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双关现象汉译

合集下载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精选文档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精选文档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对夏济安翻译的《瓦尔登湖》和网上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此译作中,夏济安翻译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述大自然的原始、纯真,令现代人心驰神往。

译者也通过对汉语中词汇、语序、句子结构等的精妙把握,几乎成功译出了原作的精髓,让译文读者体会到原文读者的精神享受。

一、语序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汉语序比较固定,反映了中国人逻辑思维的过程及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

英语语序灵活,不一定按这一顺序排列:例1:原文:“the lost pig which is said to be in these woods, whose tracks I saw after the rain?”夏译文:“还是那头丢失了的小猪?据说它在这片树林里,雨后我见过它的脚迹?”网上译文:“还是一只据说迷了路的小猪跑到这森林里来了?下雨后,我还看见过它的脚印呢。

”例2:原文:“I pursued with a paddle and he dived,but when he came up I was nearer than before. He dived again”夏译文:“我划桨追去,它潜入水中,等它冒出来的时候,我和它愈加接近了。

”不难发现,例1这句原文中有明显表现时间前后顺序的词,如“is said”、“saw”、“after”。

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来排列,而不是按原文的描述顺序。

“见过它的踪迹”这个事件发生在“下雨”之后,因此如果用汉语表达的话,应先译出“下雨”这个事件。

此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此例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意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意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而形合则是指词语和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严格按语法规则组句。

例1中“is said”的连接用了被动语态的手段实现,译成中文则是简单的“据说”,“after”则是使用连词来表达时间上的逻辑关系。

瓦尔登湖译文比较

瓦尔登湖译文比较

beholder 目睹者,指 Fluviatile---fluvial : expressive : look into的动作执行者, conneted with showing one ‘s 但其本身又包含有 look rivers.fluviatile feelings or thoughts 的意味 。 trees :与水有关的 表现感情或思想的 ;富 looking into which 树?? 有表情的,---- “传 the beholder 整句译为 情” ,考虑到散文用词较 晦涩难懂,参考后文 “谁若深窥其中”,就 简洁贴切的特点 ,拟人 的语境参数,可以得 避免了直译的累赘,又 意味 ,生动具有美感 知这里讲的应该是林 进一步强调了 look into 木栖水而生。 这一动作。

• A lake is the landscape's most beautiful and expressive feature. It is earth's eye; looking into which the beholder measures the depth of his own nature. The fluviatile trees next the shore are the slender eyelashes which fringe it, and the wooded hills and cliffs around are its overhanging brows. 湖,迤逦怡人,乃最为传神之景色。它恍如大地之灵眸,谁若 深窥其中,可探其灵魂之深处。湖边林木,栖水而生,宛若 “眸”之纤长睫毛;群山蓊绿,嶂崖环绕,如“眸”之高突悬眉。
翻译技巧 1.词语拟人化,更 生动有趣 2.用词简洁化,, 呼应散文的行文用 词特点 3.语境关联系数参 考的运用

读书心得——语篇衔接与连贯视角下《瓦尔登湖》汉译本对比研究

读书心得——语篇衔接与连贯视角下《瓦尔登湖》汉译本对比研究

读书心得——语篇衔接与连贯视角下《瓦尔登湖》汉译本对比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功能翻译学派的兴起与发展,翻译研究越来越注重运用语篇分析理论讨论翻译问题,强调从语篇的层次、功能、语域、衔接以及连贯等方面分析翻译行为,这种研究方式上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翻译论中只重文本,而忽视语篇功能的观念与做法。

然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仍难免受原文形式的束缚,存在译文过度强调形式对等,忽略语篇衔接与连贯等问题,从而造成译文翻译腔浓重,行文艰涩生硬等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瓦尔登湖》的两个中文译本,从语篇衔接、连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若干案例,分析语篇衔接与连贯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探讨语篇分析理论对译文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衔接与连贯衔接,又称词语连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从语义层面看,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主要指语篇(话语)中的各个成分在构成语篇时的意义关系,即分析和掌握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含义要依托于对其他成分的分析。

从其作用来看,衔接是维系语篇形成的纽带,它把词汇、句子、段落凝聚起来,使它们在语义上保持一致;而连贯指“语段之间或文章句子之间在意义上的顺理成章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没有语法或词汇的联系,但一定的共同认识可形成连贯性”,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作者/译者与读者)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是界定语篇是否连贯的基础。

