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防水涂膜的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1)主体材料2)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具体方法适用范围抹压法涂料用刮板刮平后,待其表面收水而尚未结膜时,再用铁抹子压实抹光用于JS复合防水涂膜Ⅱ型施工。

涂刷法用棕刷、长柄刷、圆滚刷醮防水涂料进行涂刷用于涂刷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细部处理涂刮法用胶皮刮板涂布防水涂料,先将防水涂料倒在基层上,用刮板来回涂刮,使其厚薄均匀JS复合防水涂料在大面积上的施工3)工艺流程:清理基层→配料搅拌→底面防水层→细部附加层→满铺玻纤布→配料搅拌→涂刷中间防水层→可铺玻纤布→涂刷表面防水层→饰面施工→工程质量验收4)基层要求及处理可在潮湿或干燥的基面上施工。

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用1:2.5—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其表面要抹平压光,不用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

阴阳角部位应做成半径约10mm的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

所有穿墙管线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施工前,先以铲刀扫帚将基层表面的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除干净。

对阴阳角、管道根部等部位更应认真清理,如发现有油污、铁锈等,要用钢丝刷、砂纸和有机溶剂等将其清除干净.5)工法选择针对不同防水工程,一般用JS-I型或JS-II型防水材料中的一种进行施工.且每种涂料可选P3/P4/Q5三种工法中的一种.对于非长期浸水且基体易变形(例:屋面)的防水工程选用JS-I型.对于长期浸水环境且基体变形小的防水工程选用JS-II型三种工法的涂层结构,适用范围,所需辅料以及涂料用量等祥见下图.a)P3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面层各层用量:0.3㎏/㎡;0.9㎏/㎡;0.9㎏/㎡总用料量:2.1㎏/㎡(不包括水)厚度约1㎜适用范围:等级较低及旧楼维修的防水b)P4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中层→面层各层用量:0.3㎏/㎡;0.9㎏/㎡;0.9㎏/㎡;0.9㎏/㎡总用料量:3㎏/㎡(不包括水)厚度约1.3~1.4㎜适用范围:等级较高及重要建筑物的防水c)Q5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下涂+增强层+上涂)→面层各层用量:0.3㎏/㎡;0.9㎏/㎡;一层无纺布或网格布;0.9㎏/㎡;0.9㎏/㎡总用料量:3㎏/㎡(不包括水)厚度约1.5~1.7㎜适用范围:建筑物异型部位(管根、墙根、雨水口、阴阳角等)的防水和等级较高的防水注:①无纺布按需剪裁,若涂层厚度不够,可加一层或数层;②下涂、增强层、上涂三道工序须连续作业;③增强层可选30~50克的聚酯长纤维无纺布或优质玻纤网格布。

涂膜防水施工要点

涂膜防水施工要点

涂膜防水施工要点
一、基层处理
1. 基层应平整、坚固、无明水、无浮灰、无油污和其他杂物。

如有凹凸不平、裂缝等缺陷,必须进行修补。

2. 基层表面的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以免影响防水层的粘结强度。

二、涂刷底胶
1. 在基层表面涂刷底胶,底胶应均匀涂刷,不得漏刷或厚薄不均。

2. 底胶干燥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漏刷、无气泡、无开裂等现象。

三、涂刷防水层
1. 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防水涂料,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

2. 防水层应分多遍涂刷,每遍涂刷的厚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开裂、起泡等问题。

3. 防水层之间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处应严密、牢固。

四、质量检查
1. 防水层干燥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检查、粘结强度检查等。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处理,确保防水层的施
工质量。

五、保护层施工
1. 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保护层的施工,以保护防水层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2. 保护层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容的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关于涂膜防水施工的要点,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柔性防水施工程序(3篇)

柔性防水施工程序(3篇)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柔性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密封材料等。

2. 工具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如刷子、滚筒、剪刀、尺子、壁纸刀、喷枪等。

3.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4. 施工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满足施工要求。

二、施工步骤1. 基层处理:对施工面进行清理,确保基层平整、牢固、干净、无明水、无渗漏。

对凸凹不平、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进行处理。

2. 阴阳角处理:在阴阳角处涂抹一层防水涂料,形成倒角,增强防水效果。

3. 细部处理:对管道、地漏、排水口等细部进行处理,确保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4. 涂刷底胶:将配制好的底胶混合料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上,涂刷量为0.15~0.2千克/平方米。

待底胶干燥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 涂刷防水涂料:将配制好的防水涂料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上,每平方米用量为0.8千克。

