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合集下载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前言:根据现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室在完成各项原材料检测试验后,在今日完成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组成材料1、产地及岩性:奉新县虬岭采石场,岩性为花岗岩。

2、规格:19-31.5mm、9.5-19mm、4.75-9.5mm、0-4.75mm。

三、矿料设计1、我部试验室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了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三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合成级配如下:四、击实试验本项目按照3,、4,、5,、6,、7,五个含水量配料进行击实试验。

所有的集料烘干,每种含水量配制6000克干集料。

分三层击实,每层击98次。

1、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确定通过平行试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最大干密度为2.312g/cm3,最佳含水量为4.7,。

试验数据见试验表格。

篇二:级配碎石配合比说明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级配碎石配合比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工地试验室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及要求设计依据: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要求: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设计图纸二、原材料碎石: 莒县石料厂产石灰岩碎石水 : 饮用水三、设计用途本级配碎石配合比用于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挖方段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四、混合料组成设计集料级配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18:32:31:20。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一、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 0~5mm 2300×0.40=920 kg5~10mm 2300×0.30=690 kg10~20mm 2300×0.15=345 kg16~31.5mm 2300×0.15=345 kg水 2300×0.052=120 kg有水泥的级配碎石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0.05)=2190 kg水泥 2300-2190=110 kg0~5mm 2190×0.40=876 kg5~10mm 2190×0.30=657 kg10~20mm 2190×0.15=328 kg16~31.5mm 2190×0.15=328 kg水 2300×0.052=120 kg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54б=40+1.654×5.0=48.2 Mpa2、查表5.2.1-2用水量为: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0.22)=186 kg3、查表5.4.2 砂率为:33+(180-60)÷20=39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水胶比计算公式为:W/B=(0.53×0.85×1.16×42.5)÷(48.2×0.53×0.85×0.20×1.16×42.5) =22.21÷52.64=0.42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B=186÷0.42=443 kg单掺粉煤灰20% F=443×0.20=89 kgC=443-89=354 kg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0.39=691 kgG=1771-691=1080 kg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W外=443×0.01=4.43 kg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4.43:186=1:0.25:1.95:3.05:0.012:0.53实用文档标准文案。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0)应根据用水量(mw0)和水胶比 (W/B),按公式5.3.1计算:
• mb0=
= =360(kg/m3)
5、矿物掺合料用量(mf0)和水泥用量(mc0)的确定
• 矿物掺合料用量(mf0)按照公式5.3.2计算: • mf0= mb0βf
• βf——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满足规程3.0.5的规定,粉煤灰βf=20%,矿粉 βf=10%,因此: • mf0=360×30%=108(kg/m3)。
三、计算过程
• 以C30钢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例:混凝土采用普通42.5水泥、5~31.5mm 碎石、细度模数2.8的天然砂、Ⅰ级粉煤灰掺量20%、S95矿粉掺量10%、外 加剂掺量1.8%(减水率为15%),要求达到坍落度150mm。
1、混凝土配置强度(fcu,0)的确定
•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C30小于C60,则按照公式4.0.1-1计算: • fcu,0≥fcu,k+1.645σ
• 根据已有资料,确定砂率:βs=42%。
8、粗骨料用量(mg0)、细骨料用量(ms0)的确定
• ⑴采用质量法计算,建立两个方程式:
• mf0+mc0+mg0+ms0+mw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2450 kg/m3, 这里假定mcp=2350 kg/m3。
•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 级值, fcu,k =30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没有近期强度资料时按照表4.0.2取值, σ=5.0 Mpa。 • fcu,0≥30+1.645×5.0=38.225(Mpa)
2、水胶比(W/B)的确定
• 经过计算,得出粗、 细骨料用量:ms0=757kg/m3 mg0=1046kg/m3 • ⑵采用体积法计算,建立两个方程式: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级配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
2、《公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材料说明
1、碎石压碎值19.3%,针片状平均含量为7.9%,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粗石粉液限26.6%,塑性指数为7.6,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三、设计步骤
1、确定各种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采用图解法,确定集料比例为10-4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38:30:32,按此比例混合料经筛分后级配符合规范及要求。

2、确定最大干密度及含水量,根据以上确定的配合比将三种材料掺配,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2.07g/cm3,最佳含水量为6.1%。

四、根据上表结果及现场施工情况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
10-4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38:30:32
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2.07g/cm3
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6.1%。

