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3.冷热源课程设计

3.冷热源课程设计

3.冷热源课程设计成绩:湘潭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号:2021800813 姓名:王智华指导教师:王平完成日期:2021年12月18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亲爱可亲的王平老师 13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二班王智华 2021800813目录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 .. (1)1.1、课程设计题目 ........................................................................... ....................................... 1 1.2、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 . (1)1.2.1建筑面积 ........................................................................... ....................................... 1 1.2.2气象资料 ........................................................................... ....................................... 1 1.2.3当地可用能源情况 ........................................................................... .. (1)第二章冷热负荷计算............................................................................ . (2)2.1冷负荷计算 ........................................................................... . (2)2.1.1冷负荷估算指标 ........................................................................... ........................... 2 2.1.2冷负荷计算 ........................................................................... ................................... 2 2.2热负荷计 (3)2.2.1热负荷估算指标 ........................................................................... ........................... 3 2.2.2热负荷计算 ........................................................................... .. (3)第三章空调系统方案的设计 ........................................................................... .. (4)3.1空调方式的确定 ........................................................................... .. (4)3.1.1方案一:地源热泵系统+冷水机组系统 ................................................................ 4 3.1.2方案二:直燃机系统+冷水机组系统 (8)3.1.3方案三:远大一体化多能机+冷水机组 ................................................................ 8 3.1.4 方案四:水冷式机组制冷+热水锅炉制热+冷却塔 ............................................. 9 3.2技术性分析 ........................................................................... ............................................ 12 第四章经济性的分析比较 ........................................................................... . (15)4.1经济性计算 ........................................................................... .. (16)4.1.1方案一的经济性计算 ........................................................................... ................. 16 4.1.2方案二的经济性计算 ........................................................................... ................. 16 4.1.3方案三的经济性计算 ........................................................................... ................. 16 4.1.4方案四的经济性计................. 16 4.2经济性分析 ........................................................................... ............................................ 17 第五章分水器与集水器的选择 ........................................................................... .. (18)5.1 分水器与集水器的的构造与用途 ........................................................................... ..... 18 5.2 分水器的尺寸 ........................................................................... . (18)5.2.1分水器的管径计算 ........................................................................... ..................... 18 5.2.2分水器的长度计算 ........................................................................... ..................... 19 5.3集水器的尺寸 ........................................................................... ........................................ 20 第六章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 .............................. 21 第七章机房水系统设计计算 ........................................................................... (22)7.1 冷冻水系统选型和计算 ........................................................................... .. (22)7.1.1地源热泵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22)7.1.2 冷水机组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26)7.2 冷却水系统选型和计算 ........................................................................... (26)7.2.1 冷却塔冷却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26)7.2.2地源热泵水源测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 28 7.2补水系统择 ........................................................................... ................................ 31 参考文献 ........................................................................... . (33)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1.1、课程设计题目海口市某十三层医院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如何做冷热源课程设计

如何做冷热源课程设计

如何做冷热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冷热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冷热源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能描述冷热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冷热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物的冷热源需求,选择合适的冷热源系统。

2. 学生能运用设计原则,完成简单的冷热源系统设计,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冷热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冷热源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关注我国冷热源行业的发展,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冷热源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和建筑环境知识,但对冷热源系统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绿色环保意识的工程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冷热源基础知识- 冷热源概念与分类- 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 冷热源设备性能参数2. 冷热源系统设计原理- 冷热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冷热源设备选型与配置- 系统运行调节与优化3. 冷热源系统设计方法- 冷热负荷计算- 冷热源系统形式选择- 系统设计步骤与案例分析4. 冷热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节能型冷热源技术- 冷热源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5. 冷热源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冷热源行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新型冷热源技术简介- 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冷热源基础知识第二周:冷热源系统设计原理第三周:冷热源系统设计方法第四周:冷热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第五周:冷热源行业发展趋势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冷热源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同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冷热源课程设计代写

