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8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潍坊市2018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潍坊市2018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 2018.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

2.请把选择题用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把各个综合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纸各题对应的框内。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7月28日凌晨,火星冲日(即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与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红月亮”(月食)同时出现,形成了

“火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吸引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

摄影爱好者的目光。据此完成1~2题。

1. 组成“火星伴月”的天体为

A. 行星和卫星

B. 恒星和卫星

C. 行星和行星

D. 恒星和行星

2. 下列天体中,距离火星最近的是

A. 金星

B. 土星

C. 地球

D. 太阳

2017年9月6日晚19时53分(北京时间),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完成3~4题。

3.本次太阳活动爆发于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4.本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有线通信中断

C.野外考察中指南针失灵 D.对流层大气密度变大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冠军争夺战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东三区)于当地时间7月15日18时正式开战。据此完成5~7题。

5.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

A. 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

D. 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

6. 家住潍坊的球迷小明准时收看冠军争夺战的时间应该是

A. 7月15日10:00

B. 7月15日23:00

C. 7月16日2:00

D. 7月15日13:00

7.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潍坊的昼夜状况是

A. 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 昼长夜短,且昼一直变长

C. 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后变长

D. 昼短夜长,且昼一直变短

巴厘岛阿贡火山自2018年6月27日晚开始持续喷发,喷发的火山烟尘高达2500米以上,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据此完成8~10题。

8. 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 ①与②交界处

B. ②层内部

C. ②与③交界处

D. ③与④交界处

10.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气压升高 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卫星入轨后,将运行在高度为70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

分层。据此完成11~12题。

11. 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

A. 气温越来越高

B. 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C.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12. 高分五号穿过对流层时,该大气层

A.气流水平运动明显

B.有极光现象发生

C.大气层比较稳定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下图示意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据此完成13~14题。

13. 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全球一致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使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潍坊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15.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

是普通水泥砖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16.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增加了地表径流 B.增加了雨水下渗

C.增加了大气降水D.减少了地下径流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 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8. 图中风带c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9. 图中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有关的是

A. Ⅱ气压带和a风带

B. Ⅱ气压带和b风带

C. Ⅲ气压带和b风带

D. Ⅲ气压带和c风带

2018年11月上旬,潍坊市经历了一次天气系统过境,下图示意潍坊市11月4日~10

20. 11月10日,潍坊市与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21. 潍坊市在11月10日气温日较差变大的原因是

A. 暖气团影响明显

B. 无大风天气

C. 天气转晴

D. 气压降低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将海水倒入透明玻璃水箱,在太阳照射下,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会升高,从而获取淡水。据此完成22~23题。

22.实验过程中,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升高,是因为该装置

A. 增强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 阻挡了水箱内外的热量交换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23. 该实验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蒸发②径流③降水④水汽输送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8年8月16日,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在浙江玉环与上海之间的沿海地区登陆,这是继台风“摩羯”之后的一周内,又一次台风登陆我国。据此完成24~25题。

24. 台风多发生在

A. 春夏季节

B. 夏秋季节

C. 冬春季节

D. 春秋季节

25. 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 2018.11

第Ⅱ卷(综合题,4个小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同胞,多穿着厚厚的藏袍,中午又常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及藏族服饰。

(1)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规律。(4分)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能较少的原因。(4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藏民的穿着习惯。(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潍坊某学校高一地理社团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一盆黄沙和一盆茂密的草皮分别放在长方形玻璃缸的两端;

②用保鲜膜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③将玻璃缸放置在室外太阳底下;

(1)请在下图中用“→”绘出烟雾的飘动方向。(2分)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放置在室外之前玻璃缸内顶部和低部的等压面,请用实线分别绘制形成上述热力环流后玻璃缸内顶部和低部的等压面。(4分)

(3)分析该实验说明的地理原理。(4分)

28.读2018年某月5日1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图中气压中心甲为(高压或低压),受其影响该地易形成天气。(4分)

(2)与甲地相比,此时北京风力,试说明理由。(4分)

(3)图中锋面以较快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试描述未来几天北京天气的变化特点。

(6分)

29.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河流的最大补给水源是。(4分)

