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参数总体布置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

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内容
策划阶段
概念设计
工程设计
生产准备
试生产
MP
①设计变更管控:
②平台质量问题点检:
③现生产问题解决及协调:
线上 装车 问题 跟踪 表
评审 报告
路试 问题
制定设计变更方案,并校核、 组织推进。
根据平台车质量问题库确认 新车型是否存在或已改进相 应问题。
12
配合工厂装车,对发生的问 题进行确认、推进。
灯光配置 前后雾灯 卤素大灯 玻璃/后视镜 电动车窗+司机侧防夹 电动外后视镜+转向灯 内后视镜手动防眩目 遮阳板化妆镜 其他配置
行车电脑/平均瞬时油耗、续航里 程、水温、总里程、阶段里程
手动空调
座椅配置
电子防盗
织物座椅
车内中控锁+遥控钥匙
驾驶席手动六向/副驾驶手动四向 手刹未放提醒
前后中央扶手
锁车声音提示
2.4 总体结构及应用:
总体结构
概述
动力 底盘
外饰
主副 仪表板 门护板
座椅
安全 装置
顶棚 立柱
地毯
行李箱 护面
电气 装备
照明
企业 标识
示例
应用
开发部:整车产品描述、整车BOM等
规划部:商品竞争力、成本、收益分析
采购部/质保部/技术部:了解产品信息,支撑其职 能工作开展
生产部:了解产品信息,编制生产计划、物流配送、 供应商结算等
行业 发展
市场 调研
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 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 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
力求零件标准化、通 用化、产品系列化。
设计应遵守有关 标准、规范、法 规、法律,不得 侵犯他人专利。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总体布置(SUZUKI)

1汽车总体布置之前1.1开发的分类1.1.1全新模型……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新型车的开发。
1.1.2全模型修改……在已有的车型上进行全面的改进,包括造型、车身,另外发动机和行驶系的更改也较多。
1.1.3小改进……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对其一部分进行更改,对车身、发动机、行驶系等的更改较多。
1.1.4整容……比小改进更小的一种改进(款型车)1.2商品策划的内容在铃木公司,除全新模型外,全模型修改以设计先行较多。
以下所述商品策划内容即使在总体布置阶段也还没有决定的项目比较多,1.2.1商品开发的目的从社会、市场的需求,企业需求等的观点确定商品开发的必要性。
1.2.2商品的定位特定的用户或市场,常用户对象层、贩卖地、用途、大小、价格等商品级别来表现。
1.2.3商品的概念商品应具有和特性(性格、造型的方向、性能、配置、价格等)概略地指定。
不仅根据数量,而且根据形与物的想像进行表现。
1.2.4其它开发时期、产量、利润目标1.3产品策划根据商品策划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汽车策划。
具体地提出汽车应具有的要件,主要由商品策划部进行,其它相关的各部门配合。
1.3.1车种的构成考虑顾客的各种各样的愿望,在一种平台上设定几种配置。
1.3.1.1贩卖地意思是贩卖的地区,一般地分为国内和国外。
由于贩卖地的不同其满足的法规和顾客的需求会不同,对总体布置及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国内……保安基准中国……商检制度、国家标准美国……FMVSS欧州……EEC、ECE澳大利亚……ADR1.3.1.2车型轿车、带顶盖汽车(HARD—TOP)、双门敞篷轿车(COUPE)、面包车(V AN)、WAGON、卡车等1.3.1.3配置根据顾客的要求,以广大用户群所需的基本配置为中心,进行不同的配置,这也是对总体布置有较大影响的项目。
1.3.2汽车基本尺寸(参考图11.3.2.1汽车外形尺寸长、宽、高、轴距、前后轮距1.3.2.2车内空间、行李厢空间车室内长、宽、膝部空间、头部空间;行李厢的长、宽、高。
燃料电池汽车整体布置