冷热源课程设计代写

冷热源课程设计代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冷热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冷热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掌握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3)熟悉冷热源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冷热源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2)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安装、调试和维护冷热源设备;(3)能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简单的技术论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冷热源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热源基本概念:介绍冷热源的定义、分类和性能,使学生了解冷热源在工程中的应用。

2.冷热源系统原理:讲解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制热和通风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3.冷热源设备选型与安装:介绍常用冷热源设备的类型、结构及选型方法,讲解设备的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

4.冷热源系统维护与管理:讲解冷热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5.节能与环保:强调节能环保在冷热源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冷热源技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冷热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运行特点。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冷热源技术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摘要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摘要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冷热源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各种冷热源设备的工作过程及其能量转换机制。

2. 使学生了解冷热源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掌握冷热源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政策及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认识冷热源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冷热源系统设计。

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技术手册和标准规范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就冷热源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冷热源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程态度,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冷热源工程基本原理: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冷热源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制冷剂和载热介质的热物理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冷热源工程基础》2. 冷热源设备工作原理及性能:详细讲解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制冷设备》3. 冷热源系统设计原则及评价方法:介绍冷热源系统的设计流程、原则以及评价方法,包括能效比、制冷量等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冷热源系统设计》4. 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分析冷热源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讲解节能技术及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建筑节能与冷热源工程》5.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阐述我国能源政策、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冷热源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解析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解析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目录已省)学院:土建学院班级:建环xxxx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时间: 20xxxxxx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xx市××大楼××冷热源工艺设计3、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热负荷数据:大楼热负荷为1289kw,所有热负荷由锅炉房的提供,参数为95℃/75℃。

2,冷负荷数据:大楼冷负荷为1766kw,所有冷源由制冷机房提供,参数为7℃/12℃2、燃料资料:AIII / 0#轻柴油查资料的该轻柴油的热值为 4.27×104KJ/kg(10200kcal/kg),密度0.867kg/m3,十六烷值50,水分无,灰分0.1%,硫份1.8%,凝点8℃,闪点,56℃,50度运动粘度4-6。

3、水质资料:1)总硬度: 4.8 mmol/L2)永久硬度:1.4 mmol/L3)暂时硬度:3.4 mmol/L4)总碱度: 3.4 mmol/L5)PH值:PH=7.56)溶解氧: 5.8 mg/L7)悬浮物:0 mg/L8)溶解固形物:390 mg/L4、气象资料:本次课程设计选择绵阳为设计城市1)海拔高度:501m2)大气压力:冬季1019.4hPa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0℃4)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0℃第二章热源课程设计计算书1、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型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1锅炉选型分析由于本次设计建筑热负荷为1289kw 。

要求的是95℃/75℃的高温供回水,而总负荷为1289×1.05=1353KW ,本次先采用热负荷及需用燃油量来估算值来选择锅炉的型号。

根据参考各种燃油热水锅炉的型号,选择方案为:选定CWNS0.7-95/75-Y(Q)锅炉两台,额定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5℃,2.2锅炉选型方案分析2、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2.1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D P K G rw bgl)1001(++=β t/h 式中:K ——给水管网泄露系数,取1.03 D —— 锅炉房额定蒸发量,t/h ; G n —— 合格的凝结水回收量(t/h ),此处采用蒸汽换热器,凝结水回水率接近100%;β —— 设备和管道漏损,%,可取0.5%; P pw —— 锅炉排污率,取10%。

冷热源(制冷与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制冷与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制冷与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建筑所在地 (1)二、气象资料 (1)三、土建资料见土建图纸 (1)四、工程概况及暖通空调设计条件 (1)五、冷水机组及泵的选择 (2)六、制热负荷及热源的选择 (7)七、机房布置 (10)八、参考资料 (11)一、建筑所在地:上海。

二、气象资料上海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5.7℃,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根据《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附录1“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室外气象参数”查得:(1) 地理位置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海拔4m。

