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民族自测题答案(以此为准)不含论述(1)
大学民族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 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
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1、中国民族理论2、民族观三、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
每题10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谈谈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亿人。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5500公里,全国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其中,居住着各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居住很广,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市部分地区;在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亦有分布;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族际流动,也居住了一些少数民族。
”(1)当代中国民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2)当代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
每题10分。
)1、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五、论述题(要求观点鲜明,证据充分,有论证过程。
每题20分。
)1、论述中国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 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自测试题及答案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道)试题 1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正确答案是:55个试题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正确答案是:64.3%试题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
正确答案是:21个试题 4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可以选出代表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每个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中的代表数不低于()正确答案是:1人试题 5按照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正确答案是:两个或三个孩子试题 6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正确答案是: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试题 7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表现为()正确答案是:有权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二、多项选择题(4道)试题 8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答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试题 9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包括()正确答案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试题 10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正确答案是:满族, 回族试题 11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正确答案是: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 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三、判断题(4道)试题 12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
第二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1)

第二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利益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d诚实守信 e自强不息A abcdB bcdeC acdeD abce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A、精神支柱B、纽带C、动力D、力量源泉4、()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A、改革创新B、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5、以下哪项不是爱国主义的表现()A、精忠报国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枉纵一人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B.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把中国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8.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的是(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个人主义D.爱国主义9.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10.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尚品质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多项选择题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有()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E、爱自己的国家2、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团结知识检测题及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检测题及答案第一篇:民族团结知识检测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要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2、内蒙古自治区语委主要职责是: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有关蒙古语文工作政策、条例、办法提供(决策)依据。
3、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各级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
6、解决我国民族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四个认同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8、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9、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烈士陵园)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 C 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蒙古民族;B.少数民族;C.各民族。
2、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公务话动中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应当以 A 为工作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蒙古语言文字;C.民族语言文字。
3、广告中可以使用的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民族语言文字。
4、在民族自治地方,广告用语用字参照 A 执行。
A.《民族自治地方语言文字单行条例》;B.《民族区域自治法》;C.《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市面用文管理办法》。
5、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体育事业,C 举办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每五年B.不定期C.每四年6、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历史阶段”是指 B。
2013民大招聘真题

2013笔试题:客观题:(70分)一、民族知识(12题,12分)民族知识都比较简单,比较难的几个题,在学校主页的五讲五风尚的板块有,其中一题就有关民族团结的话,是哪位领导说过的。
还有就是少数民族可以比汉族在人大代表中多出多少比例,还有一题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面积多少比例。
二、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知识(8道题,8分)心理健康题就是辨别哪些心理问题,心理知识常识。
管理学也是基本一些理论。
三、行政能力测试题目(50分)1、语言理解(20分)2、逻辑推理(20分)3、数学题(计算题3道、图形推理2道)(10分)公务员题,都是一些公务员真题,大家可以把国考真题,有代表性的省份真题做一两遍。
计算题和图形题都是比较简单的。
主观题:(30分)一、简答题(10分)1、简述优势学科的基本内涵?2、简述我校的办学特色?二、材料分析题(20分)1、结合材料,结合你所报岗位,如何把我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大学?2、结合材料,如果你是辅导员,如何使大学毕业生与其他社会群体建立联系?(留校考试主要会考以下几个大方向的内容:新生入学教育、入校适应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紧急事件的处理、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的发展)2013面试题:面试题库有十道题,每人会被随机问四个问题,我被问了五个问题:1、如果你是辅导员,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你怎么做?2、如果学校发生地震,作为老师你会怎么处理?3、刺猥理论能否运用到教育领域?你怎么看?4、有人说辅导员工作非常锁碎、繁杂,辅导员岗位非常平凡,你怎么看?说说你的人生出彩之处。
5、芦山地震的时候你在哪里?你是怎么做的?以下是我收集的其他人被问到的问题:中国梦、大学生点腊烛求爱、大学生心理问题。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利益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d诚实守信 e自强不息A abcdB bcdeC acdeD abce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A、精神支柱B、纽带C、动力D、力量源泉4、()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A、改革创新B、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5、以下哪项不是爱国主义的表现()A、精忠报国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枉纵一人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B.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把中国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8.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的是(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个人主义D.爱国主义9.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10.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尚品质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多项选择题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有()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E、爱自己的国家2、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多民族国家C.共2、中国目前共有(A)个少数民族。
A.55 D.54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c)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B.国家稳定和发展D.统一和团结B.56C.57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D)关系。
A、平等、互助团结、互助D.平等、团结、互助B.平等、团结C.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D)。
A.联邦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A)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D.群居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C)。
A.50% D.81.3%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C)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B.发展和创新C.B.70%C.63.8%B.散居C.杂居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一级地方组织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B.一级政府C.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C)的代表。
A.一定比例名额D.一定名额B.一定数量C.适当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B.民族宗教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民族理论考试题目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题目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一、名词解释民族识别:指对一个民族成分和名称的辨别和确认。
民族同化: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风俗习惯:个人或集体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传统风尚、礼节和习性。
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民族问题:关于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语阶级之间的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问题。
民族心理认同:一个民族的人们拥有相同的心理特质,对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融合: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三、简答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①共同的历史渊源②共同的生产方式③共同的语言④共同的文化⑤共同的风俗习惯⑥共同的心理认同2、什么是民族问题有什么特征关于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语阶级之间的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问题。
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以民族平等为基石、民族团结为主线、民族互助为条件、民族和谐为本质。
4、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已语言文字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的工作人员,要能够使用两种以上的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采用双语双文字教学,鼓励出版民族语言文字的书籍、影视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对象,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对)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7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
A.血统B.语言C.风俗习惯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
A.1954年B.1965年C.1978年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 )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E.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四、辨析题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对)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44第四章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