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合集下载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

出身书香门第。

其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

祖母吴氏。

父亲名鸿钧,号小坡,母亲周氏。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

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

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

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

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

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简介

朱⾃清简介朱⾃清简介 朱⾃清(1898——1948) 朱⾃清先⽣原名⾃华,号实秋,后改名⾃清,字佩弦。

是我国现代⽂学史上著名的诗⼈、散⽂家、学者,他的作品⽂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家⽿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春》…… 朱⾃清先⽣1898年11⽉22⽇⽣於江苏江都县。

六岁那年随家⼈迁居扬州,在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

朱⾃清先⽣从⼩读私塾,继承了⽗辈的家学渊源。

江南古镇秀丽的⾃然风光和浓郁的⽂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创作中。

1916年,⼗⼋岁的朱⾃清考⼊北京⼤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艺思潮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则推动他坚定地⾛上⽂学的道路。

1920年,朱先⽣从北京⼤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教员。

1922年,为⽣计所迫,他只⾝⼀⼈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

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陷⼊迷茫的愁绪中。

有⼀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绪写成⼀诗,名⽈《匆匆》。

”于是,⼀篇早期⼴为流传的散⽂诗就这样诞⽣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在⼭东尼⼭,看到⼀条⼤河,⽩天⿊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朱⾃清先⽣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对⼈⽣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学创作。

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创办了《诗》⽉刊,这是新诗诞⽣时期最早的诗刊。

1923年,他⼜发表了现代⽂学史上第⼀⾸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了巨⼤影响。

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显⽰出他散⽂创作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致⼒于写作散⽂。

朱先⽣的散⽂偏爱叙事和抒情。

叙事散⽂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抒情散⽂,⼀类是以《背影》、《⼉⼥》为代表、描写个⼈及家庭⽣活、具有浓厚的⼈情味;还有⼀类就是以描绘⾃然景物为主,抒发个⼈情感的⼩品⽂,如《绿》、《春》、《荷塘⽉⾊》、《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

朱自清


语言隽美而富有韵味,动人心弦。
细致观察自然景物,对声音、色 彩感觉敏锐;
善用赋、比、兴手法,起承转合,尽显 言有尽意无穷之味。 华美文笔,跌宕节奏,饱含诗意和 生活情趣。 写自身亲历生活,感情真挚淳朴。
朱自清在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用真正知识分子的角度,以富有诗情 画意而又酣畅朴实的笔调,抒写了离乱时代的真情实感和对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并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无情。 他的许多散文,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 或 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的艺术风貌。
六岁时,全家迁往扬州,在这里,开始了生命之书的第一页。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点点滴滴都刻录 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扬州,自华的感受是微妙而复杂的。 他喜爱扬州明媚的风光,一山一水如雨 露般滋润着他幼小的心灵,哺育着他的 情感世界,丰富着他的想象力。但是在 某些方面,他又“讨厌”着扬州,以至 于“及记忆只剩薄薄的影。”,“像被大 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 名,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 散文创作,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 文和杂文随笔诸类。早期散文缜密流 丽,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抒情散 文文质并茂、自然亲切,树立“谈话 风”散文的典范;杂文理趣盎然,富 于哲理。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 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 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 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 体制和风格。
(1925~1937)
1925年,朱自清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 授,此后转向散文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引起文坛强烈的反响,并 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公费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期间 漫游了欧洲五国; 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文学季刊》诞生,朱自清是编 辑人之一。