(2) 外气设计条件夏季:干球温度34.6℃,湿球温度28.2℃;冬季: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74%。

(3) 大气压力冬季:102647Pa;夏季:100573 Pa。

(4) 年平均温度15.7℃;(5) 最大冻土深度8m;(6) 室外平均风速冬季:3.3m/s;夏季:3.4m/s。

三、土建资料见土建图纸四、工程概况及暖通空调设计条件本工程涉及的高层建筑为一栋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宾馆、地下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位于大城市中心重要街道一侧,水、电、燃气供应等市政设施完备。

该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要围护结构做法:(1)外墙:五层及其以下墙体为240砖墙。

六层及其以上按以下两种做法选定:(a)240空心砖;(b)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外窗:3mm普通玻璃、铝塑单层窗,一般按无外遮阳且配备浅色内窗帘考虑。

(3)屋面:70厚钢筋混凝土板,上置75厚加气混凝土,k=1.465W/m2℃。

五、冷水机组及泵的选择1.制冷总负荷:5200kW;所需供冷楼层共28层(地上),其中一层到五层为商场,六层为餐厅,七层到二十八层为写字间。

根据使用的性质不同,对空调区域进行分区,一层到六层划为A区,七层到十八层为B区,十九层到二十八层划为C区。

冷热源系统课程设计

冷热源系统课程设计

冷热源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冷热源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冷热源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2)掌握冷热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3)理解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换过程。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判断冷热源系统的基本故障;(2)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对冷热源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3)具备初步设计简单冷热源系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冷热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担当的责任感;(3)使学生认识到冷热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热源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2.冷热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换过程;4.常见冷热源设备的结构、特点和选用原则;5.冷热源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冷热源系统的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冷热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冷热源系统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直观展示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冷热源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针对某一冷源、热源工程的实际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空调用冷热源系统的常用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使学生学会如何入手处理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并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了解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学会工程设计方法,学会设计规范与标准的正确使用,学会运用工程图纸准确表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课程设计题目:某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工程设计;2.原始条件:建筑条件图;3.设计任务:根据建筑的性质、功能和使用要求,制定适用、合理、可靠、经济的冷热源系统方案。

三、设计内容、步骤与时间安排1.查找收集设计相关资料,包括设计规范,设计手册,相关书籍,标准图集,设计地点相关设计规定和要求等;熟悉建筑图纸,1天;2.根据设计条件,采用负荷指标计算冷热负荷,分析负荷特性,2天;3.根据相关条件初定不同冷热源系统方案,进行方案比较优化,确定最终冷热源系统方案,3天;4.选择冷热水机组型号和台数,确定冷热源辅助系统形式,进行设备选择,2天;5.确定冷热源机房布置方案,2天;6.确定空调水系统形式,进行水力计算,选择管道直径和水泵,2天;7.绘制设计图纸,5天;8.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2天;9.答辩,1-2天。

四、课程设计组织和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3周,要求在此时间段内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学生分组:根据建筑规模大小,一般2~3人为一组,每人设计地点要求不同,同组之间严禁抄袭; 3.学生应每人准备一个设计记录本,及时记录阶段性设计成果,作为过程检查和成绩评定的依据;4.每周星期一、三、五按进度要求进行检查和答疑,完成上一部分内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5.课程设计要求提交成果为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如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二、负荷计算;三、方案设计和比较优化;四、冷热水机组选择;五、设备选择(冷却塔、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补水泵、过滤器、水处理设备、分水器、集水器、定压装置等);六、水力计算(包括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由此确定管径、流速);七、机房布置方案;八、设计总结;九、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建筑类型:医院)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3年12月《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通过《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对《冷热源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了解和掌握在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建筑设备及管道的占用空间与建筑、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对常见建筑设备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和掌握冷热源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法、步骤;并初步掌握冷热源机房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

二、设计题目××市综合医院冷热源工程设计。

三、原始条件(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工程所在地区:①北京市;②上海市;③广州市;④长沙市;⑤九江市。

