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简介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西气东输知识点

高二地理西气东输知识点

高二地理西气东输知识点一. 西气东输的概念和背景西气东输,指的是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东部地区的一项重大能源工程。

该工程主要目的是满足中国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实现区域间的能源平衡。

二. 西气东输的重要性和意义1. 能源多元化: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将中国的能源供应渠道从传统的海上进口扩展到通过管道输送天然气,增强了能源的多元化供应。

2. 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而西部地区却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西气东输,可以有效地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

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西部地区通过出售天然气资源获得经济收益,东部地区则得以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实现了区域间的互利共赢。

三. 西气东输的建设和运营1. 建设规模: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建设以来,已经分为多期建设。

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多条天然气输气管道,总长度超过万公里。

2. 主要线路: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线路包括: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等。

这些管道分别从中国西部的主要天然气产地,如新疆、西藏等地,将天然气送往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

3. 运营管理:西气东输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能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这些公司负责天然气的生产、输送、储存和销售等工作,确保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

四. 西气东输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1. 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减少了中国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提高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2. 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的一种,通过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能够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高污染能源,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加强国家能源调控能力: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提高了中国政府对能源的调控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天然气的供应量和价格等手段,实现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平衡发展。

西气东输简介

西气东输简介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成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自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等地区,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该工程分为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工程,西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已建成投产,惠及3亿人。

西二线工程于2009年开工,今年年底将修到香港,实现全线竣工,将惠及4亿人;西三线工程于今年10月16日开工,计划于2015年前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0年前,中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管线开工建设,2004年新疆的天然气第一次送到了上海。

2009年,西二线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并完全通气。

来自5000公里之外的中亚天然气通过西二线直接通往了珠江三角洲,并将点亮香江。

10月16日,西三线正式开工,2015年全线通气后,中国一年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将达550亿立方米,接近2007年国内产量总和。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建成后,只有云南、福建、澳门和台湾没有用上天然气,仅一、二线工程沿线,就有4亿人用上了从西部和境外送来的天然气,很少有工程能够让如此多的国民受益。

”2004年新疆天然气送抵上海10月16日,中石油集团在京宣布西气东输三线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250亿元,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全线2015年建成投产。

这已是中国第三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第二条利用海外(中亚)资源的天然气长输管线。

10年前,中国第一条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建成投产,这是第一次通过长距离管输工程,将新疆的天然气输送到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最终抵达上海。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西气东输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气东输是指从中国西部沿线的天然气资源地区输送天然气到东部沿海地区的高压管道输送工程。

自2004年开始建设以来,西气东输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

本文将对西气东输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供读者参考。

一、西气东输的背景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一直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于2004年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旨在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以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

二、西气东输的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分为四期,每一期的建设都有不同的重点和目标。

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建设从新疆到上海的天然气管道,总长为4300公里。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从新疆到广东的天然气管道,总长为8800公里。

第三期工程主要是建设从新疆到福建的天然气管道,总长为9000公里。

第四期工程主要是建设从西藏到新疆的天然气管道,总长为2700公里。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需要克服地理环境复杂、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等多种困难,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建设。

三、西气东输的特点西气东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送距离长。

西气东输工程的总长超过24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之一。

2、地形复杂。

西气东输工程穿越了多种地形,包括高山、沙漠、草原等。

这就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输送量大。

西气东输工程每年输送的天然气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是我国天然气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

4、技术要求高。

西气东输工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建设,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但能源供应一直受到限制。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 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 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 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 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 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区。东西 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支线连接网 2009-2015年,国家规划在中原、东南、中南、珠三角、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多个重点目标市场新建支线管道约 8000公里。 东南沿海规划建设西二线、西三线、中缅管道、福建支干 线;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西二线上海支干线、金华-丽水温州-台州支线及如东-南通-江都管道,主供气源为西一线、 西二线、冀宁线和江苏LNG。 环渤海地区规划新建秦沈线、陕京三线、山东管网等干线 管道,基本实现地级市全覆盖,形成调运灵活的区域管网, 主供气源为陕京一、二、三线和唐山LNG。 中南地区规划建设西二线、西三线干线及十堰支干线、湘 潭支干线,进一步完善供气管网,扩大市场覆盖面,主供 气源为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忠武线和淮武线。
三、工程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结构很不合理, 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均高达72%。大量燃 煤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已 迫在眉睫。 • 中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 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 的87%。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 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 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 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 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中国成为继俄罗 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西气东输四线全部标段

西气东输四线全部标段

西气东输四线全部标段
摘要:
1.西气东输四线工程简介
2.全部标段的具体内容
3.西气东输四线工程的意义
正文:
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是我国为了满足中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

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终点位于上海,全长约7000 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达到300 亿立方米。

全部标段是指西气东输四线工程的所有施工环节,包括线路、站场、阀室、穿越等。

具体来说,线路标段负责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和焊接;站场标段负责天然气的接收、调压、计量等设施的建设;阀室标段负责管道阀门和附属设施的建设;穿越标段负责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的施工。

