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人教版数学一下8.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word教案1.doc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双丰小学宋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说明:《找规律》这个单元共 3 课时,在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学会找规律的方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学会创造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 / 5多媒体课件、水彩笔、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活动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 1、师做动作生观察(有规律的拍手搭肩) 2、生跟着老师学动作(期间师叫停让生猜一猜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说一说理由) 3、变换一组动作(师做,生作,叫停,猜一猜下一个动作该怎么做?) 4、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生:老师刚才的拍手搭肩很有规律师:哦、是的,老师刚才的动作很有规律(适时板书:规律)师:老师的刚才的拍手搭肩有什么规律呢?来给大家说一说(生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很棒,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找找规律(师适时板书:在规律前加个找字)二、新知探究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把教室布置的可漂亮了,咱们也去瞧瞧吧!(一)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课件出示彩旗图师:先看看小旗的排列有规律么?生观察然后说一说(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然后是一面=面黄旗一面红旗。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理解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总结并推理出一个图形变化的规律;3. 能够举出一些其他相似的图形,并推理出它们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 观察并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2. 运用所学的知识,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出相似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述、示范、演练、归纳、调查讨论。
教学准备:1. 活动实物:纸,针,线。
2. 教学课件:关于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的教育视频、实物图片,电子教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主题是《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在我们开始本堂课之前,先想一想我们知道什么是一个规律呢?一个规律就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我们看到后,可以总结并推理出它的变化规律,而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图形也是这样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如果一个图形变化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规律?2. 呈现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下图形的变化规律:(出现随机变化的图形)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个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吗?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那么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3. 分析教师:让我们用纸、针和线来画出这些图形(通过演示,用纸、针和线画出变化前后的几个图形)。
从图形1到图形2,我们可以看到圆和正方形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并且它们的交界处也发生了变化。
从图形2到图形3,我们可以看到长方形被分成了两部分,并且右下角的矩形发生了变化并减小,而整个图形又被放大了。
而从图形3到图形4,我可以看到矩形的形状变化了,并且整个图形又被缩小了。
这说明什么呢?教师: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图形的变化是由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组成的,它们的大小、角度和位置都会随着变化而发生变化。
那么这个变化有没有更加精确地规律呢?4. 操练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图形的变化:(呈现一组图形变化)教师:现在,请大家把图形1、2、3和4放在一起,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变化规律。
2. 简单的图形组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图形变化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图形卡片。
3. 学生分组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图形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新课:讲解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如对称、旋转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换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变化规律。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图形变化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图形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图形组合和变化。
3. 收集学生的课堂分享和作业,分析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图形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家中也进行图形变化的活动,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2.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学校中的图形变化实例,如壁画、建筑设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图形创意大赛,鼓励学生运用图形变化规律创作有趣的图形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化规律。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图形变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学会运用图形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形变化图片、练习题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形的变化。
(2)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变化规律?2. 新课导入:(1)介绍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规律。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运用图形变化规律。
4. 解决问题:(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心得。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强调图形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化。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图形变化规律?2. 举例说明:日历中的图形变化、动画片中的图形变化等。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图形变化规律的应用。
2. 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学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九、教学反思:2.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图形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形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3.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图形卡片进行操作,尝试发现图形变化规律。
4. 学生交流分享:每组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发现的图形变化规律。
5.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出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6.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具有变化规律,并用语言描述。
7.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变化规律,下节课分享。
10. 板书设计: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轴对称:……中心对称:……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图形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小结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图形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八、家庭作业设计: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绘制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图形变化规律的图案,并写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九、课程拓展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图形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觀察例題圖
圖上有哪些圖形?你能找出幾種?它們分別是怎麼排列的?把自己找出的圖形說給同桌,並用學具把你找出的圖形擺給同桌看。看誰找到的最多。
3、展
挑學生上臺彙報自己看到的圖形,並把它們的排列規律邊說邊在投影儀擺出來。
4、講
1、彩旗。
△▲△▲△▲△▲△▲△▲△▲
彩旗是按一面白色一面黑色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2、彩花
○●○●○●○●○●○●○●
彩花是按一朵紅色一朵紫色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3、燈籠
燈籠是按一個紅色兩個藍色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4、學生
學生是按一個男生一個女生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畫面上的彩旗、彩花、燈籠都是按照不同顏色有規律地排列。
5、練
1、書上第89頁第一題
2、書上第89頁第四題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課前預習
課本第85頁做一做。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
圖形學具、多媒體
導學流程
導學步驟
具體內容
複備欄
1、導
課件出示同學們過六一的情境圖,並配上(快樂的節日)這首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大螢幕上的小朋友們是怎麼過六一的?現場佈置的漂不漂亮?你們想不想也佈置那麼漂亮的地方過六一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怎麼佈置。
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
彩旗是按一面白色一面黑色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彩花
○●○●○●○●○●○●○●
彩花是按一朵紅色一朵紫色依次重複排列下去的。
課後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表找規律導學案
學校
班級
一()班
主備人
參備人
審核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节《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是该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图形平移、旋转的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他们对简单的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图形变化的现象,如翻转玩具、旋转门等。
但他们对图形平移、旋转的规律还缺乏认识,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知道平移、旋转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知道平移、旋转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化现象,并运用平移、旋转的规律进行创新设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化现象,如翻转玩具、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图形变化。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分析实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移、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运用平移、旋转的规律进行图形变化。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5.巩固提高: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平移、旋转规律的理解。
6.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图形变化的运用场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图形的基本变换规律,如平移、旋转等。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图形的变换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规律。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图形变换规律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换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换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的变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图形变换规律。
3.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的变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展示各种图形的变换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图形变换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图形变换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图形变换规律。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图形的其他变换规律,如缩放、翻转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变换的规律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第二次探究发现。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看我们共同布置的会场漂亮吗?
2、师: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大家看。
(四)、活动中利用新知创新。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五)教学效果
1、师:请大家看看一书上,今天我们学的是第88页,例1、例2、例3,大家将“做一做”,先认真观察,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2、完成第92页,练习十六,1题。
3、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收获?
十、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一)、欣赏中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吧!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结:这些照片中的事物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啊!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二)、第一次探究发现
第一次探究,师: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瞧,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
1、出示入场券。
师: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师:谁来当验票员?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你跟我摆一摆”。
(3)其中一个小组摆的规律为例,我们来进行第三
个节目——“变一变”。
①你能用其它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
第单元第课时
课题: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