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之加密算法_论文+骆颜 (1)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使用方法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使用方法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使用方法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是保护数据和通信安全的重要工具。

加密算法通过对待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得未授权的人无法读取数据内容。

在现代的互联网时代,加密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数据传输场景中,例如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加密算法的使用方法和技术原理。

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明文(原始数据)进行转换,生成密文(加密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加密算法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密钥和算法。

密钥是一串特定的数据,用于对明文进行加密或解密。

加密算法是一系列数学运算或逻辑操作,根据密钥来执行数据加密或解密。

加密算法通常包含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类型。

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算法。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AES、RC4等。

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但缺点是密钥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因为密钥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共享。

对称加密算法的使用方法是,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使用相同的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发送方将明文和密钥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使用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从而获取原始数据。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Diffie-Hellman、ECC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密钥的安全性较高,因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使用方法是,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接收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进行解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通常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场景。

在实际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中,通常会将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结合使用,以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例如,在HTTPS协议中,通信双方首先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交换对称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来传输数据。

这种结合使用的方法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提高了传输效率。

除了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还有一些加密算法常用于特定的场景。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原理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原理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原理在当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个人数据,还是政府和企业机密信息,都需要被保护免于遭到不法分子的侵犯。

而加密算法正是保护信息安全的关键,它们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

一、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加密算法是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过程,主要涉及两个要素:密钥和算法。

密钥是加密和解密的唯一关联元素,算法则是加密和解密的规则。

密钥是在密钥交换的过程中协商确定的,而算法则是公开的。

在加密过程中,明文经过加密算法的转化,成为密文。

这个转化过程需要进行混淆和扰乱,以增强信息安全的强度。

密文可以通过解密算法重新还原为明文,但是只有拥有密钥的人才能完成这个过程。

因此,确保密钥的安全性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

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C = E (K, P)其中,C是密文,E是加密算法,K是密钥,P是明文。

解密算法D的基本原理则是:P = D (K, C)其中,P是明文,D是解密算法,K是密钥,C是密文。

在加密算法中,虽然密钥是加密和解密的关联要素,但是并不是绝对保密的。

有些加密算法,例如公钥加密算法,可以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公钥和私钥。

公钥可以公开,而私钥则需要由持有者保管,这样可以实现双方通信中的保密性。

二、常见的加密算法类型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密钥的算法。

这种算法快速、高效、安全,但是缺点是密钥需要在加密和解密双方之间传输,存在被攻击和窃取的风险。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

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公钥和私钥两部分。

公钥是公开的,在通信过程中可以用来加密信息;而私钥则是由信息接收方自己保管的,用来解密信息。

这种算法比对称加密更安全,但是加密和解密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资源。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DH等。

3. 摘要算法摘要算法也称哈希算法,是一种将文件、数据转化为固定长度的数字串的算法。

信息安全技术的加密方法解析

信息安全技术的加密方法解析

信息安全技术的加密方法解析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者窃取和篡改数据,密码学和加密技术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析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中使用的加密方法。

对称加密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加密方法之一。

它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发送者使用密钥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加密数据,接收者使用相同的密钥将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

对称加密的优点是速度快,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然而,对称加密中的密钥管理是一个挑战,因为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在安全的通道中传输和存储密钥。

为了解决对称加密中的密钥管理问题,非对称加密方法被提出。

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和私钥的组合进行加密和解密。

发送者使用接收者的公钥进行加密,而接收者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

这样,即使公钥被窃取,攻击者也无法解密数据,因为只有接收者拥有正确的私钥。

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密钥管理更加灵活和安全。

然而,非对称加密速度较慢,适合加密小量数据或用于密钥协商和身份验证等特定场景。

哈希函数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密方法,它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称为哈希值。

哈希函数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相同的输入必定产生相同的输出,二是相同的输出几乎不可能从中推出相应的输入。

哈希函数主要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和数字签名等领域。

通过计算数据的哈希值,我们可以验证数据是否被篡改过。

同时,哈希函数也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算法的构建中。

现代加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密钥长度。

密钥长度的增加可以增强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例如,128位密钥比64位密钥更安全,因为破解128位密钥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破解64位密钥的难度。

因此,使用更长的密钥长度可以提高加密算法的安全级别。

除了上述提到的加密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密技术。

比如,混淆函数可以隐藏数据的真实含义,使其对攻击者来说变得困难。

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生成随机数,用于加密和解密过程中的密钥生成。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信息安全一直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信息安全中,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与密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

