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汪曾祺).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职业(汪曾祺)》部优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内容,概括卖糕饼小孩的 形象特点。
2.从情节设计分析作者的构思特点。
3.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小说的主旨。
4.关爱底层劳动人民,挖掘他们身上的闪 光点,培养对职业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
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 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职业》, 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 《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 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主张发扬我们
人物形象方面,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的 孩子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主题,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劳 动美。
效果方面,使文章详略得当,引发读者的 思考。
2、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 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
(1)从文章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声。 (2)从情节上看:以职业为题,使情节详略得当,详写
❖ 各种职业都有它的辛劳与无奈,但也有它的喜悦与快乐,老 师的教学是如此,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职 业蕴藏的乐趣,像小说中的小男孩一样,在“椒盐饼子西洋 糕”单调、辛苦的职业常态中,善于寻找“捏着鼻子吹洋号” 的愉悦与轻松。在尘世里的颠扑与奔波中,直面困苦、随遇 而安的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这种境界正是作者 热爱生活,内心乐观平和的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
“小大人” 的形象特点
(1)勤劳能干,身世孤苦但自立 自强。
(2)乖巧懂事,对职业认真负责 (3)吆喝技艺熟练、精湛。 (4)率性天真,对美好生活有所希
1.了解小说情节内容,概括卖糕饼小孩的 形象特点。
2.从情节设计分析作者的构思特点。
3.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小说的主旨。
4.关爱底层劳动人民,挖掘他们身上的闪 光点,培养对职业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
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 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职业》, 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 《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 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主张发扬我们
人物形象方面,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的 孩子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主题,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劳 动美。
效果方面,使文章详略得当,引发读者的 思考。
2、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 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
(1)从文章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声。 (2)从情节上看:以职业为题,使情节详略得当,详写
❖ 各种职业都有它的辛劳与无奈,但也有它的喜悦与快乐,老 师的教学是如此,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职 业蕴藏的乐趣,像小说中的小男孩一样,在“椒盐饼子西洋 糕”单调、辛苦的职业常态中,善于寻找“捏着鼻子吹洋号” 的愉悦与轻松。在尘世里的颠扑与奔波中,直面困苦、随遇 而安的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这种境界正是作者 热爱生活,内心乐观平和的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
“小大人” 的形象特点
(1)勤劳能干,身世孤苦但自立 自强。
(2)乖巧懂事,对职业认真负责 (3)吆喝技艺熟练、精湛。 (4)率性天真,对美好生活有所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课件(共14张PPT)