涂刷时,先垂直面,后水平面;先阴阳角及细部,后大面。

每层涂抹方向应相互垂直。

6. 第二遍涂膜:在已固化的涂层上,顺着与第一道涂层垂直的方向,涂刷第二遍防水涂料。

涂刷间隔时间一般不小于24小时,亦不应大于72小时。

7. 加强层施工:在阴阳角、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聚酯布增强层。

8. 保护层施工:在防水层上施做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立面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

9. 质量检查:检查防水层是否与基层粘结牢固,形成连续不断的封闭防水涂膜,不允许有空鼓、开裂、脱皮等现象。

阴阳角、预埋件及管道等细部构造处理要严密,不允许有脱皮、翘边等粘结不良现象。

10. 防水试验:进行闭水试验,确保防水层无渗漏现象。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

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二、质量要求
(一)主控项目
1.防水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排水坡度、预埋管道、设备、固定螺栓的密封符 合设计要求。 3.地漏顶应为地面最低处,易于排水,系统畅通。
(二)应密封严密,无 渗漏现象。 2.密封材料应使用柔性材料,嵌填密实,粘结牢固。 3.防水涂层均匀,不龟裂,不鼓泡,不漏刷、不堆积。 4.防水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涂膜防水优缺点是什么?
防水涂料通过现场刷、刮、抹、喷于 基层,可固化形成具有防水能力的涂膜, 称作涂膜防水。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的不 同,涂膜防水层可广泛应用于屋面工程、 地下防水、建筑室内工程和建筑外墙等的 防水,其优缺点如下:
1.优点
(1)使形状复杂、节点繁多的作业面操 作简单、 易行, 防水效果可靠; (2)涂膜防水施工在涂膜过程中可形成无接缝的连续防 水涂膜层; 没有接缝即形成无缝防水层,不仅在平 面,还能在立面、在阴阳角和其他各种复杂表面的 基层上形成连续不断的涂膜防水层,对基层裂缝、 施工缝、地漏与贯穿管周围等一些容易造成渗漏的 部位,可进行增强涂布、加抹、加铺等任意而又准 确地作业。 (3)使用时无需加热,便于操作; (4)工程一旦渗漏,易于对渗漏点作出 判断及维修。
基层清理→细部附加层施工→第一层涂膜→第二层 涂膜→第三层涂膜→第一次试水→保护层施工→第 二次试水→工程质量验收
四、操作工艺
(一)基层清理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上的灰皮用铲刀 除掉,用笤帚将尘土、砂粒等杂物清扫干净,尤其 是管根,地漏和排水口等部位要仔细清理。如有油 污时,应用钢丝刷和砂纸刷掉。基层表面必须平整, 凹陷处要用水泥腻子补平。 (二)细部附加层施工 细部附加层施工:用油漆刷蘸搅拌好的涂料在 管根、地漏、阴阳角、等容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均匀 涂刷,不得漏涂(地面与墙角交接处,涂膜防水上 卷墙上250mm 高)。

防水胶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防水胶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防水胶防水胶特性:柔性高、防水隔潮、粘结力强抗开裂粘结力强、透气不透水、施工简便、高效施工、抗渗性优异、粘结力强等。

适用范围1.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防水抗渗。

2.特别适用于地下室、浴室地面及墙面、厨房、阳台等吸收性表面的防水。

3.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防水。

4.适用厨房、卫生间、阳台、地下室等建筑部位。

5.适用于地板采暖系统地面防水工程。

分类PS胶水,PC胶水,PA胶水,PP胶水,PE胶水,橡胶胶水,聚氨酯胶水。

使用方法1.混凝土表面直接涂抹一层防水密封胶后(胶层厚度2-3mm)即可粘接各种装饰材料,使防水与粘接一步到位。

7天后可达使用强度。

2.该胶也可用于密封和嵌缝,它对混凝土、石膏板、瓷砖、面砖、大理石、木材等均有较好的粘附性。

可广泛应用于上述建材的密封、嵌缝和防水。

3.厕浴间防水,可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涂刮1-2层防水密封胶(胶层厚度2-3mm)待实干后即可达到防水效果(7天以上)。

4.该胶和壁虎聚合物水泥胶配合使用,可做屋面防水。

注意事项1.粘接材料表面要干净、干燥、平整、牢固。

被粘材料粘接前切勿用水浸泡。

2.瓷砖、马赛克与混凝土粘接24小时后,再用水泥勾缝。

3.该胶不适合粘接表面有油污及脱膜剂的建材。

4.施工温度在0°c以上5.要在0°c以上密闭保存,有效期一年,如超过一年,胶液无异常5.避免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若不慎溅入眼中,请即找医生诊治.勿让小孩接触使用及贮存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晒.防雨淋.纳米硅防水胶一、性能及用途纳米硅防水胶是采用高科技纳米技术研制而成,是一种刚柔相济的环境友好型防水产品。

