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
小语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知识素养”竞答题目及答案

小语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知识素养”竞答题目1号题一.填空:“鼎”字是(半包围)结构,第6笔的笔画是(竖折折)。
二.诗句补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请说出下列发明和成就的缔造者:圆周率(祖冲之)印刷术(毕昇)造纸术(蔡伦)地动仪(张衡)四.判断题:皮皮鲁是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作品中的形象。
(×)五.简述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你认为反思教学对于教师有什么意义?如何进行反思教学?请结合实际教学谈一谈。
(参考答案:一、半包围结构、竖折折。
二、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祖冲之、毕昇、蔡伦、张衡。
四、错误。
郑渊洁。
五、反思教学对教师意义重大,它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的搞教育教学研究,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寻找出教学中的困惑和教学中的闪光点,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等。
对学生意义重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揣摩透视学生的内心,做学生心理研究,实现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本教研提供一手材料。
推动自己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是对校本研究的一个推动。
2号题一.填空: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被后世称为“史学双璧”,它们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二.诗句补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请说出下列著名风景区位于哪座城市?浅水湾(香港)月牙泉(甘肃敦煌)趵突泉(济南)拙政园(苏州)四.判断题: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但是有些特殊的音节没有韵母。
(√)五.简答题: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什么是“幽静”?学生答,幽雅安静。
老师问,你从哪里得知?生答,从字典里。
老师说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不出。
接着老师放课件:莱茵河畔,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请你评述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部分答案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部分答案1号题一、填空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 )2、学不躐等。
( 循序渐进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因材施教 ) 二、连线题:《西厢记》崔莺莺《桃花扇》李香君《牡丹亭》杜丽娘《长生殿》杨玉环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陕西; B. A.山东;D. 湖南。
C.山西;五、简述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由于个人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差异性,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这个说法尊重了读者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承认阅读审美过程是私人化个体化的过程2号题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文从字顺具体明确( )、( )。
二、连线题:《三国演义》蒋干《红楼梦》柳湘莲《水浒传》顾二嫂《西游记》罗刹女三、选择题: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C.秦岭;淮河)A.天山;祈连山; B.D. 大行山。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3号题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 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选择题:“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 雪莱 )的诗。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
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8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大赛知识问答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大赛知识问答题(一至八题低年级用;八至十五题中高年级用)一题1、语文课标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第5、6条列出,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什么?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
2、要求“学会”的字具体要求有哪些?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④正确书写。
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在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识字教学的?二题1、汉语拼音要求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
怎样才算学会呢?一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是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要求“会认”的字教学要求是什么?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
教学时,可结合课文的原词读一读,可列举含有这个字的常用词语帮助认识,还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
3、你是怎样落实“多认少写”要求的?三题阿1、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是什么?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强调积累还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点,教学中应该怎样做?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去参加比赛……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3、你是怎样要求学生积累的?积累的效果如何?四题1、口语交际的关键是什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
2、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修订稿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一、填空题: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二、连线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理论素养(30分)一、填空题。
(5分)1.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三、简答题(5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分别指什么?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理念是:全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大领域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科素养(40分)一、填空题(17分)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1)流水不腐,户枢不蝼_。
(2)____世事洞明皆学问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
(4)删繁就简三秋书__,领异标新二月花.(5)纸上得来终觉浅,__绝知此事要躬行_。
2.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6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朝花夕拾》——(鲁迅)《岳阳楼记》——(范仲淹)《三国演义》——(罗贯中)3.巴金的《爱情三步曲》是《家》、《春》、《秋》,《激流三步曲》是《雾》、《雨》、《电》(6分)二、选择题(23分)1.“允”字的部首是?。
(B)A.ㄥ?B.ㄙ?C.儿16.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正确的是?。
(B)A.“像”字14画?B.“婢”字12画?C.“嚓”字17画17.下列词语中,“叠”字用错的是?。
(B)A.层峦叠嶂?B.佳作叠出?C.叠罗汉18.下列语句中,“一”字表示序数的是?。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 (1)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一、填空题: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2、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救失)二、连线题:《西厢记》崔莺莺《牡丹亭》杜丽娘《长生殿》杨玉环《桃花扇》李香君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陕西; B. A.山东;C.山西;D. 湖南。
五、简述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2号题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二、连线题:《三国演义》蒋干《水浒传》顾二嫂《西游记》罗刹女《红楼梦》柳湘莲三、选择题: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C )A.天山;祈连山;B.C.秦岭;D. 大行山。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题:“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 B )的诗。
A. 歌德B. 雪莱C. 泰戈尔D. 艾青三、判断题: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C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完整)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知識問答樣題及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它裡面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分“____”、“____”、頌”三大類。
2.《大學》“____”和《論語》“____”一起合稱為“四書”,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