“口之于味, 有同嗜焉”。
职业
职 业
汪 曾
祺
合作探究
你们小组认为汪曾祺 的 《职业》这篇小说最 大的特色是什么?
平静的叙述 充满生活气
关注小人物 悲悯的情怀
品美食
悟风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 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在《五味》中,描写了酸甜苦辣咸臭,最后发出感慨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请同学们展示你们 收集的文学作品中描绘 风俗的片段
作业:写一段热爱家乡的文字
要求:1、融入家乡的风俗特色 2、含蓄地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情感
食
欲
之 与
思 你 共 享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童年的 文章中说,放学回家总要经过 一个大街和一条弯曲的巷子。 这种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让 汪曾祺感动了一生。
汪曾祺采用了隐身文本背后的叙述策略。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从 小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过早地承担了养家 糊口的职业。小学生的书包与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木桶形成了对比。在对孩子形 象的叙述中,看得出叙述者对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同情和欣赏之情。
汪老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 集中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风俗反 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 着所感到的欢悦。”
他在《口味》中写到“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
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广东人还吃一种叫炒肉芽的 食物,肉芽就是腐肉所生之蛆。”
《豆汁儿》“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 过去卖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 同。”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 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 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职业
职 业
汪 曾
祺
合作探究
你们小组认为汪曾祺 的 《职业》这篇小说最 大的特色是什么?
平静的叙述 充满生活气
关注小人物 悲悯的情怀
品美食
悟风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 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 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在《五味》中,描写了酸甜苦辣咸臭,最后发出感慨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请同学们展示你们 收集的文学作品中描绘 风俗的片段
作业:写一段热爱家乡的文字
要求:1、融入家乡的风俗特色 2、含蓄地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情感
食
欲
之 与
思 你 共 享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童年的 文章中说,放学回家总要经过 一个大街和一条弯曲的巷子。 这种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让 汪曾祺感动了一生。
汪曾祺采用了隐身文本背后的叙述策略。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从 小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过早地承担了养家 糊口的职业。小学生的书包与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木桶形成了对比。在对孩子形 象的叙述中,看得出叙述者对卖椒盐饼子西 洋糕的孩子的同情和欣赏之情。
汪老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 集中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风俗反 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 着所感到的欢悦。”
他在《口味》中写到“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
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广东人还吃一种叫炒肉芽的 食物,肉芽就是腐肉所生之蛆。”
《豆汁儿》“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 过去卖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 同。”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 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 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汪曾祺《职业》课件PPT(现代文阅读;22页)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糕饼的孩子的? 二、作者为什么称卖糕饼的孩子是个“小大人”? 三、谈你对卖糕饼孩子的形象的理解。 四、文章以卖糕饼孩子的一声吆喝“捏着鼻子吹洋号”结尾, 有什么好处?
一、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糕饼的孩子的?
课文通过外貌、语言、行为描写及身世介绍刻画人物。先描写 他斜挎木盆穿街过巷叫卖的情形。还写他爱看马,表现了他作为儿 童的好奇与爱玩的天性,写他看马时“没有忘记吆喝”,表现了他 的尽心尽职。最后一段,写他趁着没人看到他的当儿吆喝一声,写 出了他难得的轻松、愉快,表现他也有一颗向往游戏乐趣的童心。
C
H
I
N
E
S
E
THANK YOU
生字词
yāo he
吆喝
chēng
饼铛
shā
刮痧
jiāo
椒盐
huǎcnhgēng zi
幌子
mó
模仿
lào
烙饼
yìn
荫凉
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划分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 职业-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至“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描 写文林街上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为卖饼糕小孩子的出场作铺垫。 第二部分(“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至结尾):写卖饼糕小孩的街头 叫卖生活。先记叙卖饼糕小孩的身世及其日常叫卖生活,再写他在无人 处用其他孩子调侃他的叫卖声的一声吆喝,表现他的童心童趣。
职业
汪曾祺
C
H
I
N
E
S
E
0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完整版课件

主要成就
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作 品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汪曾祺的影响与地位
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在读者中的地位
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研究汪曾祺的学者和专家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汪学”研究领域
02汪曾祺作品赏析写风格语言幽默风趣,情节曲折跌宕,富 有地方色彩,展现出汪曾祺独特的 写作风格。
03
汪曾祺的文学风格
散淡平 实
语言风格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散淡平实,娓 娓道来,不事雕琢。他以平淡的 语言描绘生活,展现出生活的原
貌。
叙事风格
汪曾祺的叙事风格也以散淡平实 为主,他注重情节的自然发展,
不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和高潮。
叙事风格 《大淖记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赢 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了汪曾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异秉》全文展示
01
汪曾祺早期作品
《异秉》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主人公王二在药铺做伙计的
经历,以及他与药铺老板、同行之间的矛盾纠葛。
02 03
讽刺意味
《异秉》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通过对药铺老板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 会上某些人的虚伪、势利和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小人物们的生存困境和 无奈。
语言特点
《异秉》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幽默感,让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独特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家庭背景: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求学经历: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学习中 国语言文学
汪曾祺的作品与成就
文学语言
运用地道、平易、富有表现力 的语言,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 界
电子课件-《语文(第六版下册 )》第一单元 5 职业

