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的注射方法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2岁以下婴幼儿
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注 意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高丹凤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肌内注射术(2)
肌内注射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厚且远 离大血管、神经处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最常用)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Diagram
臀大肌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臀大肌定位方法
2.连线法
髂前上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裂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定位法
2.三横指法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2.三横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三、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方法
注射区域: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
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肌肉注射

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 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 嵴下缘处,这样髂嵴 示指、中指之间就构 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 处(以患者手指的宽 度为标准)。
取上臂外侧,肩 峰下2~3横指。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1、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 口服给药。 2、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 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采用静脉注 射。 3、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 不适于皮下注射。
1、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安全 2、患者准备 ⑴了解目的,愿意合作 ⑵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 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⑷体位的准备
3、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 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
锐器盒
生活垃圾
治疗车
医疗垃圾
注射器
药物
纱布
治疗盘
消毒棉签
砂轮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 2、进针方法。 3、“两快一慢”。 4、进针深度约为针梗的2/3,不可把针梗全 部刺入皮肤内,以防不慎发生断针时令处 理更为困难。 5、检查回血 :若有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进 针,切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一手拇指和示指绷 紧局部皮肤,另一 手持注射器,以中 指或无名指固定针 栓,用手臂带动腕 部力量垂直进针。
(一)卧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一侧。 3、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二)坐位
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是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 角肌或臀部肌肉注射。
6、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是,先注射刺激性 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7、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用相对较 长的针头,而且进针要深。 8、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 固定的容器内。
推广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推广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传统以来,我们的肌肉注射部位常规是臀部肌肉注射,其实《护理
学基础》一书和国外护理书刊上讲解了肌肉注射的部位除臀部外,还
有上臂三角肌、股外侧肌,各种部位有它的优缺点,对于长期反复肌
肉注射的病人,可以轮流各部位进行肌肉注射,减少单一部位注射引
起的肌肉萎缩。
在香港医院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是三角肌肌注(注射液≤1ml )和
臀部肌注(注射液>1ml )。
建议我们科室可以先在急诊科试行推广三
角肌注射部位,再逐步推广至二楼注射室。
比如破伤风、胃复安、654-2
等这些≤1ml 的注射液肌注时可请大家试行三角肌肌注,三角肌部位
肌注只要病人挽高衣袖到肩部,不用担心隐私问题,尤其在夏天,
可以缩短肌注的病人准备时间,减少护士弯腰操作,便于护理操
作。
肌肉注射部位选择示意图
三角肌
注射部
位 股外侧
肌注射
部位
臀中肌注射部位
臀大肌注射部位
参考资料:1.殷磊,注射给药法,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22-223。
2.Tracey H., Ehren M.(2008). MEDS/LABS. Med Sury Notes. F.A.Davis Company.。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名词解释

上臂三角肌注射部位及方法具体如下:
一、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部位一般选取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
二、方法:
1、准备工作:准备好注射用品,同时核对患者身份,嘱患者手叉腰,暴露上臂三角肌至肩峰下2横指处。
2、消毒: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使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消毒部位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扩2-3cm。
3、进针:排出注射器里的空气,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撑开皮肤,另一手持笔式持针,迅速刺入肌肉。
然后中指固定针头并推注药品。
4、退针:用清洁的棉签压住注射部位,迅速拔除针头。
5、清洁:清理用品,嘱咐患者关注伤口情况。
若无出血、头晕等即为注射完成。
三角肌注射部位及方法

