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2015年高三二摸语文试题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王彬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
九轨,是指九辆乘车。
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
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
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
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
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
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
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
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
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
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
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
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
丰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讲评)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 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 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 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 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 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 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 成语等情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4. 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孟姜女 ,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 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 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行老二。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 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 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 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 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 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 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 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 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 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 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 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 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 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 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 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 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 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 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 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
北京市丰台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丰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参考答案一、(一)1.【答案】C【解析】追溯(sù);谥(shì)号;避讳(huì)2.【答案】C【解析】“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A选项来自文章第1段,B选项来自文章中第3段,“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C选项在文章中没有出处。
D选项来自文章中第2段,“秦汉以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3.【答案】D【解析】秦筝赵瑟:秦国的筝和赵国的瑟,泛指名贵的乐器。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燕歌赵舞: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秦欢晋爱: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这四个成语中,只有第四个成语写到了婚嫁,所以应当选D4.【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孟姜女,姜是姓,孟是排行,按照伯(孟)仲叔季的顺序,孟姜女应该是长女。
在原文中第2段“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
5.【答案】乐天相同相反6.【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伯仲,本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现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二)7.【答案】B【解析】A.这句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门阀大族没有贫寒的人,非门阀的人没有有权力的人B.出自三国时曹操的《求贤令》,意思是只选拔有能力的人。
此选项与门阀制度无关。
C.这句也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选拔州郡大吏的时候,不选拔贤良,只看门第高低。
D.这句也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门阀大族有世世延续的荣耀,普通百姓没有晋升的门路。
8.【答案】李太原【解析】:从材料二的第4自然段“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以及“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
北京市丰台区年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丰台区2014年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每小题2分。
1.【B】 A. 杯盘交错 C.才气磅礴 D.疾言厉色2.【C】会集:聚集(多用于人);汇集:聚集。
高雅:高尚,不粗俗;儒雅:学问精深,气度温文尔雅。
商榷:商讨;通融:变通办法(如放宽条件、延长期限),给人方便。
3.【B】4.【D】应为“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明清沿袭前制,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可称进士。
”5.【C】饱带干粮热带衣:意思是情况好或顺利的时候要想到后面的困难,提前做好准备;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
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6.【B】 A.“深表遗憾”不恰当。
C.“也难保没有你错误操作的原因”不得体。
D.“鼎力”为敬辞,用词不当。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7.A。
(修:善,美好。
前修:前贤。
)(3分)8.B。
(“体谅”错,原:推究。
“治刘恺的罪”不当,只是建议撤除他的封国,并不至于“治罪”。
全句理解为:有关部门不推究刘恺乐于为善的本意,而依照平常的法则处理此事。
)(3分)9.B。
(B.和帝采纳了贾逵的建议,准许刘宪袭爵,又征召刘恺,将他任命为郎。
)(3分)10.①善于礼让:刘恺本应世袭父亲刘般的封爵,却让给弟弟刘宪;②尊重人才:推崇隐士,每有征举,他一定以隐士为先;③坚持主见,见解独到:刘恺不赞同公卿大臣们的议论,独自建议刺史、二千石这样的官职更应该实行为父母守丧三年的礼制,得到太后采纳;④坚持法纪,不曲意附和。
太尉马英、司空李郃迎合邓骘的旨意,不再事先请示,就独自解除任尚的监禁,刘恺不肯附和此议。
【评分标准】共4点,每点2分,概述1分,举例1分,写原句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I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在答题卡II上用黑色迹的签字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2.答试卷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I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试卷第II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卡II的方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答或超出答题区域做答均不得分。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一项是()A.葱茏山青水秀碑帖.(tiè)疾风劲.(jìn)草B.抉择好高骛远潜.(qiǎn)力烜.(xuān)赫一时C.辐射披星带月追溯.(sù)绰绰.(chuò)有余D.坐落再接再厉悄.(qiǎo)然罄.(qìng)竹难书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些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禽流感的发生,杜绝了它的可能。
②大家都可敬的老部长赶快住院治疗,千万不要耽搁治病的最好时间。
③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A.曼延督促不止B.曼延催促不止C.蔓延催促不只D.蔓延督促不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年国庆节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简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B.汽车经销商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规范有序。
C.我们没去过太空,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才体验到一点点失重感觉。
D.虽然有关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大对违规车辆和厂家的查处力度,但每次总是,雷声大,....雨点少...,收效甚微。
2015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①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 神的 诠(quán)释 ② 轻生是武侠精神中至为壮烈、震 撼 (hàn) 人心的因素 ③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 羁 (jī), 自由放达
2.文中加黑词语可以互相替换的一项是(2分)
链接材料一: 《侠义公安小说史》高度赞扬水浒英雄的侠义,说“《水 浒传》是一部歌颂侠客义士的史诗”,其侠义多表现为水 浒英雄(如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等)的个体行为。 链接材料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 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 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 际的风光焕然一新。仿佛是一夜东风,吹 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 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 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东风”暗喻 教化,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 染万物的春风。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2015丰台区高三语文二模讲评(古诗文阅读)

C.“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 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 意”。