级配碎石底基层配合比报告
试验单位:
日期: 2011年6月20日。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5>C35σ(MPa) 4.0 5.0 6.0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石子品种αaαb碎石0.460.07卵石0.480.33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 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计算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计算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计算级配碎石是指一种按照不同颗粒大小进行分类的碎石,通常用于混凝土、道路建设等工程中。

在进行级配碎石的配制时,需要确定不同颗粒大小的碎石的掺配比例,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级配碎石掺配比例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

级配范围是指由最大颗粒到最小颗粒的粒径范围。

通常表示为最大粒径Dmax和最小粒径Dmin。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级配范围。

在计算级配碎石的掺配比例时,需要确定不同颗粒级别的掺配系数。

掺配系数用C表示,表示每个级别中的碎石在总体中的百分比。

掺配系数是根据实验数据和工程要求确定的。

比如,如果要求一些级别的碎石在总体中的百分比为30%,则该级别的掺配系数为0.3根据上述确定的级配范围和掺配系数,可以计算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掺配比例。

首先,我们需要列出级配碎石的级别和对应的粒径范围。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或者工程要求确定每个级别的掺配系数。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出每个级别的掺配比例:1.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在总体中的重量百分比。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在总体中的重量百分比:Wc = C * (Dmax^3 - Dmin^3) / (D^3)其中,W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在总体中的重量百分比,C表示掺配系数,Dmax表示该级别的最大粒径,Dmin表示该级别的最小粒径,D表示总体的平均粒径。

2.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质量。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质量:Mc=Wc*M其中,M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质量,W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在总体中的重量百分比,M表示总体的质量。

3.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体积。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体积:Vc=Mc/ρc其中,V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体积,M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质量,ρ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密度。

4.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干体积。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级别的碎石的干体积:Vd=Vc/(1+Wd)其中,Vd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干体积,Vc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体积,Wd表示每个级别的碎石的吸水率。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1 原材料试验1.1 水泥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应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其中初终凝时间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用水泥的主要控制指标,由于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水泥试验室及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1.2 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集料应进行的试验项目有:颗粒分析(级配)、碎石的压碎值、集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等。

碎石中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试验,规范中没有要求,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补充规定进行。

另外,规范中对单粒级集料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虽未做要求,但通过该项试验可以确定按一定比例合成后的混合料矿料中<0.075mm颗粒的含量是否超标。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2.1 级配组成设计根据各种规格集料的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集料的掺配比例组合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各种材料的比例应尽可能与碎石场生产的不同规格材料的比例协调,避免造成施工中某一规格的集料数量不足,而另一规格的集料又有大量的剩余。

当混合料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超标时,细集料(<4.75mm)部分可考虑采用石屑与洁净的天然砂掺合使用,以降低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表1所列为京福福州段FB2标下湖路段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铺筑的水泥稳定层试验段的比较情况,对应的水泥剂量为3.0%,比较得出,细集料30%石屑获得的7天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但细集料采用10%石屑+20%闽江砂,养生7天和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最佳。

表1 采用不同配合比铺筑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比较情况细集料及其在矿料中.5mm以下颗7天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养生7天后结14天后结构矿料中所占比例粒塑性指数构层表面情况层表面情况石屑30% 9.4 3.9表面平整表面平整,有明显的不规则裂纹闽江砂30% 1.3 2.6平整,表面有浮砂平整,表面有浮砂,局部出现松散、跳子石屑10%+闽江3.8 3.3表面平整表面平整砂20%注:1、三种配合比的粗集料情况相同;2、石屑的规格为(0~4.75)mm;3、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指经轻型施工车辆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
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m3 最优含水率为%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 0~5mm 2300×=920 kg
5~10mm 2300×=690 kg
10~20mm 2300×=345 kg
16~ 2300×=345 kg
水 2300×=120 kg
有水泥的级配碎石
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 =40 : 30 : 15 : 15
最大干密度为m3 最优含水率为%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2190 kg
水泥 2300-2190=110 kg
0~5mm 2190×=876 kg
5~10mm 2190×=657 kg
10~20mm 2190×=328 kg
16~ 2190×=328 kg
水 2300×=120 kg
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 cu,o≥f cu,k+б
=40+×
= Mpa
2、查表用水量为:
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
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186 kg
3、查表砂率为:
33+(180-60)÷20=39 %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水胶比计算公式为:
W/B=×××÷×××××

=
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B=186÷=443 kg
单掺粉煤灰20% F=443×=89 kg C=443-89=354 kg
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
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691 kg
G=1771-691=1080 kg
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 W外=443×= kg
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18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