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公务员公共基础考试难免会考到公文,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1、决议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主要用于级别很高的会议,如党派、组织、团体的全体会议或代表会议。
2、决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议与决定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两者都是下行文,都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适用范围较广。
区别:第一,适用范围不同。
决议一般适用于重要会议,其制发机关只能是会议。
决定的制发机关一般是领导机关。
第二,决议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生效。
决定由行政首长做出,不一定经过表决程序。
3、命令命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衘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最重要的特点是强制性。
4、公报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的文书。
公报多是通过新闻形式发布,比如:“联合公报”。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一定范围内主要指带有专业性质的领域,比如:公安、交通、税务、市政建设、邮电、工商管理及银行等。
公告与通告的练习与区别:相同点:两者属于下行文,并且都具有知照性。
不同点:公告的范围大,适用于国内外;通告的适用范围小,适用于一定范围内,主要是专业方向。
例1:某交通局因部分地区下大雨,提醒过往车辆绕行,应使用的文种是( )。
A、通报B、通告C、公告D、通知答案:B。
解析:通告适用于一定范围应该公布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故B正确。
公告适用于公布国内外的重大事项,故C错误。
7、意见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关于意见,主要考察它的多样性,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笔记详解

(4)附件说明: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多个附件用 阿拉伯数字标注;名称回行应与上一行附件名称首字对齐。
(5)印章:端正、居中下压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顶端应当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联合行文时按顺序排列,下 压各自机关署名,印章之间不得相交,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顶端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7)签名章: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两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 字编排成文日期;联合行文时先编排主办机关,其余依次向下居中排列,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签发人职务应标全称;签名 章一般用红色。
(7)成文日期:署名或签名章下,右空四字编排。阿拉伯数字标全年、月、日,年份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5)保密程度:包括绝密、机密和秘密。保密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有的可能变成普通文件。
(6)办文时限:包括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紧急电报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和平急。
、
公
文
1版头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部分称版头。
(1)份号: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密级和保密期限: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3公文语言
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4公文类别
(1)适用范围: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类。
(2)公文来源:收文和发文。两者不绝对,可转化。如收到上级的文件再向下级转发。
(3)行文方向:①下行文是向下级发送的,包括命令(令)、决定、通知、公告、通告、通报、批复、纪要等;②上行文是 向上级呈送的,包括报告和请示;③平行文是冋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包括函和议案。议案是政府向冋级人大提审
公文文种讲解

公文文种讲解公文文种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使用的一种特定的书面语言规范。
公文文种的使用有助于规范文书的格式、内容和语言,提高行政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对公文文种进行详细讲解。
一、公文的定义和作用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或之间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流、传达、记录的文字材料。
公文具有权威性、正式性、可追溯性的特点,是组织机构规范内部管理、外部交流的主要方式。
公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递信息:公文通过文字形式传递各种信息,包括命令、通知、通告、备忘录、会议记录等,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和一致性。
2. 组织管理:公文规范了组织内的管理流程和程序,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误解。
3. 维护权威:公文能够展示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对外宣示自身的能力和责任。
4. 实施监督:公文记录了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便于监督和评估绩效。
二、公文文种的分类公文文种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公报:公报是对特定事件或事务作出的官方声明,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党派组织等。
