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EPCN产品技术及应用-H3CEPCN产品技术精品资料
广电总局规划院EPCN的测试报告(最终版)

支持 SNMP 内置式
被测设备照片:
EoC 局端(CC600E)
第 2 页 共 49 页
检测编号:20490804100701
EoC 终端(CB203)
第 3 页 共 49 页
检测编号:20490804100701
3、测试项目
3.1 物理层性能测试
系统实际RF带宽 被测设备输出电平 带外抑制及其杂散电平 接收动态范围和差分链路衰减 高斯噪声性能 抗脉冲噪声能力 抗单频干扰能力 抗微反射能力 多信道工作能力测试 反射损耗测试 插入损耗测试
1、测试依据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接入系统(EoC)评估测试方案》 2、被测设备描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 产品型号 硬件版本 软件版本 EoC 类型 参考规范 设备采用芯片 工作频段 上下行频段是否分离 是否支持多频道工作 每频道标称带宽 调制方式
描述 主测局端设备:Aolynk CC600E 主测终端设备:Aolynk CB203 CC600E/CC602:BA CB203:BA CC600EV100R005
组成,分别构建了三种典型结构的电缆分配网络:无源树型、无源集中分配型和有 源树型(跨接放大器)。电缆分配网络中加入了高斯噪声、脉冲干扰、单频干扰等 信号。在如下每种分配网络中进行了性能和功能测试:
1) 在无源树型网络中分别进行“1对1”、“1对16”测试,测试框图如图1(a); 2) 在无源集中分配型网络中分别进行“1对1”、“1对16”测试,测试框图如图1
(b); 3) 在有源树型网络中分别进行“1对1”、“1对16”测试,测试框图如图1(c); 4) 在无源树型和无源集中分配混合型网络中进行了“1对32”测试。 有线电视仿真网中传输6路模拟电视信号和6路数字电视信号,6路模拟电视信 号频率为160.25MHz、168.25 MHz、176.25 MHz、184.25 MHz、192.25 MHz、 200.25 MHz ;6路数字电视信号:259 MHz、347 MHz、459 MHz、554 MHz、 650 MHz、850 MHz。 光发射频输入数字信号电平为65dBμv,模拟信号电平为75 dBμv;光站输出数字信号电平为103 dBμv,模拟信号电平为113 dBμv。 在“1对1”或“1对16”情况下,进行了高斯噪声性能、抗脉冲噪声能力、抗单频干 扰能力、抗微反射能力等物理层性能指标测试;在“1对1”、“1对16”、“1对32”的情 况下,进行了典型包长(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的吞吐 率、时延、丢包率等数据链路层性能指标测试;在典型网络环境下,对系统功能、 有线电视综合业务支持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分别进行了验证。
EPCN技术简介

EPCNEPCN是Ethernet Passive Coax Network,是H3C公司广电Cable网络双向改造整体技术方案中关于EoC技术方案的代名词。
编辑本段1.体系结构EPCN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的用户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广电原有的同轴电缆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全业务接入。
H3C EPCN系统由CC网络集中器、CB网桥和分支分配器组成。
CC 集中器放在小区机房、小区光节点或者楼道内,CB网桥放在用户家里机顶盒上。
两者之间由分支分配器组成的树型或者星型CATV网络相连。
CC集中器除了提供网络集中和接入的功能外,还采用了VLAN/QoS技术,能够对用户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全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业务要求进行带宽分配和管理配置,并且采用黑白名单的方式实现对用户管理。
所有CB网桥的上行数据都传递给CC集中器,CB网桥之间不能互相通讯。
也就是各个用户之间是隔离的,这可以有效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编辑本段2.传输原理H3C针对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CN技术物理层次采用低频传输技术,具有较小的CABLE线路衰减特性,传输距离远。
EPCN技术使用OFDM调制方式,在2-30MHz频段使用近千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可以单独进行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和1024QAM 调制;OFDM中各个子载波频谱有1/2重叠正交,这样提高了OFDM调制方式的频谱利用率。
在接收端通过相关解调技术分离出各载波,同时消除码间干扰的影响。
并且采用Turbo FEC错误校验结束,大大的提升了EPCN的抗干扰能力。
在EPCN系统中,H3C独创的提出MASTER-SLAVE模式适应广电同轴接入网络模式。
CC集中器设备定义为MASTER模式,CB网桥设备定位为SLAVE模式,相互之间是从属关系、由MASTER 设备管理控制SLAVE设备。
其次针对MASTER-SLAVE这种点对多点组网特点,进行链路层改造,引入EPON MPCP 多点控制以太网通信技术,利用以太网技术在点到多点的同轴接入网中进行承载数据信号,适合广电最后1000米网络特点。
