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I接口介绍
DVI接口详解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1(pin) 8 C1 C2
9
17
24
C3
C4
C5
如下表格: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如下图:DVI-I(双通道)的针脚定义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C1 = C2 = C3 = C4 = C5 = 8= Analog Analog Analog Analog Analog Analog H Ground V Red Green Blue
DVI-A通道
DVI Type: 1. 12+5pin 2. 18+1pin 3. 18+5pin 4. 24+1pin 5. 24+5pin
DVI-D双通道 DVI-I单通道 DVI-D单通道
DVI-I双通道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DVI传输特点:真正的数字传输 模拟显示方式特点: 数字 模拟 数字 模拟 在转换过程中,信号损失较大 数字显示方式特点: 数字 数字 DVI传输原理: DVI原理上是将待显示的R.G.B数字信号与H.V信号 进行组合编码,每个像素点按10bit的数字信号按最 小非归零编码方式进行并→串转换,把编码后的 R.G..B数字串行码流与像素时钟等4个信号按照平 衡方式进行传输,其每路码流速率为原像素点时钟 的10倍,以1024×768×70的分辨率为例,码流时 钟为70MHz×10,折合为0.7GHZ。一般DVI1.0的 码流在0.24GHZ到1.65GHZ之间。
一般来讲,单通道的DVI接口,最大的刷新 率只能支持到1920*1080*60hz或 1600*1200*60hz 这是我
(完整版)什么是DVI接口?DVI接口定义、类型、图片

DVI接口定义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 (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它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
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
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
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
DVI接口类型目前的DVI接口分为两种,一个是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
不兼容模拟信号。
dvi接口图片另外一种则是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
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
考虑到兼容性问题,目前显卡一般会采用DVD-I接口,这样可以通过转换接头连接到普通的VGA接口。
而带有DVI接口的显示器一般使用DVI-D接口,因为这样的显示器一般也带有VGA接口,因此不需要带有模拟信号的DVI-I接口。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有些显示器只有DVI-I接口而没有VGA接口。
DVI接口介绍

DVI-D和DVI-I有什么区别DVI,全称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
DVI接口规范制定于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Compaq等公司共同组成的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数字显示接口。
目前常见的DVI接口有两种,分别是DVI-Digital(DVI-D)与DVI-Integrated(DVI-I),DVI-D仅支持数字信号,而DVI-I则可以支持模拟信号,也就是说DVI-I的兼容性更强。
通常我们在显卡的接口部分,看到的是DVI-I接口,而在显示器处,看到的则是DVI-D接口。
DVI-D:纯数字DVI-I:数字+模拟DVI-I接口旁边的4针是RAMDAC转出来的模拟信号DVI-I接口,它同时可兼容模拟接口概述:DVI-A ( A= Analog ) 是模拟信号接口,只能去接DVI-A 或者VGA 接口的信号。
