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所有《地理分界线》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界线,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份。
长江流域较北部为宜居区,较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常年收到雨水的区域,因此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2.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自然地理上将中国分为了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线的西北边是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东南边是中国南部走向的山脉。
秦岭-淮河线沿着中国的东西方向延伸,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平原,对中国的农业、旅游、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北方的中心线。
黄河发源于青海,向东流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包括了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地区。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气资源地。
5. 珠江-干燥山脉线珠江-干燥山脉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珠江-干燥山脉线从东南方向延伸至西北方向,跨越了中国南部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地区。
珠江-干燥山脉线的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地区。
6. 阴山-秦岭阴山-秦岭是中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位于中国中部。
阴山-秦岭以阴山和秦岭为代表,自西北向东南划分了中国的南北自然地理区。
阴山-秦岭地区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干旱地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7.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
东北平原包括了很多河流和湖泊,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
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

目录
•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人口分布界线 •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01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总结词
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
详细描述
这是中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向东经过祁连山,再 向东南至青藏高原东缘。这条界线是地形和地势的重要分界,西侧是高原、山 地,地势高耸,而东侧则是平原、低地,地势较低。
西部高山地区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文化独特, 交通不便。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西部地区
多为高原、山地和荒漠地带,地势复杂、气候条件差,交通 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04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东部季风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 、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区
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 马拉雅山以北,长城以西的地 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 。
西部高山地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以西、昆仑山 以北的地区,包括帕米尔高原
和新疆高原。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
01
02
03
04
东部季风区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以平原 和丘陵为主,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以沙漠 和草原为主,畜牧业发达。
详细描述
这些山脉是中国地势阶梯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秦岭 则横贯中国中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则分别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中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这些 山脉不仅是中国地势的重要分界线,还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分界线汇总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分界线汇总随着高考的临近,各位高中生也逐渐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
作为高中三年级的必修科目之一,地理备考也成为了学生们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之一。
其中,会考是高中地理备考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对该部分进行有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系列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主要涉及到一些分界线方面的问题。
一、分界线的概念在地理学中,分界线是指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是区分不同地域的重要标志。
它们可能是自然因素,比如河流、山脉等;也可能是人为因素,比如国境线、州界线等。
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分界线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分界线成为了高中地理会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二、分界线的分类地理分界线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自然分界线自然分界线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形成的分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
这些分界线通常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自然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例如,中国与蒙古之间的分界线就是以大兴安岭为自然分界线。
(2)人文分界线人文分界线是由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的分界线,如国境线、宗教信仰的界限等。
这些分界线通常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对人类活动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分界线就是以宗教信仰为分界线。
(3)内分界线内分界线是指划分某一区域内部的分界线,如城市与乡村、不同地形、不同岩层等。
这些分界线通常具有较为特殊的地理特征,影响到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形成的分界线主要以城市和乡村的界限为主。
(4)外分界线外分界线是指划分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通常是由历史、政治等因素形成的,对两个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分界线主要以国境线为主。
三、分界线的作用分界线既可以对地理区域进行划分,也可以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分界线寻找特殊地理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区域划分。
地理分界线总结

地理分界线的总结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会考考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1】地形与地势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而黄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
2. 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的分界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为了统一国家标准时间,我国划分了五个时区,其中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的分界线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3. 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边防工程,横跨多个省份,起到防御和边界界定的作用。
长城也是我国的一道重要地理界线。
4. 中国与邻国的边界线:我国与邻国之间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如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家的边界线都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
5. 淮河和秦岭-淮河线: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和秦岭-淮河线共同划定了我国的地理分界,北方是黄淮平原,南方是江淮平原。
这些地理界线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并掌握这些界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分布。
同时,这些地理界线也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分界线知识分析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分界线知识分析总结归纳
地理分界线是指在地理学研究中,用来划分不同地理区域的线。
分界
线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地理特征进行划定,旨在界定地理区域的范围,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理现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包括国界线、自然分界线
和人文分界线。
下面对这些地理分界线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国界线是两个国家之间划定的界线,主要目的是确定各国的疆土范围
和行使国家主权的范围。
国界线的划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因素,如自
然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之间的国界线。
历史因素包括历史上的战争、条约等事件,如《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规定了英国在香港的范围,成为中英之间的国界线。
自然分界线是由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可以将两个地理区域明显地隔开。
常见的自然分界线有山脉、河流、海峡等。
山脉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
然分界线,如阿尔卑斯山脉将欧洲和亚洲分开,终年积雪的山峰形成了明
显的分界线。
河流也常用来划定地理区域,如尼罗河将非洲东部和北部分开,黄河将中国的南北分隔开来。
人文分界线是由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形成的。
人文分界线主要
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和差异所形成的界限。
例如,
语言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经济发展差异等都可以形成人文分界线。
如印
度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形成了明显的界限,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了
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所有《地理分界线》总结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五、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④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⑤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⑥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⑦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六、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七、自然区内部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八、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九、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十、海洋的分界线我国我国的四大领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渤海与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2.黄海与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3.东海与南海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渤海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黄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东海面积约为77万多平方公里:南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
十一综合地理界线(一)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1、黄土高原的南界2、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5、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6、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7、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8、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二)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4、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5、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6、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三)长城线: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1、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
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多大风,土地易沙化。
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
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2、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
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
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
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
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
冬小麦生育所需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24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
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
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3、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
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
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
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
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
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
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