(2)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推测其可能的人为原因。(4分)

(3)图中城市发展较快,近年来内涝严重。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4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2018.11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CBCD 6—10:BABCC 11—15:CDCDA 16—20:BDACA 21—25:CBDBA

二、综合题(4个大题,共50分)

26.(14分)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西北多,东南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4分)

(2)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4分)

(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6分)

27.(10分)

(1)顺时针方向(2分)

(2)(4分)

(3)该实验说明了:黄沙升温快,草皮升温慢;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4分)28.(14分)

(1)低压阴雨(4分)

(2)较小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4分)

(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雨雪转晴(6分)

29.(12分)

(1)海陆间循环雨水(大气降水)(4分)

(2)河流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调蓄作用减弱。(4分)

(3)城市范围内植被减少,含蓄水源能力下降;城市地面硬化后,雨水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4分)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119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在试卷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 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 1、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有关我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B、1949年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属于“传统型” C、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自发实现的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

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 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B.以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D. 只以本地资源的丰歉来确定 6、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城市文化雕塑的数量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8、把首都北京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A. 强化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 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点 C. 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 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9、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性差 C. 地段地价太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胜利一中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5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右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据图回答1 —2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 () A. 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5 —6题。 5.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6.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7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 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 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 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 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 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 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 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 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 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 默化的激励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陆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检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外核 D . 内核 (2)“地下明灯计划” 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 . 土地利用规划 B . 地貌状况检测 C . 矿产资源勘探 D . 土壤肥力调查 2. (2分)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更多灰尘飘至山峰上。据此回答问题。 (1) 材料中未显示的环境问题的是() A . 沙尘暴

B . 水土流失 C . 土地荒漠化 D . 全球气候变暖 (2) 材料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 垂直地域分异 3. (6分)洛阳(35o N,112o 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是() A . 23o26′ B . 66o34′ C . 55o D . 35o 4. (6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末) 下图是2015年某日,北京的李先生从位于央视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一座办公楼中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中间位置的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1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2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系)——地月系(行星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分层及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黑子②色球层(日全食时可见)——耀斑、日珥③日冕层(日全食时可见)——太阳风(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 横波:可在固体传播;速度慢 纵波: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快 莫霍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软流层:①软流层呈熔融状态(类似橡皮泥的物质,但不是液态),横波可以在此传播; ②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③岩浆的发源地。 (2)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3)地方时计算: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为6:00“昏赤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昼弧中点所在经线为12:00夜弧中点所在经线为0:00 极昼切点为0:00,极夜切点为12:00 15°~1小时;1°~4分钟;东加西减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H =90°-纬度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三入一出”:岩浆(岩浆只能转化成岩浆岩)“一入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二入二出”: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图1.地球的公转 图3.四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图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 10 题;共 20 分)
1. (2 分) 若直线 x=1 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 等于 0
B . 等于
C . 等于 D . 不存在 2. (2 分) (2017 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3. (2 分) (2017·铜仁模拟)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16π﹣
第 1 页 共 20 页

B . 16π﹣
C . 8π﹣
D . 8π﹣
4. (2 分) 已知 m,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m , m , 则 ∥ ; ②若

则∥
③若 m// , n // , m//n 则 // ④若 m ,m// , 则
其中真命题是( )
A . ①和②
B . ①和③
C . ③和④
D . ①和④
5. (2 分) (2019 高一下·海珠期末) 若直线 值范围是( )
与圆
有公共点,则实数 的取
A.
B.
C.
D.
6. (2 分) (2019 高一下·上杭月考) 在正四棱锥
中,
,直线 与平面

成的角为 , 为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A.
B.
C.
第 2 页 共 20 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5、6、7、8四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四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Summary of geography midterm examination for senior one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试卷分析 难度: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所以总体而言,本

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学情简略概括 所教3、4、5、6四个普通班,基本由我从开学带上来。其中3班曾经由李光荣老师带过2个星期,一个月后才正式更换。而1、2两个重点班,均经历过三个老师的变换,现由王明友老师任教。 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考试成绩分析(等待更新…….) 四、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56分) 1. (2分) (2013高一上·商南月考) 三圈环流中,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在() A . 赤道附近 B . 南北纬30度附近 C . 极地附近 D . 南北纬60度附近 2. (4分) (2013高一上·铁岭月考)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下题. (1) 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 大气降水 B . 地下水 C . 湖泊水 D . 冰雪融水 (2)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 . 海陆间循环 B . 陆上内循环 C . 海上内循环 D . 三者都不是

