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实施细则(6份)

合集下载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一、背景和目的技能竞赛是一种评估和表彰参与者在特定领域技能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的活动。

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技能的提升和交流,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潜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制定技能竞赛的实施细则,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和规范性。

二、竞赛组织1. 主办方:确定技能竞赛的主办方,可以是相关行业协会、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等。

主办方负责组织和管理竞赛的各项工作。

2. 协办方: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学者、行业组织等作为协办方,提供技术支持、评审专业性和资源支持等。

三、竞赛内容1. 技能类别:确定竞赛的技能类别,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网络安全、厨艺等。

2. 技能项目:明确竞赛的技能项目,包括具体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评分标准等。

技能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竞赛规模:确定竞赛的参赛人数上限和参赛资格要求,鼓励广泛参与,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四、竞赛流程1. 报名阶段:公布竞赛信息,开展报名工作。

参赛者需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并缴纳报名费用(如有)。

2. 赛前准备:主办方组织培训或技能指导,提供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源,确保参赛者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和操作能力。

3. 初赛阶段:按照设定的技能项目和评分标准,组织初赛,筛选出优秀的参赛者进入决赛。

4. 决赛阶段:组织决赛,竞赛项目可以增加难度或设置创新要素,评审团对参赛者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5. 颁奖典礼:公布获奖名单,举行颁奖典礼,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评审标准1. 技能水平:评估参赛者在技能项目中的操作熟练度、准确性和效率等。

2. 创新能力:评估参赛者在技能项目中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表现等。

3. 团队合作:对参赛者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4. 评审团:评审团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组成,评审过程应公正、公平、透明。

六、奖项设置1. 个人奖项:根据参赛者的表现和评审结果,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等个人奖项。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技能竞赛是一种评估和展示参与者在特定领域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活动。

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参与者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为了确保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参赛资格1. 参赛者必须是本领域相关技能的从业人员或学生,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 参赛者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3. 参赛者必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提交报名表格,并缴纳相应的报名费用。

三、竞赛项目1. 竞赛项目根据不同领域的技能进行划分,每个领域设立若干个项目。

2. 每个项目根据技能要求和难度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由专业评委组成的评委团制定。

3. 竞赛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流程将在竞赛开始前公布,以确保公平和公正。

四、竞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报名表格,并缴纳报名费用。

2. 赛前准备:参赛者根据竞赛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关技能的准备和训练。

3. 竞赛阶段:a. 技能展示: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技能展示,根据评委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b. 评分环节: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者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将作为最终成绩。

4. 颁奖阶段:根据参赛者的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进行颁奖仪式。

五、评委团1. 评委团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2. 评委团负责制定评分标准、评分和评选获奖者。

3. 评委团成员必须保持公正、客观和保密,不得泄露任何参赛者的信息。

六、奖项设置1. 一等奖:根据参赛者的成绩和表现评选出的最高奖项,奖励丰厚。

2. 二等奖:根据参赛者的成绩和表现评选出的次高奖项,奖励适当。

3. 三等奖:根据参赛者的成绩和表现评选出的第三高奖项,奖励一定。

4. 优秀奖:根据参赛者的成绩和表现评选出的优秀奖项,奖励鼓励。

七、参赛者权益1. 参赛者有权公平、公正地参与竞赛,享受公平的评分和评选过程。

2. 参赛者有权获得竞赛的成绩和评委的评价意见。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技能竞赛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质量,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水平提升而举办的一项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技能竞赛的实施细则,包括竞赛的目的、参赛资格、竞赛项目、评分标准、奖励措施等内容。

二、竞赛目的技能竞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参赛资格1. 参赛对象:本次技能竞赛面向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学生和职业技能人员。

2. 报名条件:参赛者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报名截止日期前完成报名手续。

四、竞赛项目1. 竞赛项目的选择:竞赛项目应当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建筑工程、汽车维修等。

2. 竞赛项目的设置:每个竞赛项目应当设立多个参赛组别,根据参赛者的年级、专业等进行划分,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五、竞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初赛阶段:初赛采取线上或线下形式进行,根据竞赛项目的要求,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

3. 复赛阶段:复赛根据初赛成绩进行筛选,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参赛者进入复赛,进行更加复杂和综合的技能测试。