燃料电车客车总体布置
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包括: 氢气罐总成、蓄电池总成、燃料 电池堆总成、动力输出系统总成等。其中, 储氢罐一般放 置于底盘的中部, 或后排座椅的下方空间(传统内燃机轿车 的油箱位置) , 将氢气罐分散存储。除了燃料电池动力总 成外, 对汽车制动总成、前后悬架总成及轮胎等方面也应 作相应的调整和测试。特别是随着轮毂电机技术的发展, 使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机的放置有了新的选择, 增大了汽 车内部空间。而各电动轮的驱动力也可直接控制, 提高恶 劣路面条件下汽车的行使性能。底盘布置应把绝大多数 的负载均匀分配在底盘的前后端, 降低车辆的总体重心,使 轿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 并改善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 1车载供氢系统。为整车提供燃油储备,氢气通过高压注到氢气 瓶中并通过管路输送到燃料电池系统中。按照续驶里程要求, 动力系统采用7个氢瓶,布置在车顶前部。 • 2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为整车提供 主要动力来源。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空气供 应系统、氢气供应系统、燃料电池冷却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等。 燃料电池系统需满足工作环境温度-10~42℃、绝缘≥60kΩ、耐久 性指标4000 h、氢气利用率95%等技术要求。动力系统中两个燃 料电池堆布置在车身后部。 • 3 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由多个动力电池单体、动力电 池箱组、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系统、热管理系统等组成。 能为整车提供辅助能源,并可在紧急情况下为整车提供动力。 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布置在前轮后部的舱门内。 • 4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对转矩、转 速进行一定的控制,使输出满足车辆驱动的要求。动力系统中 采用单电机驱动的结构方式。 • 整车控制系统。对整车功率、能量管理等进行检测、诊断、控 制。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汽车总布置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工程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一、方案筹划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工程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
工程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根底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工程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以及市场目标。
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工程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
二、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方案,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本钱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本钱;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
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局部。
1.总体布置草图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
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到达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
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根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根底。
汽车工程学-图文-1-7 汽车总体布置

A”
a
向前为“-”, 向后为“+” ;0x
O1 Rr1 地面线Ⅰ
汽车中心线:横向尺寸的基准线。
A
向右为“-”, 向左为“+” 。0y
L
地面线:标注车高、货台高度、接
B’
B”
b
O2 Rr2
B
近角、离去角和离地间隙的尺寸的基准线
前轮垂直线: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
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2019/9/19
2
0号图纸尺寸: 841*1189 一般加长不加宽 主视图:汽车行驶的侧面 俯视图:汽车顶盖 左视图:汽车车头(可以从对称面分别画汽车前后视图) 右视图:汽车尾部 网格线:400mm一格,用4X,8X,12X,16X……表示.
②总布置图格式
2019/9/19
4
2019/9/19
1.7 汽车总布置草图及各部件布置
基准线 基准线画法 各总成布置 汽车总布置计算
2019/9/19
1
基准线
车架上平面线:垂直方向尺寸的基
准线。向上为“+”, 向下为“-”;
O
但当车架上表面是复杂面时,也可
Ⅴ 前轮垂直线Ⅱ
以用车身地板主平面作基准线;0z
前轮中心线:纵向尺寸的基准线。 Ⅳ A’
5
2019/9/19
6
2019/9/19
7
2019/9/19
8
2019/9/19
9
室布置 货厢布置 客厢布置
制动系布置 转向系布置 悬架布置 其他总成布置 空调布置
2019/9/19
10
1.发动机布置
推荐-载货汽车整车总布置 精品