3. (4分) (2016高一上·怀柔期末)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 ①——重熔再生 B . ②——外力作用 C . ③——冷却凝固 D . ④——变质作用 (2) 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②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 (2016高三上·兴宁期末)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和图上信息判断() A . ①河自西向东流 B . ②河自东向西流 C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5. (6分) (2013高一上·三原期中) 如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1) 图中所示,近地面的大气其热量主要来自()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鲁科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些化学试剂瓶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列物质的试剂瓶上所贴化学品标志有错误的是 A B C D 物质NaHCO3黑火药浓H2SO4KMnO4危险警告标识 2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氮肥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硝酸厂用氨氧化法制硝酸 C.从海水中提溴D.纯碱厂用NaCl、NH3、CO2等制纯碱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的单质碘 B.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C.严重影响我国的霾尘,其颗粒物是种胶体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5.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 ...的是 ①中试剂①中现象解释 A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 沉淀 SO32-与Ba2+生成白色 BaSO3沉淀 B 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D 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SO2具有还原性 6.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只能得到一种气体的是A.木炭和浓硫酸共热 B.钠与水反应 C.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D.汽油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后排出的气体 7.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Fe3+、Cl-、NO3- B.Na+、HCO3-、SO42- C.Ag+、NH4+、NO3- D.Na+、SO32-、SO42- 8.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NH3+3CuO△ 3Cu+N2+3H2O,对此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NH3被氧化为N2 C.反应体现了金属铜的还原性 D.每生成1mol H2O 就伴随着1mol电子转移9.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D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装置①可用于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 11.下列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用稀H2SO4吸收氨气:NH3+H+===NH4+ B.少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OH-===CO32-+H2O C.铜溶解于氯化铁溶液中:2Fe3++Cu=2Fe2++Cu2+ D.足量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浅绿色:Fe+4H++NO3-===Fe3++NO↑+2H2O 12.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Fe→Fe2O3→Fe(OH)3 ② Na→Na2O2→Na2CO3 ③ S→SO3→H2SO4→MgSO4④ C→C O→CO2→N a2CO3

高中高一下半学期地理

地理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达。 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低增长阶段 人口老龄化: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达7%作为老龄化标准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成: 1含义:人口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形式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 (2) (3)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 2.政治: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3.社会文化:求学、宗教、种族。 3.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4.其他:婚姻、性别、年龄。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矿产,最重要的是淡水和土地)。 科技水平 人类文化水平 3.木桶理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4.控制人口的增长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责任和长期任务(保护环境) 二、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瞒住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和资源正相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技水平正相关 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 消费水平负相关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9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期末考试就快来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复习方法,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不难。本文2019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来看看吧。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下表中所列的是12 月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 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 小时30 分9 小时09 分12 小时13 小时56 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3—6 题。 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4.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向南移动 5. 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 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 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 北极点附近极昼的

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6.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 N, 128° E)和 B(36° S, 128° E)相比: A. 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 日期相同,季节不同 D.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朝鲜于4月5日北京时间10 时20分,发射了“光明星2 号” 试验通信卫星,回答7?8题。 7. 当朝鲜发射卫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华盛顿( 西五区) 居民晚饭后在电视前关注朝鲜卫星发射状况 B.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上海 C. 广州当天白昼长于卫星发射点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达到 最快 8. 卫星发射点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海洋性和大陆性的过渡地带的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2019 年3 月29 日,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 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随后世界上38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 新西兰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科)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 1-2题。 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乙-甲 D .乙-丙-甲-丁 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 A .甲 B .乙 C.丙 D .丁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 A.部分地区下降 B.全国各地升高 C.南北差异扩大 D.东西差异缩小 4.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1955年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2015年有8个城市人口过2 000万。下表示意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7-8题。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总结

恶战模块考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2008.6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3、特点 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 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