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5《物体的颜色》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光现象 第5节物体的颜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光现象 第5节物体的颜色

传播形成的。
2. 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遇到水面、镜面产生的现象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或不同介质中传播产生的现象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光的三原色原理
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绝大多 数的彩色光都可以由红、绿、蓝三 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所以 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知1-导
感悟新知
知1-讲
1. 定义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中,光通 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感悟新知
知识图解
知1-讲
感悟新知
2. 分析
知1-讲
(1)白光(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红、橙、黄、
绿、蓝、靛、紫)混合而成的。
知2-导
感悟新知
知2-讲
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把红、绿、蓝三色光按照一定 比例同时重叠地照在白墙(或白屏)上,看到的是白色或 灰白色光。
2. 色光的混合原理 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 一种色光。
感悟新知
知识图解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2 [中考·盐城] 20 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 光LED,为与这两种LED 组合,产生白色LED 光源, 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C ) A. 紫光LED B. 黄光LED C. 蓝光LED D. 橙光LED
物体几乎不反射色光。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是__蓝____色的, 看蓝布是__蓝___ 色的, 看红纸是___黑____色的。
感悟新知
技巧点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五物体的颜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五物体的颜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师指导: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提供实验器材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拓展任务。
-透明物体(如玻璃板、塑料瓶等)和不透明物体(如木块、纸板等);
-手电筒、白屏或白色墙壁、彩色滤镜;
-彩虹实验材料(如水滴、喷雾瓶等);
-颜色混合实验盘、彩色笔或颜料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操作台,摆放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空间充足,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随堂测试:设计随堂测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通过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巩固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科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制作彩虹、颜色混合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读后感、完成一个光学实验报告等,巩固学习效果。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课件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课件
说明: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完全不反射光看起来 它们就成了黑色,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看起来它 们就是复合色成了白色.
红色纸张 反射红光
绿色纸张 反射绿光
蓝色纸张 反射蓝光
结论 实验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 的色光决定的.
做一做
小实验——人造彩虹
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着阳光站立,用喷 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 以从雾中看到彩虹(虹的后面有房屋或树木 等较暗的背景)。
2.一束光照到一张纸上,看到这张纸呈现红色,那
么这束光和这张纸是:( D)
A.红色的光,白色的纸 B.白色的光,红色的纸 C.红色的光,红色的纸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体验收获
一、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二、光的三原色原理 1、三原色光:红、绿、蓝 2、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 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这叫做光的三原色原理。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在太阳光熙射下分别呈白、红、 绿、三种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在不同 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视频
实验现象:在太阳光照射下分别呈白、红、绿色的物 体,用红色光照射时,“白色”物体呈红色,“红色” 物体仍然是红色,而原来“蓝色”的物体呈黑色。这 说明:“白色”、“红色”物体能反射红色光,而 “蓝色”、物体吸收了红色光,于是没有反射光线射 人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它们就成了黑色.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颜色
学校:________ 教师:________
情境引入
你知道它们象彩虹一般美丽的色彩是从哪 里来的吗?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 构成的吗?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颜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所讲解的是《物体的颜色》这一知识点,属于八年级物理教材的一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光线的传播、白光的组成、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明白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2.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学生掌握物体颜色形成原理3.1 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你所看到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物体会有颜色?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光与物体颜色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引入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

3.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现象。

可以准备一些小实验,例如用几种颜色的透明纸张放在光源前方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光的颜色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颜色形成的原理。

3.3 讲解知识点在实验之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重点讲解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光在物体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4 同步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5 拓展延伸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或任务,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某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光的影响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五物体的颜色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五物体的颜色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2。

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4。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塑料片、红色塑料片、绿色塑料片、蓝色塑料片、白纸。

对比: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

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

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这一现象说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什么有关?追问: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一)光的色散现象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思考:我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初中物理物体的颜色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的颜色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物体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2)了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色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2.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透明物体(如玻璃板、塑料尺等)、不透明物体(如红色、绿色卡片等)、棱镜、白屏、光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光通过棱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吗?”2.探究透明物体的颜色:(1)让学生拿出一块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板),放在光源前,观察物体颜色的变化。

(2)引导学生发现,当物体放在红光源前,物体呈现红色;放在绿光源前,物体呈现绿色。

由此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3.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让学生拿出一张红色卡片,放在光源前,观察卡片颜色的变化。

