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与中国道家趣谈》

合集下载

欧美道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欧美道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欧美道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之一,但它的影响范围已经超越了中华民族的边界,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欧美地区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道教信徒和道教组织。

本文将分析欧美地区道教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欧美道教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地区,道教的传播多是通过移民和文化交流而实现的。

很多中国移民带着自己的信仰和道教文化来到欧美国家,逐渐形成了道教信仰的社群。

此外,中国文化的流行和传播也为道教在欧美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欧美地区,道教的传统教义和仪式得到了保留和传承,但也受到了当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导致了欧美道教与中国道教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

例如,在欧美道教组织中,强调个人修身养性,注重身心灵的平衡,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现代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同时,欧美道教组织也积极参与当地的福利活动和社区服务,致力于传播爱与和平的理念。

这种融合了当地文化和道教教义的特点,为欧美地区道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次,我们来分析欧美道教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欧美地区对于东方宗教和哲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这将为道教在欧美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更多人对道教的了解和接受,欧美道教组织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心灵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在快节奏和高压的现代生活中,道教所倡导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满足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此,欧美地区道教的修行方法和心灵实践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追随。

此外,欧美道教在科学和环保方面的立场也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道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变得愈加紧迫的情况下,道教的这种理念与价值观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倡导。

欧美道教组织可以通过倡导环保理念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塑造道教的形象,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同。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西方人吸纳的为何是道家而非儒家?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西方人吸纳的为何是道家而非儒家?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西方人吸纳的为何是道家而非儒家?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众所周知,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曾统治了我国长达二千年之久,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也被源源不断传播到了西方。

不过有个现象却让许很多国人不解:为何对西方文化影响至深的却是道家而非儒家呢?毕竟儒家文化思想才是我国文化的”正统“呀!据西方学者统计,自1816年至今,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已达近三百种,在已发行的世界文化典著中,《道德经》的存在感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圣经》!在互联网词条上,类似“Taoism、Dao、Tao“等与道家有关的外语词汇搜索量也长期居高不下,而相对来说,儒家学说的著作在西方则相对乏人问津。

西方文化更讲求的是实用性、功利性,而道家,恰好又是“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代表,在如此高度契合的情形下,难怪西方人会更倾向于道家与《道德经》了!我国古代的数次盛世多基于道家思想,西方人看重的是其“盛世”的实用价值先秦时期的齐国,就率先依托道家思想而兴起,齐桓公时管仲提出的“君道无为”观点与老子的思想是完全相一致的。

在治理齐国的时候,管仲就阐明了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协作关系,这样的协作模式,对今日西方的议会政体也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管仲指出:在一个国家当中,君王就好比人的大脑,臣民就好比人的五官与四肢;大脑做不了四肢五官的事情,却能控制它们的具体操作。

管仲的“君道无为”,正是要求君王”多无为、少干预“,让大臣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如此一来,国家治理就能事半功倍,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司马迁也曾指出“旨约而易简,事少而功多”,事实上,西汉初期从固国安民到“文景之治”,依托的就是道家的“无为之治”。

汉代初年的政治家多属道家体系,“陈丞相平,少时本好皇帝、老子之术”、“参为汉相国,清静极合道”,汉相张良、萧何、曹参、陈平等人,都是黄老道家思想的身体力行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依道而行”,汉朝才得以安然度过秦末汉初的乱世时期。

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78-7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道教协会 哲学教授 德黑兰大学 思想精髓 道长 黄信阳
摘要:伊朗各大学哲学教授代表团拜会中国道教协会3月14日,伊朗各大学哲学教授代表团一行8人在团长德黑兰大学哲学教授里扎·比兰吉卡尔的带领下拜会中国道教协会,并与中国道教协会领导座谈。

里扎·比兰吉卡尔教授介绍了代表团一行来访的基本情况以及伊朗的宗教现状。

他表示,此次来访主要希望了解中国道教的思想精髓,增进道教与伊斯兰教的了解和沟通,希望双方在宗教界建立密切的合作。

洋道士和他们身后的道观

洋道士和他们身后的道观

作者: 赵晓阳[1]
作者机构: [1]中国道教协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71-7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道教协会;白云观;上海市道教协会;湖南省道教协会;全国两会;河南省道教协会;
墨西哥;党史学习;宗教教职人员;长春观
摘要:道教,是拥有古老文明的千年本土宗教.发展至今,道教文化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士装扮虽有别于今日百姓之日常穿着,但也为大家所熟悉.可是,若在街上遇到金发碧眼、身着道袍、脚穿十方鞋的"洋道士",人们还是要驻足观望一番.自上世纪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热衷研究东方文化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跨越重洋,历经艰辛,只为寻访仙山宫庙,触摸神秘面纱下的道教文化.截至目前,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都活跃着道教弟子的身影.万里之外,就有这样两位洋道士.。