华三EPON产品介绍

1.OLT设备1.1 H3C S7500E产品概述H3C S7500E系列EPON 产品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公司)面向融合业务网络推出的新一代高端多业务接入OLT设备,同时也是一台分布式高端路由交换机。
S7500E EPON产品包括S7500E系列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设备和ET 系列、S31系列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设备组成。
产品主要面向电信运营商提供最后一公里光纤接入,大客户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同时也适用于广电企业HFC 双向改造,以及政府、公安、大型企业的高清晰视频监控传输和融合语音、视频综合接入的三网合一应用。
该产品基于H3C自主知识产权的Comware V5操作系统,融合了MPLS、IPv6、网络安全、无线、无源光网络等多种业务,提供不间断转发、优雅重启、环网保护等多种高可靠技术,在提高用户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最大正常运行时间,从而降低了客户的总拥有成本(TCO)。
S7500E OLT可通过加配普通GE/10GE业务板来扩展上行带宽。
ONU提供到住宅用户和企业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
S7500E OLT最大支持1:64分光比,系统最大可支持10240个ONU,传输距离可达20km。
H3C S7500E OLT系列产品包括S7510E(12槽)、S7506E(8槽)、S7506E-V(垂直8槽)、S7503E(5槽)和S7502E(4槽)5款产品,所有产品均支持主控板及电源1+1备份。
H3C S7500E可广泛应用于城域网汇聚和边缘、园区网核心和汇聚以及配线间等多种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了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符合中国电信EPON互通标准:该产品采用兼容中国电信EPON互通标准设计,支持与友商OLT、ONU对接,保护用户已有投资。
接入汇聚一体化,降低成本:S7500E OLT内置了S7500E 三层交换机,既降低了同时购买多套设备的成本,也减少了多台设备间端口互联的管理成本及故障率。
EOC技术

众所周知,EOC(Ethernet over Coax)是当下双向网改造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它以简单、稳定、安全及低费用等优点成为了双向网改造技术中的“宠儿”。
目前,按其标准与非标准来划分共可分为10大类。
其中,标准的有:基带EOC、HPNA3.0、MoCA、同轴WiFi和PLC;非标准的有:BIOC、UCLINK、Cable--BAS、EPCN和CabelRAN。
本文对这些技术做了简单的整理,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标准技术1、MoCA技术MoCA特点:使用频带800MHz-1500MHz,选择1GHz以下布线方便每个信道带宽50MHz,15个信道可选,物理层速率可达270Mbps,数据链路层速率可达130Mbps采用OFDM调制,TDMA/TDDMoCA优点:有联盟标准,高带宽,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在北美有较大规模的应用MoCA缺点:单一的芯片厂商(Entropic),目前价格还偏高,产品不够成熟MOCA设备的价格下降比较快,生产的厂商也比较多MOCA应用拓扑图2、(1)同轴WI-FI技术同轴WI-FI特点:Wi-Fi原是IEEE802.11b无线接入网的别名IEEE 802.11g工作在2.400-2.482GHz,采用OFDM调制,物理层传输速率为54Mbps,数据链路层速率约为25Mbps。
采用Wi-Fi的主要问题是无线信号衰减太快, 将其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可以有效地降低损耗。
Wi-Fi通过同轴有降频与不降频两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新的IEEE802.11n的初步标准已经通过。
确保108Mbps的的吞吐量,最高可到300Mbps。
同轴WI-FI优点:全标准的应用,设备成熟、价格低廉同轴WI-FI缺点:需要更换所有的分支分配器(2)降频同轴WI-FI技术降频同轴WI-FI特点:将频率降低到900MHz,不用更换现有的网络设备与MOCA一样,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不能够通过放大器由于带宽比MOCA低,为保证带宽,因此一个WIFI的头端一般带12个有线电视用户,一个ONU下带4个WI-FI头端降频同轴WI-FI优点: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是所有有源EOC技术中成本最低的,与无源EOC相比,具备滚动式投资的优势降频同轴WI-FI缺点:降频是非标准方式,不同厂商的降频芯片不能互通WI-FI应用拓扑图3、HPNA3.0技术HPNA3.0特点:使用频带12MHz-28MHz,与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结构完全相同物理层速率128Mbps,数据链路层速率可达80Mbps采用FDQAM调制,在频率轴上设置2-8个不同频率的载波同时传送同样数据,比传统QAM 