朱自清的古诗词

朱自清的古诗词

朱自清的古诗词朱自清的古诗词:菩萨蛮〔近现代〕朱自清烟笼远树浑如幂。

青山一桁无颜色。

日暮倚楼头。

暗惊天下秋。

半庭黄叶积。

阵阵鸦啼急。

踯躅计征程。

嘶骢何处行。

江城子〔近现代〕朱自清小红桥畔见伊行。

水盈盈。

远峰青。

一缕春云,低绕碧天生。

却去问卿今许未,轻笑道,莫相惊。

菩萨蛮〔近现代〕朱自清春风又绿江南草。

游人竞放江南棹。

微雨柳如烟。

帘前燕子闲。

酒边明翠靥。

宛转黄莺舌。

挥手水天长。

今生老异乡。

河传〔近现代〕朱自清双桨。

无恙。

路迢迢。

流水溪桥寂寥。

欲言不言魂暗消。

朝朝。

去来潮两遭。

碧柳丝丝风里乱。

莺语缓。

望断归舟远。

叶盈枝。

花满蹊。

逦迤。

昔年郎马蹄。

生查子〔近现代〕朱自清平林余薄烟,天际山如埽。

残月尚窥人,粉泪流多少。

语喁喁,情悄悄。

携手难分晓。

应念缕金裙,凤舞双双老。

菩萨蛮·用牛峤原韵〔近现代〕朱自清仙裙双舞泥金凤。

呢喃燕子惊人梦。

狂絮逐风飞。

玉骢何日归。

无言匀粉泪。

春入眉峰翠。

几度忆辽阳。

金堂日影长。

更漏子〔近现代〕朱自清锦衾寒,鸳枕腻。

红烛摇摇欲醉。

微雨暗,小风喧。

纸窗花又残。

携手处,江头路。

知否几番凝伫。

一夜夜,一更更。

思量梦不成。

浣溪沙〔近现代〕朱自清绿暗红稀絮似烟。

眼饧眉倦屡思眠。

轻风敲竹小窗前。

翡翠屏闲成独掩,鸳鸯枕冷惜云鬟。

一心长是在伊边。

虞美人〔近现代〕朱自清千山一霎头都白。

照彻离人色。

宵来陌上走轻车。

尽是摩娑两眼梦还家。

如今又上江南路。

乍听吴娃语。

暗中独自计归程。

蓦地依依怯怯近乡情。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导语: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朱自清的名人故事篇1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于北平逝世。

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

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

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教书。

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

1937年,随西南联合入学南行。

1946年回到清华。

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今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后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终在贫病中死去。

狼埃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篇2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

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

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辗转杭、扬、沪、温、甬。

此时的他已有两个子女,正同时在省立四中和春晖中学任教,奔波于宁波与上虞之间。

虽如此,仍是入不敷出,以至需要借米疗饥。

1925年,朱自清成为清华教授,一直到“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为时12年。

朱自清

朱自清
1919年开始发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 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 (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 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 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 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 学 研 究 。 三 ·一 八 惨 案 后 , 他 撰 写 《 执 政 府 大 屠 杀 记 》 等 文 章 , 声 讨 军 阀 政 府 暴 行 。 1 9 2 8 年 , 第 一 部 散 文 集 《 背 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 杂 记 》 。 1 9 3 2 年 归 国 , 继 任 清 华 大 学 中 文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 一 二 ·九 运 动 中 , 他 同 学 生 一 道 上 街 游 行 。 抗 日 战 争 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 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1岁。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 《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 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朱自清ppt课件

朱自清ppt课件
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于现代文学的 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朱自清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后人对朱自清的评价
后人对朱自清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阅读,对于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自清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正 直、善良、有担当的人,他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深 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读者和文学创作者。
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自清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命运,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强烈的批判意识
朱自清的小说常常涉及到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通过批判和反思来 引导读者思考和反省。
朱自清的小说代表作
《背影》
以作者的父亲为主题,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和对父爱的感悟,表 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荷塘月色》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各个方面。
情感表达
朱自清善于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内 心世界的揭示,表达丰富的情感
和思想,使读者产生共鸣。
语言优美
朱自清的语言优美流畅,用词精 准,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朱自清的小说风格
独特的叙事方式
朱自清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方式,通过不同角度 和层次展开情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细腻的心理描写
以作者在清华园荷塘边散步时的所见所感为主题,通过对荷塘景色 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人生的思 考。

作者简介:朱自清

作者简介:朱自清
一潭。
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先生因患严 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 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 先生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 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 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 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 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 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 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 和气节。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 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 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 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 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 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 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 《雪朝》、《踪迹》、《背影》、 《春》、《欧游杂记》、《你我》、 《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 隅》、《国文教学》、《诗言志 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 度》、《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淳 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 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 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 韵袅袅;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 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
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 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 和否定。
朱自清先生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
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 过教师(朱自清的孙子现亦定居于扬州,从 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 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 的校花。
朱自清先生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 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 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多音字:
涨 涨水 zhǎng ng 藏起来 cá

宝藏 黄晕 zà ng yù n
头昏脑涨 zhà ng 散在草丛里 sǎn


散会 sà n
头晕
yūn
和平hé 和 唱和、应和hè 和药huò 和牌hú 和面huó 薄
薄烟
单薄 薄荷
导读提纲
•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 2、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内 容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 题。如:____图。
春 草 图 春 风 图 春 花 图 春 雨 图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 (1) 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 春的总轮廓 (3) 春草 图 (4) 春花 图 (5) 春风 图 (6) 春雨 图 (7) 迎 春图 第三部分: 春 (8—10)
第9课
作者: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 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 绍兴,出生于江苏北海。现代散 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 《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 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 《春》、《荷塘月色》、《背影》 等。

第二部分: (2—7)

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小结:
学习目标
•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 熟读成诵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 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 然的情怀。
1、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 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听读要求: 2、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
分 析
预习检测(读准字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lǎng zuān nân zhǎ yùn niàng
⑴“盼望着,盼望着”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
情。 ⑵“东风来了,春天 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 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
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总 写春天作者着眼于 哪些景色的变化? 这些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1)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2)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 (3)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 发的感受。
báo
bó bò
朗润:明亮润泽。 卖弄:炫耀,显示。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 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你能看出文章的结构美吗?(理清 作者的写作思路)
盼春
绘 春
赞春
(第1段)
(第2—7段) (第8-10段)
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