4. 决赛阶段:决赛阶段是整个竞赛的高潮,汇聚各个项目的决赛选手,进行最终的技能对决。

5. 颁奖仪式:在决赛结束后,举行庄重隆重的颁奖仪式,表彰获奖选手,并给予奖品和荣誉证书。

六、评分标准1. 理论知识测试:根据竞赛项目的要求,设置相关的理论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按照答题正确率进行评分。

2. 实践操作评估:根据参赛者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性、效果达成度、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由评委进行打分。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价参赛者的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

七、奖励措施1. 奖项设置:根据竞赛的参赛人数和水平,设立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创新奖等特别奖项。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实施细则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实施细则

凡超过规定的时间,立即终止竞赛。 3. 竞赛开始前,参赛队的仪器必须装箱,脚架收拢。 4. 竞赛过程中,选手不得携带仪器设备(包括脚架和棱镜)跑步。 5. 裁判宣布竞赛开始,同时竞赛计时开始,计时精确到秒。 6. 竞赛过程中,若仪器发生故障,由参赛队员报告现场裁判,仪器工程 师到现场检查确认、并经裁判认可后可以更换仪器重测。若经工程师检查仪 器无故障,检查时间计入竞赛时间。 7. 竞赛可以重测或者返工,但初测、计算或绘图、重测及返工的总时间 不能超过竞赛总时间。重测或者返工时必须四名选手集体到场。
7
9. 各组上交成果:原始测量数据文件(dat 格式)、野外草图和 dwg 格 式的地形图图形文件。 (四)测量程序设计竞赛细则 1. 竞赛形式 参赛组同时全封闭进行测量程序设计竞赛,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现场随机 抽取的题目完成程序设计,并提交软件开发文档(应包括程序功能简介、算 法设计与流程图、主要函数和变量说明等) 、程序源代码、可执行文件与计算 结果,并进行现场演示,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2. 竞赛内容 组委会提前发布程序设计竞赛的选题范围和数据文件格式范围,在竞赛 现场由竞赛监督随机抽取程序设计竞赛题目、输入和输出数据文件格式,参 赛选手采用规定的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1)选题范围 主要在测绘基础知识方面选题,除完成计算外,还需进行图形绘制。 选题范围如下: (1)附合导线近似平差计算 (2)附合水准路线近似平差计算 (3)三角高程近似平差计算(包括高差计算) (4)测角交会定点(包括前方交会和后方交会)计算 (5)规则格网法体积计算 (6)不规则三角网法体积计算 (7)线路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要素计算 (8)坐标转换(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平面坐标) (9)大地坐标正反算 (10)纵、横断面计算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测 绘 技 能 大 赛 实 施 细 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标题:技能竞赛实施细则引言概述:技能竞赛是一种促进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和规范进行,制定了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组织机构、竞赛规则、评审标准、奖励机制和宣传推广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1.1 竞赛主办单位:确定竞赛的主办单位,负责整个竞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1.2 竞赛承办单位:确定竞赛的承办单位,负责具体的赛事安排和执行。

1.3 竞赛组委会:成立竞赛组委会,由相关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组成,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

二、竞赛规则2.1 参赛资格:明确参赛者的资格条件,包括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

2.2 竞赛形式:确定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实操比赛、理论考核或综合评审等。

2.3 比赛时间和地点:规定比赛的时间地点,确保所有参赛者能够按时参加。

三、评审标准3.1 评审委员会:成立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负责评选获奖者。

3.2 评分标准:明确评分标准,包括技能水平、创新能力、执行力等方面。

3.3 公平公正:确保评审过程公平公正,避免人为干扰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四、奖励机制4.1 奖项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同时设立优秀奖和参与奖等。

4.2 奖金和奖品:确定奖金和奖品的发放标准,激励参赛者积极参与竞赛。

4.3 荣誉证书:颁发获奖者荣誉证书,表彰其在竞赛中的优秀表现。

五、宣传推广5.1 媒体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宣传竞赛信息,吸引更多人参与。

5.2 社会影响:提升竞赛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5.3 后续活动: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持续推动技能竞赛的发展。

总结:技能竞赛实施细则对于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各项规定和措施的落实能够确保竞赛的顺利进行和公平公正,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组织能够认真执行技能竞赛实施细则,共同推动技能竞赛事业的发展。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标题:技能竞赛实施细则引言概述:技能竞赛是一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技能竞赛的实施细则,包括竞赛组织、评审标准、奖励机制、宣传推广和后续跟踪等方面。