××市综合医院位于市区繁华地带,地上15层,地下2层,其中地上层裙房部分(共四层)高为4.5米,地上层标准层部分高为3.9米,地下层高4.8米。

建筑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

医院建筑地上一层进门处为内封闭式门诊大厅(两层空高)以及住院大厅,由药房、观察室、发热门诊、急症门厅及诊室等区域组成,各功能区相互独立,并通过建筑手法进行衔接,设计有4层通高的中庭空间花园,以引入自然柔和的天光。

二层主要包括内科、妇产科、功能科、儿科、手术室、诊室等附属功能;三层主要包括预防保健科、皮肤科、五官科、口腔科等附属功能,住院部分;四层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社区医院等附属功能;塔楼三层至十三层为住院病房;十四层位ICU中心;十五层为手术中心;地下一层包括停车库、体检中心、放射科等附属功能;地下二层包括停车库、设备用房、配电房、冷热源机房等附属功能;该建筑要求设计冷暖中央空调。

建设单位希望为该综合医院设计独立的冷热源系统。

其具体要求如下:1.集中冷热源机房设计,要求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空调负荷经冷负荷指标估算。

3.空调冷(热)水系统设计。

4.水冷机组冷却水系统设计。

(二)气象资料根据所给工程地点,确定××市综合医院冷热源工程设计的有关气象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参数:(1)供暖、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供暖天数(t w≤+5℃);(3)供暖期日平均温度,室外温度的延续时间最大冻土层深度等。

(三)水文地质资料:通过调研,对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有所了解,为选择冷、热源形式和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土壤资源、太阳能资源提供帮助条件。

(四)土建原始资料: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图中包括建筑尺寸、围护结构及门窗做法、建筑层高、建筑用途等。

具体参考各层建筑平面、总图以及效果图附件。

(五)动力及能源资料该建筑位于市区,动力及能源设施完备,动力与照明用电充足。

自来水压力为25mH2O,天然气可由城市管网供应。

该建筑最不利环路用户的阻力损失为10mH2O。

(六)室外管网冷热媒参数可根据冷热源情况确定。

对未给出的,应按照设计规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选取,一般空调系统冬季空调水60/50℃、夏季空调水7/12℃;采暖系统的散热器采暖形式为95/70℃,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形式为50/40℃。

四、设计内容(一)建筑设计冷、热负荷的计算:见工程概况与设计要求(二)冷热源方案选择和冷热源设备选型: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得出对比结论,确定冷热源方案,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冷热源形式。

(三)冷热源机房的平面布置。

合理布置,做好建筑设备及管道的占用空间与建筑之间的配合。

(四)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设计应考虑系统的循环方式、定压方式、运行方式等设计内容,并进行水力计算。

(五)系统主要设备及附属部件选择或设计计算。

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地源(水源侧)水泵、补给水泵、冷却塔、膨胀箱、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分水器、集水器设计计算。

(六)冷热源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五、设计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必须包括下列内容:目录、原始资料、设计计算、主要参考资料等。

2.设计计算要求:(1)按要求的计算内容编号逐一计算;(2)计算应列出公式、并说明公式中符号代表的意义及单位;(3)采用的计算方法或图表应说明来源。

(4)必须在设计计算说明书中画出机房布置图后再做水力计算;做水力计算时,要先画出对应的冷冻(热、冷却)水系统图;分水器集水器要画出设计图,给出每一段尺寸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用统一的16K专用纸(无信纸),逐页编号,前有封面目录,后有参考文献。

要求字迹工整,阐述明白,计算正确。

其编写、整理一律用钢笔抄写规整,并与设计同步进行,最后集中少量时间校订汇总成册,并用统一的标准课程设计封面进行装订。

(二)设计图纸的要求用铅笔绘图,不得画徒手草图,要求图纸清洁,布局匀称,线条轻重主次分明,符合《暖通空调制图标准》,应附有主要材料表及设备用量表、图例,图中未表达的设计要求应该附文字说明。

