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指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

CHAPTER
04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结词
新型治疗药物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研究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这些新型药物主要包括 血管活性药物、抗炎药物、抗氧化药物等,它们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前景。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口渴、尿少、皮肤湿冷、意识模糊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表现。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 等,可以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类型的休克进行鉴别诊断 。
CHAPTER
病例二:复杂病例的处理
总结词
该病例展示了处理复杂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治 疗方案。
详细描述
患者因严重烧伤引发休克,同时伴有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症状。医生在救治过程中 ,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
了解。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究
总结词
新型治疗技术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
详细描述
除了药物治疗外,研究者们也在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这些新型技术旨在通 过修复损伤的组织和器官、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方式,提高救治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进展与成果
《低血容量性休克》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低血容量性休克概述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课件

2
引流和戒严
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中引流和戒严的重要性。
3
药物治疗
讨论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使用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法。
4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解释为什么在部分病例中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5
手术治疗
讨论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应用。
预防
预防原发病
介绍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关键在于预防原发病。
保持充足血容量
探讨如何保持充足的血容量以防止低血容量性 休克的发生。
合理用药
强调合理用药对低血容量性休克预防的重要性。
增强抗感染能力
介绍如何增强抗感染能力以预防低血容量性休 克。
总结
1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危

强调低血容量性休克对患 者健康的危害。
2 如何预防和治疗
总结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 性休克的关键步骤。
3 合理运用临床资源
出血性休克
探讨出血性休克的不同子类型,如内出血和外出血。
诊断
1 原发病和症状
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发病和与休克相关的症状。
2 病史和体征
讨论进行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时需要关注的病史和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介绍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指标。
治疗
1
复苏期护理
详细介绍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和复苏阶段的护理方法。
病因
1 血容量不足
探讨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和后果。
2 血液移位
了解血液移位对血容量和心功能的影响。
3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探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血容量和组织灌 注的影响。
4 心泵功能不足
深入了解心泵功能不足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 的作用。

休克完美版ppt课件

休克完美版ppt课件
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休克类型和病情需要,选择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或血管收缩-扩张转 换剂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正性肌力药物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以增 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04 常见休克类型及 处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定义
由于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而引起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休克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 、血气分析等指标,了解内环境
紊乱情况并及时纠正。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状 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 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提供营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给予吸氧支持治疗,根据患者 情况选择合适的氧流量和浓度 ,以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呼吸机辅 助呼吸。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尿量等 变化,评估休克程度及病情变化
处理
控制感染源,应用有效抗生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过敏性休克
定义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物质后,引起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 速内渗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
病因
药物(如青霉素等)、异种蛋白(如血清制品等)、动植物(如花粉、昆虫等)等引起的 过敏反应。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课件

营养补充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 养补充,如静脉输注营养液或口服营 养补充剂。
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衣物,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褥疮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定期检查下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优先选择输注平衡盐溶液,如生 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以恢复
血容量和血压。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注意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以
评估休克状态是否得到改善。
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道梗阻。 给予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要注意补充水 分和休息。
急救知 识
1 2 3
识别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症状 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等症状,应立 即平卧并抬高双腿,及场之前,可以给患者喝一些淡 盐水或运动饮料,注意不要给患者喝太多,以免 加重病情。
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加重,如出现昏迷、呼吸急 促、脉搏细速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 院救治。
评估病情严重度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休克 的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 施和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饮食与营养支持
禁食与进食指导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休克纠正之前,应禁食以减轻肠道 负担;病情稳定后,逐渐恢复进食, 以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症演示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症演示课件
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促进康复进程。
3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 治疗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课程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血液容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病理 生理机制包括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等方面。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和细胞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除具有休克的共同表现外,还可出现口渴 、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脉搏 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
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恢复组织 灌注和细胞代谢功能。
02
发病原因及机制
急性失血
01
02
03
外伤性出血
如交通事故、跌落等事故 导致的身体创伤,造成大 量血液流失。
01
新型扩容剂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扩容剂如羟乙基淀粉、明胶等
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扩容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02
休克微循环障碍的深入研究
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微循环
障碍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如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03
休克预后评估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治疗原则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 酸碱平衡紊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防治并发症等。
常见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因和分类
常见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因包括失血、脱水、烧伤等,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PPT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PPT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
对休克反应最敏感的是内脏器官,如胃肠道,它缺 血发生最早、恢复最晚,所以有“哨兵” (sentinel) 之称。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有学者把无全身休克表现但存在 胃肠道缺血的现象称作“隐匿型代偿性休 克”(covert compensated shock); 许多学者采用胃肠粘膜内 pH(pHi) 或粘膜 - 动脉 CO2 梯度 (PrCO2-PaCO2) 监测的方法指导休克的诊断和 复苏。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
典型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在诊断上通常不会有困 难,困难可能在于早期诊断,或者低容量性休 克与其他损伤并存使其被掩盖;

