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新课标《第21新课标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2.过程与方法识读《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形式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士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创建敌后根据地形势图及介绍和平型关大捷的相关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这些材料和教材,结合地图找一找平型关大捷发生地的具体位置,归纳出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时间、指挥者和意义等。
为探寻这些答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平型关大捷教师着重..介绍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讲解敌后战场的开辟的具体情况: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根据地进行武装抗日的形势。
2.教师介绍敌后抗日武装开展的游击战争:教师出示地雷战和地道战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敌后游击战争不同方式的原因和效果。
3.教师介绍敌后根据地的政策措施: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过渡提问:百团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动的呢?出示图片和材料:教师出示百团大战要图,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的照片和百团大战的背景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了解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百团大战1.教师介绍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指挥者、目的:出示图片:教师出示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百团大战期间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方式。
补充:教师出示百团大战形势图,帮助学生在空间地域上对百团大战形成直观认知。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战役和战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势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3)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如游击战、地道战等。
(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假设你是敌后战场的一名战士,请描述你参加的一次战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2.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主要战役战斗掌握较好,但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学设计_6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抗战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去思考“歌曲赞颂的是抗日战争中哪一战场的抗战情景?”(播放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词/曲:赵启海/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生:敌后战场。
师:从歌词理解,什么是敌后战场?生:在敌人后方开辟的战场即为敌后战场。
师:很好,敌后战场是指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的第六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具体讲解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2. 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学会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抗战。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
(3)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
(2)讲解平型关大捷,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4. 例题讲解:(1)什么是敌后战场?(2)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形式是什么?5. 随堂练习:(1)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简要介绍其创建过程。
(3)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领导作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导入:从河南到山西,逃难的老百姓惊奇地发现,当国民党部队都向西、向南撤的时候,有一支军队却背着简陋的武器向东疾行,他们的臂章上写着“八路”。
人们对这支军队没有多大的信心,因为这支队伍中许多人没有枪,有拿刺刀的,有提鬼头刀的,还有等着拾起阵亡战友的枪继续进攻的。
然而就是这支军队在数日之后,名震华夏。
导语:那么这支军队如何在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名震华夏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出示标题)
首先来明确一个概念——敌后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的地区。
(共产党在敌人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齐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识记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结果和意义。
2.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认识敌后战场的作用。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首先跟着老师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结果如何?东三省沦陷;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结果是?平津沦陷;紧接着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为保卫上海,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也是步步败退,日军侵华以来节节胜利,那么是什么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呢?平型关大捷。
是的,几乎与淞沪会战同时,日军为了扩大华北战场,想要进攻山西,占领太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太原会战。
为了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选择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也是太原重要门户的平型关设伏。
自主学习平型关大捷:
简介板垣师团就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师团,1937年已创下击败中国30多个师的关辉战绩,号称“钢军”,但他们遇到的是林彪,林彪号称常胜将军、战神,那么,战神是如何战胜钢军的呢?我们找一位朗诵好的同学读一下。
男同学朗诵: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
当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
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我们再来读一则有关平型关背后的故事。
找一位女同学朗读。
女同学朗诵:【猛子战群敌】
在杨得志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
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教师:经过一天的激战,我方取得的战果。
平型关大捷重要的不是打死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物资,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的意义和影响。
请同学们齐读:(1)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易混点:1.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
过渡:平型关大捷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第一次亮相,600名官兵战死沙场。
虽然衣衫褴褛,武器简陋,但他们敢于刺刀见红,与敌血战。
于是在一年之内,被称为八路的军队发展到15.6万人,新四军发展到了2.5万人。
他们创建了十几块抗日根据地,遍布华北、华南——
快读p101第一段:找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战略总后方在哪?
学生回答:晋察冀(第一个开辟的)、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还有陕甘宁边区)
教师解释:根据地一般建立在几省的交界处以及贫困的山区。
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由于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的战略战术是?此战术包含哪些战法?
开展游击战争;战法有: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夜袭战;
找一位同学上台连线。
出示答案。
简介麻雀战:麻雀在觅食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两只、三五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行动灵活。
最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根据地的呢?(快读p101第三段)
学生回答: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教师解释:在政治上,通过民主的方式,共产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同学们回顾一下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的方式吗?打土豪、分田
地,是消灭地主并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而抗战时期,是让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这样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同时获得农民和地主、富农的支持。
(表现了共产党的审时度势、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出在这一时期叫《南泥湾》,我们来看看歌词。
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
通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使南泥湾从废田变成了良田。
有了人民的支持和物质基础,使根据地不断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以铁路、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对根据地进行
分割包围,形成了囚笼。
并对根据地军民进行蚕食,就是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带不走的就烧,十分残忍。
而在1938年9月到1939年6月,日本在仅在晋察冀这一个抗日根据地残忍杀害民众40000人。
面对日军嚣张的气焰,这种人神共愤的做法,八路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发起了百团大战。
精读p102百团大战一目,
观看视频看目标,视频中,共产党的主要目标是敌人的什么?对(铁路、公路、桥梁、飞机场等),也就是交通线。
百团大战的战果如下
让我们齐声朗读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1)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解释:但也由于这场大战,过早的暴露了共产党的实力,使日军的打击对象由国民党转向共产党,抗战将会更加艰难。
通过今天的学习,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奋勇杀敌,使敌人疲于奔命,保障了后方,
那我们如何评价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材料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整理答案
时间:2分钟
考察:教师选出一组向同学们展示答案(组长分配任务,组员每人回答一个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新华网
材料二: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
材料三:“两个战场是各自独立的。
解放区战场形成后,两个战场在战略上互相配合,在战役上也有配合。
两个战场的敌人是一个,作战目的相同。
两个战场的命运息息相关。
但两个战场又主要是各自与日军作战各有各的作战区域,总的来说是一个战争的两个部分。
”——王桧林《重新认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大规模会战?有什么重大意义?(2)材料二中蒋介石致电嘉勉的是敌后战场的哪一战役?
(3)材料三中两个战场“在战役上也有配合”,请举例说明。
(4)结合材料分析,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你认为抗战精神是什么?
不畏强敌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
教师寄语:
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弘扬革命精神,
为谱写祖国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