奥尼尔与道家思想 Word 文档

奥尼尔与道家思想 Word 文档

中美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之奥尼尔与道家思想摘要:奥尼尔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剧作家,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

东方特色、尤其是对道家思想的偏爱是奥尼尔艺术创作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奥尼尔的创作的不同时期以及中期作品《悲悼》三部曲来看对东方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关键词:奥尼尔;道家思想;《悲悼》西方社会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是在16世纪,到了17世纪欧洲人才真正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而美国人则是通过欧洲学者才了解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独立的美国文学真正产生的时期。

虽然在此之前中国文化就已经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的往来传入了西方社会,但它对美国文学真正产生重要影响还是在19世纪以后。

下面本文就以20世纪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为代表简要研究中美文学文化关系的比较。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剧作家,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

美国著名评论家卡彭特曾明确指出:“东方特色是奥尼尔艺术最重要、最显著的一个方面。

”①奥尼尔对东方的向往由来已久。

“早在少年时期,奥尼尔便对中国、东方怀有强烈的好奇。

他常常一个人呆坐在高处或是海滩,凝视东方那无边无际的天际,幻想着神秘美好的东方。

”②说到奥尼尔对中国特殊感情不得不提两件事:一是奥尼尔曾于1928年偕同他的第三任妻子卡洛塔·蒙特雷来到中国访问,在上海呆了一个月;二是奥尼尔用诺贝尔文学奖所获得的四万美元于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的丹维尔建造了一座中国式的房屋,命名为“大道别墅”(Tao House)。

在“大道别墅”里,收藏着《道德经》、《老子的道与无为》等有关中国哲学的书。

林语堂先生曾把自己的英文专著《吾国吾民》与《生活的艺术》赠送给奥尼尔,书中突出地介绍了道家哲学。

奥尼尔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是有其自身原因的。

奥尼尔生活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性被异化、扼杀。

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很多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挫伤。

中国道教界首主动走出国门赴欧洲三国弘扬道教文化

中国道教界首主动走出国门赴欧洲三国弘扬道教文化

中国道教界首主动走出国门赴欧洲三国弘扬道教文化原题目:中国玄门界首次自动走出国门赴欧洲三国宏扬玄门文化国际在线报导:记者23日从中国玄门协会获悉,“道行全国调和共生2013中国玄门文化对外交流系列勾当”将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在比利时、英国、法国欧洲三国陆续举办。

这也是中国玄门界首次自动走出国门,经由过程多种方法宏扬中河山生土长的玄门文化。

2013中国玄门对外文化交流勾当以“文化合融,宗教和气,人类以及平”为主题,将于9月2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中间揭幕,10月6日在法国巴黎碧西市终结,共用时11天。

中国玄门协会将构成81人的代表团加入勾当。

中国玄门协会国际部副主任尹志华说,这将是中国玄门协会首次自动走出国门宏扬玄门文化。

他说:“以去中国玄门对外交流有限,主要是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域举行的勾当约请咱们往介入,此次是第一次自动走出往宏扬玄门文化。

第二是咱们此次的勾当不是单一的,而是内容丰硕的系列文化勾当。

第三是地址不少,触及比利时、英国以及法国三个国度。

”据尹志华先容,这次交流将力图原汁原味,情势多样。

除了了玄门文化铺览、玄门文化讲座、玄门音乐以及技击表演外,还将向牛津年夜学、法国国度藏书楼以及学术机构赠予《中华道躲》以及《老子集成》等玄门文籍。

他说,为突破语言停滞,让外国平易近众更好地领会玄门文化的精髓,玄门协会也入行了精心的放置。

“有些工具的载体是超出语言,以是此次勾当凸起重点就是音乐以及技击的表演,咱们组织了57人表演团队,来自天下5个玄门宫观,展现分歧气概以及家数的音乐情势;图片以及鼓吹册的阐明文字也是持久研究玄门的外国粹者入行的翻译。

”值患上一提的是,本次勾当的举行地布鲁塞尔艺术中间剧院以及伦敦的亚洲之家,都是欧洲最受注视的剧院之一,出格是勾当还将走入世界知名的学府牛津年夜学、伦敦年夜学、威尔士年夜学、巴黎高等研究试验学院等。

中国玄门协会副秘书长、新闻讲话人孟至岭道长认为,这将有助于扩展玄门的国际影响。

欧美的道教简介

欧美的道教简介

欧美的道教简介近年来道教在欧美国家也有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录美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座中孚道观,主持人凯蒂博士曾于1987年率团前来中国,参访了北京白云观、成都青羊宫、杭州抱朴道院。