DVI-D ( D= Digital ) 是数字信号接口,只能去接DVI-D 接口的信号。
DVI-I ( I = A+D = Integrated ) 含以上两个接口,在管脚定义上有明显的区分,当DVI-I 接VGA 时,就是起到了DVI-A 的作用;当DVI-I 接DVI-D时,只起了DVI-D 的作用。
DVI接口类型:DVI-D纯数字接口DVI-D是纯数字视频接口,它支持双TMDS连接,包含24个接触点,并以3行8列连接,如下图所示,其下的表格列出了引角的定义:DVI-D引脚定义DVI-I数字模拟兼容接口DVI-I是数字模拟视频兼容接口,它除了DVI-D包含的24个接触点外,还包含5个用于支持模拟视频的接触点,如下图所示:DVI-I引脚定义DVI信号传输:由于DVI信号通常有效的传输距离为5-7米,但有些应用场合,从信号源到显示设备间的距离要远远超过这个距离,为此,通过专门的设备来扩展DVI信号的传输距离,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DVI线路中继器;DVI双绞线收发器;DVI光收发器目前市场上可提供将DVI信号扩展到30米左右的DVI信号线路中继器,将DVI信号传输到50米左右的双绞线收发器及将DVI信号通过DVI光收发器传输最远至数十公里的设备。
DVI接口简介

DVI接口简介DVI接口DVI-接口由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发明的一种高速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有DVI-A、DVI-D和DVI-I三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DVI-D只有数字接口,DVI-I有数字和模拟接口,目前应用主要以DVI-D为主。
简介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即数字视频接口。
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DVI是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转换最小差分信号)技术来传输数字信号,TMDS运用先进的编码算法把8bit数据(R、G、B 中的每路基色信号)通过最小转换编码为10bit数据(包含行场同步信息、时钟信息、数据DE、纠错等),经过DC平衡后,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它和LVDS、TTL 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专用电缆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数字信号传输。
TMDS技术的连接传输结构如图1所示。
数字视频接口(DVI)是一种国际开放的接口标准,在PC、DVD、高清晰电视(HDTV)、高清晰投影仪等设备上有广泛的应用。
规格DVI接口有3种类型5种规格,端子接口尺寸为39.5mm×15.13mm。
3大类包括:DVI,Analog(DVI-A)接口,DVI-Digital(DVI-D)接口,DVI-Integrated(DVI-I)接口。
5种规格包括DVI-A(12+5)、单连接DVI-D(18+1)、双连接DVI-D(24+1)、单连接DVI-I(18+5)、双连接DVI-I(24+5)。
DVI接口知识详解

DVI接口知识详解
,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和传统的VGA 信号相比,采用DVI信号的液晶显示器不存在相位问题,不会引起像素抖动。
另外,采用DVI信号后,显示器不会造成几何失真,大大提高了画面的质量。
DVI的不同标准
和VGA接口不同,DVI接口存在很多标准,使用显示器时一定要搞明白。
从下面的DVI-A是一种模拟传输标准,晚期的大屏幕专业CRT中能看见。
不过由于和VGA没有本质区别,性能也不高,因此DVI-A事实上已经被废弃了。
至于DFP接口,这是一种已经被废弃的早期的数字规范。
关于DVI信号的各种特性,您可以看看下表:
规格信号备注DVI-I双通道数字/模拟可转换VGADVI-I单通道数字/模拟可
转换VGADVI-D双通道数字不可转换VGADVI-D单通道数字不可转换VGADVI-A模拟已废弃DFP数字已废弃VGA模拟――
18针和24针有啥区别?
市场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经销商形容DVI线有18+1和24+1以及
18+5和24+5这4种规格。
有些人说18针是简化版,性能不如24针的好;还有人说24针中有一些是地线,其实效果和18针完全一样。
这些说法那个正确?