一、加密算法的作用和分类加密算法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它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和处理,将其转化为密文,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大类。

对称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的算法。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这类算法加密速度快,适合大数据量的加密,但密钥管理相对较为困难。

非对称加密算法则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的算法。

公钥加密算法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的有RSA、ECC等。

这类算法相对安全,但加密速度较慢。

二、加密算法的应用领域加密算法在信息安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数据传输的加密,例如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止被第三方窃取或篡改。

其次是存储数据的加密。

在云存储和移动设备中,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即使数据被盗取或设备遗失,也不会泄露敏感信息。

加密算法还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领域,保障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活动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三、密钥管理的重要性密钥是加密算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密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和更新等环节。

首先是密钥的生成。

密钥生成应该是随机的,并且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复杂度,以避免被猜测或破解。

其次是密钥的分发。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密钥的分发需要保证其安全性,防止被中间人攻击或截获。

密钥的存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密钥的存储应该采取安全的措施,防止被恶意获取。

同时,密钥的备份和恢复也是必要的,以防止密钥的丢失导致数据无法解密。

最后是密钥的更新。

由于攻击者的技术不断发展,原本安全的密钥可能会被破解。

信息安全技术中的加密算法与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技术中的加密算法与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技术中的加密算法与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而加密算法则成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加密算法和隐私保护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它们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一、加密算法加密算法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变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密文的过程。

在信息传输和存储中,加密算法通过混淆原始数据的形式,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目前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

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指的是同一个密钥可以同时用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

这些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加密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加密和传输。

但对称加密算法将密钥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唯一标识,一旦密钥泄露,密文的安全性将会受到威胁,所以在保密级别较高的场合有限。

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公钥密码算法,由于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使用不同的密钥,因此更安全可靠。

最著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是RSA算法,还有ECC和DSA 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实现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功能,并被广泛用于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

虽然加密算法能够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但在信息传输和处理中,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漏洞和攻击。

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隐私保护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旨在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个人的隐私信息,防止恶意攻击和滥用。

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加密技术、匿名技术和隐私保护法律。

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隐私保护技术之一。

它通过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得解密后的信息。

加密技术可以应用于网络通信、存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

在隐私保护技术中,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

2. 匿名技术匿名技术相对于加密技术而言,更注重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

例如利用密码学中的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可以在不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验证用户的身份。

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算法

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算法

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算法信息安全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商业领域,数据的安全与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数据加密算法就是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以及哈希算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最常见的加密方式之一。

该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其中,数据发送方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解密,恢复原始的数据。

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密解密速度快,适合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

然而,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比较复杂,存在着密钥分发的风险,一旦密钥泄露,数据安全性将无法保障。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

二、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它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对密钥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

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接收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进行解密。

相比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因为私钥只有接收方自己拥有。

不过,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解密速度慢,不适合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等。

三、哈希算法哈希算法是一种将任意大小的数据转换为固定大小的哈希值的算法。

哈希值的特点是唯一性和不可逆性,即不同的数据会生成不同的哈希值,而相同的数据将永远生成相同的哈希值。

哈希算法常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比对密码。

与加密算法不同,哈希算法只能将数据进行单向加密,无法逆向解密。

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SHA-1、SHA-256等。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三种。

对称加密算法适合大数据量的加密,但密钥管理复杂;非对称加密算法更安全,但加密解密速度较慢;哈希算法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和密码匹配。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并加强密钥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论文素材

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论文素材

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论文素材信息安全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作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中保护信息及其相关资源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等威胁的一系列技术与措施。

而加密技术则是实现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通过将明文转换为密文,使得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够理解和解密信息。

二、加密技术的原理与分类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算法来实现对信息的混淆和保护。

常见的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类。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加密密钥对明文和密文进行加解密,加解密速度较快,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非对称加密则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安全性更高但速度较慢。

此外,还有哈希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

三、加密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保护着人们的个人隐私和重要信息。

在电子商务中,加密技术用于保护用户的交易过程和支付信息;在网络通信中,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在物联网领域,加密技术用于保护物联设备之间的通信;在云计算中,加密技术则起到了保护数据迁移和存储安全的作用。

四、加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加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加密技术将更加注重数据隐私保护、算法的安全性以及可量子计算抵抗性。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密技术也将在认证和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语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在当前信息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对于信息安全和加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需要不断深入,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数据和隐私。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及攻防策略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及攻防策略