公报通常采用简练明了、客观公正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概述和解读,让公众了解相关情况并产生共识。
2. 通知:通知是用于组织内部或之间传达重要事项或决策的公文形式。
通知一般采用正式而明确的语言,包括标题、正文、签发单位、日期等要素,内容通常涉及到行政命令、会议安排、文件传达、工作要求等。
3. 命令:命令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政指示,具有强制力。
命令通常采用严谨、明确的语言,以确保被指示单位准确理解和执行。
4. 通告:通告是用于向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广泛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形式。
通告内容通常涉及到政策解读、规章制度的调整、组织机构变动等,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5.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对一定时间内某项工作、项目或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文稿。
2016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备考指导

2016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备考指导【导语】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种法定的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
现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都会考到公文知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公文知识备考为各位考生做一简单指导。
一、考情分析事业单位考试公文知识是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占分值在10分—20分之间。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重视对公文知识的复习。
二、考试内容(一)公文的分类。
公文分类部分重点复习分类的依据,比如根据公文内容性质的不同,公文可分为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记录性公文、商洽性公文和证明性公文。
此外,在公文分类部分还需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经常会考到秘密公文、机密公文和绝密公文的概念。
(二)公文的行文规范。
公文一般都是逐级行文,为了加快公文的传递速度,可以多级行文,一般情况下避免越级行文。
此外,在行文规范这部分考生还需掌握行文规则,具体包括上行文规则、下行文规则和其他行文规则。
(三)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这部分一定要重点掌握,此部分所占分值很大。
公文版心部分分为版头、主体和版记,考生需要掌握版心各要素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比如“份号”,考生需要掌握:(1)概念。
份号是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
(2)特点。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3)构成。
份号一般用6位的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的第一行。
(四)公文的适用范围。
考生需掌握15种法定公文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题目判断出适用何种公文,这是公文部分考查的一大重点。
其中,考试频率最高的是通知、通报、通告、请示、批复、报告和函这7种公文。
比如这道题目:(多选)下列事项能够制发通知的有( )。
A.银行聘用一名经理B.银行向各储蓄银行下达季度任务C.某人事厅贯彻财政厅有关员工福利发放标准的文件D.两单位之间商洽某项具体事项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公共基础公文知识点总结

公共基础公文知识点总结一、公文的种类公文按照其内容和作用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政府公文、企事业单位公文和社会团体公文三类。
政府公文是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为了处理公务或权力机构发布的文件,包括党政文件、政府报告、公告通知、文件函电等。
企事业单位公文是企业、事业单位为了处理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而发出的文件,包括内部管理文书、对外通讯文书等。
社会团体公文是各类社会组织为了规范管理和开展活动而发出的文件,包括规章制度、通知公告、会议文件等。
二、公文的撰写原则1.准确性原则:公文的内容要求准确无误,确保信息的有力传达和有效落实。
2.简明扼要原则:公文的语言要力求简明扼要,语句紧凑,介绍清晰,内容简洁且不失严谨。
3.规范性原则:公文的格式要求严格,符合一定的规范,包括文种、文号、标题、签发人、日期、正文、署名、印鉴等。
4.连贯性原则:公文的内容要求连贯,条理清晰,段落紧密连接,使读者易于理解其逻辑关系。
5.语言质朴原则:公文的语言要求清新朴素,不矫揉造作,不雕琢华丽,不浮夸夺目。
三、公文的格式1.抬头部分:包括公文的密级、紧急程度、文种、文号和发文机关名称、机关代字等。
2.标题部分:包括文件的标题,体现了文件的主题和要求。
3.发文日期:标明发文的具体时间,便于阅读者了解文件的时效性。
4.正文部分:是文件的主体内容,要求准确无误、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5.落款签名:标明生成该文件的单位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并经本人亲笔签名。
6.印鉴部分:标明生成单位的公章或者私章。
四、公文的写作步骤1.明确受文单位:在起草公文之前,需要明确受文单位的名称,以便正确填写抬头部分的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在写公文之前,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写作计划,包括确定公文的类型、主题、内容和格式等。
3.搜集材料:在起草公文之前,需要搜集相关的材料和信息,了解事情的始末,确定确凿的事实,做到言之有据。
4.撰写草稿:在起草公文的时候,要先写一份初步的草稿,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签名等内容,然后进行逐字逐句地修改。
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公文部分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公文部分知识点总结引言概述:
事业单位考试是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用于担任事业单位内部职位的一种选拔方式。