其实,我们上面的表格已经透露了详细情况了。
18针属于单通道DVI,传输速率只有24针的一半,为165MHz。
在画面显示上,单通道的DVI支持。
DVI接口详解

目录DVI的定义 (2)TMDS的定义 (2)采用DVI接口标准的优点 (5)DVI接口规格和定义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VI的定义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 (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它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 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数字显示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DVI)是一种适应数字平板显示器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显示接口。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
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
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在经过D/A和A/D两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
在DVI之前也存在一些数字接口标准,但都未能成为工业标准。
目前便携系统中采用低电压差分信令(Low V 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数字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屏,但是这一技术不太适合桌面显示器。
其他数字接口,如数字平板标准(Digital Flat Panel,DFP)、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即插即显标准(VESA(r)Plug and Display)、以及OpenLDI标准也未能被业界普遍接受。
dvi接口标准定义

dvi接口标准定义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显示器的数字视频接口标准。
它可以传输数字视频信号,以获得更好的视频质量。
DVI接口标准定义了电缆接插口、信号规范和握手协议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视频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和兼容性。
DVI接口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DVI-A:用于传输模拟RGB视频信号的接口,常用于连接旧款的CRT显示器。
2. DVI-D:用于传输数字RGB视频信号的接口,常用于连接液晶显示器。
3. DVI-I:综合了DVI-A和DVI-D的功能,可以传输模拟RGB和数字RGB视频信号,通常用于连接高端显示器。
DVI接口标准定义了不同类型接口的插头形状和针脚分布,确保只能正确连接相同类型的接口设备。
此外,DVI接口还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时序、电平规范和握手协议,以确保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和设备之间的通信。
然而,随着HDMI和DisplayPort等新一代数字视频接口的广泛应用,DVI接口逐渐被取代。
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旧款计算机和显示器使用DVI接口,因此了解DVI接口标准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DVI

DVI接口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其标准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Compaq、IBM、HP、NEC、Fujitsu等公司共同组成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数字显示接口.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
(CRT: PC to CRT: D/A)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
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在经过D/A和A/D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
(PC to VGA: D/A, VGA to LCD:A/D)DVI标准由DDWG于1994年4月正式推出,它的基础是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PanalLink 接口技术采用的是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计算机中生成的图像信息传送到显示处理单元(显卡)中,经处理并编码成数据信号,数据信号中包含了一些像素信息、同步信息以及一些控制信息,信息通过3个通道输出。
同时还有一个通道用来传送使发送和接收端同步的时钟信号。
每一个通道中数据以差分信号方式传输,因此每一个通道需要2根传输线。
由于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发送和接收中识别的都是压差信号,因此传输线缆长度对信号影响较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处理生成图像信息供数字显示设备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VI接口介绍(1)DVI接口的定义DVI是一种基于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的数字接口。