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藝”指禮、樂、射、禦、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國古典文學中帶有自傳性質的最長的抒情詩,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5.《桃花源記》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時期兩位著名的詩人,人稱“李杜”。
7.“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用來稱讚詩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杜甫被人稱為“詩聖”,王維則被人稱為“’。
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唐代詩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出自李白的《____ >。
11.岑參是唐代____詩派的代表人物,與之齊名的是____ 。
12.愛國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鞏。
14.司馬遷的____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東漢班固的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15.就詞的主要風格而言,宋詞大略劃分為和兩派。
16.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的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
這部作品以宏大的結構、曲折的情節,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國時期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政治、外交鬥爭歷史的生動畫卷。
同一時期,另一部長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

8、答案是:A
9、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
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答案)
9、答案是:A
10、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
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
6、答案是:B
7、“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 自陶渊明的诗作《读山海经》, 这里“孟夏”是指( )。 A、农历四月 B、农历五月
C、农历六月 D、农历七月 (答案)
7、答案是:A
8、我国古代有众多才华横溢、风格 独特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 圣”杜甫。下列人物和称号对应正确 的还有( )。 A、诗鬼——李贺
三、论述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分“ ”、“ ”“颂” 三大类。(答案)
1、答案是:《诗经》 风 雅
2、
和
盛唐时期两
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答案)
2、答案是:李白 杜甫
29、答案是:孔子
3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 ______的名言。 (答案)
30、答案是:陶行知
3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 要素是____、____、意和行。 (答案)
31、答案是:知情
32、“对偶的道德小故事”实 验是由_____做的。 (答案)
32、答案是:皮亚杰
26、答案是:速度、效果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早早 出自《_______》。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二、连线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理论素养(30分)
一、填空题。
(5分)
1.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要求认识( 30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145 )万字以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三、简答题(5分)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分别指什么?
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理念是:全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大领域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科素养(40分)
一、填空题(17分)
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蝼_。
(2)____世事洞明皆学问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
(4)删繁就简三秋书__,领异标新二月花.(5)纸上得来终觉浅,__绝知此事要躬行_。
2.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6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三国演义》——(罗贯中)
3. 巴金的《爱情三步曲》是《家》、《春》、《秋》,《激流三步曲》是《雾》、《雨》、《电》(6分)
二、选择题(23分)
1.“允”字的部首是。
( B )
A.ㄥ
B.ㄙ
C.儿
16.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正确的是。
( B )
A.“像”字14画
B.“婢”字12画
C.“嚓”字17画
17.下列词语中,“叠”字用错的是。
( B )
A.层峦叠嶂
B.佳作叠出
C.叠罗汉
18.下列语句中,“一”字表示序数的是。
(A)
A.今天是星期一
B.一星期有七天
C.一周即一星期
19.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组词中没有简化字的一组是。
( C )
A.后奋斗
B.后来搏斗
C.皇后北斗
20.出版物中的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汉字位置。
( B )
A.一个
B.半个
C.四分之一个
2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23“教是为了不教”。
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 AC )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第四套题
1、请说出歇后语“后来者居上”的前半句。
(如积薪耳)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中年级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3、凡年满( 六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七 )周岁。
第四套题
1、“溜”是多音字,请说出它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liǖ)(liǜ)
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成语接龙:扬眉吐(气)味相(投)机取(巧)立明(目)不暇(接)二连(三)言两(语)重心(长)嘘短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分)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D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加强学习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2)列举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姓名及其在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主张,并谈谈其对你在教学方面的启发或影响。
(2分)
答: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是“教师为了不需要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仅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好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自己会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等。
第二卷学科素养(40分)
三、基础题(24分)
6.汉字写真。
某公司招聘经理,用四个读音相同的“gōng ”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4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ōng(恭)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ōng(公)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ōng(攻)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ōng(功)字。
7.别字门诊。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8分)
刚笔自用(愎)叹为观只(止)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
惩前毙后(毖)谈笑风声(生)丰功伟迹(绩)义不容词(辞)
8.名句跑道。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__户枢不蠹_。
(2)_______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_________。
(4)______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_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_____。
9.常识手册。
(7分)
(1)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
(2)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3)普通话是以__北京语音标准音,以_北方话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白话文著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参考答案
1. 3000、145
2. 语文素养
3. 阅读和习作,一、二
4.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4.案例: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虽然课程标准中倡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同一篇文章允许作出不同的解释,然而,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寓言这种文体,更具有强烈
的哲理性、教育性。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把它解读为赞扬南郭先生聪明过人显然有违编者及文本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
这并非是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而是曲解文本,游离文本,是—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