调制抗干扰能力更强,性能更优HPNA3.0优点:ITU的国际标准,带宽较高,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还能通过放大器HPNA3.0缺点:芯片厂商不多,目前价格还偏高HPNA3.0应用拓扑图4、PLC技术PLC特点:2001年,HomePlug 1.0 14Mbps2004年,HomePlug Turbo 85Mbps2005年,HomePlug AV 200Mbps频段:2~28MHz ,OFDM调制(84),最大链路衰减60dB,极强的抗噪声性能数据链路层数据速率30Mbps,HomePlugAV可达150MbpsPLC优点: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有联盟标准,IEEE标准正在制定中,并且抗噪声、抗多径PLC缺点:200M芯片还不成熟,45M芯片的带宽仅与WI-FI相当,近期速比特的224M芯片已经推出PLC应用拓扑5、基带EOC技术基带EOC特点:链路层完全遵循802.3x,点对点连接,各项电气特性与LAN的方式接近双极性差分信号/单极性信号、75Ω/100 Ω的转换工作带宽:IP DATA:0.5~65MHz基带EOC优点:每线价格成本低,生产厂商较多,在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基带EOC缺点:不能通过分支分配器,只支持点对点的星型分配网络,每线带宽是固定的10M,改造的时候必须一次投入到位,不能实现滚动式投资基带EOC原理图基带EOC应用拓扑二、非标准技术1、EPCN技术EPCN特点:华三推出的一种入户技术,采用博通的RF芯片,基于点对多点的基带传输技术EPCN优点:成本低,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动EPCN缺点:非标准技术,产品应用时间不长EPCN应用拓扑图2、BIOC技术BIOC特点:杭州雷科通公司推出的一种入户技术,基于WIFI降频的一种技术BIOC优点: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动BIOC缺点:非标准技术,产品应用时间不长由于WI-FI技术传输的距离有限,雷科通公司推出了专有的放大器,延长器等设备BIOC技术应用拓扑图3、UCLINK技术UCLINK特点:华为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数据接入解决方案,其系统包含以下几个模块:UC8001:数据接入设备:UC8001位于用户终端与汇聚设备之间,是UCLink综合接入系统的网络节点UC6201:数据用户终端:实现射频数据与标准以太网数据之间的相互变换。
H3C与VPN高级应用-H3C防火墙应用 07

192.168.0.9/24
G0/1
192.168.0.10/24
FW
F1000
Vlan10:172.16.3.254/22 Vlan20:192.168.1.254/24
G0/3:222.86.86.89/27
Internet 20M光纤
R1
MSR3011E
E0/1:119.0.112.253/30
Loopback 20 192.168.63.254/32
vlan 10 172.16.3.254/22
vlan 20 192.168.1.254/24
vlan 1000 192.168.0.9/24
G0/1
192.168.0.10/24
G0/3
222.86.86.89/27
案例分析:配置要求
IPSec配置要求和说明
案例分析:配置要求
NAT配置要求和说明
案例中的办公网段通过NAT技术访问互联网资源,企业 总部与分支所用的NAT技术不同:总部采用NAPT技术, 分支采用Easy IP技术 总部有三个C类私有网段需要访问Internet资源,所以总 部采用NAPT对数据包的IP地址、协议类型、传输层端口 号同时进行转换,可以显著提高公有IP地址的利用率 考虑到部分分支是拨号接入Internet,公网IP地址是由运 营商方面动态分配的,无法事先确定,所以用Easy IP技 术让分支的办公网段访问互联网
案例实施:阶段二
学员练习
阶段二:配置 IPSec VPN及NAT ,并验证分析
80分钟完成
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阶段二小结
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案例答辩
学员答辩
讲解实验思路、步骤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每人或每组控制在10分钟内
H3C_EPON产品工程指导

V 1.0
日期:2007-09-19 密级:公开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目
录
EPON网络结构 光纤基础知识
EPON网络工程
EPON系统结构
一个典型的EPON系统由OLT、ONU、POS组成: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放在中心机房 ONU(Optical Network Unit)放在用户设备端附近或与其合为一体 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是无源光纤分支器,是一个连接OLT 和ONU的无源设备
EPON工程分工
ODN的实现方式
ODN实施注意事项 光路工程验收 EPON设备安装
36
EPON光路验收
光指标:
10KM下行光路衰减不得超过21dB;20公里OLT/ONU的光纤网络,下行光 路衰减不得超过26dB。 所有ONU的光口输入端的光功率之间差值最大不能超过15dB ;
EPON网络工程