DVI又分为DVI-A、DVI-D和DVI-I 等几种。
DVI-A接口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其功能和YGA完全一样,所以带有DVI接口的液晶显示器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数字接口液晶显示器。
DVl-D接口用于传送数字信号,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信号输入接口,其外形和引脚定义如图1(a)所示。
而DVI-I兼有上述两个接口的功能,当DVI-I接VGA设备时,起到DVI-A 的作用;当DVI-I接DVI-D设备时,起到DVI-D的作用。
DVI-I接口的外形和引脚定义如图1(b)所示,引脚定义见表2(DVI-D接口没有C1~C4脚,其他引脚定义与DVI-I接口相同。
)(2)单通道和双通道DVI接口液晶显示器的DVI接口还可分为单链路(单通道)DVI输入和双链路(双通道)DVI输入。
对于单通道输入方式,只需要DVI接口的18个引脚的功能,去除了4、5、12、13、20、21引脚(即通道3、4、5的信号)的功能,仅保留通道0、1、2的信号功能,单路通道的信号带宽为165MHz。
对于双通道输入方式,需要全部24个针脚功能。
在画面显示上,单通道的输入方式支持的分辨率和双通道的完全一样,但刷新率却只有双通道的一半左右。
一般来讲,采用单通道输入时,最大的刷新率只能支持到1920×1080(60Hz)或1600×1200(60Hz),即现有22in宽屏显示器和20in普通比例显示器的正常显示,再高的话就会造成显示效果下降。
(3)DVI接口的优点和VGA接口相比,采用DVI接口具有以下优点:①速度快:DVI信号是将显卡中经过处理的待显示R、G、B数字信号与H(行)、V(场)信号进行组合,按最小非归零编码,将每个像素点按10bit的数字信号进行并→串转换,把编码后的R、G、B数字流与像素时钟四组信号按照TMDS方式进行传输。
可见,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它不需经过A/D和D/A转换,就直接传送到显示器上,因此,减少了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有效消除了拖影现象。
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
②画面清晰: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需要经过D/A、A/D转换,再加上信号传输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号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须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只要不是使用在1600×1200这样的高分辨率下,DVI和VGA的差别并不大,在19in的1280×1024或宽屏的1440×900分辨率下,二者基本没有分别。
至于显示器的相位和几何画面失真的问题,随着显示器自动调节技术的发展,一键AUTO一般都能搞定。
当然,如果液晶显示器带有DVI和VGA双接口,那么,还是强烈建议使用DVI接口,毕竟不用将信号进行两次数、模变换,会使信号损失更小,得到的画面质量也会有一定提高。
数字视频接口--DVI1﹒0数字视频接口--DVI 1﹒0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30022)冯永茂丁铁夫王瑞光陈宇1背景介绍二十一世纪刚刚显现第一缕曙光,正当人们享受着以摩尔定律递增的高速微处理器时,一种新型的视频接口技术将带给人们更加绚丽多彩的视觉感受。
这就是业界刚刚发展起来的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技术。
随着以LCD为代表的数字平板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DVI必将迅速成为计算机显示的标准视频接口。
随着对绿色显示观念的倡导,CRT显示已由球面发展到柱面,又从柱面发展到纯平显示,人们对屏幕刷新率和图像几何失真要求愈来愈高,传统模拟VGA视频接口+CRT或LCD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能力越来越捉襟见肘。
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使LCD等平板显示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的CRT显示器成为PC机显示器的主流。
由于要与传统的VGA模拟接口兼容,其内部不得不内置一级ADC(数模转换)及PLL(锁相环)电路,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再进行显示,还要进一步针对CRT显示的值进行校正,得到适合LCD象素特性的灰度信号。
这样一系列中间环节的转换,加上模拟传输环节中难以抑制的噪声干扰问题,使得此类平板显示的图像信息丢失,并随着分辨率和场频的提高而加重。
以LCD、PDP、LED、OLED等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包括数字投影仪)的蓬勃发展,对数字视频接口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
DVI数字视频接口就是在这种趋势下产生的。
DVI由Intel、SiliconImage、Compaq、FujitsuLimited、Hewlett-PackardCompany、IBM、NEC合作提出的一种数字视频接口标准,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兼容了传统的VGA接口,是目前极具发展前途的一种PC机视频接口标准。