西气东输四线工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能力,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二是推动了新疆等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管道制造、设备制造等;四是提高了我国能源输送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

西气东输工程简介

西气东输工程简介

西气东输工程简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

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

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最终到达上海市。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120亿立方米。

项目投资为1200亿元,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该工程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

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为7.96万亿立方米,可以实现稳定供气30年。

按西气东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计算,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27万吨粉尘,使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耗增幅达50%。

天然气的热效率远远高于煤炭,如果按120亿立方米测算,比利用煤炭可节约能源437万吨标准煤。

每吨标准煤按300元计算,则每年可节约燃料价值13亿多元。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提高天然气管网运营水平、推动物资装备工业自主创新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该工程主供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14个省(区、市),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度8653公里,项目总投资1422亿元。

主干线全长4843公里,采用X80级管线钢,管径1219毫米,设计最高压力12兆帕,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

1.概况1.1项目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将新疆塔里木等西部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等中东部地区的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上游气田开发、中游输气管道建设、下游天然气利用等项目。

其中输气管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10个省区市,管线三过黄河、一穿长江,翻越吕梁山、太行山等山脉,是当时中国第一条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已竣工天然气管道,也是中国第一条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

工程从决策启动到全线投产仅用四年零八个月时间,是中国管道建设历史上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工程。

表1.1 西气东输工程基本信息工期1所在地3图1.1 项目分解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2 干线工程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3河流特大型穿越工程(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4 支干线工程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5 支线工程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6 通信工程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图1.7 气压站工程结构图(来源:《西气东输工程志》整理得)1.3项目规模表1.2项目规模5图1.8 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61.4项目质量要求西气东输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从项目一开始就建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管道的目标,故而对项目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在设计、物资采办、现场施工组织、运营销售等每道环节都采用最高标准。

1.4.1施工期质量要求2002年9月1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颁布实施了《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识别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适用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全过程,包括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设计、管道施工、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所涉及的场所和全部活动。

质量方针7:精心组织,优质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强化管理,持续改进,服务国家社会。

质量目标:设计按期出图率达到98%以上;采办按计划供货率达到95%以上;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其他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试运投产按期进行,运行完好率达到95%以上;控制和减少一般质量事故,防止和杜绝重大及特别重大质量事故;单位工程优良率90%以上,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创国家优质工程。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

西气东输知识点归纳西气东输是我国为了满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用气需要而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一些知识点归纳:1. 西气东输项目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之一,建设目的是将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2. 西气东输的主要管道从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一路穿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最终到达上海市。

3.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由主干管道、分支管道、气源站、调压站、中转站、穿越河流的管道、穿越山区的管道、穿越城市的管道等组成。

4. 西气东输的建设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东部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5. 西气东输的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如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6. 西气东输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到政策、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7. 西气东输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注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

8. 西气东输的建设也涉及到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利益关系。

在实际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实现共赢。

9. 西气东输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0. 西气东输是中国大陆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总之,西气东输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政策、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注重协调各方的利益,实现共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气东输简介
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总投资预计超过1400亿元,其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以及下游天然气利用配套设施建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全长4000公里左右,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高压力、多级加压、采用先进钢材并横跨长江下游宽阔江面的现代化、世界级的天然气干线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将作为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建设项目而载入史册。

西气东输主要解决的问题
在近中期集中力量主要解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天然气供应,“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和引进LNG,目标都是解决东部地区大城市的能源问题。

如北京、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在天然气利用上力求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佳化。

21世纪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经济,科学技术,外交和政治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在该战略下,国内外、上中下游有许多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特别巨大,在未来10~20年内预计投资总额将要达到数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这些资金和技术有相当大的部分要到国际上获得,这为国际投资者创造了十分良好的商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
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水北调主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南水北调,是毛主席的伟大构想,党十六大提出要"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有中、东、西三条线路。

东线主要解决苏、鲁、皖的缺水问题;西线主要解决西北各省的缺水问题,中线主要解决豫、冀、京、津的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设置输水干渠,经湖北、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总干渠长1389公里,计划调水量140亿立方米,总投资1766亿。

中线工程在河南省境经南阳、平顶山、周口、漯河、许昌、郑州、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全长731公里,黄河以南477公里,黄河以北243公里,穿黄工程9.8公里,引水流量350立方米/秒。

中线是"绿色奥运"和豫、冀、京、津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力争在2008年把长江水送到北京,以确保奥运圆满成功。

“西电东送”工程简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

“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根据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

“西电东送”工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西电东送”可以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20年的大力发展,总装机容量已达3亿千瓦,年发电量13556亿kWh,已初步摆脱严重缺电局面,不少地区电力还有富余.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成为可能.但是,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电力供求矛盾缓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一段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工业结构调整造成的,供需平衡是暂时的、脆弱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电需求将会稳步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