三、论述1、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和特点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填空题1油田水按产状分类(储存状态)。
2圈闭的有效容积面积的取决于3油气聚集的三个过程。
4初次运移的三个模式、、5油气形成的最重要两个因素。
无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油气圈闭中聚集包括富集三个具有慕式特征的连续过程二名词解释(有两个记不起啦,抱歉哈)1闭合面积2页岩气3油气二次运移4圈闭5气顶气6沉积有机质三简述题1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2油气初次运移时期的确定方法。
四论述题1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方法。
2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构造圈闭2油田水3盖层4CPI5油气资源量6油气运移7III型干酪根8含油气盆地二、简答1煤层气藏形成需要的良好区域地质条件2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几大类3影响沉积有机质分布的主要因素4海相陆相石油的区别5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与期次的储层成岩矿物分析法及原理三、简述1岩性油气藏特点及主要类型2初次运移模式四、论述1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确定2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编号:一、名词解释1页岩气藏2闭合面积3油气运移4油气资源5油气藏6储集层7流动孔隙度8沉积有机质二、简答题1油气初次运移的模式2构造圈闭的亚类3圈闭的基本要素4度量圈闭有效容积的参数5天然气的成因分类三、简述题1岩石热解资料的应用2油气的富集过程四、论述题1沉积有机质成烃演化的理化条件2有效圈闭的形成条件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03—1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Huangsaipeng注:括号内数字表示考题所属年份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题目均分类总结)一: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10)氯仿沥青“A”(03)&值(03)API度(08)TTI(12)OEP(09)CPI(14)干酪根(05)Ⅲ型干酪跟(14)石油(04、12)可燃冰(03)天然气水合物(05)烃源岩(06)有效烃源岩(08、11)油气田(08)沉积有机质(07、13)次生油气藏(03)原生油气藏(06、07、12)地层油气藏(03)岩性油气藏(07)油气藏(09)盖层(07、12、14)储集层(05)产层(09)煤层气(06)凝析气(11)伴生气狭义(04、07)页岩气(13)气顶气(13)含油气系统(06、09)圈闭(05、13)构造圈闭(14)岩性圈闭(11)流动孔隙度(07)储层孔隙度(08)有效渗透率(03、06)储集层孔隙结构(10)力场强度(03)输导层(03)闭合面积(09、13)溢出点(08)异常压力(11)边水(12)油田水(14)油气运移(05、08、11、14)油气初次运移(06)油气二次运移(13)盖层微渗漏(04)成烃坳陷(04)含油饱和度(04)生物标志化合物(05)饱和度中值压力(05)有效通道空间(07)探明地质储量(07、12)前陆盆地(08)含油气盆地(14)油气储量(08)油气资源量(14)油气资源评价(09)排烃效率(10)成烃凹陷(10)油气资源(10)油气聚集带(10)生烃门限(11)二:简答题1、初次运移基本模式(07、09)2、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03)3、初次运移过程的动力中的压力(12)油气初次运移时期的确定方法(13)4、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08)5、背斜油气藏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05)6、断层油气藏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06)7、断层与油气聚集关系(11)8、不整合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04)不整合油气藏的特点与类型(10)9、岩性油气藏的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04)10、非常规油气藏主要类型与特点(10)11、看图解释题(见课本刺穿油气藏这节图与盐丘有关的油气藏理想图)(09)12、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确定的地质分析法(09)13、聚集性天然气特点和类型(03)14、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点(09、11)15、天然气分类方法(04)16、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05)17、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04)18、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05)19、盖层的物性封闭原理(08、10)20、差异聚集现象及本质(06)21、差异聚集条件(11)22、油气聚集过程(12)23、圈闭和油气藏分类方案(07)24、水动力圈闭的特点和类型(03、13)25、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点(04)26、煤层气藏的成藏条件(07)27、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及特点(08)28、油型气的特征(12)三:论述题1、有机质成烃理论和特点(12)2、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05)3、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03、09)4、成烃演化阶段(04)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方法(13)5、论述有机质类型确定方法(07)6、举例说明油气藏的形成条件(03)7、试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05)油气藏充分条件(04)8、举例论述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07、13)9、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04)10、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机理(03)11、举例试述区域构造运动(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06)12、断层和油气聚集(04)1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12)断层对油气藏储集,运移,破坏作用(09)14、论述确定干酪根类型的方法(08)15、试述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气理论(06)16、干酪根成烃理论(10)17、油气聚集机理(10)18、影响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05)19、举例论述有效圈闭形成条件(08)20、煤成烃理论(11)21、油气资源评价与方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