本文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迅速掌握DVI的通信协议,从接口提取视频信息,摆脱对计算机内部复杂的硬件原理的研究,使DVI接口的高质量数字视频信息可以按用户的要求进行开发利用。
2DVI接口构成DVI接口利用最小变换差分信号-T.M.D.S.(TransitionMinimizedDifferentialSignal)作为基本电气链接信号。
T.M.D.S.链路主要用于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器。
DVI接口协议允许使用双T.M.D.S.链路结构,从而可以支持超大分辨率的显示设备。
T.M.D.S.通过先进的编码算法将8bit的象素数据转换成10bit的最小变换信号,削弱了传输电缆中交叉电磁干扰EMI,并且这种直流平衡的编码信号更有利于光纤传输。
另外这种先进的编码算法可以为接收端提供时钟恢复信号,并允许在较远距离传输时(一般小于5m)信号有较大的抖动误差。
2.1DVI体系结构要求DVI作为一种面向计算机开发的视频接口,要与现有的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兼容,还要与以前的接口标准保持一定的兼容性。
图1是DVI接口T.M.D.S.的逻辑链路结构。
DVI支持即插即用功能(PlugandPlay)。
在系统启动时,DVI提供最低分辨率VGA640×480模式 系统通过DDC2B协议访问显示器,获得显示器对象素格式的支持情况,通过EDID数据获得关于显示器型号和现实能力的信息。
这些内容都是显示器制造商在显示器内部固化的一段数据,通过DDC(DisplayDataChannel)向主机系统提供自身信息。
系统启动后会自动加载图形显示控制器(即显卡)的驱动程序。
根据用户提出的显示要求,即屏幕的分辨率、色深、刷新率,结合由DDC获得关于显示器的信息,确定T.M.D.S.的启用情况。
DVI的单T.M.D.S.只提供24bit色深,当用户要求的色深超过24bit时,并且系统已经确认显卡和显示器都支持双链路T.M.D.S.。
此时系统会启动双T.M.D.S.链路,链路0(数据通道0~2)传输24bit信息,其它颜色信息由链路1(数据通道3~5)传输;当用户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要求超出单T.M.D.S.链路的传输能力时(单T.M.D.S.链路的最高象素传输频率为165MHz),系统会启动链路1,链路0用来传输奇数象素信息,链路1用来传输偶数象素信息,并定义显示器上每一行的第一个象素为象素1,奇数象素。
由于双T.M.D.S.链路共用一条时钟回路,所以双链路工作时,链路的时钟频率为象素数据带宽的一半。
当然,DVI接口同样也支持热插拔(HotPlugDetection)和显示器电源管理等技术 还有对传统的模拟VGA的兼容等问题。
这些只是DVI作为一种接口标准必须做到的兼容性问题,并不代表DVI本质的先进性。
有关这些体系要求问题可参阅参考文献[1~3]。
2.2T.M.D.S.协议详解DVI接口的先进性体现在它可以将海量的显示信息高速地传送到显示器中去,T.M.D.S.先进的编码算法是其强大能力得以实现的根本。
下面将详细解释T.M.D.S.协议中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作以下规定:输入到编码器或由解码器输出的象素数据称为象素数据(PixelData);由发送器送出的或输入到接收器的编码数据称为码元(Character)。
请注意:在DVI接口协议中并没有规定输入或输出的象素数据是串行的还是并行的,输入输出的数据格式留给芯片制造厂商灵活掌握,用户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芯片型号。
2.2.1链路结构T.M.D.S.链路结构见图2。
图3是单链路T.M.D.S.结构图。
双链路结构与单链路很相似。
每个链路的发送器(Transmitter)中包含三个完全相同编码器(Encoder),每个编码器驱动一条串行T.M.D.S.通道(Channel)。
输入到每个编码器的数据包括8bit象素数据和2bit控制信号(见图3)。
在DE(DataEnable)信号的控制下,编码器在任何合法时钟驱动下,分别将象素数据和控制数据编码并由发送器将编码后的码元串行发送到T.M.D.S.链路上。
在DE有效期间(DE=1)对象素数据进行编码发送,在DE无效期间(DE=0)对控制数据进行编码发送。
无论是对二者中的哪一项进行编码,由编码器输出的都是串行的10bit码元,并且最低有效位先送出。
2.2.2时钟与同步问题时钟与同步是DVI信号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显卡中图形处理器提供的象素时钟(PixelClock)为参考时钟,在整个信号收发过程中,会存在三组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这三组时钟信号通过锁相环电路(PLL)进行同步控制。
从图3可知,以象素时钟的速度输入到编码器的8bit象素数据被变换成10bit的T.M.D.S.码元,在T.M.D.S.通道内串行传输。
所以T.M.D.S.码元要以10倍象素的时钟频率进行码元传输。
在接收端,若要正确判断所接收的码元就需要用高于码时钟(CharacterClock)的频率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所以又存在一个采样时钟(SamplingClock)。
例如:TI公司提供的DVI接收芯片采用4倍过采样技术对输入信号采样,在XGA分辨率(1024×768)、60Hz刷新率的情况下,象素时钟为65MHz,则T.M.D.S.码元时钟将为650MHz,采样时钟将达到2.6GHz。
T.M.D.S.的先进编码算法使得串行输出的码元流中包含了码元同步信息,利用PLL技术使接收器和解码器可以在串行的码元流中正确测定码元边界、解码象素数据。
在T.M.D.S.输出的编码中,代表象素数据的编码包含了5次或5次以下的变化信息,而代表控制信号的编码包含了7次以上的变换信息。
这些含有高变化信息的编码在显示的消隐时期内被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