一、总布置基本概念
3、总布置工作的基本内容
总布置(package)工作内容: ☆ 整车及座舱系统的三维或二维布置,运动校核图; ☆ 整车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 整车主要性能分析及计算 ☆ 各系统运动校核 ☆ 各系统或总成的分析计算及选型 ☆ 整车综合性能分析及目标实现评价 ☆ 完成总布置评审说明书及项目描述书编制 ☆ 各设计文件、计算书、选型方案等交付物完成并交付
货箱容积不断加大与底盘承载 能力的匹配 动力性与油耗的关系 通过性和整车重心的矛盾 制动性能 造型与整车散热性能
一、总布置基本概念
2、总布置的特征
目标明确:忠实于产品概念及产品信函,产品定位明确,突 出开发或改进的核心卖点,满足市场需求。
方案优化:多方位评价,权衡分析,选择最优化方案。 ☆ 区域特点及使用环境特殊需求 ☆ 产品价格定位与整车成本 ☆ 承载能力与整车整备质量的优化分析 ☆ 技术升级、个性化与系列化 ☆ 造型与总布置的可行性 ☆ 法规约束 ☆ 产品系列化、平台化,零部件资源约束 ☆ 管理者的偏好约束
承载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整备质量越低越好,有利于提高质量利用系数、降低制造成本,降低油耗。 轻量化技术:利用分析手段优化零部件结构,采用轻型合金和高分子材料等都是采取的常用措施,是载货汽车 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计重收费政策的实施,可提高车辆的单位承载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肖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支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00 (轻型货车绍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为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为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绍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羽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至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昌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为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优点
1.重量集中于汽车的后部,发动机距驱动轴很近, 因而驱动轮负荷大,启动加速时牵引力大,且传 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2.有利于车身内部布置,车厢内的面积利用率高; 3.易于将发动机与车厢隔开,减少车厢内的振动和
噪声,乘坐舒适性良好; 4.可在地板下设置容积很大的行李仓。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缺点
FR或RR
FR
MR 奔驰P8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n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 动(Front—engine Front—drive,简称FF)
n 这是轿车(含微型、经济型汽车)上比较盛行 的驱动型式,但货车和大客车基本上不采用 该型式。
n 前置前驱轿车的布局一般都是将发动机横向 布置,与设计紧凑的变速驱动桥相连,具有 如下优势:
汽车的总体布置分类
n 轿车的总体布置分类 Ø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Ø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Ø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n 货车的总体布置分类 Ø 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 n 客车的总体布置分类 Ø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 Ø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 Ø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 n 全轮驱动(nWD)
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n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驱动型式。国内外大多数货 车(含皮卡)、部分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和部分 客车都采用这种驱动型式。
n 前置前驱由于客厢较长,乘坐空间宽敞,行驶 平稳,故在中高级轿车上应用较广。
n 但采用该型式的小型车很少。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优点
n 1.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 动轮的负荷增大(即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增大) ,其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式优越。
杂,但给汽车性能带来诸多优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轿车基本构造及布置图
轿车基本构造及布置图
轿车基本构造及布置图
轿车基本构造及布置图
汽车参数总体布置
1、汽车的总体构造与总体布置 2、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3、底盘构造 4、汽车车身
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的总体构造概况
汽车
动力装置 底盘
车身及其附件
电器设备
传动系统 行驶系统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发动机启动 系统
发动机点火 系统
汽车照明、 汽车控制
信号系统
设备
汽车的总体构造
发动机
起动系 点火系 润滑系 冷却系 燃料供给系 配气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 机体
底盘
传动系
行驶系
转向系 制动系
制动传动机构 制动器
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器
悬架 车轮 车桥 车架 驱动桥 万向传动装置 变速器 离合器
车 身:轿车--三厢式或两厢式;货车--驾驶室和货箱
电子设备
电气与电子设备
自动防盗报警装置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 统 电控自动变速器 电控燃油及微机控 制点火系 电控燃油喷射及微 机控制点火系
17—车身 18—车前板制件
10
1、发动机 5、变速器 9、后悬架
2、前悬架 6、万向传动装置 10、车架
3、前轮 7、驱动桥 11、货箱
4、离合器 8、后轮 12、转向盘
13、驾驶室
11
汽车的驱动型式
n 汽车的驱动型式:即汽车动力传动系的 布置型式(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的相 互关系);
n 对整车的性能、外形及内部尺寸、重量 、轴荷分配、制造成本及维修保养等方 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
仪表 空调 照明与信号装置 起动系 汽油发动机点火系 电源(发电机和蓄电池)
电气设备
1—发动机 2—副车架 3—前悬架 4—前轮制动器 5—前轮 6—离合器
7—变速器 8—转向盘 9—传动轴 10—主减速器及差速器 11—半轴
12—后悬架 13—后轮制动器 14—后轮 15—消声器 16—汽油箱
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简化了后悬架系统; 6.在积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驶时,靠前轮牵拉车身,有利于
保证方向稳定性。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缺点
1、前桥负荷比后桥较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
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4、上坡行驶时因驱动轮上附着力减少,汽车爬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优点
1. 省略传动轴装置,减轻了车重,结构比较紧凑; 2.有效地利用了发动机室的空间,驾驶室内空间较为宽敞
,并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3.发动机靠近驱动轮,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4.发动机等总成前置,增加前轴的负荷,提高了轿车高速
n ②纵置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总成的布 置,使驾驶室空间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 同时,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
n ③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 动车身,易发生摆尾现象。
返回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n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ear—engine Rear—drive,简称RR)。
n 是目前大、中型客车流行的布置型式; n 少数微型或普及型轿车也采用该型式; n 货车很少采用该型式 。
坡能力降低; 5、一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发动机及其附件损
伤较产车: n Audi100 n Santana2000 n Jetta n CA7220 n Bulck n Passat n 富康 n 夏利
返回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n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Front—engine Rear—drive,简称FR)。
①前轮附着力小,高速时转向不稳定,影响了操 纵稳定性;
②水箱布置困难,不利于发动机的散热; ③发动机防尘困难;
④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总成远离驾驶员,远程操纵 机构的布置较复杂;
⑤故障不宜及时判别,维修保养困难 。
传动系的布置方式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四轮驱动
轿车的发展趋势为前置前驱动型。FF型尽管布置较复
n 2.轴荷分配比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 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利于延长轮胎的 使用寿命。
n 3.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 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
n 4.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便 于维修 。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缺点
n ①由于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车重,同 时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影响了燃油 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