就其定位而言,张德禄认为:“连贯是语篇的衔接机制和情境语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应。

”这充分说明连贯在协调语篇结构、衔接语篇意义、发挥语篇的交际功能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衔接实现的是语言表层的结构形式之间的语义关系,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连接关系。

由此可见,衔接和连贯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语篇现象,而是组句成篇中相辅相成、难以隔离的两个方面。

因此,它们在译者确立原作的语篇逻辑意向与信息焦点、译作的语义表达手法与语段意义重心时至关重要。

二、《瓦尔登湖》译文对比分析《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创作的散文集,全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详尽记录了1845年7月至1847年9月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畔期间的心路历程。

瓦尔登湖 翻译

瓦尔登湖 翻译

瓦尔登湖翻译Walden Lake is a famous and picturesque lake locate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It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61 acres and is known for its natural beauty and tranquility. The lake was made famous by the American writer Henry David Thoreau, who lived in a cabin near its shores for two years, two months, and two days.Thoreau's time at Walden Lake inspired his book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in which he reflects on his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during his time living close to nature. The book promotes the idea of living a simplified and deliberate life, in harmony with nature.The lake itself is surrounded by dense woods and is a haven for wildlife. It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fish, turtles, and birds. The water is clear and inviting, making it a popular spot for swimming, boating, and fishing. There are also several hiking trails that lead to different viewpoints around the lake, allowing visitors to fully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rea.In addition to its natural beauty, Walden Lake is also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t was originally a kettle hole formed by glaciers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lake has been designated a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preserving the landscape that Thoreau once called home.Today, Walden Lake remains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ho come to experience its beauty and learn about Thoreau's philosophy of mindful living. The lake offers a peaceful escape from the bustling city life andprovides a sanctuary for those seeking solace in nature.In conclusion, Walden Lake is a hidden gem in the heart of Massachusetts. It is not only a place of natural beauty but also a symbol of Thoreau’s philosophy of living deliberately a nd simplistically. Whether you come to swim, fish, hike, or simply reflect, Walden Lake offers a unique and enriching experience for all who visit.。

瓦尔登湖中文

瓦尔登湖中文

《瓦尔登湖》节选翻译:罗怡菲2018213191 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里,也由于无知和错误,被虚伪的关心和过分粗鄙的生活劳动占据,以至于他们无法采摘生命的美丽果实。

他们的手指因为过度的苦工笨拙,颤抖地厉害,导致无法采摘。

事实上,工人没有空余的时间每一天都做到真正的完善;他无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尚的关系;他的劳动会在市场上贬值。

他只能成为一台机器。

他如此经常使用他的知识,又怎能想到自己的无知呢?而这是他成长的需要。

在我们评判他之前,我们有时应该免费供应他吃饭,穿衣,然后,用我们的甜果汁饮料补偿他。

我们天性中最优良的品质,像水果的开花,只能被最精致的处理保护。

我们对自己和别人都无法那么温和。

我们都明白你们中的一些人贫穷,难于生计,可以说连气都喘不过来。

我毫不怀疑你们中读这本书的一些人无法偿还吃的晚餐,快速磨损甚至已经破了的外套鞋子,可你们还是从债主那里挖走一个小时,用这段借用或者偷来的时间阅读这本书。

这很明显意味着你们许多人过着十分低微卑贱的生活,这个我靠磨练出来的经验一眼就看得清;总是被限制,尝试着干点买卖和还债,而这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泥坑,拉丁文称之为aes alienum,因为古时有些钱币是铜铸造的,你们靠别人的铜币活着到死去,被埋葬着;无力偿还债务的人总是承诺自己明天去还债,可今天就死去了;尝试通过很多方式去讨好人家,求人照顾,只要是不进入州监狱;撒谎,阿谀,投票,缩小你自己成为一个客套的坚果壳或是扩大成一层稀薄但充满水蒸气的空气,你可能说服你的邻居让你制作他的鞋子,帽子,大衣,或马车,或者为他的杂货店进货;你们把钱物这些东西会被塞进胸部,在石膏工艺品后面的长袜里,或者更安全,放在砖块里;无论在哪里,也不管多或少,你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积蓄点钱物来应付生病的日子,却不知反而把自己累病了。