劈棺》,文论集《晚翠文谈》,
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
等。短篇小说《大淖纪事》获
1981 年 全 国 优 秀 短 篇 小 说 奖 ,
《受戒》《大淖纪事》《天山
行 色 》 ( 散 文 ) 分 别 获 1980 、
1981、1982年北京文学奖。
后一节
回目录页
写
本文写于1982年6月,是对旧作的修改。作者说:
作
“这是30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原稿已失 去。前年和去年都改写过,这一次是第三次重写
背 了。”
景
课文描写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市文林街上各种各
样的叫卖声,着重描写了一个卖饼糕小孩的街头叫
卖生活,表达了对底层老百姓辛酸生活的同情。
前一节
后一节
回目录页
整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体
题会接近于对“失落童年”的同情;而以“职业”
为题,作品的内涵更深远,表现的是“人生的艰辛
”。
上一页
回目录页
第六版下册
5 职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品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整体把握 课文研读 标题研讨
作
汪 曾 祺 (1920 ~ 1997) , 江
苏 高 邮 人 , 作 家 。 1940 年 开
者 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
介 《 邂 逅 集 》《 羊 舍 的 夜 晚 》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
绍 花集》,剧本《沙家浜》《大
趣。
前一节
后一节
回目录页
课 研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文
在写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之前,作者花了不少笔
研 墨写了好几种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各有什么特点,
汪曾祺PPT课件

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16
.
作品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 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 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 《受戒》。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 “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 完全不同。《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 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 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发酵, 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
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
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
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作者为两个小恋
人选择受戒与庙宇这样
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具
有诙谐的机智,无疑是
对神的嘲弄,对人的自
然情感与生活权利的肯
定。”
(季红真
《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
造的性格》,1983);
24
.
评《受戒》
“《受戒》中小和 尚与村姑的爱情故事, 是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 嘲弄,还是借描写半僧 半俗的生活,表示对那 种略带原始韵味的人情 美的热衷呢?或藉此反 衬城市那种物欲横流的 丑恶世界?” (周荷初《汪曾祺小说 的美学评析》,1988)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015.2职业

2: 赏析买糕饼的孩子的人物形象。(4分) 4: 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 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5分) 是一个失怙,失学的儿童,但是少年老成,懂事尽职, 在沉重乏味的职业中不失童趣童心。 ①从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买糕饼的孩 子是其中详写的一个点。 ②从主题上看,职业是对人的限制,对人的拘束,意味 着人的生活模式的固化,这种固化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 格外令人同情。 ③以“买糕饼的孩子”为题,主题会接近于“失落童 年”;而“职业”为题,小说的内涵更深远,是“人生 的艰辛”。
18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 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 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 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 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 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 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 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 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 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 吆喝了一声: 19“捏着鼻子吹洋号!„„”
1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请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用诙谐的笔调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心猿意马的工 作情态。 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 的深切同情。
14、说说这篇小说的结尾的特点,请作简要赏 析。 ①是游戏,也是对自己的揶揄调侃,表现了买 糕饼的孩子的童心童趣。 ②是幽默,但是有些辛酸,是含泪的笑。 ③意料之外,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12、在写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之前,作者还写 了好几种叫卖,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3分) 1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请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4、说说这篇小说的结尾的特点,请作简要赏 析。 15、作者觉得本文是其代表作,请探究其认可 这篇小说的原因。
解读作家汪曾祺 课件 (共14张PPT)

素材解读:
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有一颗童心。童心即赤子 之心。艺术家都是有童心 的。有童心,才能有世俗 不能框围的清新。“为人 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 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 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 无机心,少俗虑……”这 是他记述朋友的文字,也 可当做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创作
创作对象
汪曾祺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 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 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 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 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写作导航
创作对象
汪曾祺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 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 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 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 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多写底层人物, 有摸鱼的,卖藕的,吹鼓手,养鸭的, 货郎,理发的,尽是些市井人物。小说 里没有大善大恶,甚至缺少真正意义上 的坏人 。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解读作家汪曾祺
人物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小时 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 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身为中文系 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 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 《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 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多写底层人物, 有摸鱼的,卖藕的,吹鼓手,养鸭的, 货郎,理发的,尽是些市井人物。小说 里没有大善大恶,甚至缺少真正意义上 的坏人 。
素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