公文部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公文的类型、特点、写作要求以及常用的公文格式等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公文部分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第一部分:公文的概念与分类
1.1公文的定义
1.2公文的分类及特点
1.3内部公文与外部公文的区别
1.4电子公文的特点及优势
第二部分:公文的写作要求
2.1公文写作的目的与原则
2.2公文的语言风格与格式
2.3公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2.4公文的修饰与加密
第三部分:常用公文格式
3.1通知类公文的格式要求
3.2命令类公文的格式要求
3.3函件类公文的格式要求
3.4报告类公文的格式要求
3.5公告类公文的格式要求
第四部分:公文的起草与审核
4.1公文起草的程序与步骤
4.2公文起草的注意事项
4.3公文的审核流程与要求
4.4公文的修改与审定
第五部分:公文的保密与存档
5.1公文保密的重要性及原则
5.2公文保密措施的具体操作
5.3公文存档的目的与方法
5.4公文存档的管理与利用
总结:
公文是事业单位组织管理和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公文的概念与分类、写作要求、常用格式、起草与审核、保密与存档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公文部分的内容,提
高备考和应试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考生还需要多进行练习,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实践,提高写作水平,以应对事业单位考试的挑战。
公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公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于处理事务和交流信息的一种书面文件。
公文的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要求是公文写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公文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一、公文的种类1.政府公文:指政府机关所发布的文书,包括法规、规章、通知、公告等。
2.企事业单位公文: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发布的文书,包括通知、公告、函件等。
3.社会团体公文:指非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发布的文书,包括各类协会、组织、社团的通知、公告等。
二、公文的结构1.公文的标题:一般包括公文种类、发布单位名称、发文日期等要素。
2.公文的正文:包括主题、理由、内容等,要求言之有据、逻辑清晰。
3.公文的落款:包括签发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签发人姓名、职务等。
三、公文的写作原则1.准确性:公文要求内容准确无误,不能虚假夸大,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2.明确性:公文语言表达要清晰明了,避免模棱两可的措辞和歧义的表述。
3.规范性:公文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书写,遵守一定的行文规范。
4.简明性:公文语言要简练明了,不宜使用冗长复杂的表述和句式。
四、公文的常见写作要点1.写作目的:公文应明确表达写作目的,避免废话冗长,突出重点。
2.词语用词:公文要求使用正规、严谨的语言,避免使用口头化、非正式的词语表达。
3.算式格式:公文中出现的算式、数字要使用规范的书写格式,避免出现漏写、错写现象。
4.标点符号:公文要求使用标点符号要准确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多余字、少用字。
五、公文的书写规范1.规范的格式:公文一般要求采用规范的格式,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要素。
2.规范的文字:公文要求使用规范的文字,避免使用方言、网络用语等非正规语言。
3.规范的行文:公文的行文要求规范,避免出现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的问题。
4.规范的印制:公文印制要求清晰可辨,避免字体混乱、排版不整齐的问题。
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点的总结,相信读者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对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公文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公文公文的概述一、概念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二、公文的特点1.作者的定法性;2.法定的权威性;3.效用的现实性;4.体式的规范性(格式、语言表达、表达方式);5.处理的程序性。
三、稿本(一)文稿1.草稿(无效力)。
2.定稿(有效力)。
(二)文本1.正本。
2.副本。
(1)仅复印的副本无效力。
(2)加盖印章的副本有效力。
3.特殊形式(1)试行本。
(2)修订本。
(3)暂行本。
公文的种类一、决议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
二、决定1.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部署。
2.奖惩有关单位和个人。
3.变更或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
三、命令1.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2.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措施。
3.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
4.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新闻性、报道性)。
五、公告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六、通告一定范围内公布。
(禁止你做什么)七、意见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有多向性)八、通知1.要求下级机关执行。
2.批转、转发公文。
3.发布要求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
4.“公文之王”或“公文中的轻骑兵”。
九、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十一、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答复下级、被动行文。
十三、议案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