我有时候想知道我们可以这么无价值,我几乎要说关于合计总额但是某些外国的奴役形式,叫做黑人奴隶制,那里有很多厉害狡猾的奴役北方和南方的大师。

《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摘要:《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梭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汇聚了梭罗一生的生态智慧和人生哲学。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两位译者处理译文是的不同选择做了对比分析。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读对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瓦尔登湖》;汉译;对比研究一.《瓦尔登湖》概述《瓦尔登湖》描述了著名的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梭罗通过该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语言生动,意义深远。

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1]通过大自然那般田园式的生活,《瓦尔登湖》充分展现了自然和社会环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瓦尔登湖》的译文比较本文主要从徐迟与王家湘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与用此风格上的差异进行对比,也对梭罗的《瓦尔登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赏析。

(一)从翻译策略上看在对于不同的文本进行翻译时,人们往往会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而不同的人在翻译同一篇文章时也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以下是节选自徐迟与王家湘的译文在翻译策略上进行的对比分析。

例1:Sometimes,having had a surfeit of human society and gossip,and worn out all my village friends,I rambled still farther westward than I habitually dwell,into yet more unfrequented parts of the toen,“to fresh woods and pastures new,”......The fruits do not yield their true flavor to the purchaser of them,nor to hi who raises them for the market.[2]徐译:有时,对人类社会及其言谈扯淡,对所有村中的友人们又都厌倦了,我更向西而漫游,越过了惯常起居的那些地方,跑到这乡镇的更无人迹的区域,来到“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上......水果可是不肯把它的色、香、味给购买它的人去享受的,也不肯给予为了出卖它而栽培它的上人去享受的。

解析《瓦尔登湖》徐迟译本中几处双关语汉译

解析《瓦尔登湖》徐迟译本中几处双关语汉译

解析《瓦尔登湖》徐迟译本中几处双关语汉译摘要: 双关语的翻译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很难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全一致,但事实证明双关语是完全可译的。

本文选取了《瓦尔登湖》徐迟译本中的几处双关语的汉译,对其进行分析,并探求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双关语汉译一、引言一直以来,双关语的翻译对于译者都是一个挑战。

由于它本身具有不同的意思,而在不同语言中又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双关语,所以译者往往只能部分翻译出它所承载的意义。

Newmark曾经指出“双关语翻译的重要性有限而回味无穷”(Newmark,1988:217),这说明双关语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瓦尔登湖》文采恬美,引人入胜,是梭罗哲学思想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美国文学中一部独一无二的散文名著,徐迟说它是“句句惊人,字字闪光,亲人肺腑,动人衷肠”。

1949年,徐迟先生的译本《华尔腾》第一次将瓦尔登湖的美介绍到了中国。

而在1982年,年逾古稀的徐迟对其译作再做校译,并将书名正式定为《瓦尔登湖》。

由于原著中包含了很多的双关语,使其翻译工作有着相当的难度,本文将对徐迟译本(2006)中几个双关语译例进行分析讨论,探求更好、更贴切的译文。

二、实例分析双关语的翻译至今为止仍然是翻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最佳的翻译是用目的语中的双关语来翻译源语言的双关语,即在译文中追求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完全对等,既保留原文的结构,又译出原文双关的字面意义。

要实现这种最佳翻译难度很大,但却是完全可能的。

如下例:例1:If the name was not derived from that of some English locality――Saffron Walden,for instance――one m ight suppose that it was called originally Walled-in Pond.(P140) 例1中划线部分实是一个语音双关,该句出自“湖”一章。

walden《瓦尔登湖》 解说

walden《瓦尔登湖》 解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Thoreau here forces us to contemplate the transcendent meaning of human life even while we think he is simply referring to a cabin in the woods.
-----Walden
• “to live deliberately” ---> he wishes to choose his path of life independently and thoughtfully, subject to his own deliberation. •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 can refer both to material necessities like food and shelter and also to the core of human existence. • “I had not lived” ----> life means not just biological functioning but also inner fulfillment.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to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 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 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 没有生活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瓦尔登湖》双关现象汉译摘要:《瓦尔登湖》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先驱梭罗的代表作。

书中对于双关语句的大量运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表面为隐居实则厚积薄发的隐忍胸怀,更是通过双关中的幽默、讽刺、暗喻等修辞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尖刻的批判。

本文从逻辑关系、修辞效果和升华主题三个方面的双关含义,对书中双关现象的汉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双关汉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引言梭罗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散文集《瓦尔登湖》更是运用了大量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超验主义的思想,即:不畏权威,研究自然,挖掘自然,超越自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瓦尔登湖》中各种双关现象的汉译进行分析。

