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三角的显微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动眼神经解剖ppt

动眼神经解剖ppt

总之,动眼神经核性病损临床表现特点:动眼神经麻痹多 为双侧性、不完全性和其他中脑病损的体症等。
1. 眼外肌麻痹 (外直肌、上斜肌除外)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2. 眼内肌麻痹 瞳孔散大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17
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
交感神经支配 三级神经元 Ⅰ自丘脑下部至睫状体脊
髓中枢 Ⅱ自睫状体脊髓中枢至交
感神经颈上节 Ⅲ交感神经颈上节至虹膜
33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睫 状肌,参与缩瞳 与调节反射
位于额中回后部左右各一 Brodmann氏大脑皮质的第8区
11
动眼神经为双侧大脑半球支配,故核上性病变不发 生动眼神经麻痹。
(1)动眼神经核性病变
多为双侧性 不完全性的眼肌麻痹 多合并有集合机能瘫痪及瞳孔障碍。
由于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脑干后,通过 海绵窦的外侧壁,因此海绵窦病变可引起以上脑 神经麻痹,
其原病因多为海绵窦动脉瘤
海绵窦血栓形成,常为面部、鼻窦、眼眶等感染 性疾病扩散而并发海绵窦感染综合征。
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海绵窦后,经眶上裂进入眼
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征与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基本 相同而不易区别。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 的特点。因为外展神经位于III、IV、 V1脑神经的内侧,
13
动眼神眼内肌与眼外肌多不同时受损,支配眼外肌 的动眼神经核支配双侧眼肌,故核性很少单独损害 一眼,多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麻痹。由此经位于 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眼内肌与眼内肌神经 核分开。提示:
如果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内、外肌完全麻痹, 而对侧眼肌完全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ppt课件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ppt课件
• 部位:一侧脑桥的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的联络同侧动眼 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 表现: • 致患眼不能内收和外展,对眼不能内收,外展时有水平眼
震。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37
(四).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1.侧视运动瘫痪
• (1)皮层病变
• 额中回后部 • 刺激性病变:向病灶对侧凝视 • 破坏性病变:向病灶侧凝视 • 枕叶“动眼中枢” 病变所引起的共同偏视非常少见。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27集合中枢皮质下中枢可能位于上丘或动眼神经正中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28二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核性眼肌麻痹周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滑车神经核麻痹动眼神经核麻痹展神经核麻痹一个半综合征垂直注视麻痹水平注视麻痹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29一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0当向外下方注视时眼球旋转复视明显2滑车神经麻痹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13展神经麻痹病人直视前方时患眼内收不能向外方转动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21动眼神经核性病变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32滑车神经核性病变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4外直肌瘫周围性面瘫3外展神经核性病变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35部位
发出纤维至双侧动眼神经核 • 上丘之下半司眼球向下运动,由其
发出纤维至动眼神经核及滑车神经 核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5
合 反 射
• 集合反射通路:
• 由视神经传到枕叶皮质,再由枕叶皮 质传至额叶皮质,再由额叶皮质发出 纤维至正中核,使两侧内直肌收缩。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6
集合中枢
• 由双侧大脑皮质支配; • 中枢---额中回后部。 • 皮质下中枢可能位于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动眼神经解剖》课件

《动眼神经解剖》课件
突触结构与功能
研究动眼神经元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探讨突触传递的机制和影响因 素。
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
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在动眼神经中的作用,揭示其在神经信号传递和 调控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进展
疾病机制研究
01
研究动眼神经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其与神经信号传递和
调控的关系。
诊断与治疗方法
02
研究动眼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其与神经信号
周围神经解剖
周围神经分布
动眼神经作为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纤维从脑干发出后,经过一系列的分支和神经节,最终到达 眼球和眼睑。
周围神经功能
动眼神经的周围分支主要负责控制眼球的运动和瞳孔的光反射。当光线进入眼睛时,瞳孔括约肌会收 缩,导致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此外,动眼神经还参与调节眼球的位置和上睑提肌 的运动。
传递和调控的关系。
药物研发
03
研究动眼神经相关疾病的药物研发,探讨其与神经信号传递和
调控的关系。
新技术新方法在动眼神经研究中的应用
1 2 3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动眼神经相关基因进行敲 除或过表达,探讨其在神经信号传递和调控中的 作用。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对动眼神经元进行实时观察 和记录,探讨其在神经信号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 。
详细描述
肿瘤压迫动眼神经通常由颅内或眶内肿瘤引 起,导致动眼神经受压。患者可能出现眼球 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需要及 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永久性神经损伤。
05
CATALOGUE
动眼神经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神经元胞体结构与功能
研究动眼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揭示其在神经信号传 递中的作用。