纽约有天后宫,其负责人曾于1988年访问北京白云观。

旧金山市有紫根阁,阁长谢满根曾于1989年访问北京白云观。

夏威夷有太玄道观,负责人张怡香道长(63代张天师之女)曾于1990年访问北京白云观。

香港青松观在美国设有分观。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萨梭教授,曾在台湾拜师学道,编辑了25册《庄林续道藏》。

加拿大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一座蓬莱阁道观。

1988年,该道观曾邀请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谢宗信二位道长前去宣讲道教哲学和丹功知识。

另外,香港青松观在加拿大设有分馆。

英国在英国,有道教信徒近千人。

1996年成立了英国道教协会,并创办了名为《龙之口》(DRAGON’S MOUTH)的会刊。

法国在法国,设有成道协会。

该协会主席成之凡女士曾于1988年率团访问中国。

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设有专门研究道教的小组。

曾任该小组导师的施博尔先生在台湾拜师学道多年,为正式道士。

该小组已完成一个巨大的工程── 《道藏通考》。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道教约在一个世纪以前由旅居华人带入。

早期建有关帝庙。

香港青松观1991年在澳建有「道教雪梨(即悉尼)青松观」,1999年建有「纽省(纽修威省,又译作新南威尔士州)青松观」。

1999年,华人陈锦忠先生在艾士菲市建成黄大仙祠。

以闵智亭会长为团长的中国道教代表团参加了该祠的开光庆典活动。

另外,自1980年代以来,已有数十位欧美学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研习道教。

中国道教正日渐为国际上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道教在海外》,陈耀庭著,第90页,162-26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之管窥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之管窥

·3 8·
宗 教 学 研 究
2 0 1 1 年第 2 期
、《 经》 庄子 》 内篇 , 译文通畅 , 但不完全忠实原 论 道 家, 文 , 注解也很 有 些 个 人 特 色 。 书 后 附 《 〈 , 对道家学派 道德经 〉 和 〈 庄子 〉 的历史背景 》 的形成过程和老庄成书过程有介绍 。 对于其 它 道 教 典 籍 的 翻 译 和 研 究 也 风 起 云 )出版了 《 涌 , 魏鲁男 ( 庄 J a m e s R o l a n d W a r e )和 《 子语录 》( 公元 3 1 9 6 3 2 0 年中国的炼丹术 、 ,后者中有 医学和宗 教 : 葛 洪 的 内 篇 》 ( 1 9 6 6) 《 抱朴子内篇 》 最 早 最 完 备 的 英 译 本 。 伯 顿 · 沃 庄子全 森 ( B u r t o n W a t s o n)1 9 6 8年出版的 《 集 》 是西文中最有用的译本 。 另外 , 克里瑞出版 《 、《 道的精神 》( 活力 、 1 9 8 9、1 9 9 1、1 9 9 3 三版 ) ) , 梅维衡出 能量与精神 : 道家文献资料 》( 1 9 9 1 版 《 逍 遥 游: 早 期 道 家 故 事 与 庄 子 的 寓 言 》 ( ) , 康儒 博 ( 1 9 9 8 R o b e r t F o r d C o m a n p y) 出 版 《 长生不老 : 葛洪的 〈 神 圣 的 超 越 的 传 统〉 一 书 ,考证了葛洪与 《 的翻译 和 研 究 》 ( 神仙 2 0 0 2) 传 》 的关系 。 美国擅 长 书 目 的 编 纂 , 芝 加 哥 大 学 出 版 社 道 藏 手 册 》 就 是 其 代 表 作 品。 1 9 9 6 年出 版 的 《 此书内容按历史顺序编排 , 同时配有多角度多层 次的索引 , 使从事不同研究领域的汉学家都可以 方便地从 《 道 藏》 中 找 到 所 需 要 的 材 料。 此 外, 司马 虚 ( 道 M i c h e l S t r i c k m a n n) 分 析 考 订 了 《 藏 》 中的 9 4 篇经书 , 柏 夷 ( S t e h e n R. B o k e n - p )编 撰 了 《 印 第 安 纳 中 国 文 献 指 南》之 k a m p 《 , ) 。 通过对 《 道教文献 第一部分 》( 道藏 》 1 9 8 3 的研究 , 司马虚认为 《 灵宝度人经 》 从 1 卷发展 成宋代的 6 0 卷的经典应归因于徽宗时的神霄派 , 神霄派使全中国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意识 。 《 道藏 》 以外 的 道 教 文 献 研 究 包 括 了 敦 煌 抄 本 、 台湾南部的科仪抄本等 。 另外 , 美国学者对 马王堆帛书的研究也颇感兴趣 , 认为它对早期道 教的研究意义 深 远 。 韩 禄 伯 ( R o b e r t G.H e n r - )对 帛 书 老 子 颇 有 研 究 ,1 i c k s 9 8 0年发表长文 《 马王堆帛书 ( 老 子) 研 究: 专 释 与 王 弼 注 的 差 ,1 异》 老 子 道 德 经: 据 最 近 发 9 8 9 年出版译著 《 。 杜维明于 1 现的马王堆本新译 》 黄 9 7 9 年发表 《 — — 关于马王堆帛书中的黄老书的反思 》 , 老思想 — )则于1 鲍则岳 ( 以 W i l l i a m B o l t z 9 8 2年发表 《 马王堆帛书为据 的 想 尔 老 子 的 宗 教 和 哲 学 意 义 》 等论文 。 美国 道 教 文 献 研 究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鲍 菊 隐 ( ) 。1 印第安纳 J u d i t h B o l t z 9 8 6年她负责编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与中国道家趣谈》
外国人与中国道家趣谈中国道家思想在国外的影响有多大?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外国人怎么说: 一、马若瑟在《道德经》中发现了“上帝” 马若瑟(1666—1735),法国传教士,1698年来华,他曾用拉丁文对《道德经》作了评述。