一逻辑关系的双关汉译双关在《瓦尔登湖》中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其逻辑关系汉译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语音双关的汉译在双关的表现形式中经常会利用谐音或者同音来表示双关含义。

如中国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利用“晴”和“情”字的同音来表示双关。

这种双关形式在文学上被称之为“语音双关”。

在《瓦尔登湖》第十章,作者对于瓦尔登湖名字的研究与推测便用了语音双关的手法,指出“walden”实际上是“walled-in”的谐音。

这样一段看似不经意的分析和阐述实际上却是作者整本书中所表达的不迷信权威,从自然中寻找真理精神的典型例证。

作者对于瓦尔登湖名字的研究也不仅仅在这一篇,在书中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描述,如书中所描写的他对于瓦尔登湖周围植物的观察与研究都是为考究湖名由来而进行的研究。

因此,对于瓦尔登湖这个语音双关名字的汉译也便成了本身汉译的一个重点。

由于这个名字是语音双关,所以翻译时应该兼顾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

“walled-in”的汉语意思是由于围起来而形成的湖泊集合英语的发音,在此处翻译为“围而得湖”更好。

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这本书的汉译工作而言,语音双关的汉译最为复杂,需要译者仔细推敲,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做到恰如其分的翻译。

2 语义双关的汉译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经过特殊的语境设计而形成的双关。

由于语义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广泛,所以在双关的运用中最为常见,如《诗经》中的《硕鼠》一篇便是比喻义的语义双关表达。

而在《瓦尔登湖》中,语义双关同样是被普遍运用的双关现象,如在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t was easy to see that they could not long be companions or co-operate,since one would not operate at all.”句子中的co-operate便是语义双关的一种,即拆字双关。

co-operate直译为“合作”,但由于在本句中起着双关的作用,对于句子的逻辑关系起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因此在这里应该做分开翻译的处理。

整个句子用汉语翻译为:“显而易见,他们不可能做伴或者合作很长时间,因为在他们的合作中有一个人根本不做任何工作。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正确、完整地翻译出语义双关中的内容,有时必须对于双关的内容分开汉译。

而作者梭罗也在小说中借用大量的拆字双关来表达他所崇尚的自然哲学——即取材于自然的词汇能够脱离传统的束缚,表达更加深刻的精神,和更加丰富的内容。

3 语法双关的汉译语法双关是指利用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表达双关含义,通常由于一个词或者具有两种语法关系而形成。

由于英文词语在语法结构上和汉语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语法双关的汉译也最为繁琐复杂,如文中“it makes but little difference whether you are committed to a farm or the country jail”一句中的committed,由于具有动词和形容词双重词性而使得句子形成了语法双关的特殊表达。

当committed用作动词时表达的是羁押、监管的意思,常用作贬义,而用作形容词时表达的则是忠诚、坚定的含义,常用作褒义。

作者的这段文字是用于表达人不应该被物质或者财富所束缚,而应该从对物质的追求中解脱出来,自由地生活。

句子中对于在农场中工作和被羁押做了很好地比喻,讽刺意图非常明显。

因此,这个句子应该汉译为:“在农场中一复一日的工作简直和被关押在监狱里没有任何区别”。

二修辞效果的双关汉译双关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瓦尔登湖》中双关现象所产生的修辞效果的汉译进行分析。

1 幽默效果的汉译幽默、诙谐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重要的语言风格,而双关作为书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所需要的幽默效果。

如在文中的“if you are chosen town clerk,forsooth,you can not go to tierra del fuego this summer:but you may go to the land of infernal fire nevertheless.”一句中,tierra del fuego表示西班牙的暑期度假胜地火地岛,the land of infernal fire则是对于上个词汇的模仿表达,即作为镇里文秘所要承受的地狱般的折磨。

因此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如果你有幸被选为镇里的文秘,那你就无法在今年夏天去火地岛度假,不过倒有机会感受另一番地狱之火的考验。

”这个句子的双关在于句子中的两个地方都与地狱之火有关,而区别则在于一个是避暑胜地,是让人放松和度假的地方;另一个则是让人在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感受到地狱般的煎熬。

因此在翻译这个句子时,本文同样对原句稍作调整,既翻译出了二者的双关联系也保留了原句的幽默效果。

2 讽刺效果的汉译讽刺效果是双关语句中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效果。

通过双关的讽刺往往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瓦尔登湖》是梭罗以双重身份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犀利批判的武器。

