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绵阳市二诊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语文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语文含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 D(“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叶”。

)2. C(“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 B(“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二)(12分)4.(4分)CE (C.“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错,“假借”在此句是“宽容”的意思;E 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每项2分)5. (4分)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

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

(各2分)6. (4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

(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三)(14分)7. (5分)A 3分,C 2分,B 1分。

(B.“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有夸大之嫌;D“表现出科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8. (3分)①指歌曲里的蒲公英的诉说歌唱;②民工子弟们的歌唱;③民工子弟们的歌声里的倾诉(诉求、呼声)。

(每点1分)9. (6分)同意。

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高一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至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

高一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至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

2014级一学年语文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B(A.pǐ/bì yǐ luò/là;B.tun/dùn jí/jì lǜ/lù;C.qiǎo/qiāo liào yàn/yīng ;D.mí yuàn/chuán mǒ)2.D(A.急不暇择 B.言笑晏晏急流勇退 C.减员增效)3.A(安分:规矩老实,守本分;本分: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服法:<犯人>服从判决;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4.C(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B.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行。

D.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B( A.对象不明,在“有关”前加“其作品”; C.“超乎”与“解释”搭配不当;D.“几乎差了一倍还多”不当,应为“差了一半还多”。

)6.D(必修2 P.79)二、(4分,每小题2分)7.A(肇:开始。

)8.C (助词,的。

A.代词,指前文的山 / 代词,指读者。

B.介词,在 / 介词,对。

D.语气词,表反问 / 兼词,于之。

第Ⅱ卷(共84分)三、(24分)9.(6分)(1)收藏起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而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3分,画线处、大意各1分)(2)君子实践道义也是这样,能包裹天地不算大,卷起来只有寸分不算小。

(3分,画线处、大意各1分)10.(3分)才学过人;拯危济困;安于平淡,不慕名利。

(3分,每点1分)11.(3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概要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概要

绵阳市2014级第二次诊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 B 15. A 16. C 17. C 18. D 19. AD 20. BC 21. B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22.(6分)(1)0.77(2分),0.76(2分);(2)C (2分)。

23.(9分)(1)R 2(2分),R 4(2分)。

(2)①左端(1分);⑤0)1(R k -(2分)。

(3)与电源串联定值电阻R 3(2分)24.(12分)解:(1)物块Ⅰ和Ⅱ粘在一起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电场强度为E ,物块Ⅰ带电荷量为q ,物块Ⅰ与物块Ⅱ碰撞前速度为v 1,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 2,则g m m qE )(21+=μ (2分)11υm qEt = (2分)22111)(υυm m m += (2分)解得 v 2=2 m/s (1分)(2)设圆弧段CD 的半径为R ,物块Ⅰ和Ⅱ经过C 点时圆弧段轨道对物块支持力的大小为N ,则h R =-)cos 1(θ (2分) Rm m g m m N 222121)()(υ+=+- (2分) 解得 N =18 N (1分)25.(20分)解:(1)P 、K 在外力F 作用下一起向左运动,设加速度为a ,经过时间t 长木板P 与竖直挡板MN 发生第一次碰撞,则mg F μ21= (1分) ma F 2= (1分)221at d = (2分) 解得 g a μ41=。

gd t μ22= (2分) (2)设P 与竖直挡板MN 发生第一次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 1,则at =1υ (1分)之后,P 向右以v 1为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 1,经过时间t 1速度减为零,通过的距离为x 1,向右运动到最远;K 向左以v 1为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 2,设在时间t 1内通过的距离为x 2,则1ma mg =μ (1分)2ma F mg =-μ (1分)111t a =υ (1分)11121t x υ= (1分) 21211221t a t x -=υ (1分) 解得 21gd μυ=,g a μ=1,g a μ212=;g d t μ21=,d x 411=,d x 832= 设在时间t 1内,K 在P 上滑动的距离为 x ,P 、K 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则21x x x += (1分)mgx Q μ= (1分)解得 mgd Q μ85= (2分) (3)小物块K 对地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如此交替进行,始终向左运动,对木板P 相对静止、相对向左滑动;木板P 与竖直挡板MN 碰撞后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再与小物块K 相对静止的匀加速运动,与竖直挡板MN 碰撞,与竖直挡板MN 碰撞前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当P 、K 与竖直挡板MN 碰撞前速度均为零,由于mg F μ21=,小物块K 将不再运动,若K 刚好达到长木板P 的左端,此种情况木板P 长度最小。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2014年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编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青春年华,最值得珍惜。

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āo líng之时,再独自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àn fà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行动今日启动。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C.2014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D.为了扩展旅游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初三学子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回归课本,抓好基础。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D.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①知而好问,▲ 。