一、竞赛组织1.1 竞赛主办方应当明确竞赛的主题和目的,确定竞赛的参赛对象和范围。

1.2 竞赛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1.3 竞赛的报名方式和时间应当合理安排,确保参赛选手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二、评审标准2.1 竞赛评审委员会应当由专业人士组成,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2.2 评审标准应当公开透明,评分细则应当清晰明确,避免主观评分和不公平现象。

2.3 参赛作品的评审应当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兼顾技术难度和操作规范。

三、奖励机制3.1 竞赛应当设立丰厚的奖金和奖品,以激发参赛选手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2 奖励机制应当公平公正,避免浮现偏袒和不公平现象。

3.3 竞赛的奖励应当及时发放,并举办颁奖典礼,表彰优秀选手和团队。

四、宣传推广4.1 竞赛宣传应当全面多样,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进行广泛宣传。

4.2 竞赛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

4.3 竞赛宣传应当重点突出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

五、后续跟踪5.1 竞赛结束后,应当及时对竞赛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竞赛组织方应当建立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获奖选手进行跟踪和辅导。

5.3 竞赛的成果应当及时推广和应用,促进技能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技能竞赛实施细则对于竞赛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有效展示具有重要意义,惟独严格执行细则,才干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希翼各个竞赛组织方能认真贯彻实施细则,为技能竞赛的发展贡献力量。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技能竞赛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技能竞赛是一种通过比赛形式来评估和展示参赛者在特定领域的技能水平和能力的活动。

为了促进技能培训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我们组织了一场技能竞赛。

本文将详细介绍技能竞赛的实施细则。

二、竞赛目的1. 提高参赛者的技能水平: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参赛者的学习热情,促进其技能的提升。

2. 推广优秀技能人才:竞赛将展示优秀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才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 促进技能交流与合作:竞赛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技能的共享与传承。

三、竞赛内容1. 竞赛项目选择: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参赛者的兴趣,选择适合的竞赛项目。

例如,电子技术、机械加工、美容美发等。

2. 竞赛任务设置:制定具体的竞赛任务,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技能操作或项目。

任务的难度根据参赛者的水平进行合理调整。

3. 竞赛规则制定:明确竞赛的评分标准、计分方法和扣分规则。

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竞赛流程1. 报名阶段:向广大技能人才宣传竞赛活动,并提供在线报名渠道。

参赛者需填写个人信息和选择竞赛项目。

2. 培训阶段:为参赛者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料,帮助他们准备竞赛。

培训内容包括技能操作指导、理论知识讲解等。

3. 初赛阶段:在指定的场地和时间进行初赛,参赛者根据竞赛任务完成相应的操作。

初赛结果将决定晋级选手。

4. 决赛阶段:根据初赛成绩,选拔出晋级选手参加决赛。

决赛将在更高水平的竞技场地进行,竞争更加激烈。

5. 颁奖典礼:在竞赛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获奖选手,并对他们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奖励。

五、竞赛评分与奖励1. 评分标准:根据竞赛任务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技能操作的准确性、速度、创新性等方面。

2. 奖项设置:设置不同级别的奖项,如冠军、亚军、季军以及优秀奖等。

奖项数量根据参赛人数和竞赛水平进行合理分配。

3. 奖励措施:对获奖选手给予奖金、奖杯、证书等奖励,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宣传推广。

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实施细则第一部分总则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的决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竞赛项目1.四等水准测量2.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3. 1:500数字图测绘二、参赛队伍凡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均可组队报名参赛。

每个参赛队由四名学生组成,其中队长1名。

每支队伍可以参加全部3项比赛,也允许只参加其中1项或者2项。

但指导教师的人数不得多于参赛的项目数。

三、技术标准1.《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2. 《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1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6.本细则。

凡本细则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本细则为准。

四、使用仪器1.全站仪:中海达ATS-320R全站仪。

2.具有符合水准器的DS3光学水准仪及其配套标尺。

3.GNSS接收机:中海达RTK接收机(海星达H32三星豪华版)。

4.绘图用计算机由组委会提供,成图软件使用南方CASS 9.1数字测图软件。

水准仪由各队自带,但型号必须符合要求。

全站仪及GNSS接收机由各参赛队在当地“中海达”分公司借用,比赛时自带。

脚架及标尺、棱镜杆、GNSS接收机杆均可在河南城建学院借用,但须事前联系,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河南城建学院网站。