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及攻防策略信息安全是信息时代的一大重要问题,而信息加密技术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个人隐私,防范黑客攻击,保护重要数据等,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些加密算法、攻防策略等方面,来探讨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加密技术是指把明文转化为特定形式(密文)以防止未授权者获得信息的技术。

加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手段,利用加密算法将未经授权的获取或访问保护的信息加密而不是直接删除或隐瞒。

加密算法是指用于加密信息的一种数学算法。

目前用于加密的算法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哈希函数等。

对称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算法,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则是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

哈希函数则是一种用于生成散列值的算法,它可以将任意长度的信息转换为固定长度的散列值,以防止篡改。

二、加密算法1. DES算法DES算法是一种流行的对称加密算法,常用于加密网络通信中的数据。

它使用56位的密钥,可加密64位的明文,并将其转换为64位的密文。

DES算法的优点在于加密速度非常快,但在安全性上有所不足。

2. RSA算法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个密钥: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可以用于加密和解密信息。

RSA算法通过使用具有一定长度的大素数来生成公钥和私钥,然后使用公钥来加密信息,私钥来解密信息。

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MD5算法MD5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哈希函数算法,它能够将任意长度的信息转换为128位的散列值。

MD5算法的优点在于散列值长度固定,可以防止篡改,但也容易被暴力破解。

三、攻防策略1. 加密数据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加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重要数据,特别是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密钥管理密钥管理是保证加密过程安全的基本前提。

加密算法通过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因此密钥的泄露会导致加密过程被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技术之加密算法骆颜(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D软件081)[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怎样才能达到使信息系统的机密信息难以被泄漏,或者即使被窃取了也极难识别,以及即使被识别了也极难篡改,已经成为IT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加密技术、明文、加密密钥、密文Overview of information security_Encryption algorithmLUOYAN MAOCHUNJIE( Institute of huaihai institute tongkang addicted in software)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especially with the Inter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how to optimiz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s hard to leak, or even be stolen also extremely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even identified also extremely difficult to tamper with the IT industr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subject.Keywords Cryptography、plaintext、encryption key、ciphertext1.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怎样才能达到使信息系统的机密信息难以被泄漏,或者即使被窃取了也极难识别,以及即使被识别了也极难篡改,已经成为IT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

到现在为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方案,另一类是以数据加密、用户授权认证为核心的主动开放型方案。

后一类就是我在此篇论文中要探讨的问题。

前一类对企业内部网安全的保护主要依赖于网络的拓扑结构,而后一类以数据加密和用户认证为基础的主动开放型方案对网络结构不作任何要求,就能直接对源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实现端到端的安全。

加密技术正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核心技术手段。

实际上,加密技术也是目前电子商务采取的基本安全技术手段。

采用加密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信息保密性的安全需求,还可以避免敏感信息泄漏的安全威胁。

可以说,加密技术是认证技术及其它许多安全技术的基础,也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加密技术(Cryptography )是一门通过加密算法将明文(plaintext )和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 )转换为密文(ciphertext )以保护数据安全的科学。

一个优秀的加密算法能够做到,没有解密密钥,密文很难还原为明文。

1.1加密算法分类加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编码是把原来可读信息(又称明文)译成代码形式(又称密文),其逆过程就是解码(解密)。

加密技术的要点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算法。

1.2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应用较早的加密算法,技术成熟。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发信方将明文(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使其变成复杂的加密密文发送出去。

收信方收到密文后,若想解读原文,则需要使用加密用过的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进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复成可读明文(如图1.1)。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只有一个,发收信双方都使用这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须知道加密密钥。

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算法公开、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明文加密后产生的密文大小和明文大小差不多,因此可对文件(大数据量)进行加密。

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都使用同样钥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此外,每对用户每次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钥匙,这会使得发收信双方所拥有的钥匙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密钥管理成为用户的负担。

对称加密算法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密钥管理困难,使用成本较高。

在计算机专网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美国密码标准DES 和AES ,欧洲密码标准IDEA 等。

密文安全通道 传递Key 图1发送者明文密钥Key加密 算法 对称密钥产生源 接受者 明文 解密 算法1.3 不对称加密算法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

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而且发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钥,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

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发信方想发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发信方必须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钥,然后利用收信方的公钥来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如图1.2)。

显然,采用不对称加密算法,收发信双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须将自己早已随机生成的公钥送给发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钥。

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两个密钥,因而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

