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1.3声音的特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有关、音调与什么有关的原理,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的丰富多彩,养成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重点:声音的三大特性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的关系。

一、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再完成教材助读设计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重读教材或查询资料,解决问题;2、完成时间约为10分钟。

(一)知识准备1、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利用吉他(或二胡),弹出几个不同的音调来切身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3、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声,感受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不同人的声音,力度有大有小,语调有高有低,而听到远处不同熟人的声音,你也能马上反应出是谁在说话。

(二)教材助读1、音调(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两个盛水量不同的水杯,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同样,观察课本1.3—1,你是否发现物体振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表现,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什么?(3)什么是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2、响度(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的高度相同吗?(2)汽车由远及近驶来,你听到的声音大小是如何变化?3、音色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感受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三)预习自测1、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决定,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有关,响度还跟与声源的有关。

3、“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二、课内探究:【学点一】音调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探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声音的频率。

3)实验: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4)应用: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的振幅。

3)实验: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4)应用:扬声器、音响设备通过改变音量来改变响度。

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独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声音的泛音和持续时间。

3)实验: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来理解音色的意义。

4)应用:人类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本次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声音的特性_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的声音特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对身边的声音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更加周围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词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学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导学案:1.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1.2 声音的特性

第2节乐音的特性素养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重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音调和响度。

【预习导学】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利用它通过一根木棍的敲击就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知识点1 响度1.物理学中,声音的(或)叫作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物体的振幅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对点自测1.看电视、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一1.强弱大小2.物体振动的幅度3.大小对点自测1.响度知识点2 音调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3.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对点自测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二1.高低2.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赫Hz3.高低高对点自测2.音调高低知识点3 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就不同。

2.借助仪器观察乐音的波形图像,发现乐音声源的振动是规律的。

对点自测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A.音调B.响度C.声速D.音色【答案】知识点三1.结构音色2.有对点自测3.D【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 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改变敲击音叉的用力大小,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否变化。

1.音叉发出的声音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关系?2.听到的声音大小(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仔细感受:老师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课,当他从教室的一边走向另一边时,听声音的大小变化。

导学案:2.2 声音的特性(教师版)

导学案:2.2 声音的特性(教师版)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3. 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1. 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2. 认识音调及其决定性因素。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9页第2节《声音的特性》,并完成以下内容: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频率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3.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4.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有差别。

【合作探究】探究一、音调1. 探究声音的特点【做一做】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划,一次慢划;仔细听两次硬纸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当快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尖细;慢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低沉(选填“快”或“慢”)。

【想一想】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歌唱家男低音与女高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牛发出的声音低沉,蚊子发出的声音细高;男低音低沉浑厚,女高音婉转高亢。

以上事例表明,声音有高低。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女高音、男低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和假设】音调可能和振动的快慢有关,可能和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6.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①物体的振幅;②人距离声源的远近。

三、音色阅读课本P35,回答下列问题。

7.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 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8.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的音调的声音,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说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是不同的, 音色也是不同的。

1.小实验:用发声齿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

实验器材:发声齿轮、硬纸板。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即只保持齿轮的齿数不同,使齿轮的转速、齿轮的材料完全相同,并使用同一块硬纸板。

实验方案: 使齿轮匀速转动,用硬纸板的边缘由上到下分别接触各齿轮的齿,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不同齿轮时,硬纸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齿轮的齿数越多,声音越尖锐。

实验结论:由于每个轮上的齿数不同, 振动快慢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2.探究活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乒乓球、细线、音叉、小锤。

实验方法:对比法。

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乒乓球系住,挂在铁架台上,高度与音叉的顶部相平;(2)将音叉紧贴乒乓球放好,用小锤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并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3)用小锤重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并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现象:当用力击打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 变大 ,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明显 变大 。

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 振幅 越大, 响度 越大。

3.*小实验:找几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由少到多地依次排列,用筷子敲打,调整水的多少,使杯子依次发出1(多)、2(来)、3(咪)、4(发)、5(索)、6(拉)、7(西)、1·(多)的音调。

然后用这套杯子演奏乐曲。

这就成了你自制的小编钟了。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音调、响度各与什么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2、过程和方法通过预习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时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难点: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及其各与什么有关。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器材:收音机、发音齿轮、钢尺、乒乓球。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和。

2、音调是指声音的,越高,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

)3、响度是指声音的;物体越大,响度;听者距发声者越响度越。

4、音色又叫,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靠。

5、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高于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同,大象靠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声波。

6、常见的乐器一般分为管、弦、打击乐器,管乐是靠发声的;如,弦乐是靠发声的,如;打击乐是靠发声的,如。

二、课前展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C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5、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三、创设情景: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用发音齿轮、钢尺展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用音叉和乒乓球展示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用收音机展示响度和远近的关系。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C.响度小的,频率一定低D.音调、响度同,音色一定同
8、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
9、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归纳总结>结合课本中图1.3-1探究实验,分组交流讨论:物体振动与音调的关系?
你得出的结论是:
<跟踪练习>1、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符号;它决定声音的。
2、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
叫次声波。
问题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探究2>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注意观察思考: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归纳总结>根据探究实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物体振幅与声音大小有什么关系?
你得出的结论是
<跟踪练习>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是由声源
振动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决定的。、
问题三:音色
<探究3>把音叉、吉他、笛子奏出同是C调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分组交流讨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波形与什么有关系?
5、声音的响度取决于[]A.离发声体的距离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C.发声体振动的幅度D.发声体的种类
6、我们在室内就能辨别出室外是哪位同学在说话,这是因为[]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3、不同的发声体不同,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决定音色的条件:。

二、课内探究(一)音调1、听一听:敲打不同的几支音叉,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做一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高低叫做。

2、探究: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3、阅读教材P32-3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频率是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符号。

物体振动快──频率─音调;物体振动慢──频率─音调。

频率决定声音的。

(2)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次声波:。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播放蚊子和牛的叫声。

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声音的强弱叫。

2、探究: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三)音色播放笛子的声音,葫芦丝的声音,流水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知道噪声防治的途径。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____体中比________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四、课内探究
【学点一】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乒乓球弹开幅度音叉振动幅度响度
1
2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______;幅度越小,响度越______。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学点四】控制噪声
自学课本“噪声的防治”部分,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1.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弱噪声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延伸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B.较低C.一样D.无法比较
6.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7.用同样的力弹同一钢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8.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9.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11.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
A.60次B.1800次C.3600次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2.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 D.响度小
13.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1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1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