五、竞赛的总要求1.各队按照自己的竞赛出场顺序,在规定的时间由大赛工作人员指引下,到现场熟悉竞赛场地,同时做好竞赛的各项准备工作。

2.裁判组长宣布竞赛开始之前,参赛队的仪器必须装箱,脚架收拢置地。

3.裁判宣布竞赛开始,同时竞赛计时开始,计时精确到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符合规范规定限差为合格,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b.观测手簿计算11分,计算错误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c.记录规范性满分12分,水平角观测不得改动秒值,度、分不得连
环涂改;距离测量不得改动厘米和毫米;违反一处扣2分,扣完 为止。 2)计算成果(25分) a.导线测量闭合差(10分),方位角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均不超限 得10分,若有一项闭合差超限扣5分。 b.计算(9分),计算错误一处或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c.坐标检查(6分):求得的导线点坐标与已知值比较,坐标差值 不得超过±5cm,每超限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
三、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路线经过3个指定未知点,组委会为每组提供两个互相通 视的平面控制点。上交成果包括导线观测记录手薄和近似平差导线坐标
计算表。 1.测量要求 1) 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各组现场抽 签确定起始点及待定点。 2) 每组只能使用三个脚架,所有点位都必须使用脚架,不得采 用其他对中装置。 3) 记录必须用竞赛委员会现场发的记录手薄。 4) 小组成员轮流完成导线的全部观测。测量员、记录员必须轮 换,每人至少观测一站、记录一站。手薄中不填写参赛队及观测 者、记录者姓名。 5) 各组现场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表格和计算器由组委会 提供,计算格式见附件3。 2.技术要求
面考虑,采用百分制。其中作业速度40分按总则要求。
1) 观测质量(35分)
a.测站限差及计算考核满分15分,以技术要求中所列项目为考核对
象,符合规范规定限差为合格,每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b.计算(10分),计算错误一处或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c.每一测段测站数为偶数满分10分,违反一处扣2.5分,扣完为止。 2)计算成果(25分): a. 水准路线闭合差(10分),若闭合差超限为不合格成果,并扣10 分。 b.平差计算9分,计算错误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水准测量计算格 式见附件5。 c.高程检查(6分):求得的水准点高程与已知值比较,差值不得超 过±2cm,每超限一个点扣2分。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测 绘 实 践 技 能 竞 赛 实 施 细 则
1、 总则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测绘学会教 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的决定,特制定 本细则。
1.参赛队伍 每个参赛队由四名学生组成,由一名指导老师带队。 2.竞赛项目 1)1:500数字图测绘 2)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 3)四等
水准测量 3技术标准 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3)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4)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 技术规程》 5)本细则。 凡本细则与上述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本细则为准。 4.使用仪器
外业抽检10个点的点位和10条边长,超限一处扣1分,扣完为 止。 2)图上表示 (40分) a) 错误及违规(10分):出现重大错误(如坐标系搞反、坐标发 生平移和旋转)直接扣10分,一般性违规(如上交成果格式不 符、指导教师违规进场等)扣1至5分,扣完为止。 b) 完整性(15分):图上内容取舍合理,主要地物(指房屋、道 路与花台)漏测一项扣5分,次要地物(指路灯、窨井、高程点 等)漏测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c) 符号和注记(8分):地图符号和注记信息使用正确、位置合 理,错用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d) 整饰(7分):地形图整饰满足规范要求(需加绘图廓整 饰),缺少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附件1:记录规定:
1) 记录按测量顺序记录,水准测量不得空栏。 2) 手簿不得空页、撕页 3) 不得转抄成果; 4) 不得涂改、就字改字; 5) 不得连环涂改; 6) 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附件2:导线观测手薄
作业日期 08.5.15
测站 N2