十四、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非上下级关系。
十五、纪要会议主要情况、议定事项、记录性质公文。
常用实务性公文一、日常事务性文书1.慰问信。
使用的情形:做出突出贡献、遭受重大损失、节假日。
2.表扬信。
3.感谢信。
4.祝贺信。
5.邀请信。
要写清具体活动,用词要谦恭。
6.聘请书。
7.倡议书。
(号召、建议性)(1)三部分:事由、事项、呼吁号召。
(2)特点:现实性、号召性、鼓动性。
二、信息反馈文书1.调查报告(1)客观事实材料。
(2)第三人称、叙述为主。
2.简报单位内新闻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对公文文种的总
结梳理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对公文文种的总结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全国各地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作为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令很多考生头疼不已。
尤其是文种,作为公文的重中之重,内容多且容易混淆,不易记忆。
下面由中公教育对公文中的文种进行总结。
一、公文的文种
1、决议
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主要用于级别很高的会议,如党派、组织、团体的全体会议或代表会议。
2、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议与决定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下行文,都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适用范围较广。
区别: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
决议一般适用于重要会议,其制发机关只能是会议。
决定的制发机关一般是领导机关。
第二,决议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生效。
决定由行政首长做出,不一定经过表决程序。
3、命令
命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衘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最重要的特点是强制性。
4、公报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的文书。
公报多是通过新闻形式发布,比如:“联合公报”。
5、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一定范围内主要指带有专业性质的领域,比如:公安、交通、税务、市政建设、邮电、工商管理及银行等。
公告与通告的练习与区别:
相同点:两者属于下行文,并且都具有知照性。
不同点:公告的范围大,适用于国内外;通告的适用范围小,适用于一定范围内,主要是专业方向。
例1:某交通局因部分地区下大雨,提醒过往车辆绕行,应使用的文种是( )。
A、通报
B、通告
C、公告
D、通知
答案:B。
解析:通告适用于一定范围应该公布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故B正确。
公告适用于公布国内外的重大事项,故C错误。
7、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关于意见,主要考察它的多样性,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例2:既可以用于上行文,又可以用于下行文,又可以用于平行文的是( )。
A、意见
B、命令
C、批复
D、请示
答案:D。
解析:意见具有多向性,故本题答案为A。
命令和批复是下行文,故B、C错误。
请示是上行为,故D错误。
8、通知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易考点:第一,通知的适用范围最广,无论是哪一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可以适用该种公文。
第二,通知可以用于一般人员的任免。
例3:公文中,适用频率最大的文种是( )
A、决议
B、命令
C、通报
D、通知
答案:D。
解析:通知被称为“公文之王”,适用频率最大,故正确答案是D。
决议、命令和通报都是下行文,只能适用于上级向下级行文,故不A、B、C不当选。
9、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通报的适用范围是高频考点,尤其是表彰先进方面。
例4: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文种是( )。
A、通报
B、通知
C、命令 D批复
答案:A。
解析: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如果记忆比较清楚,就可以直接选出A选项。
10、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回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必须发生在事前;报告可以发生在事前、事中和事后。
12、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易考点:批复的特点:行文的被动性(没有请示,就无批复可言);法定的权威性和执行性;针对性(针对于请示作出批复)。
例5:批复不具有下列哪个特点( )
A、法定的权威性和执行性
B、指定性
C、被动性
D、针对性
答案:B。
解析:A、C、D都是批复的特点,指定性不是批复的特点,故正确答案是B。
13、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例6:法定文种中,经常用“提请审议”的文种是( )
A、通知
B、命令
C、决议
D、议案
答案:D。
解析:提请审议”是议案中的常用表达方式,其他文种不用,故正确答案是D。
14、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易考点:适用范围,具体事例。
例7:某省教育厅准备向国家统计局了解有关兄弟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大学生就业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因此制发了文件,文件的文种应当是( )。
A、函
B、报告
C、通知
D、请示
答案:A。
解析:省教育厅和国家统计局是不相隶属机关,应当使用函,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15、纪要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例8: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是( )。
A、纪要
B、会议记录
C、通知
D、通报
答案:A。
解析:本题错误率较高的是B选项。
会议记录,与会议内容完全相同,故B 不当选。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的主要情况,故A正确。
其他选项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