但是,不对称加密算法计算量大、加密速度慢、加密效率低、加密后的密文大小比明文大很多,因此不对称加密算法只能对少量的数据进行加密(如:对称密钥,数字签名等)。

广泛应用的不对称加密算法有RSA 算法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SA 。

以不对称加密算法为基础的加密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密文加密密钥PK图21.4 不可逆加密算法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密钥,输入明文后由系统直接经过加密算法处理成密文,这种加密后的数据是无法被解密的,只有重新输入明文,并再次经过同样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处理,得到相同的加密密文并被系统重新识别后,才能真正解密。

显然,在这类加密过程中,加密是自己,解密还得是自己,而所谓解密,实际上就是重新加一次密,所应用的“密码”也就是输入的明文。

不可逆加密算法不存在密钥保管和分发问题,非常适合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但因加密计算复杂,工作量相当繁重,通常只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形下使用,如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口令加密,利用的就是不可逆加密算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不可逆加密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渐增大。

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较多不可逆加密算法的有RSA 公司发明的MD5算法和由美国国家标准局建议的不可逆加密标准SHS(Secure Hash Standard:安全杂乱信息标准)等。

2.加密技术的应用加密算法是加密技术的基础,任何一种成熟的加密技术都是建立多种加密算法组合,或发送者 明文 加密 算法 接受者 明文 解密密钥SK 解密 算法 密钥对 产生源者加密算法和其他应用软件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2.1 非否认(Non-repudiation)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公钥技术,通过产生一个与用户认证数据有关的数字签名来完成。

当用户执行某一交易时,这种签名能够保证用户今后无法否认该交易发生的事实。

由于非否认技术的操作过程简单,而且直接包含在用户的某类正常的电子交易中,因而成为当前用户进行电子商务、取得商务信任的重要保证。

2.2 PGP(Pretty Good Privacy)技术PGP技术是一个基于不对称加密算法RSA公钥体系的邮件加密技术,也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普及程度较高的加密软件。

PGP技术不但可以对电子邮件加密,防止非授权者阅读信件;还能对电子邮件附加数字签名,使收信人能明确了解发信人的真实身份;也可以在不需要通过任何保密渠道传递密钥的情况下,使人们安全地进行保密通信。

PGP技术创造性地把RSA不对称加密算法的方便性和传统加密体系结合起来,在数字签名和密钥认证管理机制方面采用了无缝结合的巧妙设计,使其几乎成为最为流行的公钥加密软件包。

2.3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

数字签名的应用过程是,数据源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校验和或其他与数据内容有关的变量进行加密处理,完成对数据的合法“签名”,数据接收方则利用对方的公钥来解读收到的“数字签名”,并将解读结果用于对数据完整性的检验,以确认签名的合法性。

数字签名技术是在网络系统虚拟环境中确认身份的重要技术,完全可以代替现实过程中的“亲笔签字”,在技术和法律上有保证。

在公钥与私钥管理方面,数字签名应用与加密邮件PGP技术正好相反。

在数字签名应用中,发送者的公钥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但他的私钥则需要严格保密。

2.4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PKI技术是一种以不对称加密技术为核心、可以为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公钥基础设施。

PKI技术最初主要应用在Internet环境中,为复杂的互联网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障机制。

由于PKI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所表现出的巨大优势,因而受到银行、证券、政府等核心应用系统的青睐。

PKI技术既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

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而使得利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PKI技术恰好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

一个实用的PKI体系还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PKI体系所包含的认证中心(CA)、注册中心(RA)、策略管理、密钥与证书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销系统等功能模块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密码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传统文件手写签名的模拟,能够实现用户对电子消息的认证。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

数字签名技术广泛应用于鉴别发方不可否认服务中,收方不可否认服务也需结合数字签名技术予以实现。

数字签名的基础是密码技术,目前较多使用公钥加密体制实现数字签名。

3.1 数字签名原理公钥加密技术的最诱人之处就是产生和验证数字签名,数字命名就是用算法将私用密钥和欲签数据进行转换合成,其原理如下:(1)只有拥有私用密钥的人才能产生数字签名(2)任意知道相关公共密钥的人都能验证数字签名(3)对数字签名作任何修改,那怕是一位的改动,都会使数字签名无效因为数字签名其本身也是数据,所以它可以与它所要保护的数据一起转输,例如:Bob 可以将一封E-mail和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Alice,Alice收到后可以根据Bob的公共密钥验证此E-mail是否确实由Bob所发,同样数字签名还可以保证数据在转输过程未被偶然或故意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