读数

盘左读数
盘右读数
水 平 角 观 测
觇盘
左盘


视距差d
丝向 及
上尺 丝号
前距
∑d
标尺读数
K+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考 黑面
红 面
点号
附件5:高程误差配赋表
距离 平均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 点之高程
(m)
(m)
(mm)
差(m)
(m)
备考
板”。 3)测区及控制点抽签确定。上交成果上不得填写参赛队及观测 者、记录者姓名。 4)草图必须绘在竞赛委员会现场发的绘图纸上。 2.技术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数量不做要求,但图上应表示作为测站点的图根控 制点。 2)图上不表示等高线,按规范要求表示高程注记点。
3)注记:按图式要求进行符号、文字和数字注记,注记的汉字字体 采用仿宋体。
4)图廓外整饰:图名、测图比例尺、内图廓线及其四角的坐标注记 (注记的坐标必须为整十米)、外图廓线、坐标系、高程系、图 式和测图时间。(图上不注记测图单位、接图表、图号、密级、 直线比例尺、附注等内容)。 3.成绩评定 评分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测图精度和图上表示等方面考
虑,采用百分制。其中作业速度40分按总则要求。测图精度和图上 表示要求如下: 1)测图精度(20分)
表3: 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视线
等级
长度
(m)
前后视 任一测站 黑红面读 黑红面所 距差 前后视累 数之差 测高差较 (m) 积差 (m) (mm) 差(mm)
附合路线 闭合差 (mm)
四等 ≤100 ≤3.0
≤10.0
≤3.0
≤5.0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观测质量和计算成果等方
各为1.5小时。凡超过最大时长的小组,终止操作。
二、数字地形图测绘
组委会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控制点和一个公用定向点。参赛小组 在3小时(内外业)内完成制定测区的1:500地形图测绘。上交成果为 原始测量数据文件、野外草图和AutoCAD2004版dwg格式的地形图文件 (字库和符号库)。
1. 测量要求 1)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碎部点数据采集和编辑成图。 2)碎部点数据采集模式只限用全站仪“草图法”,不得采用“电子平
垂 直 角 观 测
边名
平距读数仪 器 715813 Nhomakorabea半测回 方向值
观测者 记薄者
一测回 方向值
方向中数
附注
指标差
垂 直 角 仪器高
觇标高 附注
边名
平距读数
附件3: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示例
序 号
点名
观测角
方位 角
边长
导 线 略 图
附件4:四等水准测量手薄示例

下方
测 站
后 尺
丝 上


丝尺
号 后距
四、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路线经过3个指定水准点,组委会提供每组一个(或两个)高 程控制点。上交成果包括四等水准观测记录手薄和高程误差配赋计算 成果。
1.测量要求 1) 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根据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 读数应记录在手薄中。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或“后- 前-前-后”,观测记录格式见附件4。
1) 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气象数据不记录。 2) 仪器的操作应符合要求,使用铅笔记簿,应记录完整,符合附件1的 规定。 3) 记录和计算应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取位至0.001m。观测记录格式 见附件2。导线观测和计算限差见表1。计算格式见附件3。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量(2"级仪器)
2) 竞赛成绩评定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成果质量等方面 考虑,采用百分制。其中作业速度40分,裁判宣布竞赛开 始计时,到上交成果计时结束,时间以秒为单位。得分计 算方法:
式中:为所有参赛队中用时最少的时间,所有参赛队中为用时最多的时 间,第i组绘图用时为。 的最大时长限制:数字测图(内外业)为3小时,导线和水准测量
同一方向值 一测回内 测回数
各测回较差 2C较差
2
9"
13"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距离测量
测回数读数 读数差
1
4 5mm
≤1/14000
注:表中n为测站数。 3.成绩评定
评分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观测质量和计算成果等方面考 虑,采用百分制。其中作业速度40分按总则要求。观测质量及计算 成果要求如下: 1)观测质量(35分): a.测站限差及计算考核满分12分,以技术要求中所列项目为考核对
2) 各组观测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各 组现场抽签点位确定路线。 3) 水准测量各测段测站数必须为偶数。每测段记录开始另起一 页。 4) 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必须轮换,每人观测1测段、记录1 测段。手薄中不填写参赛队及观测者、记录者姓名。 5) 记录必须用竞赛委员会发的记录手薄。计算表格也由组委会 提供,格式见附件4,现场完成计算,计算结果取位至 0.001m。。 2.技术要求 1) 观测按相应的测量标准。 2) 记簿应记录完整,符合规定,记录规定见附件1,记录格式见附件4。 3) 记录和计算按规范执行。计算格式见附件5。观测限差见表3。
1)全站仪:测角精度以上,测距精度5+3ppm以上。 2)具有符合水准器的DS3光学水准仪。 3)绘图用计算机由组委会提供,成图软件自备。 所用的测量仪器各参赛队自带,也可在承办单位借用。 5.成绩评定
1) 成果全部符合限差要求和无违反记录规定者按竞赛评分成 绩确定名次。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中超限或违反记录规定 的成果为二类成果,二类成果的名次在一类成果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