四川省绵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保密 ★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4年1月16日9:00?~?11:30】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页,第II卷至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诡谲 (jué) 骠勇 (biào) 宁为玉碎 (nìng) 卷帙浩繁 (zhì) B接种 (zhòng) 靛蓝 (diàn) 椎心泣血 (chuí) 麻痹大意 (bì) C拘泥 (nì) 广袤 (mào) 喁喁私语 (yú) 歪打正着 (zhuó) D烘焙(péi)稽首(qǐ) 咎由自取 (jiù) 不容置喙 (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微博控 宏篇巨制 嘉言懿行 B.?凋敝 养植业 不落言筌 锦衣御食 C.?胡绉 嘉峪关 条分缕析 珠联璧合 D.?像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台风“海燕”以破竹之势来袭,菲律宾沿海地区损失惨重,联合国呼吁各国加大救灾援助力度,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B跑步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获得益处,而且会诱发其他疾病。

C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风云多变、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力透纸背。

D四川旅游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大九寨环线区域旅游发展,力争改变假日期间景区游客重足而立、拥堵滞留的状况。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各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绵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最新考试

绵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最新考试

绵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疗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 每小题3分)1. D(A. 改弦.易张xián B. 角.色j ué生肖xiào C. 惊蛰.zhé)2. B(A.“细水长流”一是比方节省使用财物或人力, 使常常不缺; 二是比方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 总不间断。

C .改为“及其”。

D.改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3. D(A.搭配不妥。

改为: 成功抵达7062米深处。

B.成份残缺。

改为: 期望能借此淡化“丰田”日企色彩。

C.语义反复。

删掉“破天荒”。

)4. C(为甲午年)二、(9分, 每小题3分)5. A(文中表示为“不明个中道理人”会认为禅师对徒弟反应, 令人莫名其妙, 难以了解。

不是“大家”)6. C(修持人不只是对穿衣没有滞着, 而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滞着。

)7. D(本句禅语是说禅师们所作所为即使和他人一样, 但她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滞着。

A.一口吸尽西江水, 是无人能做, 所以马祖实际是回复说, 不回复这个问题。

因为第一义不可说。

B.因果关系颠倒。

C.此句应是必需条件。

)三、(6分, 每小题3分)8. A(今, 假如)9.A(介词, 比。

B. 表目/修饰。

C. 结构助词/动词“到”。

D. 承接/转折。

)第Ⅱ卷(共123分)四、(29分)10. (5分) 中心论点: 使祸患不发生, 比挽救祸患轻易。

(使患无生, 易于救患)(3分)“曹君亡国”和“子朱辞官”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2分)11(10分)(1)人都致力于挽救祸患准备工作, 却没有谁知道怎样使祸患不发生。

(4分, 划线处、大意各1分)(2)小人不知道祸患发生路径(出入口), 轻率行动而被罗网绊住(陷入祸患之中)。

即使周密地为灾祸发生做好准备, 又怎能保全自己! (6分, 划线处、大意各1分)12.(8分)(1)以书为友, 勤于读书, 自得其乐, 高雅不俗。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中2013级第三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8分)1.C (A.畏葸.xǐ B.请帖.tiě假模.假式mo D.惬.意qiè)2.A (B.嗔.怪首.饰C.鞭笞.D.嬉闹阴谋诡.计)3.B (A.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B.命根子: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D.甚嚣尘上: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

现常形容谣传或谬论十分嚣张。

)4.C (A.否定不当,去掉“不要”;B.主语残缺,将“哈文”提到句首;D.并列不当,“文学、书法、艺术”有包含关系)四、(23分)10.(6分)(1)为何后来竟依仗满人,狐假虎威,对外称替明朝复仇,暗地里却作了清朝的帮凶?(3分。

画线处各1分) (2)千年以后,史书会有记载,(天下人)将认为你是怎样的人呢?(3分。

画线处各1分)11.(3分)①明朝昔日对吴三桂的恩宠;②永历皇帝自己的艰难处境;③吴三桂将来背负的历史名分;④清朝对吴三桂行为的看法(吴三桂在满清的前途)(3分。

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12.(3分)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

(韩愈《送陈秀才彤序》)(3分。

对两处1分)13.(5分)(1)用“故人何处”设问,表达了词人不知故人在哪里的惆怅,(2分)“一夜溪亭雨”的回答,加重了这种情感。

(1分)(2)暑去秋来,燕子长大,(1分)词人不禁生发时光易逝,光阴难留的悲叹。

(1分)14.(6分)(1)所守或匪亲(2)君子生非异也(3)唯见江心秋月白(4)白帝城高急暮砧(5)赢粮而景从(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分。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五、(14分)15.(2分)C、E(C.“挣了足够多的钱回家”有误;E.小说基本上用记叙、描写的方式完成,情节比较舒缓)(2分。

2014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答案

2014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答案

2014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 B(A. 骠勇piào C. 歪打正着zháo D. 烘焙bèi)2. D(A. 宏—鸿;B.植—殖御—玉;C. 绉—诌)3. C(C. 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A. 不合语境。

破竹之势: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B. 误用虚词。

将“而且”改为”反而”。

D. 望文生义。

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着,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4. B(A. 成分残缺,可在“限行机动车”前加上“采取”。

C. 结构混乱,混杂了“再……也……”和“越……越……”两种格式,见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90相关表述。

D. 搭配不当,将“完成的”中的“的”删去。

)二、(9分,每小题3分)5. D(“或许”错,原文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或然与必然混淆。