动眼神经(讲座培训课件)

动眼神经(讲座培训课件)
• 3个特点: 1.双眼同时受累 2.无复视 3.反射性运动仍保存
复视
两眼注视同一物体产生两个影像为复视。 患者主诉视物成双。 主要原因:眼肌麻痹导致双眼共轭运动障碍时, 注视物不能投射到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 视网膜上不对称的刺激在视中枢引起两个影 像的冲动,而出现真像和假像。健眼能使外 界物体的影响投射到黄斑区,视物为真像, 有眼肌麻痹的患眼则使外界物体的影像投射 到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视物为假像。
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水平)
外侧核
↓ 正中核
中脑四叠体上丘水平 ↓ 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中
↓ 中线上
红核
发出副交感神经

动眼神经 ↓ 中脑脚间窝出脑
↓ 两眼内直肌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 与前后交通动脉伴行 辐辏运动
海绵窦侧壁

眶上裂入眶
↓ 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埃-魏核 ↓ 正中核背外侧中脑导 水管周围灰质中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的组成:运动纤维
副交感纤维 此神经为支配眼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与滑车和 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运动。
动眼神经各亚核示意图
动眼神经核可分为三部分:
1、外侧核 2、正中核 3、埃-魏核
• 动眼神经核: •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四叠体上丘水平的导水管
周围腹侧的灰质中。由核发出的纤维向腹侧穿 过内侧纵束、红核及黑质,在大脑脚的内侧方 ,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离开脑干。它 在小脑幕的游离及固定边缘之间的一个小三角 区内靠近蝶鞍后床突处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 窦,处于该窦的外上角,然后经眶上裂分为两 支进入眼眶。上支供应提上睑肌和上直肌,偶 尔也有些纤维到达眼轻匝肌;下支供应内直肌 、下直肌和下斜肌,并提供睫状神经节的短根 、后者的节后纤维组成睫状短神经供应瞳孔括 约肌和睫状肌。

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分析

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分析

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中文摘要第一部分天幕裂孔侧方显微解剖研究目的:研究天幕裂孔侧方的神经结构、脑池、脑室关系、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天幕动脉的显微解剖,寻找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标志点以及毗邻关系。

材料和方法:应用20例经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镜下观察天幕裂孔侧方的神经结构、脑池、脑室关系、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天幕动脉的显微解剖,测量了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间以及与周围标志点的毗邻关系。

结果:天幕裂:fLMJ方的重要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重要的动脉有脉络膜前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及其长穿支与大脑后动脉主干伴行而贯穿于整个天幕裂孔侧方空间。

主要静脉为基底静脉。

动眼神经入口在前床突后方11。

2±4。

3mm,在后床突后外方4.4±1.4ram:滑车神经入口在前床突后23.3±3.Omm,在后床突后外方14.5±3.9mm:动眼神经入口在颈内动脉鞘后方6.4±1.6mm,滑车神经入口在颈内动脉鞘后方17.9±3.5mm,滑车神经入口在动眼神经入口后方11.5±3.Omm。

滑车神经在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前有一段在天幕游离缘内,紧贴天幕行走,与天幕游离缘的距离为1.9±0.4mm。

小脑上动脉绝大部分位于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下,与天幕游离缘距离为5.1±2.3啪;大脑后动脉一般在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上,在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上3.3±1.7衄。

天幕动脉(Bernasconi—Cassinari动脉),存在于90%的标本中;在4侧(10%)标本中发现,除脑膜垂体干外,供应天幕的动脉还来源于大脑后动脉。

结论:构成动眼神经三角的主要两点,前床突和后床突可以作为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定位标志点。

颈内动脉鞘亦可以作为动眼神经入口和滑车神经入口的标志点。

滑车神经在天幕裂孔侧方空间一般隐藏于幕缘下,切开天幕时要避免损伤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解剖

动眼神经解剖

(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 N)1、解剖(1) 核团位于中脑上丘、大脑导水管腹侧灰质中。

成对得外侧核从上而下有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得核团、Perlia正中核司调节会聚功能。

Edinger—Westphol缩瞳核,属副交感,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司对光与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核发出纤维,于大脑脚动眼神经沟出脑,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通过,经海绵窦外侧壁、颅中凹之眶上裂出颅,然后分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提上睑肌;下支支配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故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司眼外肌、眼内肌运动、(2) 眼外肌得功能见表7-20、ﻫ因此,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上,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下、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外上转动,左下直肌、右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下转动;右外直肌、左内直肌共同收缩,双眼球向右,其余类推。