注意以下几方面将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
1 提高对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警惕:
低容量性休克必然有短期内血容量丢失的经历,所以采集病史 和查找原因很重要。 凡创伤、大手术后和大量其他体液丢失的病人,均应列入低容 量性休克的高危人群而需要认真排除。 对创伤人不能只注意外出血,还要警惕隐蔽的内出血,包括胸、 腹、消化道、四肢和软组织的损伤,必要时借助特殊检查(包括 超声和放射学检查)协助诊断。 单纯颅脑损伤不应有休克表现,如有要找出其原因。 大手术的失血量是难以准确估算的,而且裸露的大面积手术野 也造成体液的大量丢失,所以大手术后低容量血症和休克的情 况不少见。

(一)治疗总则



一旦液体复苏开始,应对病人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 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和心电图、超声、 放射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进一步明确产生低容量的原因,严重 程度及出血主要部位等。 这些检查最好在床旁进行,十分紧急时为明确急诊 手术指征,可以边复苏边检查。 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者,可以暂不输血;大量失血 时应注意补充凝血因子; 组织缺氧持久不被纠正,对预后有决定性影响。

低血容量性休克 PPT

低血容量性休克 PPT
肺动脉楔压(PAWP)也称为肺毛细血管楔压,它能 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房功能。临床多
维CV持P与在PA12WP~意1义8m相mHg近,用于J监波测前负荷容量T波状态和指 导补液,有助于了解机体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ST段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诊断
表-失血的分级
治疗
病因治疗 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患者,应尽快手
术或介入止血 对于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患者,应迅速利用
包括超声和CT在内的各种必要手段来查找病因,必要时可 手术探查止血
治疗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治疗时可以选择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和 等张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液) 。由 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 苏治疗。为保证液体复苏速度,必须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复苏终点
低血容量性休克
病因分类 失血性休克:外伤、消化道大出血、动脉瘤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致血浆大量丢失 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因疼痛和失血引起 大量失液:中暑、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等
血容量降低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临床表现
诊断
中心静脉压(CVP)与肺动脉楔压(PAWP)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 压力。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 要指标之一,测定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功 能有重要意义。CVP可作为临床上作为补液速度和补 液量的指标。正常值为3.8~9.12mmHg
治疗
未控制出血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处理 常见于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出血等。死亡原因主要是大出 血导致严重持续的休克甚至心搏骤停 对于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又无法确定出血部位的患者,及时行床旁超 声和CT明确出血部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即小容量液体复苏。在出血未被有效控制之前,快 速大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会导致持续出血、血液稀释和体温下降。因 此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可维持 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 行积极容量复苏 伴颅脑损伤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复苏 建议早期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何用血管活性药物,将收缩压 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证脑灌注压,而不宜延迟复苏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PPT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PPT课件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 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 关。
6
相关护理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降低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疲乏无力等有关。
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 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 关。
7
相关护理措施
3
病人平卧位,保暖,保持病室安静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路首选大静脉如股静 脉、颈静脉,以便及时补充液体;另一路选外周 静脉,遵医嘱输入血管活性物质,必要时配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4~6L/min。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抽血进 行各项检查。
8
相关护理措施 心电监护,详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 饱和度,每15~30分钟记录1次。
留置导尿,监测每小时尿量,定期测 尿比重,并记录
密切观察意识及皮肤黏膜的色泽变化, 使用升压药时要防止外渗。
9
PPT模板下载:w w w .1ppt .com/ moban / 节日PPT模板:/j ieri/ PPT背景图片:w w w . 1ppt . com/b ei j i ng / 优秀PPT下载:w w w . 1ppt . com/x i azai /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 w w .1ppt . com/zi l i ao / 范文下载:/fanw en/ 教案下载:w w w .1ppt . com/j i aoa n/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PT 素材下载:w w w . 1ppt . co m/suc ai / PPT图表下载:/tubi 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 PPT课件下载:/kej ian/ 试卷下载:/shit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固酮分泌增加,同时刺激压力感受器促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 素,从而加强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保存体液
量 组织细胞缺氧
休克时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灌注和细胞缺氧,糖的有氧氧化 受阻,无氧酵解增强,三磷酸腺苷(ATP)生成显著减少,乳酸生 成显著增多并组织蓄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进而造成组织细胞 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直至发生MODS。