)6. D(A. “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错,只有理论而未实际建造,理解偏差,混淆概念; B. “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错,原文中“稳定”指的是虫洞,偷换概念; C. “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弯曲空间”错,张冠李戴)7. C(“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错,理论探究不等于“海市蜃楼般的猜测”)三、(6分,每小题3分)8. A(固:坚决)9. A(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分句,表结果,“那么”。

B. 动词,好像/ 代词,你。

C. 代词,相当于之,“那里” / 语气词,无意义。

D.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连接主谓,取消独立性。

)四、(31分)10.(10分)(1)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2)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

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高中2011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B(A. 骠.勇piào C. 歪打正着.zháo D. 烘焙.bèi)
2. D(A. 宏—鸿;B.植—殖御—玉;C. 绉—诌)
3. C(C. 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A. 不合语境。

破竹之势:
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B. 误用虚词。

将“而且”改为“反而”。

D. 望文生义。

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着,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4. B(A. 成分残缺,可在“限行机动车”前加上“采取”。

C. 结构混乱,混杂了“再……也……”
和“越……越……”两种格式,见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90相关表述。

D. 搭配不当,将“完成的”中的“的”删去。


二、(9分,每小题3分)
5. D(“或许”错,原文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或然与必然混淆。


6. D(A. “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错,只有理论而未实际建造,理解偏差,混淆概念;
B. “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错,原文中“稳定”指的是虫洞,偷换概念;
C. “麦可思首先
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弯曲空间”错,张冠李戴)
7. C(“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错,理论探究不等于“海市蜃楼般的猜测”)
三、(6分,每小题3分)
8. A(固:坚决)
9. A(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分句,表结果,“那么”。

B. 动词,好像/ 代词,你。

C. 代词,
相当于之,“那里” / 语气词,无意义。

D.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连接主谓,取消独立性。


四、(31分)
10.(10分)
(1)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2)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

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

(5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11.(3分)①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②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③盛此公为广陵儿所绐。

(3分,每点1分)
12.(4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2处1分;共4分)
参考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

”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

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13.(8分)
(1)
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4分,画线处各1分)
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

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4分,画线处各1分)14.(6分)
(1)呦呦鹿鸣(2)谁家新燕啄春泥(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4)潮平两岸阔(5)何妨吟啸且徐行(6)亦足以畅叙幽情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8)潦水尽而寒潭清
(每小题1分,与原文不符皆不得分)
五、(22分)
15.(4分)B C (B.对骗子没有“心理”的描写。

C. “息事宁人”错,是惧怕骗子报警。


16.(6分)戒备——算计(权衡、盘算)——得意(高兴、狂喜、快乐)——愤怒——
自认倒霉(吃哑巴亏)——自省(自叹)(每点1分,共6分)17.(6分)结构上:与文中开头、结尾两处对NBA球赛的描写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①突出“我”的喜悦之情,因为“我”发了意外之财时,“我”支持的球队也领先了。

②与小说情节相吻合,火箭队领先却输了比赛,“我”先占了50元便宜却最终
被骗走了250元;或,为情节的发展蓄势,使“我”的被骗、火箭队的失利
更发人深思。

(结构作用2分;内容作用每点2分;共6分)
18.(6分)参考思路
①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事情闹大影响不好”说明“我”是一个好面子的、虚荣的人,“我”
害怕别人知道贪小便宜的弱点的;
②深化了小说主题,使其更具有讽刺性;
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④呼应小说标题“人性的弱点”;
⑤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具有现实性。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六、(10分)
19.(5分)⑤③④⑥①②(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原文: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帝王将相,确实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不过,《三国演义》毕竟不同于正史,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是息息相通的,刘备曾经“贩履织席为业”,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不过是个受人轻视的“弓手”,诸葛亮也曾经被人讥讽为“村夫”,这些描写都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20. (5分)①感谢“指谬”②肯定独立思考精神③表示将认真验证问题
④承诺有错必改。

(每点1分,语言准确得体1分)
(材料背景:人教社地理教材中心编辑高俊昌对同学们勇于独立思考的精神表示钦佩和赞赏,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验证,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复。

同学们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将被纳入今年的教材修改范围。


七、(60分)
21.(60分)按高考作文评卷标准评卷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士君子交友难道不应该谨慎吗?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

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贤,那么就不如不跟这个人相见。

但天下没有孤独一生不与人相交往的人,按这样的情势,那么又不能不出家门而与其他的人相见。

士君子面对这样的境况,真是难啊!
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

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但这个时候,盛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

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

盛此公认为:‚世道将乱,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

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

‛因此盛此公越发散发钱财,交接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

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

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

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

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标准不相合。

失意无聊,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这个地方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

‛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

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

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他不要读书喝酒。

盛此公说:‚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

‛恰恰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
于是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

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公,谁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
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就瞎了。

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

信中说到:‚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

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

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

‛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

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

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

于是派遣下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

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顺。

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

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的衣食。

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