(3) 两眼球共同运动分同向运动(侧方同向、垂直同向)与异向运动(会聚运动、分开运动)、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6区为头得转动中枢),8区与枕叶19区、颞叶22区视听反射性协同运动中枢有连系。

8区通过锥体束(皮质脊髓束)与锥体外系(额桥束)交叉连系桥脑得外侧副核(皮质下水平侧视中枢),进而连系不交叉得同侧外展神经(外直肌)与通过内侧纵束连系交叉得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

8区还连系中脑上丘达氏(Darckschenwitsch)核(皮质下垂直运动中枢),使动眼神经(上、下直肌、下斜肌)与滑车神经(上斜肌)协同垂直运动、ﻫ(4) 两眼球会聚运动物体由远而近时,光刺激由视神经通路传至视皮质后,经上纵束传至额叶→>额桥束→正中核(皮质下会聚中枢)→双侧内直肌收缩使两眼会聚。

ﻫ(5) 瞳孔对光反射与调节反应光刺激→视神经→视皮质→额桥束→缩瞳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同侧直接缩瞳,对侧间接缩瞳。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ppt课件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ppt课件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32
(2)滑车神经核性病变
• 对侧上斜肌瘫痪 • 核性病变少见,多累及动眼神经核 • 滑车神经--动眼神经交叉瘫 • 病变同侧动眼神经瘫 • 病变对侧上斜肌瘫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33
(3)外展神经核性病变
• 多合并面神经损害 • 表现为: • 外直肌瘫+周围性面瘫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垂直运动的核上性支配
(1)皮质的垂直运动中枢
• 与侧视运动的皮质中枢位置相同。 • 上部代表向下运动和侧视运动; • 下部代表向上运动。 • 垂直同向运动纤维经过上臂而至上丘;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4
(2) 皮质下垂直运动中枢
• 位于四叠体上丘及其附近 • 上丘之上半司眼球向上动,并由其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1
内 容 :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三.瞳孔及其障碍的定位诊断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眼外肌
眼球运动
同向运动
侧方同向运动 垂直同向运动
异向运动 集合运动 分开运动
人的每个眼球有三对眼外肌:
一对水平肌:内直肌、外直肌
(一)、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
1. 眼外肌麻痹
(外直肌、上斜肌除外)
•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2. 眼内肌麻痹
• 瞳孔散大
•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29
(2)滑车神经麻痹
• 上斜肌麻痹 • 病人向前注视时,患眼轴位高于健侧眼 • 当向外下方注视时,眼球旋转,复视明显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解剖
动眼神经麻痹
周围性眼肌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核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 滑车神经核麻痹
展神经核麻痹