本品具有优良的渗透结晶防水性能,又具有丙烯酸酯类聚合物防水乳液的高弹性涂膜防水性能。

它可稀释后喷涂于砖瓦、水泥、石材、石膏、石灰、仿瓷涂料、石棉制品、珍珠岩、保温板等干燥的多孔性无机建材表面,形成无色的长久性防水层;也可直接使用本品原液刷涂于建筑表面,形成高弹性的防水涂膜进行防水;还可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成为JS复合防水涂料使用。

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40201-2004)

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40201-2004)

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40201-2004)1 一般规定本工艺标准中的要求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Ⅰ~Ⅳ的屋面涂膜防水层施工。

1.0.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0.3涂膜防水层可在防水等级Ⅲ、Ⅳ级的建筑屋面上单独采用作一道防水设防,或作为防水等级Ⅰ、Ⅱ级建筑屋面多道设防中的一道防水层使用。

1.0.4 屋面涂膜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沥青基防水涂料和煤焦油防水涂料应限止使用,无机盐类防水涂料不适用于屋面防水工程。

1.0.5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作为一道防水设防的设计涂膜总厚度在3mm和3mm以下,习惯称之为“薄质涂料”。

沥青基防水涂料设防需要的设计涂膜总厚度通常在3mm以上,习惯称之“厚质涂料”。

施工涂膜防水层,总厚度应达到表1.0.5--《屋面防水层涂膜厚度选用表》中的规定,通过“薄涂多层”或“多布多涂”来达到设计涂膜总厚度。

施工中如遇低等级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单独采用沥青基防水涂膜时,总厚度不应小于8mm。

而当沥青基防水涂膜与其它防水层复合使用时也不宜小于4mm。

1.0.6 涂膜施工前基层应干燥,如作量化考量,含水率应不大于9% 。

判断可以进行敷、涂防水涂料的基层干燥程度简易检验方法是:将1m2卷材平坦地铺放在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和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进行敷、涂施工。

1.0.7 在涂膜防水屋面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防水材料时,不同的防水材料间必须相容(即亲和性好、不发生侵蚀)并事先经过验证。

涂膜防水屋面如在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部位采用卷材防水,或涂膜与其它屋面卷材防水层相接时,接缝应顺水流方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涂膜柔性防水层施工技巧析

涂膜柔性防水层施工技巧析

涂膜柔性防水层施工技巧析摘要从涂膜防水施工的角度分析涂膜防水屋面的技术要求、材料控制、特点部位的施工等内容,希望对涂膜防水屋面施工有所参考。

关键词涂膜;施工;屋面;基层1涂膜防水屋面技术要求涂膜防水施工必须做好技术处理,如在屋面基层做找平层处理、必须保证防水施工时温度、湿度的控制等,只有控制好了气候条件、湿度条件、基层条件,才能保证涂膜防水施工的质量。

1.1施工条件1)施工温度。

在施工中避免依次涂刷过厚,或在前面的涂料为干即进行后续涂刷,这样会使得干燥时间较长,因此在涂刷时要分层、分遍涂刷,并保证温度在10℃-30℃之间,且避免在炎热的中午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可以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2)施工天气。

各种涂膜防水材料的施工都要控制天气,避免基层表面未干燥或在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下施工,要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操作,或在潮湿的基层使用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等,以保证施工质量。

3)施工条件。

在涂膜防水屋面的施工中,要避免大风情况下的施工,因为大风天气带来的尘土污染了涂膜表面,影响了防水质量。

1.2对基层的要求1)平整度:基层表面不平整是影响涂膜防水施工的关键。

如果基层表面不平整,在涂膜时会导致涂膜厚度不均匀,胎体增强材料铺贴不平整,容易产生折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涂料掺入水泥砂浆中先进行修补平整,等到干燥后即可进行施工;在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要边倒边推铺、边压实平整,找平层的平整度应用2m长直尺进行检查,缝隙不应超过5mm。