(2)引导学生发现,当卡片放在红光源前,卡片呈现红色;放在绿光源前,卡片呈现黑色。

由此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光的色散现象:(1)让学生观察棱镜折射太阳光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解释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组成的,太阳光经过棱镜折射后,各种颜色的光分离出来,形成彩虹。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拓展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应用,如彩虹、彩色电视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 物体的颜色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 物体的颜色教案 北师大版

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发生不同的现象。

2.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

探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

3.在观察分解太阳光,进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光的色散并得出结论。

难点: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并知道其他的色光和颜料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教法选择演示实验,讲授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三棱镜、白色的光屏、带狭缝的的挡光板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30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学前准备:1、光的色散实验①、实验探究:研究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我们看下面的实验:(课本P60图4-31和图4-32)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带再通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又汇成一束白光。

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混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2、光的混合①三基色。

②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③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3、颜料的混合①、三原色②、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的基本变化规律如图:4、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点①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②它们的混合规律也不同。

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设置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知识,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举例说明讲解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物体的颜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物体的颜色

新课学习
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彩虹 答: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 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产生色散,被分解成绚丽的 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建 造起的——彩虹。
新课学习
分解太阳光
通过此实验,仍然 能够得出太阳光是由红、 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新课学习
我们知道了光的色散,那么物体为什么有各种各样 的颜色?
新课学习
二.物体的颜色
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 光被物体吸取。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 通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取和 通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新课学习 1.透明物体的颜色
新课学习 1.透明物体的颜色
新课学习
光源 白光 红光 蓝光
白色纸 白色 红色 蓝色
红色纸 红色
红色 黑色
绿色纸 绿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讨论分析:
1.白色物体能将 色光反射,红色物体能将 色光
反射,而吸取
色光。
2.黑色物体将吸取
,不能

3.不透明物体颜色取决于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练习 夏天室外穿____色衣服合理,冬天穿____
光 的
颜 色
三原色光:红、绿、蓝 光的混合 红+绿+蓝=白
色 散物
体 的 颜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透过的光的 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反射的光 的颜色相同。
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色彩的调配 红+黄+蓝=黑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预习新课 自己尝试制作彩虹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物体的颜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

难点: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就有这样一种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体会五彩的世界,这就是色盲症。

色盲一般分为三种。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却看不出色彩区别;
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
全反色盲:看到的颜色和常人相反。

伟大的化学家,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就是一个红色盲患者,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却因为袜子的颜色太过艳红而拒绝了这个礼物。

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钻研,终于发现了“色盲症”这一症状,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认识色盲症的大门。

我们对于患有色盲症的同学,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
色光的混合 帮助和关心。

对于常人来说,光有五颜六色,而且还能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那么请大家思考,白色的光照在三棱镜上,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光的色散
将三棱镜对着白光灯管,看到灯管不再是洁白无暇的了,而是呈现出多彩的光芒。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
解释现象:白色的光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面的光从一侧到另一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发现的,牛顿一生有很多贡献,他的成功伴随着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牛顿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每天都要派他去集市上卖农产品,不过牛顿天生热爱学习,就悄悄地躲在树丛后面看书,舅舅发现以后,被牛顿执着的学习精神打动,终于同意让他进入学校学习。

牛顿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改变世界的科学巨人,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提问:要是让你组织一场晚会,为了达到色彩缤纷的效果,你会用到几种颜色的灯光? 科学家从阳光经过色散后得到的其中色光中找出了三种色光,并且由这三种色光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所有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它们叫做“光的三基色”。

色光的混合规律见下图:
回家后思考: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是由很多组微小的亮点组成,观察一下,每一组亮点都是由哪几种颜色的亮点组成的?
学过水粉画的同学应该知道,要得到不同颜色的颜料,只需要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调配,它们分别是:红、黄、蓝,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规律见上图:
(四)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的物体:
白色的阳光照射在同学们的身上,为什么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确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绿色的树叶,能够反射绿色的光,而将其他颜色的色光都吸收了。

提问:在温室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为了使它健康生长,应该用红色的灯照射它还是用绿色的灯?为什么?
答:应该用红色的灯光照射它,因为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绿色的光,也就是说它不喜欢绿光,因此要用红色的光照射,更加利于它吸收光中的能量。

2、透明物体的颜色
将一个红色的玻璃片放在眼前,看到的白色墙壁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为什么?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红色的玻璃,能够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而让红色光透过,因此,我们在红色玻璃的后面,就只能看到红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