所谓双重身份是指梭罗在书中既是一名表面上淡泊名利的隐士,又是实际上批判社会的斗士。

而书中的双关修辞也如作者一样显露出双关特有的讽刺效果,如书中的“i would fain say something,not so much concerning the chinese and sandwich islanders as you read these pages,who are said to live in new england”一句,便是双关修辞形成讽刺效果的典型例句。

句子中的fain(乐意、热衷)与feign(假装、编造)是上文所述的同音双关词;live则既有生活的含义也有勉强活着的意思。

整个句子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于描写田园生活的热衷,实际上则含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为了将文中的双关与讽刺都完整地翻译出来,本句可以翻译为:“我所‘乐意’描述的东西未必和中国人或者桑威奇群岛的居民有关,说起来,本书的读者是诸位生逢此世,身居此镇的新英格兰居民。

”在这个句子中,原句的“乐意”与“假装”是同音异义词,为了突出原句语音双关所表达出来的讽刺意味,汉译时,在“乐意”一词上添加了引号,又引入了文言文的写法,译句的讽刺效果便表达了出来。

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为了表达英语双关中的讽刺效果需要运用更多形式的汉语表达,从而使得汉译的句子既反映出原句的修辞效果,又更加生动、丰富。

3 暗喻效果的汉译暗喻效果是《瓦尔登湖》双关语句所表达出的第三种修辞效果,也是最难汉译的修辞效果。

因为暗喻效果不像前两种修辞效果那样有着明确的结构和情感表述,往往是在大段的描述中暗含着对某种情感的比喻,这无疑为汉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i hadwithdrawn so far within the great ocean of solitude,into which the rivers of society empty,that for the most part,so far as my needs were concerned,only the finest sediment was deposited around me.”文中的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作者隐居之初的情形,即不断有人来探访。

由于作者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要做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者,而是隐而待发,在暂时的退隐和沉淀之后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我潜伏在孤独的大海中,虽然不断有着不同的河流汇入身边,但经过沉淀之后剩下的便是寥寥无几的精华。

”对于具有暗喻效果的双关语句,汉译时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把握到作者的写作思想,理解暗喻段落对于整个主题表达的作用以及暗喻段落本身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用同样最贴近的暗喻修辞和词语表达出来。

三升华主题的双关汉译《瓦尔登湖》是一篇对于双关应用非常广泛的文学作品。

书中对于双关的运用小到具有语音双关的词汇、语义双关的单词,大到通篇的语境等涉及广泛,是一部对于双关运用最好的实例化样本。

前文已经论述了对于基本词汇或者基本语句的双关汉译,下面本文对语境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双关内容的汉译进行分析。

1 语境双关的汉译任何双关语句都离不开语境,正是因为有了特定的语境,才能使得一些双关词汇或者句子发挥出相应的双关效果。

脱离语境的词汇或者句子是谈不上双关效果的。

而语境本身所表达出来的双关意象往往对于主题的升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瓦尔登湖》一书从写作目的和主题上来看,都具有双重含义,所以文中的多段语境都表露出双关的情感,如:“i trust that none will stretch the seams in putting on the coat,for it may do good service to him whom it fits.”这段话是书中开篇第二段的结束句,以语境的双关对第二段的主题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升华。

而为了更好地表达出对于主题的升华,汉译的时候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和翻译。

本句可以译为:“相信没有人会削足适履,因为只有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衣服或者书)。

”原句中的衣服和it其实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书,作者想要表达的仍然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朴素的自然思想。

因此文本的翻译以括号的形式对it所代表的衣服和书进行了集中概括,这样不但准确地翻译出了it所代表的含义,也充分再现了句子的语境。

2 形式双关的汉译形式双关是指通过包括排比在内的各种特殊语句形式而形成的双关现象,由于句子在结构上的对称性和特殊性,使得形式双关的汉译更加复杂。

如:“up comes the cotton,down goes the woven cloth;up comes the silk,down goes the woolen;up comes the book,but down goes the wit that writes them.”这句中的三个排比句不但形式整齐,而且在内容上还有着明显的递进关系,并且随着递进关系越来越深刻,所表达的双关含义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这句可以翻译为:“棉花上去了,纺织品却下来了;丝绸上去了,毛织品却下来了,书上去了,写书人的智慧却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