EPON工程分工
ODN的实现方式
ODN实施注意事项 光路工程验收 EPON设备安装
23
EPON网络工程的ODN部分
ODN的设计和工程规划,需由相关资质的网络设计单位完成。 光缆、光纤的铺设,由具有相应光纤布线资质的集成商根据网络规划和设计 方案进行实施。 馈线光缆段,一般可利用现有光缆,或者铺设新光缆。 配线光缆段,如果是新小区,可利用小区内已有光纤。老的小区,一般需要 新铺设光纤。 入户光缆段,
推荐用1:16或1:32的分光器一次集中分光
32个用户共享一个光分路器,其位臵应尽量靠近这些用户的质心以使布线成本 最低。 在2km范围内,建议每120~400用户(一或多个相近楼宇)共享一根光缆,在一 根光缆上的分纤盒数量不宜超过8个。
H3C EPON技术白皮书

APON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ITU和全业务接入网论坛(FSAN)标准化的PON技术,FSAN在2001年底又将APON更名为BPON,APON的最高速率为622Mbps,二层采用的是ATM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H3CEPON技术白皮书
H3CEPON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FTTH FTTB FTTx EPON技术白皮书
摘要:本文献是关于EPON技术的介绍说明型文档,目的在于说明EPON是一个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对EPON中的技术细节进行简单描述,可以帮助你了解EPON这种接入技术的特点。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名
RADIUS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远程验证用户拨入服务
RTT
Round Trip Time
往返时间
SLD
Start of LLID Delimiter
LLID定界符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无源光网络
POS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
无源分光器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点到点协议;一种在点到点链路上传输多种协议(网络层协议)数据报文的链路层协议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指报文传送的吞吐量、时延、时延抖动、丢失率等性能
1.2 EPON的基本原理... 5
1.3 EPON的技术优点... 7
1.4 EPON的传输原理... 7
H3C网络设备选型及无线组网方案

使用IRF2后,接入到汇聚以及汇聚到核 心的双链路上行都是负载分担方式---
物尽其用,保护投资! 条链路当两条用
两
6
好处二:网络更简单
VLAN
路由路径
配置文件
使用 使用IRF2 前,二层启用生成树,VLAN IRF2 前 规划复杂;三层启用VRRP,路由规划复
杂;每台单独配置,管理复杂
无线定位
无线客户端
无线控制器
WX3010
WX5002
S7500E/S9500E插卡
S5800低容量插卡
WX3024
WX5004
WX6103
S5800大容量插卡
FIT/FAT/MESH AP
WA2110-AG
WA2220E-AG
WA2220E-AG-T
WA1208E-GP
WA2610-AGN
WA 2620E-AGN
WA2210-AG
WA2210E-GE
WA2210X-G/GE WA2220X-AG/AGP/AGE
WA2612-AGN
WA2620-AGN
WA 2610E-AGN
MESH/ 网桥 网桥
WB2320X-AGE
WH2530X-DAG
14
H3C WLAN 12年的积累
2000 正式组建WLAN研发团队 2001-2002 率先在中国发布WA1000系列企业级AP和WA1208系列运营级大功率AP 2003 完成3Com WLAN产品线整合 2004 成立印度研究所,专注于Fit AP架构研发 2005 部署中国首个采用Fit AP解决方案的985大学无线校园网 2006 参与运营商 “无线城市”建设,并发布一体化移动网解决方案(UMN) 2007 率先发布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平台,推出核心交换机的无线控制器插卡,引领有线无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光纤
ONU S1516E
家庭1
S1505L
家庭2 PC
家庭3
楼道 S31XX
S1505L 家庭4
10
无源EoC技术分析
优点:
利用现有网络的同轴电缆资源,节省建网成本; 施工难度小,工作量少,改造速度快; 不受同轴网络上的噪声对系统传输质量的影响,降低了施工难度; 终端设备成本较低。
常见的改造方案包括:CMTS、LAN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可以在对原有铜轴线路进行双向改造后,提供上/下行数据 传输通道。
CMTS 改造方案对原有铜轴线缆质量要求很高。在改造 过程中甚至可能需要更换电缆,改造成本较高。此方案还存 在带宽较低,上下行带宽不对称等缺点。由于上行数据以低 频信号传输,容易受干扰,并且反向噪声汇聚严重,定位困 难,造成后期维护成本高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4
EPCN系统上下行信道工作频率
15
EPCN系统上下行信道工作频率
16
H3C EPCN(有源EoC)