2)坡度:在屋面基层一定要做排水处理,主要是设计上做好坡度,防止坡度过小,甚至出现倒坡的问题。

如果坡度没有设置好,会使屋面长期积水,造成防水层出现渗漏等质量问题。

3)含水率:在涂膜防水施工时,要保证基层是干燥的,如果基层含水率较大,会造成防水层的粘结性能减弱,影响防水的效果。

根据施工经验,溶剂型防水涂料对基层含水率比较严格,施工时,必须保证基层的干燥;水乳型涂料相对溶剂型防水涂料对水的敏感性就低,可以利用潮湿界面处理剂或基层处理剂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基层的含水率,这样也可以提高基层的粘结力,避免产生涂膜鼓泡等质量问题。

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要求

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要求

3、柔性防水层施工工艺要求(1)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技术要求1)基层处理要求a. 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木抹子反复收水压实(采用钢抹子压光时,会造成基层表面过于光滑,降低涂膜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使基层表面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

b。

基层表面的气孔、凹凸不平、蜂窝、缝隙、起砂等,应修补处理,基面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当基层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应骑缝各10cm涂刷1mm厚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然后设置聚氨酯步增强层,最后涂刷防水层。

c。

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5×5cm的1:2.5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

2)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a. 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聚酯布增强层。

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铺设聚酯布增强层.加强层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大面的涂膜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

当涂膜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b。

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在浇筑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350#的纸胎油毡隔离层。

立面防水层(如反梁的立面)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进行保护。

3)注意事项a。

雨雪天气以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b。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涂膜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

c。

涂膜收口部位应连续、牢固。

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d. 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e。

顶板宜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进行回填,厚度不小于50cm,回填土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防水涂膜的施工方法
柔性防水涂膜的施工方法提要: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以铲刀削平,结构的露筋、外露铁丝,铁件必须用砂浆覆盖或清除
柔性防水涂膜的施工方法
(一)、防水涂膜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材料的保管与使用
1)按防水工程需要进料,并应妥善贮存保管。

材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70度,应有防火措施。

2)材料贮存期不超过一年。

要根据每日需用量进行使用,最好当天尽快用完。

每次开罐倒料后应及时加盖封严。

3)材料应有专门贮存地点,使之不受露水、雨淋、日晒的侵袭,并应远离火源。

4)夏、冬两季所用的固化剂应分开贮存,且不得相互混用。

5)材料或配料若不能一次用完,应及时盖严密封做短期贮存,并注意尽快用完。

2、施工机具的准备
施工机具应经常维修保养,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保证完好,否则应及时调拨补充备用。

3、基层要求及处理
1)涂膜防水的基层应坚实,具有一定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

2)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以铲刀削平,结构的露筋、外露铁丝,铁件必须用砂浆覆盖或清除,不允许有凹凸不平及起砂现象。

3)平面基层可用1:3水泥砂浆抹成1%-2%的坡度;阴阳角处基层应抹成弧形;管道、地漏等细部基层应抹平压光,注意管道应高出。

4、材料的配制
1)按比例准确称量好甲料和乙料;先将甲料置入搅拌容器内,再随之加乙料,并立即开动电动搅拌器(转速为100~500r/min)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

称量准确,甲乙料混合偏差控制在5%内,不得任意改变配比、加大甲料或乙料用量。

2)若甲乙料混合搅拌后粘度大,不易涂抹施工,则可加入重量为搅拌液的10%的甲苯或二甲稀释拌匀。

禁止使用一般涂料所用的稀释剂或酮类稀释剂。

5、涂膜防水构造及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基层处理→涂刷底层涂料(即聚氨酯底胶)→涂刷第一道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涂刷第二道(或面层)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稀撒石渣→保护层施工。

1)涂刷顺序应先涂垂直面、后水平面;先阴阳角及细部、后大面。

每层涂抹方向应相互垂直。

2)在阴阳角、排水口、管道周围、预埋件及设备根部、施工缝
或开裂处等需要增强防水抗渗性的部位,应做增补涂刷。

3)在前一层涂料固化干燥后,应先检查其上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没有,即可涂刷施工;如有,则应用橡胶板刷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填实补平,然后再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

4)涂刷第一道聚氨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或橡皮板刷均匀涂刮,做到厚薄一致,厚度约为(即/m2)。

基层至少20mm,而排水口或地漏应低于防水基层。

5)基层应干燥,含水率以小于9%为宜,可用高频水分测定计测定,也可用厚为的1m2橡胶板材覆盖基层表面,放置2-3h,若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的橡胶板一侧也无凝结水痕,则基层的含水率即不大于9%。

