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8年中考语文分类汇编 诗词赏析专题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3-2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3-2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018【中考语文】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

2018【中考语文】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答案】1.天气晚来秋 2.苔痕上阶绿 3.白草红叶黄花 4.敏而好学 5.人约黄昏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古诗、词、曲、文经典句子的能力,难度虽小,但考查极为全面(涉及朝代多,考查的文体多),对考生也颇具人文关怀:让考生在炎热的考场既感受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和凉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闲雅和清幽、“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开朗和平和,又能沉浸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学境界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其实这也是出题人在开篇就对考生开启了美和道德的熏陶。

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小题2注意“苔痕”的写法。

小题(4)注意“敏”的写法,小题(5)注意约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例:《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江夜【清】吴锡麒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14.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1B.2C.3D.415.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自然清丽B. 沉郁顿挫C.豪放飘逸D.平淡质朴16.请结合全诗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分)14.(1分)B15.(3分)A16.(4分)首联融情于景,通过夜航所见,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1分);颔联随着诗人行船时产生的错觉,表达出自由逍遥的愉悦(1分);颈联以“孤鸟”、“老鱼”等意象传递了诗人触景而生的孤寂、惆怅之感(1分);尾联从动态的角度表现出江面上的生气与活力,暗寓作者的喜悦(1分)。

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①坟上土。

【注释】①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

13.本诗与下列高中教材所学诗歌体裁相同的一项是()(1分)A.《登楼》(唐·杜甫)B.《咏史》(晋·左思)C.《从军行》(唐·王昌龄)D.《书愤》(宋·陆游)14.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瑰丽奇崛B.含蓄隽永C.激越高亢D.清新雅致15.本诗结尾两句与前部分内容形成强烈反差,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请做简要分析。

(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13.B14.A15.答案示例:诗歌前部分刻画了青春将暮、繁华飘落的时节,及时行乐的情景:美酒、佳肴、歌舞,极力呈现了人间乐事,结尾两句则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惨淡的形象,由此,以人间乐事衬托死之可悲,同时,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反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诗歌赏析汇总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诗歌赏析汇总

2018 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诗歌赏析汇总2018 年一模诗歌赏析汇总宝山区(二)阅读下边的诗,达成6— 7 题( 4 分)望岳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作者是。

(人名)(2分)7.以下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奇特艳丽。

B.作者运用描绘,写出了泰山的矗立陡峭。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迷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激情壮志。

6.( 2 分)杜甫7.( 2 分) B崇明县(二)古诗理解( 4 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串全文,统摄全词。

( 2 分)7.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固然已年老体衰,但壮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伟场面,表现了猎者威严豪放的气派。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激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盼望获得朝廷的重用,立功战场。

6.狂(2分)7.A (2分)奉贤区(二)阅读下边的词,达成第6—7 题( 4 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今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6.以下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 2 分)A.两首词都回首了词人驰骋战场的军旅生涯。

B.两首词都在对照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博得生前身后名”,全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诗词赏析汇编(15区附含答案解析)(可打印修改)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诗词赏析汇编(15区附含答案解析)(可打印修改)

长宁区答案6、B7、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宫市劳动人民徐汇区(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答案6. (2分)马致远7.(2分) A松江区(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统一中原建功立业7. C崇明县(二)古诗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词中“______”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答案2. 狂3. A青浦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3. 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B.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C. 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答案2. 白居易3. C杨浦区(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专题长宁区(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何所营:做什么用B.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C.驱将:赶着走D.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7、作品描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两个字)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深切同情。

(3分)答案6、B7、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宫市劳动人民徐汇区(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答案6. (2分)马致远7.(2分) A松江区(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答案6.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7. C崇明县(二)古诗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词中“______”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答案2. 狂3. A青浦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3. 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B.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C. 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答案2. 白居易3. C杨浦区(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

(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离家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答案 6、 A 7、D普陀区(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

(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

(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答案6、老树、鸦(寒鸦)7、A浦东新区(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

(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霜”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7、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狂”在这里不是狂妄、疯狂,而是有“激情”“豪情壮志”的意味。

B、作者在云中以孙权、魏尚自比,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C、“酒酣胸胆尚开张”表明词人在尽情畅饮之后胸襟开阔,更显豪情。

D、词中描写了出猎情景,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迈气概。

答案6、白7、B宝山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作者是。

(人名)(2分)7、下列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言壮语。

答案:6、杜甫 7、B奉贤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下列对两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词都回顾了词人驰骋沙场的军绿生涯。

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7、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2分)答案:6、C 7、壮志难酬的悲愤虹口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诉衷情【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下列对文中加黑体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觅:寻找。

B、戍:守边C、暗:黑暗D、秋:秋霜8、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词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分)答案:6、C7、报国无门(壮志难酬)1分、悲愤郁闷(或抑郁、悲愤,或沉痛、悲愤、不甘)1分黄埔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来源于本诗,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的成语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的隐逸胸怀。

B、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C、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道理。

D、表达作者对山中秋色的独特情感。

答案嘉定(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这首词中“沧州”是指之处。

(2分)7、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题目“诉衷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B、词上下片各有壮志凌云、建功立业两个场景的描写。

C、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这首词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语言华丽,独具风格。

静安区(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答案6、破山寺后禅院7、C闵行区(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

(4分)(甲)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甲词的词牌名是《丑奴儿》,题目是,乙词中,“麾”的意思是。

(2分)7、下列对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词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B、乙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悲愤。

C、都是用过对比表达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D、都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深沉真切的哀愁。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