D.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 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15.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
柳系新生,而梅将告退,“约略颦轻笑浅”句 写出冬去春来,梅不像柳那样地喜悦,淡淡的 微笑中含有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哀愁,用拟人手 法使梅花添了无限风韵。
所以,诗人认为,早春的梅柳最能体现春意。
赠刘景文 / 冬景(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 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 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 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 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 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015丰台区高三语文二模
试卷讲评(诗歌阅读)
小序表明写作意图:洞提仙醒歌人们及早探春,无 遗后时之悔。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 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 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 浅。
E﹏.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南宋·朱熹《春日》)
16.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 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6分)
诗句理解,3分;手法及效果,3分。 参考示例:
“杨柳于人便青眼”句,形象地描绘出初生柳 叶细长如眼的特点,用拟人手法,写杨柳遇人 便露出了喜悦媚眼,赋予柳以多情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2015.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这里的法和禁指国家的法律制度。
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
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其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随后又立《刺客列传》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
后代讨论侠的时候,主要根据(依据)的就是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
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销声匿迹)。
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
也就是说,政府希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
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
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
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
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柳亚子诗云“乱世天教重侠游”,就是说,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
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救济)的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很多坏人,官府和法律制服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制,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
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的心理基础。
侠由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中,其特征中的积极方面,也就是符合主流意识需要的元素,可以理解为武侠精神的体现,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
结合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神的①(quán)释,再纵观历史武侠人物的悲壮侠义之举,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
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战国末期武侠产生起,知恩必报就已成为侠的最坚定的信念之一。
受人恩惠,无论多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加倍回报,如果无以为报就要杀身成仁,以死来报答知遇之恩,这是侠最初产生之时所秉持的信条,后来这一信条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大众,逐渐成为平民大众的一条伦理道德。
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已成为侠最根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侠者忠于然诺,一言既出,舍命践行,以为立于天地间的信条。
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又说:“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轻生是武侠精神中至为壮烈、震②(hàn)人心的因素。
这一生死观一反乐生畏死的人之常情,洞达人世,视死如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血性洋溢。
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
执义为武侠精神的核心。
孔子解释,“义者,宜也”。
胡适解释“宜就是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
侠与义往往组合成词也说明义为侠之核心。
遇见不平之事他们仗义执言,危难之际他们急公好义。
他们行侠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为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所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甘为公义而战,甘为天道授命,凡义之所在,九死不悔。
这一条武侠准则是对先前侠为人排忧解难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宋朝以后由于受到儒家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具有儒家观念和伦理内容的“忠义”武侠观,如两宋时期武侠豪杰纷纷组织抗辽抗金团体,明朝时期沿海武侠组织抗击倭寇入侵等。
这类武侠组织均以反抗异族入侵、捍卫民族利益和荣誉为宗旨。
由此,中国武侠精神由单纯的个人或集体恩怨上升到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上,武侠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③(jī),自由放达。
古代侠士,衣带飘飘,倚剑长歌。
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不平之事变成公平之事;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公平与自由。
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文人,或者说一直到现在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对侠的观念、对写侠的诗文、对武侠小说感兴趣。
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①②③2.文中加黑词语可以互相替换的一项是(2分)A.根据(依据)B.无以为继(销声匿迹)C.拯救(救济)D.代代相传(薪火相传)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
从现有研究资料看,侠的起源不会晚于战国末期。
B.侠的身上既有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也有舍己为人、尊信守诺的一面。
C.侠只有在乱世才能生存,如是太平盛世,生活安定,百姓就不会特别怀念侠。
D.《史记》《汉书》之后,侠淡出正史,处于无记录状态,但武侠文学从未绝迹。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人们喜欢侠的原因。
(4分)5.下列三副对联都是对武侠精神的歌颂。
任选一...副.,写出下联。
(3分)①上联:扶危匡难真国士下联:②上联:抒尽千古豪杰志下联:③上联:义胆扶危扬正气下联:6.阅读文章,请就武侠精神的不同表现提出你的一个质疑,并说明质疑的理由。
(3分)7.结合上文内容,从下列两个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个人物......,分析其行为表现所体现的武侠精神。
(6分)链接材料一:《侠义公安小说史》高度赞扬水浒英雄的侠义,说“《水浒传》是一部歌颂侠客义士的史诗”,其侠义多表现为水浒英雄(如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等)的个体行为。
链接材料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阅读《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完成8-13题。
玉版居记明黄汝亨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
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
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
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间.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
借境汰.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
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
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薙①草砌石,可步可倚。
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
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②,颜其居曰玉版。
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
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
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诸.此也。
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
子瞻亦不可多得。
嗟乎!情境旷眎③,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
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
愿后来者共呵护之。
有越.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
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取材于光明书局《晚明二十家小品》1935年)[注] ①薙(tì):除草。
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
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
③眎(shì):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以吏事稀少间:间或B.借境汰.情汰:陶冶C.盖取诸.此也诸:众多D.有越.三章者越:违背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B.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C.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D.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B.在公务稀少的时候,作者会独自来福胜寺欣赏美景,可以暂时忘记世俗公务,放松心情。
C.作者认为借山水美景可以怡养性情,他出钱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小屋,并命名为“玉版居”。
D.寺僧好酒而不好笋,作者感叹世上像苏子瞻那样能够从竹笋中体悟禅意的人确实少有。
11.“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句中“苏子瞻”是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其诗才情豪迈,其词豪放飘逸,比如“莫听穿林打叶声,①。
”“乱石穿空,②,③”。
其文多姿多彩,比如“哀吾生之须臾,④。
挟飞仙以遨游,⑤”。
他与“醉翁之意不在酒,⑥。
山水之乐,⑦”的作者⑧一起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8分)链接材料:(东坡)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
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之大笑。
(取材于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七)12.用斜线(/)给链接材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