6)对于不同种基层衔接部位、施工缝处,以及基层因变形可能开裂或已开裂的部位,均应嵌补缝隙,铺贴绝缘涂料及伸缩性很强的止水橡胶胶条进行补强。

6、涂膜施工工艺
1)涂膜底层涂料
a)配制:将聚氨酯甲组份料与底涂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准确称量并混合搅拌均匀即成底层涂料。

b)涂抹:小面积施工可用油漆刷将配好的底层涂料细致均匀地涂刷在处理好的基层上。

大面积施工应先用油漆刷沾底层涂料,将阴阳角、排水口、预埋件等细部均匀细致地涂抹一遍,再用长把刷在大面积基层上均匀地涂抹底层涂料。

要注意涂抹均匀、厚薄一致,且不
得漏涂。

一般涂布用量以每平方米为宜。

涂抹后应间隔24h以上(具体时间应根据施工温度测定),待底层涂料固化干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涂膜防水施工
a)配制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甲组份料:乙组份料=1:(重量比)。

b)阴角做法:步骤同阳角做法。

c)管道根部:将管道用砂纸打毛,并用溶剂洗除油污,管根周围基层应清洁干燥;在管根周围及基层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固化后做增强涂布;增强层固化后再涂布第一道涂膜;涂膜固化后沿管道周围密实铺贴十字交叉的玻璃纤维布做增强涂布;增强层固化后再涂布第二道涂膜。

d)施工缝(或裂缝处理):施工缝处往往变形较大,应着重处理,先以弹性嵌缝材料(勿用硅酮密封胶)填嵌裂隙,再涂刷底层涂料,固化后沿裂隙涂抹绝缘涂料(溶剂溶解的石蜡或石油沥表)后粘贴止水膨胀橡胶条(厚约2mm),增强层固化后再按规定顺序涂刷第一道及第二道涂膜。

一次抹成,至少分两次抹成,否则容易产生鼓泡或气孔。

7、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1)气孔、气泡
材料搅拌方式及时间掌握不好,或是基层未处理好,均可使涂膜产生气孔或扎泡。

气孔或气泡直接破坏涂膜防水层的均匀和质地,形成渗漏水的薄弱部位。

因此施工时应注意:材料搅拌应选用功率大、
转速不太高的电动搅拌器,搅拌容器宜选用圆桶,以利于强力搅拌均匀,且不会因转速太快而将空气卷入拌合材料中,搅拌时间以2~5min 为宜;涂膜防水层一定要清洁干净,不得有浮砂和灰尘,基层上孔隙应以基层涂料填补密实,然后施工第一道涂层。

每道涂层均不得出现气孔或气泡,特别是底部涂层若有气孔或气泡,不仅破坏本层的整体性,而且会在上层施工涂抹时因空气膨胀出现更大的气孔或气泡。

因此对于出现的气泡或气孔,必须予以修补。

对于气孔,应以橡胶板刷用力将混合材料压入气孔中填实,再进行增补涂抹;对于气泡,应将其穿破,除去浮膜,用处理气孔的方法填实,再做增补涂抹。

2)起鼓
基层质量不良,有起皮或开裂,影响粘结;基层不干燥,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使涂膜起鼓;在湿度大、且通风不良的环境施工,涂层表面易有冷凝水,冷凝水受热汽化可使上层涂膜起鼓。

涂膜起鼓后就破坏了连续整体性,容易破损,必须及时修补。

修补方法:先将起鼓部分全部割去,露出基层,排出潮气,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底层涂料,再依防水层施工方法逐层涂干,若加抹增强涂布则更佳。

修补操作要注意,不要损坏
柔性防水涂膜的施工方法提要: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以铲刀削平,结构的露筋、外露铁丝,铁件必须用砂浆覆盖或清除。

3)翘边
涂膜防水层的端部或细部收头处出现同基层剥离翘边部分割去,将基层打毛、处理干净,再根据基材质选择与其粘结力强的底层涂料刮基层,然后按增强和增补做法仔细涂刷,最后按顺序分层做好涂膜防水层。

4)破损
涂膜防水层施工后、固化前,未注意保护,被其他工序施工时碰坏、划伤,或过早上人行走、放置工具,使防水层遭受磨损而变形损坏。

对于轻度损伤,可做增强涂刷、增补涂刷;对于破损严重者,应将破损部分割除(稍大一此),露出基层并清理干净,再按施工要求、顺序,分层补做防水层,并应加上增强、增补涂刷。

(二)、保护层的施工
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防水膜进行保护,在顶板及屋面,分别采用细石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保护。

1.细石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在施工中小心轻入,不允许破坏已硬化的防水膜。

2.底层顶板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小心摊铺、碾压,严禁夹杂大块石头或坚硬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