前核间性
核间性眼肌麻痹 后核间性
一个半综合征
核上性眼肌麻痹 水平注视麻痹
垂直注视麻痹
一、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
1. 眼外肌麻痹 外直肌、上斜肌除外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2. 眼内肌麻痹 瞳孔散大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主要内容: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三.瞳孔及其障碍的定位诊断
2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眼外肌
眼球运动
同向运动
侧方同向运动 垂直同向运动
异向运动 集合运动 分开运动
人的每个眼球有三对眼外肌:
一对水平肌:内直肌、外直肌
一对垂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一对斜肌 :上斜肌、下斜肌
1.侧视运动瘫痪
1皮层病变
额中回后部 刺激性病变:向病灶对侧凝视 破坏性病变:向病灶侧凝视 枕叶“动眼中枢” 病变所引起的共同偏视非常少见&
38
2皮层下侧视中枢桥脑病变
破坏性病变: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向病灶对
侧共同偏视
39
2.垂直运动瘫痪
1皮质病变
主要表现为侧视运动障碍;极少表现为垂 直运动障碍& 脑干的病变引起垂直运动障碍比侧视运
23
2.垂直运动的核上性支配
1皮质的垂直运动中枢
与侧视运动的皮质中枢位置相同& 上部代表向下运动和侧视运动; 下部代表向上运动& 垂直同向运动纤维经过上臂而至上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动 眼 神 经 三 角 由前 岩 床 突 韧 带 、 岩 床 突 韧 带 、 突 间 韧 带 三 边 构 成 。 动 眼 神 经 由 动 眼 神 经 三 角 中央 处 穿 后 床
人 海 绵 窦 , 眼神 经 人 海 绵 窦 处 距 颈 内 动 脉 床 突 上 段 发 起 处 后 方 约 2 7mm, 均 5mm。其 外 上 方 与 脉 络 膜 前 动 ~ 平
De a t n f Ne r s r e y,Bejn s tl h n sr f He lh,Bejn 0 7 0,Ch n p rme t u 0 H g r o ii g Hopi ,teMi ity o a t a ii g 1 0 3 ia
C re p n ig a to :CUIZ u n , Emal y 6 9 s h . on 0 rs o dn u h r h ag i:y l 6 @ o u c r
保 护 动 眼神 经 。 关 键 词 : 眼神 经 ;解 剖 ;临 床 应 用 动
中 图 分 类 号 :R3 2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9 3( 0 0 0 — 2 5 O 2.5 0 62 6 2 1 ) 20 1 3
M ir s g c at c o ur ialan omy f he c o o o ti n e o t o ulm t r ra gl an ci c a plc to d lnial p ia i n CU I Zhu ang , SH A Che g. n
c ons c i a o p r u e a a rche ds ( 0 sde ) w e e e a i d. I or a in a t i e bou h sz e utve v s — e f s d c d ve i a 2 i s r x m ne nf m to w s ob a n d a tt e ie of
动脉相邻 , 内上 方 与后 交 通 动 脉 相 邻 。滑 车 神 经 从 动 眼神 经 后 外 侧 进 人 海 绵 窦 , 海 绵 窦 外 侧 壁 后 方 的 动 眼 神 在 经下方行 走。4 O例 手 术 患 者 中 , 交 通 动 脉 瘤 患 者 术 前 即 有 动 眼 神 经 损 伤 5例 , 中 2例 动 眼 神 经 功 能 于 术 后 后 其 3个 月 内恢 复 , 3例 未 恢 复 ; 3 另 余 5例 中 术 后 有 动 眼 神 经 损 伤 症 状 2例 , 无 动 眼 神 经 解 剖 性 损 伤 , 后 3个 月 但 术
AB T S RACT: Ob et e Tod s r ea ao cd ti n a d ak fteo uo trn r etin l,a d jci v ec i n tmi eal a d ln m r so h c lmo o ev r ge n b s a
内动 眼神 经 功 能 损 伤 均 恢 复 。 结 论
动 眼 神 经 三 角 解 剖 结 构 毗 邻 结 构 复 杂 , 岩 床 突 韧 带 、 岩 床 突 韧 带 、 床 前 后 后
突 及 颈 内 动脉 床 突 上 段 发 起 处 是 手 术 中较 好 的解 剖 标 志 。在 鞍 区 、 旁 及 岩 尖 等 部 位 手 术 时 应 特 别 注 意 辨 认 和 鞍
崔 壮 沙 成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动 眼神 经 三 角 的显 微 解 剖 结 构 并 讨 论 其 临床 意 义 , 术 中 动 眼 神 经 的保 护 提 供 解 剖 学 参 为
考 。方 法 经 血 管 灌 注 后 观 测 1 o例 (0侧 ) 头 的 动 眼 神 经 三 角 及 其 毗 邻 结 构 。复 习 岩 斜 区 三 叉 神 经 鞘 瘤 、 2 尸 脑 膜 瘤 各 5 , 骨 嵴 内 侧 脑 膜 瘤 5例 , 交 通 动 脉 瘤 2 例 蝶 后 5例 的手 术 录 像 并 总 结 术 中保 护 动 眼 神 经 的 手 术 策 略 。结
t n s iat t ci ial pplc to f pr i i g na om ia b s s on o i ve tg e is ln c a ia in or ov d n a t c l a i pr t c in n ope a i o e to i r ton. M e h ds Te to n
t c l m ot t ing e nd t s r c ur r lto hi T he e uls ap id o t i m i l he o u o or ra l a is t u t al ea i ns p. r s t ple t 5 rge na ne rno a of he u i m s t p t o lva r gi e r c i l e on, 5 m e i gi a n n om s, 5 m e a s he i rd m e ngim a n 25 ne r m of he dil p nod ige ni o a d a u ys t po t ro seir c m unia i t r . Re uls om c tng are y s t T h o ul o or ra e c om t t ingl i f r e by he nt ror e s om d t a e i pe r l toci d i ame , noi lg nt
中 国神 经 免疫 学 和 神经 病 学 杂 志 2 1 0 0年 5月 第 1 7卷 第 3期
C i JNe r i hn u ommu o n l& Ne r l 0 0 u o 1 ,Vo. 7 2 1 1 经 三 角 的显 微 解 剖 结 构 及 临床 应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