马若瑟是个有钻研精神的传教士,翻译了大量中国经典。

其中影响最大是他在《老子》书中发现了上帝的名字。

《老子》第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Yi)、听之不闻名曰希(Hsi)、搏之不得名曰微(Wei)”,所以,Yihsiwei(雅赫维)等于“夷希微”,也就是上帝耶和华的名字,该发现非同小可,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无所不在,中国也决不例外。

该发现也鼓舞了“《旧约》形象学派”一帮人,这是一个要以中国文明证实《圣经》可靠性的团体,当时在欧洲也曾流行一时。

其追随者经常召开关于上帝、神、道的学术会议,甚至今天仍有人在研究它。

他们中一些大胆者甚至提出了“神道”教来代替基督教,终不为罗马教庭所容。

二、里根“治大国若烹小鲜” 里根是美国第40任总统,连续任两届。

里根是美国历史上当选和就职时年龄最大的总统,也是最长寿的总统。

里根在1984年访问中国期间,了解了一点道家学说。

他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
中,引用了中国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阐明其施政纲领。

他还在咨文中鼓吹说,“在别的宪法中,政府告诉人民怎么做;在我们的宪法中,咱人民告诉政府怎么做,而且只能按照宪法上规定的去做。

别的革命是用新的统治者来取代旧的统治者,而我们的革命却立人民为主人,雇政府为仆人。

在美国,是咱人民说了算。

” 里根一句话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于是八家出版社竞相出版《老子》,其版权价值13万美元,可谓一字千金了。

三、玻尔自称道家得道者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双雄”。

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

因为道家的太极图中的阴阳,就是处在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进一步探索更让他震惊万分,他煞费苦心对光到底是什么所作的阐述,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互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概念的相对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等互补思想。

从此,玻尔就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他说:“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互补
关系。

”1947年,玻尔设计了他的哥本哈根学派研究所图徽,其中心是伏羲黄老的“太极图”,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
的铭文。

1949年,当他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他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而且要求把太极图作为荣誉证书的背景图。

四、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聘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

李约瑟晚年自称“名誉道家”,他自取译名,李姓源于老子,取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和“胜冗子”,道味十足!李约瑟历经30多年时间,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从1956年到1983年已出版五卷《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一出版便闻名于世,1968年在巴黎被第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乔治·萨顿奖章”。

(上图:李约瑟博士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房)李约瑟在研究中确定了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发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他在第二卷和第五卷高度赞扬道家思想,极力宣扬道家的科学民主精神,对道家文化的世界传播意义重大。

五、普里高津迷上了道家自组织思想
普利高津(1917-2003),比利时化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认为中国的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中具有“自组织”和“自发运动”的思想,这与西方传统结合起来,也许能导致一种面向未来的自然模型。

普利高津的著作有《从存在到演化》、《从混沌到有序》、《探索复杂性》、《确定性的终结》等,他在著作中喜欢引用老子、
庄子的原作,如《老子》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天运》中的“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
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六、汤川秀树迷上了庄子的混沌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

汤川粒子物理学上的“混沌”说的产生,是受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则寓言的启发。

他说:“最近我又发现了庄子寓言的一种新的魅力。

我通过把倏和忽看成某种类似基本粒子的东西而自得其乐。

只要他们还在自由地乱窜,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直到他们从南到北相遇于混沌之地,这时就会发生像基本粒子碰撞那样的一个事件。

按照这一蕴涵着某种二元论得方式来看,就可以把混沌的无序状态看成把基本粒子包裹起来得时间和空间。

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诠释是可能的。

” 他还说:“更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相应。

”“它可能是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

用所惯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

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时,我想起了庄子的寓言。

” 本文转自“黄
信阳道长”微信号:xinyangdaozhang 鹤伴山长生观微信平台联系方式:公众微信号:hbcs2011@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欢迎添加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