图文全部采用工程字体,尽量选用标准图号,标题栏按照统一规定格式绘制。

六、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一)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建筑图,并借阅有关资料。

(二)体育馆冷热负荷计算、方案选择、设备选型及机房布置。

(三)冷(热)水系统设计1.冷(热)水管道布置;2.管路水力计算及冷(热)水泵选择,输送能效比校核;3.膨胀水箱计算;4.保温材料选择。

(四)冷却水系统设计(若不是选用水冷机组,则此项不需进行)1.冷却水管道布置;2.冷却塔选择;3.管路水力计算及冷却水泵选择。

(五)分水器、集水器设计(六)自动控制方案设计1.冷量控制方案设计;2.自动保护要求。

(七)施工图绘制(可将某些图合并在一张图纸上)1. 冷热源系统图(A2#);必画2. 冷热源机房基础布置图(A2#或A3#);有特殊要求时,必须要画3. 冷热源机房平、剖面图(A2#或A3#);必画4. 大样图(A2#或A3#)。

必画若采用地源(水源)热泵或蓄冷(蓄热)空调等技术,适当增设图纸详细说明设计意图。

七、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一)熟悉设计任务书及有关资料、图纸,调研0.5天(二)负荷计算0.5天(三)冷热源方案选择和设备选型、机房布置2天(四)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及热水系统设计计算1天(五)绘制冷热源系统图(A2#)2天(六)绘制冷热源机房基础布置图,平、剖面图(A2#)3天(七)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提交设计成果1天合计10天八、考核形式1、平常考勤及初步设计审查;成绩占30%;2、施工图设计最终答辩,成绩占10%;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和施工图,成绩占60%。

九、其他(1)分组按每组平均5~6人,每组选出一名设计组长,按同一设计地点设计,按工程所在地区分配。

设计前首先给出分组结果和组长名单。

组长负有组织、协调设计工作的责任。

组员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也是本课程设计重要的培养内容。

(2)设计工具书与参考书必须爱护研究所提供的设计工具书与参考书,不得在借阅的参考书上涂画,各组负责看管好自己的设计资料。

如有损失和毁坏,需要赔偿。

赔偿方法包括:<1> 购买相同的新书;<2> 没有再版的情况下,原本复印。

(3)课程设计教室环境维护要求各组轮流值日,负责公共卫生,清理垃圾,保持清洁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

各人必须保持自己座位、计算机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

要求明确本周值日负责人,设计结束后教室大清理,做好卫生后才能交还教室。

参考资料1、主要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国计划出版社[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国计划出版社[3] 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中国计划出版社[5] 陈沛霖编.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年[6]尉迟斌主编.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7]《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05)(2009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10]《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中国计划出版社[11]《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158-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分册(2007),中国计划出版社.[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中国计划出版社.[14]《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1-2007)[15]《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362-2008)[16]《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17]《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中国计划出版社[18]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CSCU/GBC 2-2011)2、主要参考资料[1] 06K610冰蓄冷系统设计与施工图集(建筑标准图集)—暖通空调专业[2] 07R202空调用电制冷机房设计与施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动力专业[3]07K203建筑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与安装(建筑标准图集)—暖通空调专业[4]K507-1~2 R418-1~2管道与设备绝热(2008年合订本)(建筑标准图集)—暖通空调专业[5]07K201管道阀门选用与安装(建筑标准图集)—暖通空调专业[6]K601~602(2009年合订本)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设计深度图样(建筑标准图集)—暖通空调专业[7]02R110燃气(油)锅炉房工程设计施工图集-动力专业[8]05K210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定压——暖通动力专业[9]《暖通空调规范实施手册》(第二版)李竹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0] 赵军,戴传山编.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11] 刘宝林主编.暖通空调设计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2] 叶方涛,赵炳文主编.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软件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3] 建筑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编写组编.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4] 本书编委会编.暖通空调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年湘大建环教研室2013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