三角肌注射部位及方法三角肌是人体肩部一个非常重要的肌肉,它位于肩胛骨上方,是连接肩部和上臂的关键肌肉之一。
三角肌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或疫苗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以便药物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被吸收和利用。
正确的三角肌注射部位及方法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和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三角肌注射的部位。
三角肌注射的部位位于肩部外侧上方,具体位置为肩胛骨下缘与肩峰之间的三角区域,这个区域正是三角肌的所在地。
在进行三角肌注射时,需要将患者的肩部暴露出来,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地定位注射部位。
在定位时,可以要求患者做出抬肩或者向一侧转头的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出三角肌的部位,有利于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来介绍三角肌注射的方法。
在进行三角肌注射时,医务人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或疫苗、注射器和消毒用品。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将注射器中的药物吸入到注射器内,并排除其中的气泡,以免在注射时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然后,医务人员需要用消毒酒精或碘酒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接下来,医务人员需要用一只手将三角肌的皮肤稍微提起,以便插入注射器。
然后,医务人员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插入到三角肌的肌肉组织中,并缓慢地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在注射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将注射器取出,并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轻轻的按压,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最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
总之,三角肌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三角肌注射时,医务人员需要准确地定位注射部位,并采取正确的注射方法,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三角肌注射研究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摘要: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以分别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
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
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
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
外侧部深面横过的血管神经束上、下径为(18.0±4.8)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
后部深面液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在后部深面有桡神经向下行走,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
结论: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操作安全方便,有利用药液吸收。
关键词:三角肌;注射;应用解剖肌肉注射给药能迅速被机体所吸收,并使血液及时地获得有效浓度。
但由于部位选择不当和操作不当而常造成神经麻痹、休克、感染等注射事故[1-3],所以加强注射安全区的理论教育和技术训练非常必要[4]。
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肌肉丰满,其深面大的血管和神经干较少,是小剂量肌肉注射的理想部位,但其深面有重要的腋神经及与之伴行的旋肱后血管行走。
本文对三角肌形态及与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和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共30具(60侧)其中男尸20具,女尸10具。
采用边解剖边观测和记录的方法,对三角肌的形态分部、厚部与腋神经前支的毗邻关系和进针部位进行了观测。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其统计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真人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真人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输液方式,以下是肌肉注射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 准备所需药物,确认药物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
-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针头。
- 擦拭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
2. 技术操作:
- 抓紧皮肤,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中上部、臀部外上方)。
- 用拇指和食指拉开注射部位,使其呈硬质肌肉状态。
- 用另一只手拿起已经装好药液的注射器。
- 迅速刺入皮肤,注射针头大约应该插入肌肉1-2厘米。
- 检查是否有血液回流,若有则需要更换注射部位。
- 缓慢地注射药液,尽量避免药液溢出。
- 完成注射后,迅速且均匀地拔出针头。
- 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渗出或出血。
- 废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
3. 收尾工作:
- 患者保持休息,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 记录注射的日期、时间、剂量和部位。
- 清理工作区域,丢弃使用过的物品。
- 洗手,摘下手套。
请注意,上述操作描述仅为一般参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能因医疗机构规定或药物特殊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操作前咨询医护人员的指导。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
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进行肌肉注射。
首先,我们来介绍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臀部是最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之一,它有着较大的肌肉容量,可以容纳较多的药物。
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躺在一侧,将臀部肌肉放松。
注射部位位于臀大肌的上外侧,这个位置距离骨盆上缘大约5cm处。
在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用手指摸索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其次,我们来介绍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部的一个肌肉,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大腿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大腿前部,距离髂前上棘大约10-1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最后,我们来介绍三角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三角肌是肩部的一个肌肉,它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三角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肩部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肩部外侧,距离肩峰大约3-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和安全的注射操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注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1.三角肌该肌呈三角形,底朝上,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肩肿冈及肩胛筋膜,整块肌肉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外、后三方包绕肩关节。
2.三角肌的血管、神经三角肌的动脉来源较多,前外侧部由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分布,后部由旋肩肿动脉的分支分布,旋肱后动脉向后经四边孔至三角肌分布于三角肌的大部,为三角肌的主要动脉。
腋神经从臂丛后束发出,与旋肱后动脉伴行至三角肌。
3.三角肌的分区将三角肌长宽各分三等分,分别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将全肌分为九个区域。
斜线所示区因肌肉较厚,没有大血管及神经通过,为注射的绝对安全区;密点所示区有腋神经的分支通过,但分支较细,加之肌肉较厚,为注射的相对安全区;空白所示区肌肉较薄,不宜作注射部位;交叉线所示区因有挠神经通过,为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区皮肤较厚,皮下组织较薄。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见分区。
2.体姿参考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3.进针层次注射针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内。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进针技术同臀肌注射法。
作三角肌注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三角肌不发达者不宜作肌肉注射,以免刺至骨面,造成折针,必要时可提捏起三角肌斜刺进针。
(2)在三角肌区注射时,针尖勿向前内斜刺。
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
(3)在三角肌后区注射时,针头切勿向后下偏斜,以免损伤挠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