Ⅱ-醛固酮系统
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增加并选择性地收缩皮肤、肌肉及内脏血管。 其中动脉系统收缩使外周血管总阻力升高以提升血压;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收缩导致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从而促进组织间液回流; 静脉系统收缩使血液驱向中心循环,增加回心血量。儿茶酚胺类激 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
碱缺失 每搏量(SV) 心排量(CO) 氧输送(DO2) 氧消耗(VO2) 胃黏膜CO2张力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02 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03 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
C级 E级
6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与早期诊断
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量和速度。以失血性休克为例,可根据 失血量等指标将失血分成四级。
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循环 容量血管外渗出,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以及其他 方式的不显性体外丢失。
5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与早期诊断
病史 症状 体征 精神状态改变
皮肤湿冷 收缩压下降 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或脉压差减少
尿量减少 心率增加 中心静脉压降低
传 统 指 标
新 指 标
氧代谢与组织灌注 乳酸
Ⅱ 750—1500 15—30 >100 下降 >20—30 >20—30 中度焦虑
Ⅲ >1500—2000 >30—40 >120 下降 >30-40 5-20 萎靡
Ⅳ >2000 >40 >140 下降 >40 无尿 昏睡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与早期诊断
交感神经-肾上腺 轴兴奋


肾素-血管紧张素
除上述指标之外,目前的一些研究也显示,通过对失血性休克病人收缩压变化率(SPV)、每搏量变化率(SVV)、脉压变 化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的监测进行液体管理,可能比传统方法更为可靠和有效。而对于 正压通气的病人,应用SPV、SVV与PPV可能具有更好的容量状态评价作用。
低血容量性休克指南
南阳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11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 1、概 述 • 2、病因与早期诊断 • 3、病理生理 • 4、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 • 5、监测 • 6、治疗 • 7、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 • 8、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Phi分级
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一种监测方法所得到的数值意义都是相对的,因为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经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单一指标的数值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必须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综合评估。在实施综合评估时,应注意以下 三点: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分析数值的动态变化;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
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重建 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
01 应重视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及其危害。
E级
4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与早期诊断
显性 容量丢失
病因
非显性 容量丢失
是指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显性丢失,如 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 显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失血的分级(以体重70kg为例)
分级 失血量(mL) 失血量占 心率 血压 呼吸频率 尿量 神经系统症状 血容量%比 (次/分) (次/分) (ml/h)
I <750 <15 ≤100 正常 14-20 >30 轻度焦虑
04 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 05 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发生之前尽早改善氧输
E级
8
C级
低血容量休克监测
无创监测
有创监测
循环系统监测
一般临床监测
06 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E级
07 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E级
9
低血容量休克监测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1、 MAP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IBP)较无创动脉血压(NIBP)高5—20mmHg。持续低血压状态时,NIBP测压难以准确反映 实际大动脉压力,而IBP测压较为可靠,可保证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此外,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 2、CVP和PAWP监测 CVP是最常用的、易于获得的监测指标,用于监测前负荷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有助于了解机体对 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CVP和PAWP监测有助于对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功能不全的休克病人的液体治疗, 防止输液过多导致的前负荷过度。 3、 CO和SV监测 休克时,CO与SV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连续监测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与心功能状态。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l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Ⅳ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的分级 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Ⅱ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Ⅲ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3
低血容量休克概述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创伤失血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有 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以 及内毒素易位,最终导致MO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