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A.强化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C.被历代沿用D.提高了行政效率3.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5.《元史·地理志》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7.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8.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
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9.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
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
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必修一专题一单元测试1、据史载,汉武帝曾下诏训诚地方官员:一郡之内人口众多,不可能没有人オ,察举不到只能认为官员失职,以后就形成了各郡都按一定的名额察举。
这一“训诚”旨在A. 确保人才分布的均衡性B. 以察举制考核地方官吏C. 注重扩大专制统治基础D. 为朝廷选拔最优秀人才2、学者郑水年认为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政治革命。
日裔作家福山说,秦王朝是历史上的第一个近代国家。
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秦朝A.以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制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国家C.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D.奠定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世界影响深远3、秦朝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
丞相的工作职责是()A. 主管军事B.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 负责监察系统D. 代替皇帝处理政事4、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命令。
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
这一变化表明明代()A. 中枢决策发生异变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C.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 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5、西汉中期,河间国被分为了11个侯国,淄川国则分为16个侯国。
此外,城阳、广川、中山、济北以及代、鲁、长沙、齐等诸侯王国也都分为几个或多个侯国。
这主要是因为西汉实行()A. 郡国并行制B. 推恩令C. 内外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西周时,天子有天子之社,诸侯有诸侯之社,卿大夫有卿大夫之社,庶民有庶民之社,其等级、规格各不相同。
战国以后,国有国社,州有州社,县有县社,里有里社。
这种“社”的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宗法制度逐渐解体C.封建经济日益发展D.西周政治影响深远7、秦简《法律答间》中规定:案犯盗窃了官府财物逃走,如果及时自首,则以逃亡罪处罚;如被抓获,赃数较少,即使盗罪轻于逃亡罪,也以逃亡罪论处。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选择题 (共 20小题 )① 实现国家统一 ② 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 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 . ①②③ D . ①②④B . 设置枢密使D . 实行行省制度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 份,将自己置于 “帝者之祖 ”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 )A . 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 . 强化政权的合法性1.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 ——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 周王室 ——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
按照宗法 ) ③ 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 卿大夫封地 ——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B . ①②③2.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A . 强化了皇权 B . 限制了皇权D . ②③”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C . 被历代沿用D . 提高了行政效率3.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C . ①③④B . ②④4. 《春秋左传》中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 )A .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5. 《元史 ·地理志》载 :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 的管辖 ,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 . 推行郡县制度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C .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而西北过之 ,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C . 实行三省制 始皇 ”的身A .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 . 加强中央集权8.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
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①⑤D.①④⑤【答案】C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亍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点拨:①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④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时【答案】D(点拨: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双重的,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答案】D(点拨:“法令出一”指的是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重帝一个人的意志。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答案】D(点拨:秦朝以后统治者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提高行政效率。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

必修一专题一1、《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撤押韵,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七个部分,至今影响深远。
这说明先秦宗法制A. 孕育了家国天下的人文情怀B. 形成了专制集权的政治传统C. 凝聚了统一多民族发展格局D. 构筑了高低贵贱的社会秩序2、唐朝三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政事堂议政的都是丞相。
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身品级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
唐朝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 削弱相权而加强皇权C. 满足官员的心理需求D. 推动行政机构的改革3、一位美国史学家曾评论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位美国史学家所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系指A. 王位世袭制确立B. 中央集权制确立C. 宗法制形成D. 分封制确立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6、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 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 不合理的治理方式C. 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 实行皇位世袭制度7、秦统一后,“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节复习测试

材料一 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1)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4.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A.朋党之争B.藩镇太重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18.(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3)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创新改革。
A.地点在乌兰布通以北附近B.解决了漠西蒙古叛乱问题
C.加快了满族汉化的发展步伐D.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二、材料分析题
18.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20.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政治制度检测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政治制度检测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政治制度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答案】A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实行俸禄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3、“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答案】C4、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
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答案】B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答案】B6、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史记》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该事件中负责案问的最有可能是()A.御史大夫B.内阁C.御史台D.太尉2.此项制度使“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D.妄说百代行秦制,军功授爵成黄粱3.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4.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
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
这表明()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5.《孟子》一书中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河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6.我国内阁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7.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A.中朝B.三省制C.中书省D.都察院8.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9.下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
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市)。
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炫耀文治武功C.宣示皇权至上D.祈求国泰民安10.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法治的加强B.中央权力的加强C.皇权的强化D.中央机构的调整11.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1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
此图最早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3.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
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
其所反映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一致的是()A.不识字小太监任服务人员B.大臣职务由皇帝临时交办C.章京年初一也须当差入值D.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1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5.《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D.天子为“天下共主”16.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1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
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导致诸侯割据C.强化宗法体制D.促成秦朝统一18.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
这一变化说明()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19.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20.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A.象郡B.南海郡C.桂林郡D.闽中郡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1)分别列出图一与图二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与正式创立的朝代。
(2)图三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在什么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图四中的中央机构是谁设置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请找出图一到图四中央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所呈现的规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
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
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
24.(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新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
(2)进一步补充完成在以下历史时期,作为中央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史实。
(3)根据以上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视角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影响”的认识。
2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
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答案解析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A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D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变化: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皇权。
雍正帝,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
(3)规律: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22.【答案】(1)分封制。
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23.【答案】(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4.【答案】(1)①内外朝(制度)②内阁制度③军机处(2)④行省制度⑤刺史制度(3)一方面,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规避了早期政治制度中贵族分封导致国家分裂的弊端,对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自身历经千年的制度创新和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变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当然,随着专制集权体制的不断强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政权的腐败、思想的专制、文化的摧残以及经济发展的束缚等。
25.【答案】(1)明太祖时期。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清朝雍正帝时。
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