EPCN是H3C公司针对广电HFC网络双向改造整体技术方 案中,关于EoC技术方案的代名词。
7
HFC网络双向改造难点
同轴分配网环境 复杂;必须降低 改造难度、缩短
工期
卫星转播节目 本地节目
数字电视节目
总前端
一级光纤环网
分前端
光节点
干线放大器
家庭用户
同轴分配网
STB TV-set
实现数据上行,线 路中的有源设备必
须完成双向改造
用户家庭装修精美 不能进行大规模的
施工改造
H3C EPCN 产品技术培训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引言
广电网络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双向网改造工程重点 技术难点 产品实现与工程实践
1
目录
基础理论 工程实践
2
诞生
最早的有线电视系统,是 1948年在美国宾州曼哈诺依 的一个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 统——MATV。
13
广播电视频率资源分配
开路电视信号分配方案
上行
下行
数据信号
FM
模拟电视
广播
5
30 47 85 108
550
CATV频率分配方案——GY/T 106-1999
上行
下行
数字电视
750(MHz)
数据信号
FM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数据信号
广播
5
65 85
108 111
1000 (MHz)
有线电视是利用高频电缆、光缆、微波等传输技术,并在一定的用户
中进行分配与交换声音、图像、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
广播电视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64年,北京饭店建立起第一个MATV。
1964-1983,共用天线阶段 通过主天线接收电视信号,经电缆分配入户。全频道隔离,可传输较少的节目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只有2家主流供应商提供设备,相 关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6
LAN (Local Area Network)
通过以太网入户,从形式上看是最理想的改造方案, 并且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进行了实施。
但是工程施工,初期资金投入,业务合作模式等方面 的问题,决定了这个方案只能是在局部有条件的地方获得 突破,其它大部分地区还无法克隆这套方案。
缺点:
仅适用于点对点星型网络,需要把楼道的同轴分配网改造为集中分配; 由于不能过分支/分配器,因此用户家庭的分配网也不可使用,需要在家庭
分配网前端把以太网信号分离出来;
不能解决终端反射和匹配问题; 只有检错,没有纠错,抗干扰能力弱,对楼道同轴网线路质量要求高; EPON光纤要到楼道,需重新铺设光纤线路; 除了利用电缆入户外,等于重建网络。
EoC技术在传输CATV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外,划分低频段上的频率范 围来传输上、下行数据信号。根据以太网信号是否经过调制解调处理后, 再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可以分为无源EoC和有源EoC两种。
9
无源EoC改造方案
只适宜于星形的 同轴接入环境
园区无源 分光器
CATV 同轴电缆
光纤 五类线 同轴电缆
采用OFDM调制技术,专门设计用于实现广播电视网络 的数据接入和双向通讯。物理层速率可达200Mbps,MAC 层速率达到100Mbps。
以HFC网络为接入层,从单向模拟平台向双向数字平台转换。
4
HFC网络双向改造
众所周知,HFC网络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具有巨大 的产业开发价值。但是,传统的有线电视网传输的电视信 号是广播形式的,无法提供信号回传通道。为实现双向交 互业务,就必须对原有的 HFC 网络进行相应的改造,以 建立基于 HFC 网络的宽带数据传输系统。问题的焦点在 于:对原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时,如何选择最佳的改造 方案。
11
EPCN系统设计思想
Ethernet数据
无源分配网
终端
CATV信号 光接收机
头端
CATV信号
CATV &Ethetnet
EPCN(Ethernet Passive Coax Network):以太网无源同轴网络
12
连接示意图
符合广电现有点到多点的网络架构
(少于6套),没有设计回传通道;
1983-1990,闭路电视阶段 通过同轴电缆干线传输并分配入户。采用邻频传输方式,传输节目在10套左右,
没有设计回传通道;
1990-至今,多种传输方式发展阶段 无线电缆电视系统(MMDS)、光缆电视系统(FTFTV)、卫星电视系统
(SMATV)等多方向发展。光纤替代同轴电缆进行干线传输。350M、 450M网络改造为750M以上网络,可同时传送60套模拟、300套数字电视节 目。
8
EoC (Ethernet over Coax)
利用原有的入户Cable线缆资源,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用户接入及双向 改造,是比较现实的方案。 通过用户家中的同轴电缆来承载以太网,为 数字电视等交互业务提供回传通道,也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
其实最早的基带以太网就是以同轴电缆作为物理层介质传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